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盤點: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新進展

2020-12-26 騰訊網

2020ASCO線上年會已圓滿落幕,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ASCO壁報展示專場有哪些免疫治療新進展呢?讓我們一起回顧下吧。

9546-poster-Tumor antigen expression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receiving viagenpumatucel-L (HS-110) plus nivolumab.

HS-110聯合納武利尤單抗在免疫治療耐藥患者中初顯效

背景和方法:HS-110是一種同種異體腫瘤細胞疫苗,來源於由gp96-lg融合蛋白轉染的肺腺癌細胞系,DURGA研究是一項多隊列研究,旨在評估HS-110+PD-1單抗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本次大會公布A隊列(經治且既往未接受過PD-1/PD-1抑制劑治療)研究數據。主要終點為安全性和客觀緩解率(ORR),次要終點包括總生存期(OS)。

結果:A隊列納入47例患者,ORR和臨床獲益率分別為21%和43%,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17.2個月,1年和2年OS率分別為57%和36%,共表達≥8個抗原患者的中位OS較高,分別為未達到和6.7個月(P=0.028), 表達ZNF492抗原的患者的中位OS也較高,分別為11.6個月和7.2個月(P=0.03)。

9554-poster-Phase III study of tisle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vs chemotherapy alone as first‑line (1L) treatment for advanced 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q NSCLC)

中國之聲:新型PD-1抗體+化療一線治療用於鱗狀NSCLC

背景和方法:替雷利珠單抗是一種新型PD-1抗體,經過改造可最大程度地減少與巨噬細胞上的FcγR的結合,從而減少抗體依賴性吞噬作用。替雷利珠單抗+化療在NSCLC患者中已顯示出初步療效和較好的安全性。王潔教授團隊開展了一項III期研究,納入經組織學確認的IIIB或IV期鱗狀NSCLC患者,按1:1:1隨機分配接受替雷利珠單抗+紫杉醇(A組)+卡鉑或替雷利珠單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鉑(B組)或紫杉醇+卡鉑治療(C組)。主要終點是獨立評審委員會評估的PFS,次要終點包括OS、ORR、DoR和安全性等。

結果:在360例患者中,與C組相比,A組和B組的中位PFS明顯改善,三組的中位PFS分別為7.6個月、7.6個月和5.5個月,三組的ORR分別為73%、75%和50%,DCR分別為88%、91%和80%,中位DoR分別為8.2個月、8.6個月和4.2個月。

9558-poster-Two-year follow-up of bintrafusp alfa, a bifunctional fusion protein targeting TGF-β and PD-L1, for second-line (2L)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雙功能融合蛋白M7824治療免疫治療進展NSCLC患者的兩年隨訪結果更新

背景和方法:M7824是一項新型雙功能融合蛋白,由融合至人IgG1 mAb(阻滯PD-L1)的TGF-βRII受體的胞外域組成。一項I期研究中期分析結果顯示,M7824(1200mg)用於二線治療的ORR為27.5%,且有可控的安全性。本次會議公布了更長時間隨訪結果。研究納入一線未接受過免疫治療且進展、未經選擇的晚期NSCLC患者,隨機分配接受500mg或1200mg直至疾病進展。主要終點為最佳總緩解。

結果:截至2019年10月15日,共40例患者接受1200mg劑量治療,中位隨訪時間為128周,1200隊列患者的ORR為27.5%,中位DOR為18個月,18個月、24個月的PFS率分別為18.4% 和11.0%,18個月、24個月的OS率分別為49.7%和39.7%,18個月、24個月的持續緩解率分別為42.4%和21.2%,PD-L1≥1%患者的中位OS為21.7個月。

9560-poster-Nivolumab (NIVO) plus ipilimumab (IPI) with two cycles of chemotherapy (chemo) in first-line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CheckMate 568 Part 2.

