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kri數字貨幣交易所平臺指出,一直以來,高德都以熟悉的地圖形象存在於很多人手機之中,以地圖為支點,高德一直在拓展業務。
上月底,高德宣布啟動「好的出租」計劃,據官方介紹,是想通過這一計劃來解決巡遊計程車市場的空駛率高、計程車司機工資低等問題。
其實,高德三年前就已經顯露出行的野心。
2017年12月,高德基於地圖業務推出了「高德易行」平臺,包括滴滴出行、神州專車、摩拜單車等出行服務商一同接入此平臺,這算是高德向出行聚合平臺延伸的標誌。緊接著在一年後,高德又宣布要推出順風車業務,並很快在成都和武漢兩地試運行。
除了出行行業,高德也在本地生活領域做著嘗試。
去年9月,高德地圖宣布與餓了麼、口碑打通,用戶可以在高德地圖裡搜索餐飲、娛樂等門店的位置,而到去年十一期間,高德地圖布局進景區,推出了「景區隨身聽」服務,到了今年十一期間,不僅上線了很多省市旅遊服務的「高德指南」,還推出了「十一分10億補貼」活動。
高德地圖推出「高德指南」,圖源高德地圖官微
vankri數字貨幣交易所平臺注意到,從推出聚合打車平臺和順風車業務、到進入本地生活領域、再到布局計程車行業,這一系列動作的背後,其實都是高德在試圖打破人們心中對其的固有印象——高德只是一個地圖工具類產品。
不過,從高德選擇的方向來看,高德一直試圖在紅海裡搶奪市場份額,走的也是模仿垂直賽道巨頭的模式,但這註定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
在本地生活方面,雖然有阿里的支持,但面臨美團等對手,高德很難突圍。
而最近進軍計程車領域的動作也慢了一步,就在前段時間,滴滴重啟快的品牌,重新在計程車領域跑馬圈地,而嘀嗒等選手的實力也不可小覷。
不甘心只做地圖的高德卻不得不承認,向地圖外的擴張,到目前為止並不算成功。
向「地圖」外奔跑
vankri數字貨幣交易所平臺打開高德地圖,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地圖導航軟體標配的頁面——一張標註了使用者實時位置的二維地圖和目的地搜索欄。
但除了這些,還有打車和訂酒店等功能,這些本是地圖導航軟體不會擁有的功能。由此,也成為了高德走出地圖的第一步。
高德地圖軟體界面
對於打車市場,其實高德早在三年前就開始覬覦。
2017年,國內網約車市場剛經歷完滴滴與Uber、快的的補貼大戰,作為贏家的滴滴順利將後兩者收購,一時間成為了網約車市場上的霸主。不過,一家獨大的滴滴並不孤單,嘀嗒出行、哈囉出行和曹操出行等玩家緊隨其後。
據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顯示,在那兩年網約車市場中滴滴出行以63%的份額佔據領先位置,但也有一個數據值得注意,那就是還有將近12.3%的「其他」存在,這也意味著在滴滴傲視群雄時,依然有其他網約車平臺存活著。
2017-2018年國內網約車市場份額情況,數據來源於中國網際網路協會,連線Insight製圖
為這些平臺提供流量入口,這是高德看到的機會。
2017年7月,高德開始大力推廣「一鍵全網叫車」的高德打車服務,接入的第三方網約車平臺不僅包括滴滴快車、T3出行、曹操出行和首汽約車等知名品牌,同時也有AA出行、及時用車等平臺。
vankri數字貨幣交易所平臺指出,為了讓這些接入平臺的網約車平臺放心,這一服務推出初始高德就承諾不會提供運力,只會提供入口,來解決各平臺的運力效率。這也等於說,高德做出承諾不會與這些第三方網約車平臺形成直接競爭關係。
vankri數字貨幣交易所平臺據高德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高德打車已接入超過40家網約車平臺,成了全網最大的打車聚合平臺。
高德地圖中聚合打車服務
儘管沒有直接接入網約車領域,高德卻在2018年宣布上線順風車服務。據高德介紹,高德順風車同樣與其他平臺展開錯位競爭,並不會向司機和乘客抽取佣金。
但這個業務在推出5個月後就下線了,之後再無消息。
