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中國武器裝備實現自主研發這一路上,「老大哥」的裝備於我國而言非常重要。面對基礎差距、時間差異、技術局限等多種問題,即便是中國想要突破也得先找到突破口才行。上世紀80年代的蘇聯,近乎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解體結局已有徵兆。而陷入經濟困局的蘇聯,只要有錢賺當時也顧不了那麼多了。當中國需要研發近防炮的時候,從其手中引進了AK-630速射近防炮,開始了「高仿」之路。雖然「山寨」一詞確實不好聽,但也不妨礙我們實現自主創新。
在中國接手AK-630速射近防炮的時候,美國也明白中國是想要山寨,然後創新研發自己的近防炮。一如既往美國是不信的。可經過努力之後,730型近防炮誕生了,發展至今1130型近防炮也誕生了。而縱觀當今各國的現代艦載防空武器,佼佼者必然有1130型近防炮,此外還有俄制AK630、美制「密集陣」和荷蘭「守門員」三款名聲最響亮。俄制和美制的這裡我們就不說了,因為這荷蘭的「守門員」SGE-30近防炮怎麼看都和我國的1130型近防炮雷同。那兩者之間到底孰強孰弱呢?只能說之間的差距不要太大了。
因為中國這一路走來,確實沒少「山寨」他國武器裝備,也就給予了很多人中國原創並沒有多少的定義。比如在730近防炮誕生的時候,外媒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認為我國山寨了荷蘭的「守門員」,可待其對比之後才發現被打臉了。除了設計思路有借鑑之外,730近防炮不管是彈藥的供應系統還是儲備位置都有明顯的不同之處。而在我國將730近防炮的H/PJ12型7管30毫米火炮換成1管30毫米炮,完成了升華變成1130近防炮之後,由於兩款外形又十分相似,也總是被拿來比較。
其實真不是我們自吹自擂,因為對比730近防炮和「守門員」之後,很容易就能發現除了在備彈量上比之不足外,在射速上730能與之持平,而在有效射程上730遠出了1公裡的差距。而反觀升級後得出的1130,無論是射速、精度還是持續作戰力上,都有了明顯突破。「守門員」和730相當,為4200發/分鐘,而1130則達到了11000發/每分鐘,「萬發炮」的綽號也就是由此而來的。射程上1130也超過了3公裡,並且彌補了730的備彈量不足的缺陷。兩個儲備彈艙備彈量可以有2560發,比「守門員」的一倍還要多。
值得一提的是,1130近防炮較於730近防炮而言,在自動化方面也進行了革新。通過紅外、光學、雷達三種系統的跟蹤下,它可以實現通過計算機自動修訂設計精度,即便是前方襲來40批目標也能應對,這是「守門員」目前完全達不到的處理效果。說句有些傲嬌的話,如若1130近防炮沒有真本事,也不會將其裝備於遼寧艦身上當「貼身保鏢」。雖然「守門員」性能也不錯,在國際上屬於先進範疇,畢竟國內近乎全是美式裝備的韓國,不會棄美式「密集陣」選擇「守門員」了。但綜上所述,兩者雖然長得像,但可以肯定「守門員」目前只能和730相比較,和1130近防炮相比至少得有一代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