CheckMate 568研究2部分研究出爐:雙免疫治療+化療用於初治NSCLC

背景和方法:II 期CheckMate 568研究I部分研究顯示,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在晚期NSCLC中顯示了較好的抗腫瘤活性和安全性。雙免疫治療加入化療可能會進一步提高疾病控制率,本次會議公布了CheckMate 568研究2部分的結果。初治IV期NSCLC成人患者接受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含鉑化療,序貫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或產生不可接受的毒性,至多2年。主要終點為劑量限制性毒性(DLT)。

結果:共36例患者納入研究,97%的患者完成了2周期化療+雙免疫治療,最小中位隨訪14.9個月時,僅1例患者在前9周產生了DLT。3-4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發生率為58%(21例)。22%(8例)患者的TRAE導致停藥,最常見的是結腸炎、腦病、肺炎和關節痛。雙免疫聯合化療的中位OS和中位PFS分別為19.4個月和10.8個月,1年和2年OS率分別為61%和43%,1年和2年PFS率分別為42%和24%,ORR為47%,89%的患者達到疾病控制,中位DOR為12.7個月。

9563-poster-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of pembrolizumab (P) alone versus pegilodecakin (PEG) in combination with P as first-line (1L) therapy in patients (pts) with stage IV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ith high PD-L1 expression (CYPRESS 1).

Pegilodecakin加入帕博利珠單抗並未提高療效

背景和方法:一項I期研究顯示,帕博利珠單抗+ pegilodecakin在NSCLC患者中顯示出有希望的療效,因此研究者開展了這項II期CYPRESS 1研究。研究納入初治、ECOG 0-1、PD-L1高表達(22C3 TPS≥ 50%)IV期NSCLC患者,患者1:1隨機分配接受帕博利珠單抗或帕博利珠單抗+ pegilodecakin治療,主要終點為ORR,次要終點包括PFS、OS和安全性。

結果:截至2019年12月6日,101例患者隨機分配接受聯合治療(n=51)或帕博利珠單抗治療(n=50),中位隨訪10個月時,由研究者評估的兩組的ORR分別為47%和44% (P=0.76),BICR評估的ORR分別為53%和46%(P=0.78),研究者、BICR評估的中位PFS分別為6.3個月vs 6.1個月、6.4個月 vs 7.2個月,中位OS分別為16.3個月和未達到。

結論:pegilodecakin加入到帕博利珠單抗治療用於PD-L1高表達晚期NSCLC的一線治療時,並沒有改善患者ORR、PFS和OS。

9567-poster-Phase II randomized trial of first-line pembrolizumab and vorinostat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SCLC (mNSCLC).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在低TIL患者中有效率翻番

背景和方法: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增強腫瘤的免疫原性,包括誘導T細胞趨化因子的表達,一項I期研究顯示,帕博利珠單抗聯合vorinostat在曾接受過免疫治療的轉移性NSCLC患者中顯示較好的耐受性,研究者開展了一項I期研究以評估聯合治療的有效性是否優於免疫治療單藥。研究納入PD-L1≥1%的轉移性初治NSCLC患者,按1:1比例隨機分配接受免疫單藥治療(A)或聯合治療(B)。主要終點為ORR,次要終點包括DOR、PFS和OS。

9568-poster-Outcomes to first-line pembro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PD-L1-high (≥50%)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d a poor performance status.

真實世界中PS=2分患者免疫治療療效如何?

背景:ECOG PS評分較差NSCLC患者常被排除在臨床試驗之外,這是一項回顧性分析,評估了帕博利珠單抗用於PD-L1 TPS≥50%且ECOG PS=2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結果:在234例患者中,83.3% (N = 195)患者ECOG PS評分為0或1,16.7% (N = 39) ECOG PS評分為2,與ECOG PS評分0或1相比,ECOG PS評分2患者的ORR明顯較低,分別為43.1%和25.6%(P = 0.04),兩組的中位PFS分別為6.6個月和4.0個月(P=0.091),兩組的中位OS分別為20.3個月和7.4個月(P

結論:雖然ECOG PS評分2患者可對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應答,但真實世界研究顯示臨床結局較差。

9582-poster-Final analysis of KEYNOTE-189: Pemetrexed-platinum chemotherapy (chemo) with or without pembrolizumab (pembro) in patients (p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metastatic 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KEYNOTE-189最終分析出爐

背景及更新結果:KEYNOTE-189研究顯示,帕博利珠單抗+化療對比安慰劑+化療可顯著提高初治轉移性NSCLC患者的OS和PFS,本次ASCO大會公布了最終分析結果。截至2019年5月20日,自隨機化分組開始,中位隨訪時間為31個月,帕博利珠單抗組和安慰劑組分別有17例和1例患者仍在接受計劃的治療方案,84例患者交叉治療至帕博利珠單抗組,兩組的中位OS分別為22個月和10.6個月(HR=0.56),兩組的中位PFS分別為9個月和4.9個月(HR=0.49),兩組的中位PFS2分別為17.0個月和9.0個月(HR=0.5),2年OS率分別為45.7%和27.3%,2年PFS率分別為22.0%和3.4%,兩組的ORR分別為48.3%和19.9%,56例患者完成了35個周期的治療,ORR達85.7% (4例CR、44例PR、8例SD),中位OS未達到。

結論: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OS、PFS、ORR和PFS2。

9587-poster-IMpower150: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brain metastases development.

