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賣菜的逆襲成股神,一票狂賺326億!之後被舉報了……
這兩天,開年市場「第一瓜」來了:一個企業老闆,因為一個爛尾樓項目,實名舉報一個上市城商行的副行長,「牽連」了一家網紅房地產公司,涉及資金465億。
1月10日,上海衡源的法人、上海申鑫足球俱樂部老闆徐國良實名舉報稱,上海銀行副行長黃濤與寶能集團,設局侵吞上海衡源所擁有的百聯中環、徐匯濱江項目近200多億優良資產,且違法套取國有銀行265億元貸款。
這個指控不是小事,徐國良在引爆輿論後刪了文,上海銀行連發聲明和公告說徐國良混淆視聽,授信合規合法,寶能內部人士也對外回應,只是為了幫銀行化解系統風險。
這事兒真相到底是什麼,當事各方誰也沒能給一個準確的答案。
不過,寶能沒怎麼受這個舉報影響,舉報中的百聯中環項目,從去年12月份開始拆除,預計五月完成,整理之後,估計又是寶能的一個大賺項目。
這就是寶能吧,即便是深陷各種輿論風波,「野蠻人」姚振華總能大賺一筆。
2019年底,寶能在市場上「掃貨」,掃完南寧百貨(600712.SH)後,趕著2019年的最後時刻,又以16.3億的價格從長安汽車(000625.SZ)手裡拿到了長安標緻雪鐵龍(長安PSA)50%的股權,而未來再拿到PSA已經承諾的另50%的股權,這些資產就要「姓姚」了。
錢哪兒來的?
當年「隱形資本大鱷」姚振華PK會做「笨笨紅燒肉」的王石,一戰成名,罵也罵了,罰也罰了,但是300多億的進帳,賺了近「十分之一」個萬科,16億簡直就是毛毛雨。
姚老闆在萬科身上「割」下的「肉」,可比紅燒肉香多了,資本市場對於寶能系,「聞風喪膽」。
01
「姚振華是個賣菜的」,這大約是當年「寶萬之爭」之後,人們最容易記住的一個「事實」。
確實,要說姚振華,就繞不過賣菜的「梗」。
1992年,南巡講話激勵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南下經濟特區「淘金」,而當年的華南理工大學工業管理和食品工程雙學位畢業生姚振華就是其中一個,在廣州的大學時代只是一個短暫的停留,畢業後直奔深圳。
在深圳,他曾在地方國企做過短暫的停留,然後就是賣菜。
1995年,由姚氏家族人群控制的新保康蔬菜實業公司成立,做起了淨菜超市的買賣,淨菜的利潤高,而且新保康的菜種類豐富,還挺受當地人歡迎,雖然是做「第一產業」,姚振華的新保康甚至可以和當地做這個生意的國企相提並論。
最初,公司的資金來源是姚家的長輩,姚振華靠著賣菜,很快也發達起來,拿到的不僅是人生的第一桶金,還有「第一塊地」。
在新保康成立的三年裡,姚振華通過「協議價」在寶安區、福田區拿到了多個地塊,合計約14萬㎡,用以建設「淨菜市場」。
在賣菜時「學會拿地」的姚振華順勢進入房地產,開發了深圳中港城、寶能太古城等項目,賣菜的姚振華應聲變身「愛建高樓」的地產商姚振華。
02
有人說姚振華發家靠買菜,有人說是靠地產,不過,王石覺得,姚老闆的資本運作技術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深業物流是深圳的老牌國企,在寶能剛剛起來的2001年,深業物流申請上市,但是進程比較緩慢。
2003年1月份,深圳國資繼續推動深業物流的上市進程,姚振華看準時機「突擊入股」,利用寶能和旗下的鉅盛華,拿到了原始二股東香港新筍投資持有的25%的股份,3月份,再次拿到另一股東筍崗倉庫工會持有的19.24%的股份,到2014年1月份,深圳國際信託手中的2.28%的股份也到手了。
短短的一年時間,拿到46.52%的股份,足以和持股51%的最大股東深圳控股(0604.HK)相抗衡,寶能系向深業物流派出了多個董事,姚振華本人也成為了副董事長。
但是遺憾的是,就在姚振華將深業物流能拿到的股份集齊以後,深業物流的上市失敗了,而恰好深業物流的工商登記也還有一年就到期,兩個大股東居然沒能就「延長營業期限達成協議」。
咋辦?開了兩次股東大會,最後決議按比例分家。
深圳控股新成立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獲得了原深業物流主要的的金融及股權資產,還有部分土地和物業,而寶能則主要靠投標繼承了深業物流的無形資產以及分配的土地物業資產。而土地和房產的快速增值,才是姚振華的「真·第一桶金」。
王石曾講,「深圳企業,彼此知根知底」。這事市場都沒有太多多記憶了,可王石一直記著,「一進、一拆、一分」,姚振華是完成了資本的積累,但是「野蠻人」的形象已經定格了,還給王石留下「信用不夠」的印象。
