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對決25 中世紀上:拜佔庭拱衛歐洲阿拉伯一統中東,大唐造盛世

2020-12-11 世界歷史大棋局

6~10世紀,這幾個世紀是古典時代結束、全球中世紀到來的一個時期。在中世紀裡,世界的四大文明板塊發生了分化,有的文明重新崛起了,有的則處於持續的衰弱之中。

在歐洲,在這中世紀前半段的幾個世紀裡,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經崩潰,不過東邊的拜佔庭帝國作為「半個羅馬帝國」在抵過重重內憂外患後艱難的生存了下來,擔綱起了恢復羅馬帝國榮光的重任。而在這幾個世紀裡,拜佔庭帝國也確實是一度重新鑄就了巔峰,收復了不少西羅馬帝國故土,也成為了中世紀裡歐洲最為強大的帝國。在東西兩邊日耳曼人和阿拉伯人雙雙崛起大衝擊的背景下,拜佔庭帝國逆境崛起、強盛一時,稱得上是一個世界級大國。

這一時期,歐洲除了有拜佔庭帝國的興衰榮辱外,這幾個世紀日耳曼人的崛起也是歐洲大地上的巨大地緣變局。日耳曼人在攻滅西羅馬帝國後建立了數個日耳曼王國,其中最強大的王國——查理曼帝國一度統一了大半個中西歐地區,稱雄一時。與此同時,這些日耳曼人的到來,也形成了今日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的早期國家雛形。

在亞洲,西亞、南亞、東亞三大文明板塊的命運也各不相同。西亞大地此時正經歷著波斯薩珊王朝的末期以及阿拉伯帝國崛起橫掃中東的時代。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涵蓋了西亞北非、南歐、中亞等廣大的亞非歐三大洲領土,其創建的伊斯蘭教更是傳播到了大半個非洲、南亞以及東南亞等極為廣闊的世界範圍內。這也是中東大地上自文明古國時代、大伊朗文明時代之後的第三次煥發出的輝煌文明。

同樣,在東亞的華夏大地上,華夏的隋唐王朝到來,終結了近四百年的中華亂世,重新開闢了盛世中華的大時代,這也是華夏文明自商周盛世、秦漢盛世之後第三次輝煌的隋唐盛世。而在南亞地區,印度次大陸則迎來了外族不斷入侵和國家文明大分裂的時代,未能重新煥發出新的文明生機。印度人在漫長黑暗的中世紀裡只能艱難的求取著生存。

因此可以看出,同樣作為世界文明的大板塊,四大文明板塊卻各自走出了不同的歷史發展軌跡。南亞的印度文明最先沉淪不復古典文明時代的輝煌,歐洲大陸的古希臘-羅馬文明則在拜佔庭帝國的身上艱難的演繹著興衰沉浮的時代命運。在廣大的中東大地上,阿拉伯帝國締造了伊斯蘭文明的輝煌傳奇,但這已經算是中東大地上的第三代文明了。

而唯有華夏文明則不然,華夏文明雖歷盡千年風雨艱辛,但每次頑強的度過危機後,華夏文明總能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重塑輝煌盛世。這便是華夏文明綿延不息、傳承數千年的重要內生原因。因此,在這5個世紀的時間裡,世界大國的格局是拜佔庭帝國勉強與阿拉伯帝國、隋唐王朝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相關焦點