IMpower150:阿替利珠單抗+貝伐珠單抗+化療可延遲腦轉移

背景和方法:IMpower150研究顯示,阿替利珠單抗+貝伐珠單抗+化療(ABCP)可明顯改善初治轉移性NSCLC患者的PFS和OS,探索性分析進一步評估了ABCP、CP、ACP在腦轉移患者中的療效。共1202例患者按1:1:1隨機分配接受ABCP、ACP或BCP治療,主要終點為新發腦轉移病灶的發生率和至進展時間(TTD)。

結果:中位隨訪32.4個月時(截至2019年9月13日),100例患者產生了腦轉移,ACP、ABCP、BCP組的新發腦病灶發生率分別為11.9%、7.0%和6.0%,三組的中位TTD均為未達到。

ABCP組對比 BCP組有TTD延遲的趨勢(HR=0.68),

9599--poster-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NSCLC) with brain metastases treated with pembrolizumab-based therapy.

真實世界中腦轉移患者如何接受免疫治療?

背景和方法:活動性腦轉移(BM)NSCLC患者通常被臨床研究排除在外,目前關於免疫治療在這部分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數據有限,這項回顧性研究分析了含帕博利珠單抗治療方案用於有或無活動性腦轉移患者的療效。

結果:研究納入587例轉移性NSCLC患者,57%患者接受了帕博利珠單抗單藥治療,22%患者基線時有可測量BM,BM與年齡、性別等因素無關,在131例通過腦部MRI有可檢測的BM患者中,有55例(42%)因先前的局部治療而獲得穩定的BM,而在治療前,76例(58%)患者的影像學顯示具有活動性(新發或正在增長)BM。大多數活動性BM患者在開始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前30天(n = 46)或30天後(n = 17)接受了放射治療(RT)。僅13例患者接受含帕博利珠單抗的治療方案。截至2020年1月1日,中位隨訪15個月時,有或無BM患者組的中位PFS分別為9.2個月和7.3個月(P= 0.41),中位OS分別為18.3個月和18.0 個月(P=0.67)。在多變量分析中,女性性別、ECOG 0-1,腺癌組織學和一線治療與PFS和OS的改善相關。BM、基線類固醇的使用以及局部放療的時間(在P之前和之後)與生存期較差無關。

結論:該研究顯示,在接受帕博利珠單抗治療的患者中,有或無腦轉移患者的PFS和OS相近,大多數有活動性腦轉移的患者接受了局部放射治療,腦轉移患者可考慮接受含帕博利珠單抗的治療方案,可在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前後接受RT治療。

9610--poster-Cabozantinib in combination with atezolizumab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an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Results from cohort 7 of the COSMIC-021 study.

COSMIC-021 7隊列研究:卡博替尼+阿替利珠單抗有望克服免疫治療耐藥

背景和方法:卡博替尼或可通過抑制與抑制免疫反應有關的激酶來增強患者對免疫治療的應答,且卡博替尼聯合免疫治療在包括腎癌和肝癌在內的多個瘤種中顯示出令人鼓舞的臨床活性。COSMIC-021是一項多中心的Ib期研究,評估了卡博替尼+阿替利珠單抗在實體瘤中療效和安全性。本次ASCO 大會公布了該聯合方案在既往接受免疫治療NSCLC患者(隊列7)中的結果。研究納入免疫治療或聯合治療進展後的轉移性非鱗狀NSCLC患者,ECOG PS評分為0-1,主要終點為ORR。

結果:研究納入30例晚期NSCLC患者,中位年齡67歲,既往免疫治療中位持續時間為4.8個月,50%(15例)患者對之前免疫治療不耐受,截至2019年12月20日,中位隨訪時間為8.9個月,任意級別最常見的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TRAE)是腹瀉(53%)、疲勞(37%)、噁心(23%),食慾下降(20%)等。確人的ORR為23%,至緩解時間為1.4個月,中位DOR為5.6個月。DCR(CR + PR + SD)為83%。

9623-poster-SWOG S1400F (NCT03373760): A phase II study of durvalumab plus tremelimumab for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acquired resistance to PD-1 checkpoint inhibitor therapy and stage IV 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 (Lung-MAP Sub-study).