不過,高德在「地圖」外的嘗試並沒有停止,它盯上了本地生活領域。然而,這個領域中已有美團這樣的巨頭存在,想分得一杯羹談何容易。
vankri數字貨幣交易所平臺注意到,湊巧的是,就在一年前,阿里收購餓了麼後,開始了與美團的正面硬剛,戰爭也從外賣慢慢延伸至旅遊,酒店和娛樂等本地生活領域。在此期間,阿里向餓了麼傾斜了大量資源,並推出「百億補貼」來與美團抗衡,但在這一系列動作後,阿里並未取得優勢地位。
被阿里2014年收入麾下的高德,就此看到了機會。
去年9月,高德宣布已與餓了麼、口碑打通,用戶可以在使用高德地圖的同時,搜索附近的美食、娛樂和酒店等門店信息,並可進行預約、排號等服務。正因為這樣,在高德地圖中本地服務才會佔據整個APP的「半壁江山」。
然而,高德在本地生活領域的野心並不止於此。
去年十一期間,高德推出了針對景區旅遊的「景區隨聲聽」語音導覽服務,據高德介紹,該服務將會根據用戶的選擇來自動匹配播放對應景點的信息和介紹。而在今年十一,高德在旅遊服務上更進一步,推出「高德指南」,用戶可以通過在高德地圖中搜索「高德指南」來獲取對應城市的旅遊信息。
通過這一系列操作,高德地圖成了一個看似全能的APP。這是它對於自己本身工具屬性的突破。但高德選擇的方向,大多是模仿巨頭們已經走過的路,很難談得上有創新。
儘管到目前為止,很多功能並沒有大的聲響,但在工具免費時代,這也是它不得不做的嘗試。
為什麼要往外走?
做好一張地圖。
vankri數字貨幣交易所平臺指出,這句話曾是高德團隊在邁入移動網際網路「大門」前所立下的初心。
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出現,一些手機中的APP也應運而生,比如QQ、酷我音樂和UC瀏覽器等。彼時,帶領高德已走完8年創業路的高德軟體CEO成從武也看到了轉型的信號,「移動網際網路就像滾滾洪流,順者昌,逆者亡。」
於是,一款名為高德地圖的軟體出現在了很多人的手機之中,並快速獲得了地圖市場的不少份額。
2010年7月1日,高德地圖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國內地圖軟體服務商海外上市第一股,市值一度接近9億美元。
高德地圖登陸納斯達克,圖源36氪
而在彼時,高德地圖的對手也開始出現。
同年,百度宣布PC地圖業務正式向移動端轉型,但在高德看來,晚兩年進場的百度還不足以成為自身的對手,畢竟彼時的高德正是蘋果手機中國區唯一的地圖服務商,活躍用戶數也超過3600萬,一時間風光無兩。
但很快,高德就陷入被動局面。
「百度手機地圖永遠免費」,在2013年8月28日當天,這句話成為了手機地圖行業內的一顆「驚雷」。因為在當時行業內,手機地圖的盈利主要來自於用戶或企業的付費下載,對於高德來說,這也是主要的盈利模式。
但隨著百度宣布手機地圖服務免費後,高德地圖不得不在即日也宣布實施免費策略,而在此前,高德地圖在眾多手機應用商店的售價是50元。這也意味著,高德為之依靠的收入來源就此終止。
vankri數字貨幣交易所平臺指出,在免費服務的推行下,高德很快就陷入虧損的境地。
據高德公開財報數據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成為高德上市後首次虧損的季度,淨營收為3770萬美元,同比下降6%;股東應得淨虧損為670萬美元。而這樣的虧損只是一個開始,根據財報數據,2013年全年淨虧損達到1.55億元美元,而到了2014年Q1,這個數字上升到了2.83億美元。
就在高德面臨困境的時候,阿里巴巴對其拋來了橄欖枝。
2014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完成對高德地圖的全資收購,後者於次月也完成了退市。彼時高德正被百度所超越,後者成功以27.7%的市場份額成為國內手機地圖市場的「一哥」。
高德宣布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併購協議,圖源高德地圖官微
