院線「春節檔」遭遇肺炎疫情「黑天鵝」,中國電影仍在黎明前

2020-12-10 donews

來源:鈦媒體 陶陶

撤檔,撤檔。

在武漢肺炎疫情的陰霾之下,歷經反覆權衡的影視發行方們,最終做出了選擇:春節檔七部「種子」影片集體撤檔。

今日中午,先是《姜子牙》《熊出沒》分別公布「退出春節檔、擇日上映」;僅相隔不到兩個小時,電影《唐人街探案3》、《奪冠》、《囧媽》也相繼發布撤檔公告。截至發稿,2020 「春節檔」已排影片就此全軍覆沒。

逐步蔓延的疫情,預警升級,如同一道「緊箍咒」橫在2020開年影視人的頭上,成為自2003年非典後十多年來影視圈遭遇的最大「黑天鵝」事件。

而在此之前,2020年春節檔被業內稱為「史上內容最強」,「題材最多元」,春節前夕實時數據平檯燈塔專業版公布的「預售票房」,也足夠提振人心——截至1月21日21時,「春節檔預售票房破3.4億」;

題材多元化,也一度讓今年的春節檔期待值極高。不同於以往春節檔以單一喜劇題材為主,今年春節檔11部影片,題材涵蓋懸疑推理、體育勵志、國漫神話、災難動作、槍戰冒險,《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緊急救援》《奪冠》《囧媽》《急先鋒》和《熊出沒》,成為公認的七位種子選手,大都有IP影響力或是影片質量保障,讓春節檔的廝殺激烈於往年。

隨著影片陸續撤檔,「七子奪魁」的廝殺將無緣觀眾。

集體撤檔,顯示了片方對春節檔上座率信心不足,更是出於「把風險降到最低」的考慮。此外,各片方在撤檔公告中不約而同的表示,「以疫情為重,以生命為重」;「醫護人員在前線戰鬥,全國人民都應配合政府的措施、抵禦病毒傳播」。

疫情正當時,民眾恐慌,平安過年的理性戰勝了對賀歲檔票房的追逐。


今年春節檔「預售票房」冠軍《唐人街探案》,在1月23日宣布「撤檔」

一方面,平臺們紛紛出臺退票對策。網絡發行平臺淘票票和貓眼相繼響應應疾控工作,幾天前就啟動了「武漢地區無條件退票退款」等措施;截止鈦媒體發稿,貓眼平臺的最新退票政策,已開始執行「全國範圍內、撤檔影片無條件退款。」

另一方面,二級市場的大量影視公司行情慘澹,股票集體跳水。1月20日,即肺炎疫情嚴峻狀況公布當日,橫店影視、萬達電影跌停,中國電影、唐德影視跌幅均超5%,此後數日,影視公司股票持續下跌。

影片發行方們在短短幾天內,經歷了從「提檔」到「撤檔」的驚魂時刻;紛紛戴起口罩的消費者,願意走進影院度過春節的,也預計寥寥。

過去一整年陷於沉寂的中國影視,原本集體期待春節檔出現一次「回暖」時機,卻沒能料到,再次陷入艱難時刻。而回顧剛剛過去的2019年,也可以稱為影視行業「悲喜交加」之年。

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受影視行業內容監管趨嚴、電影高額票補不再、演員稅收風波和限薪令的影響,先前兩三年行業的繁榮泡沫破裂。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自年初以來,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王長田在上影節的那句「一兩年內將倒閉1000多家影視公司」,一語成讖。

從上市的頭部影視公司的績效來看,多數在2015年淨利潤都還保持至少兩位數的同比增速,但2016年就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2018年,10家頭部影視公司中,兩家虧損、七成淨利潤同比下滑。

寒冬之下,影視行業的 2019 年具備了特殊意義,註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年,鈦媒體在「年度復盤與預測」專題中,對過去一年的影視行業做出全面復盤。

儘管大環境舉步維艱,電影行業在內容方面卻呈現了「理性回歸」的狀態。不僅主旋律影片有了突破,國漫也擺脫十數年低幼桎梏、現實主義題材影片也開始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口碑加持下的國產類型片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些又使得2019年成為影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站在宏觀經濟角度,2019年被認為可能是「中國經濟最好的一年」。那麼,在經濟緊縮的大背景、及疫情「黑天鵝」之下,2020年的影視行業將走向何方?