  • 世紀對決27 7世紀:大唐崛起鑄就輝煌霸業,阿拉伯帝國一統中東大地
    7世紀是亞洲兩大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大唐王朝崛起的時代,兩大帝國均以風捲殘雲的態勢擊敗了所有對手迅速崛起。在中東地區,7世紀初還是薩珊王朝的末世統治時代,632年,從阿拉伯半島起家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突然迅速壯大崛起,建立了阿拉伯帝國。
  • 中世紀的一千年,突厥化浪潮遍及整個亞歐大陸,只有兩個地區例外
    中世紀,本是歐洲歷史分期的一個階段,指的是公元5世紀至公元15世紀這一千年的時間,以西羅馬帝國滅亡開始,以東羅馬帝國滅亡結束。在這一千年中,伊斯蘭文明在中東的崛起是人類歷史上自軸心時代後最大的地緣變局;蒙古人通過大徵服建立起來的蒙古帝國幅員之廣空前絕後,令人最為深刻;不過,還有一支勢力卻借著伊斯蘭教和蒙古人的「東風」影響了整個亞歐大陸,並改變了人類的三大文明區域,影響力絲毫不亞於阿拉伯人和蒙古人,這便是突厥人。
  • 神秘「希臘火」:破壞力巨大,拜佔庭帝國的守護神
    所謂「希臘火」,其實並非來自古希臘,它是指中世紀時期拜佔庭帝國一種所向披靡的神秘武器。拜佔庭帝國靠著這種武器,曾經化解了極多的外來軍事威脅,是帝國名副其實的守護神。那麼,這種神秘武器為什麼會稱之為「希臘火」?從名字上我們大概可以知道,這是一種會燃燒的液態武器。
  • 世紀大對決世界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帝國大排名
    、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大秦帝國、大漢王朝、大隋王朝、大唐王朝、北宋王朝、蒙古帝國、大明王朝、大清王朝 封建帝國時代,十五大次世界級帝國: 安息帝國、貴霜帝國、薩珊王朝、笈多王朝、塞爾柱帝國、帖木兒帝國、薩菲王朝、拜佔庭帝國、查理曼帝國、晉朝、匈奴、突厥、遼國、金國、南宋王朝
  • 不為人知的怛羅斯之戰:大唐與阿拉伯帝國,東西方兩大帝國的碰撞
    公元八世紀,在世界的東方,正是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大唐帝國。自從公元618年李淵建國開始,大唐在此後一百餘年飛速發展,在多位皇帝的苦心經營下,歷經「貞觀之治」,終於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達到頂峰,開創了名垂千古的「開元盛世」,這一時期的大唐,無論是疆域、經濟、軍事、文化,都堪稱世界一流。
  • 劃分五個階段,輕鬆理清數千年的中東文明史
    2,波斯文明階段霸業常起於邊角,中東也不例外,最終一統中東的是來自伊朗的波斯帝國。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紀崛起後取代了伊朗高原的米底王國,然後將兩河流域的新巴比倫王國、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埃及等全部統一在了一個帝國之下,並將勢力深入歐洲的色雷斯地區,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
  • 怛羅斯之戰:大唐對抗阿拉伯,對世界影響竟如此之遠
    一面是正處在開元盛世的唐帝國,一面是正在不斷擴張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兩個帝國在為了維護在各自在中亞的利益,最終發生了不可避免的碰撞,一場大戰就在怛羅斯城展開。東南到大海,北邊到遼東西邊到隴西大概400萬平方公裡而漢唐兩朝的領土面積達到了上千萬平方公裡也就說明西域這塊地,你若不要,那自然就會有別佔了。在唐朝經營西域的同一時期,中東的阿拉伯人也迅速崛起。
  • 3分鐘讀懂拜佔庭帝國,歐洲歷史上最特殊的存在
    由於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大航海、兩次世界大戰等世界史最重大事件的影響,使得我們總是把目光聚焦西歐,對英、法、德等國的歷史了解得更多,但對於歐洲東半邊的拜佔庭卻知之甚少,起碼可以說在當代它不如西半邊有名,今天來「補個短板」,專門聊聊拜佔庭模式。
  • 郭學明:歐洲中世紀之一——日耳曼人
    歐洲中世紀講座(1)日耳曼人作者:郭學明1.中世紀的始點與終點中世紀即「中間的世紀」,是指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文藝復興之間的世紀。西羅馬帝國公元476年滅亡,可看做是中世紀的始點。終點是什麼時候呢?有人定義在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帝國滅亡的1453年;也有人把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看成新時代的開端。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說中世紀是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間。大體上講,中世紀是從5世紀末到15世紀末長達一千年的歷史。
  • 在交通並不發達的中世紀,拜佔庭是如何做到的?
    基督教開始在歐洲地區廣泛傳播,當時的各個國家基本上都處於基督教的意識形態統治之下,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世紀西歐社會。  拜佔庭下的希臘文化復興  眾所周知,拜佔庭帝國實際上是羅馬帝國各方面文化的直接繼承者,而羅馬文化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古希臘文明的繼承者,如此一以貫之的文明繼承模式和過程,令拜佔庭的整個文明體系中
  • 阿拉伯明珠,戰火中永生的天空之城
