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名字叫斯普特尼克一號。「斯普特尼克」號人造衛星在前蘇聯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草原上升空,這個衛星的發射標誌著人類開始對太空的探索。此時沉浸在太空探索的喜悅中的前蘇聯怎麼也不會想到,美國當地時間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在甘迺迪航天中心,裝載著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火箭於發射升空,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登月任務。掐指一算,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和世界第一次登月,僅僅相差不到12年。很多朋友對阿波羅11號的登月真實性一直存在著疑問,因為美國的航天技術發展的太快了,快到難以置信。
不過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美國整個阿波羅計劃,看看那次發射現場超過一百萬人群觀看,全世界超六億人觀看發射現場直播的阿波羅11號,是否真的是成功登上月球。
阿波羅計劃,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其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探測做好技術準備,阿波羅計劃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
整個登月計劃耗資255億美元,約佔當年美國GDP的0.57%,約佔當年美國全部科技研究開發經費的20%,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可以說美國為了這個阿波羅計劃可謂是拼上了舉國之力。
當時任何一個太空探索計劃的背後都是極其高昂的成本,1960年剛就任美國總統的甘迺迪根本下不定主意,不過很快,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搭乘東方1號飛船升空,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這一壯舉極大地刺激了「兩極」中的美國,美國人民精神上的大國驕傲根本不允許在太空競賽中的落後,就此,阿波羅計劃就在這種人民情緒下誕生了。
鑑於當時自動化技術的落後,真正意義上邁出載人月球探測第一步的阿波羅8號,就是載著三名太空人從地球飛到月球後又安全地回到了地球,主要任務就是測試阿波羅指揮艙系統在地球和月球軌道之間的太空及繞月軌道上的性能,包括通信、跟蹤和生命保障各個方面,評估太空人在開展繞月軌道任務期間的表現。
以後的阿波羅9號、阿波羅10號,都是在反覆驗證整個太空人在地軌和月軌的狀態和設備的可靠性,所以說阿波羅11號並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而是前面探測器的試驗一步步積累出來的,所以說在這些技術的積累下,美國掌握了載人太空探索相當成熟的技術,完成登陸月球任務並不算太離譜。
說到這裡有些朋友就會問了,既然半個多世紀美國就已經掌握載人登月技術,為什麼阿波羅計劃以後再也沒有登上月球呢?
其實從阿波羅計劃的執行來看,當時政府民眾急於與蘇聯搞太空競爭,在這種情緒下當時美國的動員能力可謂是空前絕後,時至今日,美國甚至在競選總統時都會產生如此大的分歧,更何況要求舉國之力搞一件並不會馬上看到實效的浩大工程。
其次是美國航空航天局再也沒有理由向政府申請當年那麼大比例的預算了,如今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預算在年度聯邦預算中只佔大約0.5%,距離當年的20%預算真的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缺錢的美國航空航天局根本幹不了多少大事,況且在蘇聯解體後再也沒有和美國進行太空競賽的對手了,一個人沒有對手都會慢慢懈怠,何況是一個國家。
2020年10月12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公開表示將在2024年送往一名女性和一名男性登月,看到中國的嫦娥工程取得的重大成功後,作為太空技術最領先的美國終於坐不住了。很明顯美國已經嗅到了來自中國的太空競爭壓力,如果再不做出行動,中國的太空光環可能會讓美國這個超級大國黯淡無光。
就在所有人都在期待美國再次登月時,根據最新的報告明確指出,美國重返月球計劃受到其他情況的影響,很有可能會徹底關閉。
登月計劃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曾經國力雄厚的美國,已經在大大小小的戰爭泥沼中投入了無數的資金,尤其今年美國經濟受新冠肺炎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安置失業人口和醫療投入成了重心,應該沒有多餘的資金用來將人類送往登月,基於這種現狀,緊接著美國航空航天局聲稱登月計劃或許會延遲,隨後他們出面承認登月將無法實現。
當然資金是一方面,政府和民眾的支持也不容忽視,新總統好像對登月沒有任何興趣,也許他們自己人都對美國航空航天局抱有疑心,不太相信美國航空航天局能克服登月的種種困難。
美國放棄再次登月,對中國來說是好事嗎?
毫無疑問肯定是好事,美國如果重返月球,勢必會對我國的載人登月做出一定的幹擾,而且如果在外太空中佔領自己的一席之地,這就間接證明自身的科技在一定程度上不輸於對手國家,這也是為何當年美國和前蘇聯在冷戰時期,兩者都要進入外太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不看別的,看當初中國研究核武器也能一窺一二。
美國現在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嫦娥五號登月返航,在一段時間後可能也會眼巴巴的看著中國載人登月,不過我想嫦娥五號成功返航以後,在技術層面中國在國際的地位已是無人撼動的,載人登月計劃可能會沉澱很久,畢竟關乎太空人的生命。
接下來我國的重心可能就會放在火星上,畢竟印度已經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並成功完成環繞,這讓印度非常得意,未來我國的航天事業勢必會捷報連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