從分拆深業物流到「野蠻」進入萬科,已經過去了8年,低調到在「潮汕圈」中都沒什麼存在感的姚振華已經成為資本市場上隱形的「資本大鱷」,從地產到金融,橫跨了多個行業,鉅盛華還多了前海人壽這麼一個新幫手,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甚至都沒到一年。
萬科像不像下一個深業物流?王石當然很怕的。
03
「寶萬之爭」,曠日持久,王石發動了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來抵抗「野蠻人」,中間也殺出過安邦、恆大等多個力量,最終深圳地方國企深圳地鐵成功上位,最終,姚振華拿到了保監會開出的「撤職和保險市場十年市場禁入」的罰單,王石「功成身退」。
從「強勢進入」到被迫「財務投資」,姚振華一點一點地退出萬科,2019年的12月19日的減持後,姚振華的寶能在萬科的持股比例已經降至4.9999998%,低於5%,再減持就無需披露了。
不過,在萬科這波買賣中,一點兒也不虧,賣菜、賣房都不如炒股。
寶能突襲萬科的時候,萬科還是「10元股」,姚振華的持股的最高成本,還是萬科自己公布的鉅盛華9個資管計劃的平均持股成本18.89元,11.42億股合計耗資215.72億元,而此後鉅盛華的自有資金和前海人壽的平均持股成本僅為13元和14元左右,按此進行粗略的估計,寶能的成本總額448億左右。
但就在寶萬之爭的時候,作為房地產「Top3」的萬科也進入到了上升的區間內,到2018年4月寶能開始減持套現的時候,萬科已經是「20元股」了,現在更是進入「30元」序列。
在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19日之間,寶能系多次減持,最低的減持均價也在21元左右,逢高減持也都是正常操作,27元的均價也都不算高,20%多的股份套現完,預估金額590億,而寶能手裡依然還剩5.65億股,按2020開年第一天的收盤價計算,還有183.96億的市值,如果寶能能在這樣的高點減持,就是774億左右的現金。
那麼減去成本的448億,寶能在萬科一隻股票上,就浮盈326億。
04
其實,在萬科之前,被姚振華的寶能系看上的股票還有很多,尤其是在前海人壽成為寶能系炒股的主力軍之後,姚氏的炒股風格是典型賺快錢的「散戶化」風格,畢竟萬能險有錢,而期限又不宜過長,所以寶能的「快」可以以季度來計算。
比如,2013年底,前海人壽進入了浙江交科、江特電機、鳳凰股份等7家公司,但是到了次年三月就退出了5家,但是同時又進入了12家。又一個季度過去,又退了一些,又進入了一些,整個2014年,前海人壽就在三四十家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來來去去。
而且,還能夠精準退出,前海人壽曾入股過的江特電機、眾泰汽車、龐大集團,現在都不太行了,不知道有了這些公司的教訓之後,姚老闆為什麼還要心心念念地造車。
過往戰績表明,姚老闆炒股是把好手,但想在實業上大展宏圖的時候,基本都虧。
比如在寶能舉牌萬科的同時,也在舉牌南玻A(000012.SZ),最終拿下了南玻A第一大股東的位置,在成為大股東之後,寶能就開始試圖掌控南玻A,在董事會還未改選的時候,就要求撤換財務總監,而在寶能系的董事入主後,更是與管理層開始暗戰。
南玻A沒有王石那麼「剛」,一份股權激勵計劃,寶能「血洗」南玻A,管理層集體辭職,寶能則「好走不送」,孰是孰非的羅生門後,寶能徹底掌控了南玻A,姚振華描繪了南玻未來的藍圖,要將南玻打造成「千億營收、百億利潤」的大集團。
現在,距離千億營收還差900億,距離百億利潤,還差95億。寶能在南玻A的持倉成本在9-12元左右,而現在南玻A的價格在5元左右,套住了。
前車之鑑,在「二股東」寶能系成為南寧百貨的第一大股東後,「不謀求控制權」的表態讓南寧百貨應聲大漲,9連板的戰績還是很讓股民振奮的,但是原大股東南寧沛寧還是很緊張,迅速和南寧農工商達成一致,以一致行動人的身份再次回到了第一大股東的位置,南寧國資委繼續作為實控人。
而寶能系依然是資本市場上一個重要的力量,已經是南玻A、中炬高新、韶能股份等多個公司的實控人,10年之間,進出的上市公司已經超過百家。
而今年,70後的姚振華50歲整,對於企業家來講,算是正值壯年,恐怕市場還要為此再「擔憂」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