國產類型片「口碑之年」

近三年來,院線電影呈現出一個顯著趨勢:口碑效應帶來了票房馬太效應的加劇。

據公開數據整理,2017年至2019年,我國電影票房Top10佔全年票房比分別為36.4%、39.8%和47.2%,持續提升。

這主要得益於國內受眾品位的提升,和社交媒介更廣泛的自媒體傳播輻射性,增強了高分電影的市場影響力,以前靠宣發「騙觀眾票房」的發酵期,從一周縮短到了兩三天。同時,院線和前些年相比,以數據為驅動的排片方式,也促進了優秀影片更碾壓式的排片情況。

發行方、網際網路與院線方之間的關係

去年騰貓聯盟《從相加到相融,網際網路時代的電影發展研究報告》(後簡稱《電影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在發行端,院線會通過定製化的排片策略使院線產生排片效益的最大化。

「以前的院線排片,可能拍腦袋就會決定;如今的排片基本上是倒推,預售的數據、輿情,都會直接關聯起片的份額,能犯的錯誤少了。」耀萊成龍影城的院線經理李東京告訴鈦媒體,「貓眼、燈塔等相關付費業務中的競對數據、票房數據、明星人氣數據,院線都會購買。」

由此,在網際網路、大數據對發行端和銷售端的雙重作用下,爛片再難覓其溫床。

2019年國產電影給觀影人帶來的驚喜,從近三五年來的一些行業趨勢可見一斑。

2017年-2019年內地電影票房前十 ,紅字為國產影片

近三年來,國產片在國內票房佔比中呈現出持續上升的勢頭。從2017年和2018年來看,國產電影在票房前十中各佔據了半壁江山;2019年,國產片在Top10電影中碾壓式的佔據了八席。

除了口碑之外,這一切還得益於國產影片在類型方面的突破和敘事視角方面的長足進步。

自21世紀以來至2010年代初期,中國電影的主流題材相對固化於喜劇、魔幻和愛情,其次是黑幫、武打和青春影片。此外,以《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和《建軍大業》領銜的主旋律題材作品,也在院線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不過未能突破以核心領導人物為視角的宏大敘事方式。

2017年,《戰狼2》開啟了主旋律影片的好萊塢範式;2018年,像《我不是藥神》這樣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大膽揭露社會頑疾,收穫了口碑佳績;而去年,青春類型片題材上突破了墮胎的桎梏,開始將目光深入校園霸凌的深度視角;同時,此前一直被導演和製片公司避之不及的科幻片,也出現了《流浪地球》這樣現象級的影片;更不用說《哪吒之魔童降世》今年對整個國漫市場的提振作用。

去年票房前十中,主旋律電影表現卓越,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建國70周年對「獻禮片」題材的拉升作用。主旋律影片的認可度高漲,和過去十年GDP攀升不無關係,另一方面,也源於國民對自身文化認同度的提升。

而拋開以上客觀因素,愛國題材的影片在今年能收穫票房口碑雙豐收,更離不開其新穎的影片視角,以及與商業片恰到好處融合的表現特徵。

「我們如果聊主旋律電影的轉變,商業片和愛國主義結合的手法,可以追溯到徐克的《智取威虎山》。」著名影評人、《中國獨立電影訪談錄》的編著者許金晶在接受鈦媒體採訪時這樣表示。

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中,電影表現出的動作戲中的張力、恢弘的場面和調動腎上腺素的感官刺激,此後一直延續到了《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和2017年拍攝的《戰狼2》中,後者的個人英雄主義模式和場面技巧,又探索出了主旋律題材的一種新模式,將主旋律影片帶入主流影片的範本。

當時間推進到2019年,觀眾再看《我和我的祖國》的時候,主旋律影片又進一步將鏡頭拓展到小人物的微觀視角;與此同時,影片不再一味地把國家利益凌駕於個人之上。譬如,該影片中《相遇》的故事,影片在歌頌幕後科學工作者的同時,也體現出了強烈的人文關懷。這不難解釋當下年輕觀眾對主旋律影片產生了更多的共情感。