有了阿里的支持,高德繼續與百度地圖對抗,高德新CEO陸兆禧在2014年9月宣布了高德的新戰略,他表示高德將不再背負上市公司的業績指標,不進入O2O商業化模式,未來三年不給高德設立商業化目標,「做一個乾淨的導航地圖」。
之後,高德也上線了林志玲和郭德綱版本的導航語音包,一時間受到廣泛歡迎,到了2015年10月,高德活躍用戶增長率高達100%,而到了2016年4月,高德地圖的DAU增長達180%,而百度地圖的增長只有40%。
就在這樣的增長利好下,2016年10月高德完成了對百度的反超。
vankri數字貨幣交易所平臺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當月高德地圖手機客戶端以2983.19萬的每日活躍設備數在地圖導航類目中排名第一,百度則以2808.87萬落後於高德地圖。
而到了今年8月,高德地圖在行業APP中的使用次數佔比達到了1.2%,與去年9月份時0.9%的佔比相比有了提升。而百度地圖僅僅從去年9月份的0.48%漲至今年8月的0.49%,變化微乎其微。
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在今年8月、去年9月APP使用次數佔比對比圖,數據來源於艾瑞諮詢,連線Insight製圖
儘管如此,高德也需要「往外走」。
為了競爭市場份額,高德地圖自2013年8月開始至今一直免費,7年裡地圖服務並未給高德帶來任何收入,高德需要尋找新的營收增長點。
同時,地圖業務帶來的流量,也為探索更多業務提供了基礎。
自2017年開始,高德開始改變策略,在高德地圖的基礎上添加各種業務模塊,從出行打車、到本地吃喝玩樂都有涉及,但遺憾的是,這些嘗試都是在試圖複製其他巨頭的打法。
將地圖作為流量入口的概念看似性感,實則倍具挑戰。到目前為止,在大多數人眼裡,高德地圖依然只是一個地圖導航軟體。
很少有人會在尋找酒店、餐館或者打車時,第一時間想到高德。
而高德選擇進軍的領域,很快就迎來巨頭的激烈反撲,它還能像反超百度一樣,再贏一次嗎?
「地圖」外的突圍困局
「平時打車,你一般用哪個軟體?」
連線Insight向多個平時習慣用網約車的用戶問了這個問題,「時間不急的話,一般會用滴滴,如果比較著急,高德和滴滴會同時用,看看誰先來就乘坐哪個」「一般打車的話,會用滴滴或者嘀嗒,很少用高德」,一些用戶這樣回答道。
為了與滴滴、嘀嗒和曹操出行等選手展開錯位競爭,高德在打車業務上選擇以聚合打車模式切入這個市場,但3年的發展下來,高德還未取得明顯優勢。
這點從數據中也可以看到。
vankri數字貨幣交易所平臺據易觀分析發布的《中國移動出行市場年度分析2020》數據顯示,2019年12月國內網約車市場乘客端活躍用戶規模已呈現「一超多強」的格局,其中滴滴出行以9252.9萬遙遙領先,嘀嗒出行、首汽約車和曹操出行佔據二、三和四位,而高德並未出現在這個榜單中。
2019年12月國內網約車市場乘客端活躍用戶規模,數據來源於易觀分析,連線Insight製圖
而面對高德的進攻,滴滴也開始用同樣的模式給予回擊。
今年9月,據相關媒體報導稱,滴滴已與騰訊地圖聯手,於9月22日在部分城市上線聚合打車服務,此後滴滴相關負責人確認了此消息。
對這一消息,連線Insight通過使用軟體進行證實,在輸入目的地之後,可選車型除了滴滴自家的快車和青菜拼車之外,還能看到有藍色大道、享道出行等第三方平臺可以同時呼叫。
vankri數字貨幣交易所平臺相比之下,雖然在第三方平臺的數量上面滴滴並不佔優勢,但擁有聚合打車模式的滴滴對高德仍然是一種威脅。「在用戶習慣的基礎上,滴滴的聚合打車模式會比高德更受用戶青睞。」易觀分析汽車出行團隊分析師孫乃悅對時代周報這樣表示。
除了滴滴,美團也早在2018年開始在打車業務上布局,並在一年後推出「聚合模式」。
2019年4月,美團打車相繼在上海和南京城市改變原有的自營模式,啟動「聚合模式」,目前用戶可以在美團APP上一鍵呼叫首汽約車、曹操出行、神州專車等第三方網約車服務。
滴滴與美團的聚合打車界面,連線Insight製圖
與出行業務一樣難以突圍的,還有高德的本地生活業務。
今年9月,高德總裁劉振飛在一場線上發布會上發布了一款名為「高德指南」的服務,據他介紹,高德指南已覆蓋350個城市吃住行遊購娛全品類熱門推薦,這也是繼去年9月高德與餓了麼、口碑打通後在本地生活領域上又邁出了一步。