    這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國家,1946年才獨立,獨立前一直是法國的委託代管國,由於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這個國家一直處在中東的風口浪尖,實際上世紀80年代,阿拉伯之春時期,敘利亞同中東的另外幾個國家一樣也是非常繁榮的,當時有著伊斯蘭天空之城的大馬士革非常繁華,車水馬龍。阿勒頗,霍姆斯更是中東工業重鎮,原油輸出源源不斷。
  • 《一千零一夜》:中世紀阿拉伯世界的「百科全書」
    《一千零一夜》是具有世界影響的阿拉伯古典文學名著,也是古代阿拉伯人民奉獻給人類文明的一朵奇葩。其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結構精妙,故事情節奇巧怪異,神秘莫測,美妙絕倫,融匯了中世紀幅員遼闊的阿拉伯帝國內各民族及周邊地區廣為流傳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該書成書後,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東西方各民族億萬讀者無不為之傾倒。    《一千零一夜》的成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 玄幻小說裡常用的金幣,在歐洲中世紀,購買力到底是多少?
    在許多奇幻小說中,「金幣」作為通用貨幣的交易也是如此,那麼中世紀歐洲到底有沒有金幣,金幣的購買力又是怎樣的呢?中世紀歐洲確實存在金幣中世紀歐洲的人們確實使用過金幣,但是金幣不像現代幻想遊戲和小說中所描繪的那樣常見,金幣在中世紀要稀有得多,而且價值更高。
  • 阿拉伯帝國滅亡後,為何是奧斯曼帝國徵服了阿拉伯地區?
    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是中東歷史上極為重要的兩大帝國,阿拉伯帝國亡於公元1258年,奧斯曼帝國建立於公元1299年。也就是說,阿拉伯帝國的滅亡與奧斯曼帝國的建立相差了41年。但同時我們也很清楚,阿拉伯帝國並非亡於奧斯曼帝國之手,而是被蒙古人所滅,那麼為何統治中東的最終不是蒙古人呢?奧斯曼帝國又來自何方?
  •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嗎?如果與阿拉伯帝國開戰……
    我上一篇文章分析了大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巔峰對決,大漢帝國以深厚的文化、政治及人口與經濟上的微弱優勢取勝,今天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用數據來呈現,到底是大唐牛掰,還是當時風頭正勁的阿拉伯帝國更強。大唐帝國的GDP達到279.6億美元,佔全世界GDP總量的28.7%。阿拉伯帝國也基本上在同一時期達到鼎盛,其GDP為183.3億美元,與大唐相距甚遠,佔全世界GDP總量的18.8%,中間相差兩個查理曼帝國,公元814年查理曼帝國的GDP是5.3億美元!要知道,查理曼帝國在當時可不是小腳色,乃當時的全球四大霸主之一!另外一個霸主就是拜佔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
  • 哥特風格原屬阿拉伯世界?建築文化戰爭的歷史秘密
    ,誕生於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之後幾個世紀的阿拉伯和穆斯林建築工人之手。 尖拱門、肋架拱頂、錐形頂、鐘樓、玫瑰花窗、特定樣式的穹頂、五花八門的彩色玻璃、城堡上的堞口、雙塔教堂,可能還包括迴廊,都可以在中東和西班牙南部的古建築上找到原型,達克說。她認為,三心瓣拱形——即經常見於教堂、用於標誌基督教三位一體的一種三瓣形樣式——也來源於阿拉伯。
  • 阿拉伯帝國之後,阿拉伯人的戰鬥力為何就不行了?三個因素很重要
    阿拉伯帝國之後,阿拉伯人的戰鬥力為何就不行了?三個因素很重要 眾所周知,在公元7世紀時期,阿拉伯民族於阿拉伯半島上興起,並走上了建功立業的道路。
  • 資料: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630年—1258年)是中世紀時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蘭教國家。第一任哈裡發是先知的嶽父艾布•伯克爾,兩年後去世,平定叛亂,恢復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第二任哈裡發歐麥爾( 634 ~ 644在位 )先後收復拜佔庭帝國統治下的敘利亞(636)、巴勒斯坦(637);同時派4000騎兵攻入埃及。佔領了整個中東。從伊拉克到波斯本土的廣大地區,為阿拉伯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歐麥爾還在遼闊的領土上建立了行政管理體制。
  • 文藝復興靈感源於拜佔庭典籍
    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秩序,主要靠封建制和天主教來維護,封建制表現為騎士、貴族和王權的社會結構,基督教會的宗教儀式則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其勢力也因此不斷膨脹。在羅馬帝國的晚期,分裂為西和東二個羅馬帝國,宗教也出現了兩個中心,而且都自認為正統,因而分歧也越來越多。
  • 為何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一,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中世紀始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公元476年),最終融入文藝復興和探索時代(地理大發現)中。 西方歷史學家將歐洲分為三個時代: 古典時代:古希臘和羅馬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