近三年來內地國產電影票房前十,粗體為非傳統類型片

若把主旋律題材影片的成功,歸結於近年來電影與觀眾不斷互動過程中找到了一個彼此的同頻共振點,那動漫題材的火爆,體現的則是部分影視公司工業化水準的進步。

2019年,打磨3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票房黑馬,《羅小黑戰記》《白蛇緣起》也引發許多觀影者自來水式的推薦,這一切絕非偶然。近5年來,以光線傳媒為首的影視公司和網際網路平臺,逐步深耕著國漫上下遊內容產業鏈。

光線傳媒從2014年開始布局動漫領域,2015年的《大聖歸來》便為其帶來了可觀的票房。此後,光線持續出品《大魚海棠》《大護法》《昨日青空》等作品,並且籤約引進《千與千尋》《你的名字。》等影片。

此外,在公司投資層面,據2018年光線傳媒年報顯示,其子公司彩條屋影業已投資了20餘家動漫產業鏈上下遊公司,包括十月文化、彼岸天等,這些公司橫跨三維動畫、二維動畫、漫畫、遊戲、國外版權等。

而從光線傳媒今年的中報來看,預計製作的30部電影項目中,有超過一半都是動漫電影,相較於2018年中報的動漫電影項目的數量和開發階段來說,今年的進度明顯加快。 未來,王長田的神話宇宙還將有《姜子牙》《深海》《大聖鬧天宮》等陸續上線。

單從B站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國產動漫的發展。同樣是去年,B站的國創區上線104部作品,首次追平日本番劇的供應量;同時,國創區MAU也第一次超過番劇區,總播放時長破3億小時。國創成為 B 站第一大專業內容品類。

隨著第一批動漫受眾年齡的增長,整個產業正從從低幼內容形態向全民內容需求轉變的特徵,這同樣有利於促進國漫類型化、大眾化發展。

流媒體不是「毒藥」,倒逼院線體驗升級

整個2019年,除了口碑效應和類型化的發展,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流媒體、短視頻對於影視行業的影響。

優愛騰、B站等流媒體與院線放映窗口期的縮短,削減的是受眾的觀影意願;而短視頻、直播和互動影遊等多種娛樂方式的進一步普及,對院線的阻礙則在於搶奪了用戶的有限時長。

據2019年《電影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至2018年,院線票房Top10影片的線上片均播放次數均遠高於片均觀影人次,許多業內人士對鈦媒體表示,這也是今年上半年院線票房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院線的競爭還來自抖音、快手等新娛樂形態。據2019年《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中國短視頻用戶使用時長首次超過長視頻。

不過,對於影視公司來說,流媒體、短視頻和直播內容的迅猛增長,也成了影視宣發的新突破口。

2018年曾被成為院線電影的抖音營銷元年,《前任3》《一齣好戲》《地球最後的夜晚》……從走紅的電影主題曲《說散就散》BGM,到爆火的女主吃芒果情節,短視頻成為了電影年輕目標受眾的主要宣發陣地之一。

而去年11月,直播賣電影票又成為了燈塔X淘寶直播的營銷案例。彼時,成龍耀萊的院線經理對鈦媒體表示,電影《受益人》是線上直播賣票的試水者,但是最終的結果卻不算理想,電影代金券到最終的票房轉化率還暫時不高,業內人士還在反思線上路演宣發的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個月之後,主演胡歌、桂綸鎂走進直播間,與李佳琦一起售賣《南方車站的聚會》的電影票,25.5萬張優惠票在6秒內售賣一空,這種新型的宣發方式被業界逐漸看好。

前不久,馮小剛的新作《如果芸知道》上映之時,其本人也走入了直播間參與影片的推廣。院線電影與直播形態之間的藩籬開始逐漸被打破,在直播面前放下高貴的身段,在調動更多粉絲熱情的同時,也為了擁抱更多下沉用戶。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線上路演將成為影片宣發的主要陣地。

當電影不再以高姿態與搶奪院線時長的娛樂形式正面對抗,後者也可以成為前者強有力的助推者。

在製片領域上,北京文化、英皇電影、春秋時代等10位創製類夥伴也與愛奇藝、騰訊影業、橫店影視三家平臺方達成了戰略合作。

愛奇藝龔宇還曾在去年接受鈦媒體專訪時表示,去年其推出的「原創電影計劃」,旨在將「院線+網際網路總收入」商業邏輯最大化。愛奇藝作為出品方,保留院線窗口期的同時,通過大陸地區院線發行可分配票房收入的一部分返還給製作方,激發製作方的創製動力,同時還可以利用愛奇藝的平臺、大數據資源推動電影的宣發。