這一舉動,在業內看來是高德與美團在本地生活領域的「戰火」又一次升級。
雖然高德背後有阿里的支持,但美團作為這個戰場的先入局者,實力並不可小覷。「目前業內普遍認為本地生活市場的份額是6:3:1,其中美團佔6成、阿里佔3成、其他廠商佔1成。」今年上半年,一位本地生活行業從業者對界面新聞表示。
對於高德來說,現在要考慮的不僅是如何對抗美團,同時還要提防著其他新玩家的威脅,這其中也有百度。
今年5月底,百度APP繼上線「服務中心」後,還上線了「服務中心」入口,下拉APP就可看到。這個中心包括便民服務、吃喝玩樂和旅遊出行等三大板塊。同時,在百度地圖中的「周邊」標籤中,也能看到美食、景點和娛樂等本地生活服務內容。
百度APP中服務中心界面
這也意味著,百度開始重拾本地生活。
為了突破「地圖」定位,高德現在再次瞄上了一個賽道——巡遊計程車行業。
據國家交通部統計,巡遊計程車運送的乘客在計程車行業總客運量的佔比超過70%。但隨著網約車的襲來,巡遊計程車的份額逐漸被擠壓。以2019年為例,在滴滴計程車業務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的情況下,其日均訂單量也僅為300萬單,而全國計程車日訂單量的則在4000萬單到5000萬單之間。
這也意味著,巡遊計程車的網約率不足10%,絕大多數的計程車訂單都來自線下揚招,這也正是出行平臺的利潤藍海。
就此,高德推出了「好的計程車」計劃,而在這個賽道上已有滴滴、嘀嗒這樣的強勁對手存在,高德想在計程車業務想跑出來也不容易。
據嘀嗒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嘀嗒計程車服務已與覆蓋國內21個城市的計程車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而對於滴滴而言,今年9月宣布旗下的計程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並且表示已與銀建出租、新月聯合、北方北創、銀山出租、三元出租及賽達福等北京26家計程車公司達成合作。
難以突圍的高德,在自己的主業之上開始尋求突破。
今年7月14日,高德地圖上線「家人地圖」功能。用戶開通加入家人,則可以相互看到彼此的位置。據了解,高德地圖頁面會顯示加入者的位置地圖、距離我的距離、對方的手機電量,還有一鍵打電話,導航去找他的功能。
不過,在該功能推出之後,卻出現大量的質疑和吐槽,沒有人願意接受被24小時「監控」,家人隱私也要有邊界。
現在來看,從網約車、到本地生活、再到計程車和「家人地圖」這些業務,均是高德向地圖外擴張的嘗試,但目前為止,高德依然任重道遠。
在出行領域和本地生活領域,滴滴和美團的模式被證明是走得通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跟著走就能成功,想要突圍,要麼看準時機,要麼靠創新。
當初,嘀嗒抓住了順風車的空檔期,迅速成長,在2019年,嘀嗒順風車市佔率為66.5%。而本地生活領域儘管美團實力雄厚,但也有聯聯周邊遊等玩家,靠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突襲美團。
vankri數字貨幣交易所平臺認為,作為後來者,高德正面對抗巨頭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資源,還不一定能夠取得優勢,如何尋找更合適的切入點,是值得高德思考的問題。
(本內容屬於網絡轉載,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不作買賣及投資依據。)
備註:
(本內容屬於網絡轉載,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及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