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他們的感情用「蘭因絮果」這個詞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蘭因絮果」指年少時男女彼此之間甜美的愛戀,到頭來卻是傷離的結局。讓我想起了中學時代的課文《氓》,但是課文中的女主人公最後選擇的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可是如懿但太過相信年少時的愛,以為能夠終老,沒有早早抽身而去,因而遍體鱗傷。
當如懿還不是如懿的時候,她叫青櫻。那時,她多自在啊,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幻想。我想啊,像她這樣淡泊的女子,大抵是在想遇到一個稱心的男子,即使不是轟轟烈烈的愛情,但嫁做人婦,為他洗盡鉛華,自自在在度過一生,也算得償所願。
但她偏偏遇到了弘曆,遇見了她這一生渴望的愛情,而他偏偏身在深宮,那個她一輩子也不想踏進的地方。
但如所有熱戀中的女子一般,為了弘曆,她如同一隻飛蛾,縱身撲向火燎之地。
開始時,那個她傾盡全力去愛的人,並沒有讓她失望。為了迎娶她,弘曆不顧前程。為這事,人們津津樂道。那時,他們心意相通,倆人舉手投足之間,儘是郎情妾意,讓人羨慕。
可好景不長,在弘曆登上帝位之後不久,一切都變了。他看著她,只有滿臉的不耐煩,責怪她不夠體貼,不夠溫柔,說她變了,那個從前的青櫻已經不在了。
可是,她分明還是她,是他不再是他了。她漸漸沉默,不再走向他,即使是看著她,眼裡也已經沒有了光。
而喜歡一個人,眼裡是有光的。如懿的心,在決絕斷髮的時候,已不再為他跳動。那時,他還不理解,如懿為什麼這樣做。
「你這樣瞪著我做什麼?」
「臣妾的眼前人已非彼時人,兩兩相望,唯餘失望」 "如今臣妾斷髮為祭,給去了的青櫻和弘曆"
「也許,本宮心心念念的少年郎,早已經不在了。」
「所以還念嗎,不念了。」
攢夠了失望,她不再乞求他的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