流媒體在衝擊院線票房的同時,也在嘗試著與老牌影視公司互利共融,從而從中汲取影視創製的經驗。而對於光線、華誼、萬達們來說,流媒體迅猛的發展勢頭對於數十年巋然不動的影視行業來說,也在激發著傳統企業不斷地突破、變革。

「『巨幕』『環繞立體聲』這種在家裡很難實現的獨特技術體驗,會越來越讓消費者作出是否邁入影院的決定性選擇,只要未來的院線有更強的沉浸式體驗性,院線就有其存在的價值。」微博KOL、極客電影創始人李東東對於傳統的觀影模式依然充滿信心。

工業化、品牌化程度不足、收入單一

從全球範圍來講,院線電影不會輕易淡出文娛行業。但在更多的線上娛樂形式圍剿之下,我國的傳統影視公司想要長期立於不敗之地,在工業化、品牌化與收入的多元化等方面還有長足的發展空間。

2019年上海電影節期間,在談及我國電影當下工業化程度時,《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給出了一個相對保守的回答:「拍攝《流浪地球》,我們工業化不足的時候就是靠人肉填的,我們的經驗不是很多,但是教訓很多。拍攝這部電影讓我意識到,中國電影工業化還是處在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

劉慈欣在去年2月對話卡梅隆時也提到,《流浪地球》的電影和小說團隊人員之比是7000:1(《流浪地球》小說僅其一人完成),這種畸形的業態和產業鏈上下遊之間的斷層,使科幻電影的內容乏善可陳。《上海堡壘》最終票房撲街,體現的也正是產業鏈上遊的弊病。

與此來勾勒整個電影產業的輪廓也同樣合適:上遊獲利少,下遊卻常常能賺得盆滿缽滿,這或許是產生這種倒三角IP架構的原因。

在北京文化今年三季度財報的主營業務中這樣寫道:

「公司業務在橫向拓展上,涵蓋了傳統電影、電視劇網劇投資製作、藝人經紀、新媒體以及旅遊文化業務。在影視業務方面,公司擁有豐富的運作經驗,投資製作和營銷發行過諸多高品質的影視項目,在藝人經紀業務方面,公司籤約並不斷孵化優質藝人……」

與之類似的還有萬達電影,在公開資料中顯示,其業務已經向上延伸至電影投資、製作和發行,覆蓋全產業鏈。

而其實,這些傳統影視公司巨頭,依舊忽略了電影產業鏈的源頭端——內容。

今年的影視公司獲得的投資數寥寥,而在有限的投資項目中,拿到融資的包括亭東影業、少年派影業、歡喜傳媒等,而這些腰部影視公司之所以能獲資本市場的青睞,顯然是因為企業手握韓寒、寧浩、張藝謀等核心「內容資產」。

 「我們要明確實現電影工業化,需要滿足生產標準化、作品類型化、管理現代化和創新規模化這四個主要特徵。」今年上影節,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常務副秘書長劉正山對於電影的工業化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從近年國內院線電影的現狀來看,我國電影在類型化層面的探索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進步;不過,在生產標準化、創新規模化方面,國內與好萊塢流程化、分工細化之間的工業化鴻溝還有待彌合。

如果說,從上遊內容研發到拍攝、後期的電影的產業鏈製作流程,中國還處在初級階段;那對於影視公司來說,以企業品牌化為目標、並將IP價值最大化的更深層的企業戰略方面,國內的巨頭們尚屬萌芽期。

去年11月底,復星影業CEO張昭曾在公開演講中分享自己的觀點:將影視公司打造電影時的品牌化目標放在重中之重,同時強調影視作品的系列化、集群化輸出,建立營銷品牌,才能使企業形成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鼠年將至,正值農曆新年生肖熱,迪士尼的米老鼠在國內迎來了IP熱銷。這一小小事件,體現的是華特·迪士尼近一個世紀的品牌深耕:1928年創造出風靡世界的米老鼠角色,在此後以營造快樂為宗旨,講好故事、並且持續講下去的方式,樹立起了角色背後具有鮮明企業秉性的品牌。

