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翁是小朋友們童年必不可少的玩具。那你知道不倒翁倒不下的小秘密嗎?
材料大盤點:
雞蛋殼、橡皮泥、畫筆、剪刀、彩紙、膠水。
動手做一做:
➊在雞蛋尖的那頭,用筆戳個口子,倒掉雞蛋的蛋黃和蛋清
❷揉一小塊橡皮泥,並用筆塞入雞蛋殼裡頭,調整用膠水固定在蛋殼底部
❸用畫筆畫出小牛的形狀,還可以用卡紙、剪刀做牛角、帽子等裝飾形狀。
科學小貼士:用筆、剪刀時要注意安全哦!
現象與解釋:
上輕下重的物體比較穩定,也就是說重心越低越穩定。當不倒翁在豎立狀態處於平衡時,重心和接觸點的距離最小,即重心最低。偏離平衡位置後,重心總是升高的。因此,這種狀態的平衡是穩定平衡。所以不倒翁無論如何搖擺,總是不倒的。
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象,比如梳頭產生靜電,頭髮會變得毛躁蓬鬆;脫毛衣時,會聽到「噼啪」的響聲……是不是很有趣啊?快來做有關靜電的實驗。
材料大盤點:
餐巾紙、尺子、頭髮、剪刀、筆
動手做一做:
➊用筆畫在餐巾紙上畫一個有關牛年的圖案,並用剪刀小心剪下。
科學小貼士:注意筆、剪刀的使用安全
❷將剪下的「小牛」餐巾紙一層層分開,只留下一層餐巾紙。
❸將「小牛」餐巾紙放在桌上並用筆壓住小牛的腳部。
❹用尺子在頭髮上反覆摩擦後靠近「小牛」餐巾紙。
現象與解釋:
因為尺子和頭髮摩擦後產生了靜電。當帶電的尺子靠近輕小物體「小牛」時,輕小物體由於靜電感應也帶了電(與帶電體相反的電荷),所以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
如果將兩本書的書頁相互交疊在一起,你能將它們拉開嗎?讓我們動手來做一做吧!
材料大盤點:
有一定厚度的牛年檯曆2本、細鹽1杯。
動手做一做:
科學小貼士:為了使書本更加緊密地合攏在一起,建議採用一張張檯曆頁交叉相疊的方法。在進行「拔河比賽」時,要控制好身體,以防止檯曆本分開後跌倒。實驗完成後請將檯曆本中的細鹽清理乾淨。
➊將兩本檯曆的書頁交叉相疊,併合攏。
❷兩人分別捏住兩本檯曆的書脊,進行「拔河比賽",發現很難將它們分開。
❸將書本分開,並再次將檯曆頁依次交叉相疊,並在檯曆頁上灑上細鹽。
❹兩人再次捏住檯曆本脊,進行「拔河比賽",很輕鬆就將它們分開了。
現象與解釋:
為什麼將兩本檯曆一頁頁重疊起來以後,就很難分開了呢?
這是因為滑動摩擦在起作用!當紙張表面緊貼在一起時產生了滑動摩擦力,而兩本書是一頁一頁重疊起來的,所以滑動摩擦力便成倍增加,就不容易拉開了。
如果在重疊檯曆本時,在檯曆頁上灑上細鹽,就好像給檯曆頁之間安裝上了會滾動的輪子,在拉開檯曆頁時,細鹽使檯曆與檯曆之間的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摩擦力大大減小,所以就能很輕鬆地將檯曆拉開了。
倒滿水的杯子裡還可以繼續放東西嗎?讓我們來試一試,結果或許會讓你大吃一驚。
材料大盤點:
a水1大杯、b玻璃杯1隻、c大頭針1盒。
動手做一做:
➊將玻璃杯灌滿水。預測:在水不溢出的情況下,我們能向杯子裡放( )枚大頭針。
科學小貼士:水要加到水面略鼓於杯口為止。
❷向倒滿水的玻璃杯中放入大頭針。
❸在水不溢出的情況下,我們放了( ) 枚大頭針。
科學小貼士:放大頭針時一定要用手指捏住針頭,在針尖碰著水面後,再輕輕放入水中。
現象與解釋:
我們往裝滿水的杯中放人了許多枚大頭針,發現水沒有溢出來,是因為水有強大的內聚力和表面張力。
內聚力又叫粘聚力,是在同種物質內部相鄰各部分之間的相互吸引力,杯中的水相互之間有吸引力。
表面張力是分子間的引力,水的表面張力,指水分子間的引力,這個引力試圖使水的表面積保持最小,而所有形狀中,球形的表面積最小。
雞蛋能懸浮在水中,你看到過嗎?不信,咱們就一起來動手做一做,看看怎樣才能讓雞蛋懸浮在水中。
材料大盤點:
a玻璃杯2隻、b筷子1根、c滴管1支、d勺子I個、e藍墨水1瓶、f雞蛋1個、g食鹽1包。
動手做一做:
➊在一隻玻璃杯裡盛三分之一的水,加入食鹽,用筷子攪拌直到不能溶解為止, 製成一杯飽和食鹽水
❷在另一隻玻璃杯裡盛三分之一的水,用滴管滴入藍墨水,把水染成藍色。
科學小貼士:為了讓實驗現象更加明顯,我們可以多滴幾滴藍墨水,把水染得更藍些。
科學小貼士:常溫下,100毫升水裡約能溶解36 克食鹽。
❸取一根筷子,沿著筷子,小心地把杯中的藍色水慢慢倒人裝有飽和食鹽水的玻璃杯中。
科學小貼士:在倒水的過程中,一定要讓水沿著筷子緩緩往下流。
❹玻璃杯裡,下部為無色的飽和食鹽水, 上部是藍色的淡水。
❺輕緩地把一隻雞蛋放到杯中,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現象與解釋:
為什麼會出現雞蛋懸浮在水中間這種奇特的現象呢?