而國內的影視巨頭們在品牌形象構建方面,還相去甚遠。也因此,國內鮮有類似的影視IP能趕上鼠年這波時令衍生品浪潮。去年,《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未能收穫影片票房相應的高額衍生品收入。這體現的正是國內IP行業發展的不足。

「國內的電影上映一個星期,公司的仗就基本打完了;而在國外,主題公園、周邊、有線網絡、無線網絡等版權分發方面,還有廣泛的變現渠道。」談到國內外電影公司的產業化運作時,曾經直投過《沉香蜜蜜》、間接投資過《戰狼2》的盛景嘉成主管合伙人王曉輝對鈦媒體表示。

一直以來,迪士尼的主題公園、體驗服務和衍生品業務佔比超三分之一。

而國內方面,華誼兄弟今年前三季度在影視主營業務方面的收入則高達96%,衍生品、主題樂園等有關收入可以忽略不計;而對於萬達電影、北京文化等更多的公司來說,財務報表中只有主營業務數據,甚至無法窺見影視娛樂業務外的收入佔比。國內的影視公司想要在收入結構方面多樣化,還任重道遠。

春節檔遭遇黑天鵝,「回暖」無望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19年電影票房突破了640億元,創造了歷史新高——這是僅有的從院線帶來的令人稍許欣慰的消息。

然而,2020開年的疫情黑天鵝,讓持續寒冬兩年之久的影視行業的回暖期待再次遭遇阻力,陣痛持續。鼠年來臨之前,從製片方到平臺、院線,都在祈盼行業回暖的到來,行業卻再次被「不確定性」籠罩。

疫情的進展仍在觀望,但數月後終會退潮。

影視行業資深投資者也還是對鈦媒體預判,行業寒意雖未盡,但春天也已不遠。

「儘管我國的工業化水準和好萊塢相比還有長足的差距,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兩年的進步很快,包括資本、製作、技術上的中外交流,使國內的製作水準提升顯著。」盛景嘉成王曉輝對我國的電影行業現狀這樣評價,在她看來,《哪吒》《流浪地球》《戰狼2》等爆款的出現絕非偶然,這尤其體現在電影產業鏈的下遊端——製作水準的提高。

國內特效製作公司MORE VFX參與製作了《流浪地球》的CG,完成了其中7成的部分;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特效鏡頭共計1400餘個,佔全片近80%,由20多家特效團隊共同完成,來自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製造,可謂我國電影工業發展的縮影。

當市場上的爆款電影不斷迎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勢必會提振這個難捱的行業冬天。

而在資本方面,北京文投集團董事長周茂非在接受鈦媒體專訪時則更為堅定地認為,「在投機者離開之後,經過大浪淘沙,影視行業一定會變得更好。」

周茂非分析稱,在限薪令、稅收政策對行業帶來短期震蕩之後,從長遠來講,影視從業者可以做出更有利於行業的選擇,「如果能規範演職人員的市場行為,一些靠不正規手段去盈利的影視企業也一定會被淘汰。」

愛奇藝視頻ceo龔宇也曾評價限薪令稱,政策出臺後「行業上下遊趨於理性」,內容製做成本費和產品成本顯著降低、購置著作權的成本費、頂尖知名演員的指導價紛紛降低,對於行業屬於利好。