同體積的濃鹽水、雞蛋、藍墨水相比較,濃鹽水的密度最大,雞蛋的密度第二,藍墨水的密度最小,雞蛋就會浮在濃鹽水上而沉在藍墨水下,所以就出現了這樣奇特的現象。
我來試一試:
用其他的溶液來做這個實驗,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呢?
人會敲鼓,有些動物經過訓練後也會敲鼓,但你見過黃豆會"敲鼓」嗎?
材料大盤點:
臉盆I只、杯子1隻、水1杯、黃豆、溫度計1支
動手做一做:
科學小貼示:要在杯子中放入滿杯的黃豆,這樣實驗的效果會更好。
➊把黃豆裝入杯子裡。
❷把裝滿黃豆的杯子放在倒扣的臉盆底上。
❸給杯中的黃豆加水,加到杯口為止。
現象與解釋:
大概過了一個晚上時間,你會看到黃豆從杯子裡「跳"出來了,落在臉盆上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溫度適宜又具有充足空氣和適量水的環境下,種子會迅速發育成長,從而使杯中的黃豆不斷膨脹,杯口的黃豆就會從杯口掉出來落到臉盆上,發出「叮咚」的響聲。
我來試一試:
黃豆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還會不斷地產生熱量,用溫度計測一測吧!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植物向陽一面的生長一般相對比較茂盛。如果把植物放到只有一束陽光進入的環境中,它的生長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材料大盤點:
紙箱(能罩住植物)1隻、小型綠色植物1盆、透明膠1卷、小刀1把。
動手做一做:
➊在紙箱一側用小刀割一個邊長約4釐米的正方形小孔。
❷將植物放人紙箱中。
❸把紙箱上方用膠帶封住。
科學小貼士:1.在實驗過程中,隔2~3天給植物澆水,澆完水,重新封好紙箱口。2.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不能移動植物與紙箱的位置。
❹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植物的枝條會從哪裡伸出呢?
現象與解釋:
為什麼植物的枝條會從紙箱開口處伸出來呢?
植物的這種特性叫向光性。向光性是植物感受到陽光的刺激後產生的反應,植物的這種特性有利於吸收更多的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促進植物生長。
我來試一試:
實驗中我們發現了植物的向光性現象,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植物有沒有向光性呢?讓我們到大自然中去找一找吧!
一個大氣球和一個小氣球,通過一根管子連接起來,裡面的空氣就會連通。當它們連起來的時候,這兩個氣球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趕緊動手來做一做吧!
材料大盤點:
細線4根、硬吸管(玻璃管)1根、氣球2個。
動手做一做:
科學小貼士:為了方便後面的實驗,請不要打死結。
➊吹兩個氣球,一大一小,分別用線扎住。
科學小貼士:要將氣球與吸管緊緊扎住,以防氣球漏氣,影響實驗效果。
❷把兩個氣球分別扎在吸管的兩端,注意紮緊。
科學小貼士:在打開活結時,如發現存在漏氣現象,可用手按住。
❸打開原先的兩個活結,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
現象與解釋:
為什麼小氣球裡的空氣反而跑到大氣球裡去了呢?
這是因為像空氣這樣的氣體,在像氣球那樣的可變形容器中,總是取表面積最小時的形狀。
如果一個大氣球裡裝的空氣等於兩個小氣球裝的空氣,大氣球的表面積就比兩個小氣球的表面積和要小,所以在相同量空氣下,大氣球的表面積小,小氣球的表面積大,所以小氣球會把空氣排進大氣球裡去。
反思與評價:
自我評價:
家長評價:
家長寄語:
柯橋小學柯笛紅領巾學院
2021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