影視行業,正在經歷「去蕪存菁」的周期,近幾年的陣痛,或將成為未來理性回歸的一劑良藥。(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陶淘,編輯/李小年,李程程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7部春節電影全部撤檔!影視行業遭遇「黑天鵝」,寒流下如何自救
    數據顯示,2017至2019年的春節檔票房收入分別是34.20億元、57.70億元、58.59億元,佔全年國產電影總票房收入的比例分別是11.4%、15.2%、14.2%。比如,參與今年春節檔《唐人街探案3》《囧媽》《急先鋒》等電影的出品公司之一:中國電影,該司財務狀況相對健康,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中國電影的貨幣資金餘額為66.49億元。另一巨頭橫店影視,也於2月6日發布公告稱,日前該司現金流充足,購買的理財產品餘額為11.2億元,能應對疫情及恢復正常經營所需要的資金需求。
  • 「黑天鵝」還是「灰犀牛」?中國電影企業路在何方-虎嗅網
    其中,文娛行業也未能倖免,絕大部分線下娛樂場所如電影院、網吧、KTV等均受疫情影響,至今基本處於關門歇業狀態。而中國電影行業作為疫情的「重災區」,從1月底的春節檔開始即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冰點。疫情下的電影產業危機往年,春節檔毫無疑問是全年票房的驅動力,爆款電影投放的主陣地。
  • 春節7部影片撤檔,票房為疫情「讓步」,情人節又要「涼涼」?
    隨著「肺炎疫情」的愈演愈烈,電影市場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可以說是哀鴻遍野也不為過。此前春節檔的7部影片別稱為史上最強,《唐人街探案3》、《囧媽》、《姜子牙》、《奪冠》、《急先鋒》等大片來勢洶洶,電影上映前的路演就已經收割一片狂熱粉絲,可謂是萬眾期待了。
  • 消失的2020春節檔,《肥龍過江》超前點映會成為電影發行新模式麼
    原本這是一個史上最強的春節檔,匯聚了《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緊急救援》《奪冠》《熊出沒·狂野大陸》《急先鋒》等多部高期待佳片,業內預計整個春節檔的票房將會再破歷史紀錄,超過70億元。如今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之下,影院因成為潛在的病毒傳播場所而大部分關停,2020年春節檔電影集體撤檔,電影行業遭遇一次重擊。
  • 七部春節檔電影齊撤檔!明星齊齊示範怎樣正確地戴口罩
    今天,原本隸屬春節檔的七部電影,先後都發布了延期上映、改檔通知。電影《熊出沒》宣布撤檔,「沒有什麼比家人和孩子的健康更加重要。」電影《姜子牙》表示,「眾志成城,以防疫為重、以生命為重。」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表示,「電影為小,生命為大。」電影《唐人街探案3》強調,「平安健康是所有人共同的心願。」電影《囧媽》提檔後又撤檔,「作為一部獻給每個家庭的電影,我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家人健康、快樂。」
  • 2020年春節檔電影仍以年前上映為主,線下影院票房衝擊仍在持續
    疫情持續,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通用預防指南》呼籲儘量減少外出,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如影院、網吧、KTV、商場等。資料來源:國家衛健委,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受疫情因素影響,為減少人群聚集,春節期間線下娛樂場所大幅暫停開放,2020年原定春節檔電影如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囧媽、姜子牙、中國女排、急先鋒、源·彩虹、大紅包等全部宣布撤檔,其中《囧媽》改為線上放映,上映3日播放量超過6億次,觀看人次超過1.8億,
  • 《囧媽》因疫情影響,徐崢將電影改為網播,為何遭院線集體聲討?
    本來很多人都以為,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散的特殊形勢下,春節期間將看不到「春節檔」電影了。誰料一個勁爆的消息傳來:原定春節檔上映的影片《囧媽》撤檔後改道網絡發行。1月24日上午,電影《囧媽》片方、今日頭條系、歡喜傳媒等幾方先後宣布,《囧媽》將於大年初一(25日)零點起,在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歡喜首映上免費上映。
  • 2020年電影春節檔「風波」中或增「變數」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 高凱)鼠年臨近,作為近些年中國人春節必備項之一的電影春節檔雖早已整裝待發,卻意外遭遇疫情風波,這個多年來的「最強吸金檔」或在今年迎來頗多變數。  近幾年,電影春節檔已經逐漸成為全年含金量最高的檔期。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春節檔票房分別為30.9億元(人民幣,下同)、34.3億元、57.7億元和58億元。
  • 2020,一片空寂的春節檔之後,國產電影如何自救……
    2020年春節檔應該是中國電影從業者難以忘卻的一個檔期,從春節前七片蓄力齊上到因疫情全部撤檔,票房連年走高的春節檔猛地按下了「暫停鍵」,在創造了歷年來票房最低的春節檔之後,疫情給中國電影市場帶來的不僅僅是春節檔的暫停
  • 春節檔首度空缺、情人節又集體撤檔,2020年票房或減少近百億
    但如今,受疫情大環境影響,春節檔、情人檔影片集體撤檔,票房數據暫停更新、影視劇劇組停拍,從電影院、演唱會到拍攝基地,線下的影視產業無一不暫停經營。對於影視行業整體而言,影響必然不可避免,尤其是院線股,即使恢復也需要時間,在2020年一季度將承受較大壓力。
  • 抵抗疾病傳播,七部春節檔電影紛紛退出!
    隨著新型肺炎的傳播,各個地方分別採取了緊急防範措施,而伴隨著新年的到來,春節檔電影也讓人感到惶恐。每個電影團隊的努力付出,每個觀眾的欣欣期盼,都隨著觀眾病毒的到來而感到不安,內心矛盾。現如今病情嚴控,為了確保此類傳染病的有效防範,各個春節檔電影紛紛發文延遲上映,一心防病。
  • 春節檔,全部撤檔!
    致所有等待電影《姜子牙》的觀眾:歷經四年製作,我們原本懷著憧憬而又緊張的心情想與大家儘快見面。然而由於近期爆發的疫情,我們經過非常慎重的考慮,現做出如下決定:電影《姜子牙》將退出春節檔,擇日上映。》系列大電影在春節檔已連續六年為中國億萬家庭帶來過數不盡的歡樂。
  • 疫情的黑天鵝,為什麼卻是投資的良機?
    今年的春節真讓人不省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從武漢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截止昨日,全國累計確診病例14380例,疑似病例19544例
  • 院線已不是電影的唯一路徑
    在疫情來臨面對重大虧損的背景下,有危也有機,從2020年三季報來看,院線行業的龍頭中國電影及萬達電影等公司在面臨巨虧的情況下,市場佔有率在同步提升。國海證券傳媒與網際網路分析師朱珠分析稱,從長期邏輯看,疫情加速了院線以及電影行業出清,頭部院線以及具有項目儲備的電影內容公司相對受益,行業洗牌後市場集中度將提升。 事實上,在疫情之外,中國影院的發展近些年也在經歷變局。
  • 《奪冠》《唐人街探案3》撤了:7部春節檔電影全撤檔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唐人街探案3》《奪冠》也撤了:7部春節檔電影全部撤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發展,7部春節檔電影已全部撤檔。1月23日,7部春節檔電影先後宣布退出春節檔,包括《熊出沒·狂野大陸》《姜子牙》《囧媽》《緊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奪冠》《急先鋒》。1月23日,《奪冠》官微表示,電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命和安全最值得珍惜,「電影為小,生命為大」。
  • 沒有票房統計的日子裡,網絡電影春節檔表現如何?
    文 |零壹以往的每一年,電影票房都是春節檔中的重要話題。而今年春節檔電影宣布全部撤檔後票房數據已經停更,取而代之的影視圈熱點是《囧媽》字節跳動合作的院線片「網絡首發」。《囧媽》網絡首發帶來的行業震動是巨大的。
  • 2020年春節檔電影票房或損失70億
    IT之家1月31日消息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2020春節檔多部影片相繼撤檔,多地影院宣布休業,大年初一票房僅181萬,全國院線排片跌至不到1500場。遠遜於2017年33.8億,2018年57.1億,2019年58.4億的春節檔票房規模。
  • 萬達電影「滿血復活」,《唐人街探案3》有望領跑春節檔
    經歷了長達7個月的停擺,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中國電影行業滿目荊榛。據拓普電影數據統計,受疫情影響,2020年第三季度新上映影片較往年減少,國內1-9月累計實現票房產出60億元(含服務費),較去年同期的167億元同比下滑64%,僅恢復至去年的三成。
  • 春節檔電影已全撤 2020春節影視股大跌
    每年的春節都是有不少春節檔的電影上映的,當然今年也是一樣的,在春節檔電影預售之後有不少人已經購買好票了,但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原因,現在春節檔電影已全撤了,影視股是值得關注的。影視股行情如何 很多人都喜歡在休閒的時間去看一場電影的,特別是春節假期間,和家人去看一場電影是不錯的選擇。
  • 電影院線面臨更大危機
    備受關注的院線大片選擇在網絡播放,這一現象在中國電影史中並沒有發生過。《囧媽》上線的消息公布後,由浙江電影行業牽頭,長三角地區電影行業,以及萬達、金逸、大地在內的20多條國內主要院線,共同聯合發文譴責《囧媽》的網絡上映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