SWOG S1400F:雙免疫聯合治療失利鱗狀NSCLC

背景:Lung-MAP研究旨在評估度伐利尤單抗+ tremelimumab用於晚期鱗狀NSCL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在S1400F子研究中,研究者探索了CTLA-4 + PD-1抑制是否克服PD-(L)1的原發性或獲得性耐藥。本文報導了獲得性耐藥人群的反應,無進展(PFS)和總體生存率以及安全性。研究納入經治的鱗狀NSCLC患者,免疫治療≥24周後疾病進展且有合適器官功能符合入組要求。主要終點為ORR。

結果:30例患者納入獲得性耐藥隊列,既往免疫治療的最佳緩解為CR(3例)/PR(7例)/SD(20例)。既往免疫治療中位持續時間為8.6個月,度伐利尤單抗+ tremelimumab治療的最佳緩解為47%患者達到SD,中位PFS為2.0個月,中位OS為7.5個月。在14例達到SD的患者中,中位PFS為2.8個月。

結論:度伐利尤單抗+ tremelimumab在經治晚期鱗狀NSCLC患者中未顯示出較好的抗腫瘤活性。臨床試驗信息:NCT03373760.

相關焦點

  • 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靶向治療研究進展盤點
    肺癌腦轉移是腦轉移瘤中最常見的類型,約20%~56%的肺癌會發生腦轉移。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放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等新方法已開拓了一片新領域,越來越多的方法被證實能為患者帶來生存獲益。本文主要總結了NSCLC中腦轉移相關的靶向治療研究進展。
  • 一文盤點|小細胞肺癌一線藥物治療進展
    為提高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研究者們開展了大量臨床研究,2018年之後在一線、三線治療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患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本文總結了廣泛期SCLC一線治療藥物相關的進展。 關鍵亞組分析顯示年齡超過65歲,無肝、無腦轉移的患者免疫聯合化療獲益更顯著。該研究是30年來廣泛期SCLC一線治療中首次取得了OS獲益的III期研究。 目前,NCCN、CSCO指南都將阿替利珠單抗聯合EP方案列入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推薦。
  •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
    白文粱,劉磊,王桂閣,張家齊,李單青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胸外科(北京  100730)通信作者:李單青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抗腫瘤免疫;程序性死亡受體-1/程序性死亡配體-1(PD-1/PD-L1);綜述引用本文:白文粱, 劉磊, 王桂閣, 張家齊, 李單青.
  • ICI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
    儘管有手術切除、放療、鉑類化療和靶向治療等治療手段,但目前治療的總體療效仍然非常有限,非小細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約為17.4%,佔肺癌病例的80%-85%。因此,迫切需要更多毒性小、療效好的臨床治療方法。FDA已經批准了幾種靶向PD-1或PD-L1的ICIs用於晚期NSCLC的臨床治療,在臨床實踐中顯示出顯著的療效。
  • ADAURA中國研究亮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治療...
    (央廣網記者 周羽攝)央廣網廣州9月21日消息(記者周羽)據《2019全國癌症報告》顯示,在我國肺癌年度發病人數高達78.4萬,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佔全部惡性腫瘤的20.03% 及26.99%,居惡性腫瘤之首。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佔85%,手術是早期NSCLC的主要方式,但治癒率低,復發率高,且易進展為晚期肺癌。
  • 肺癌進入免疫治療時代,目前已有8種免疫藥物
    特瑞普利單抗(拓益)所屬企業:君實生物2019年10月21日,CDE官網顯示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獲批臨床,用於聯合化療在可切除的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新輔助治療。替雷利珠單抗(商品名:百澤安)所屬企業:百濟神州2020年4月和6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受理PD-1單抗百澤安用於一線治療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sq-NSCLC)患者和一線治療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q-NSCLC)患者的適應證上市申請。
  • MEDI4736 用於非小細胞肺癌輔助治療的研究
    試驗名稱 一項關於 MEDI4736 用於完全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輔助治療的前瞻性、雙盲、安慰劑對照、隨機分組的 III 期研究 本試驗適應症 非小細胞肺癌
  • 一文掌握:2017年有關肺癌預防和治療的新知識
    1.派姆單抗(Keytruda)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2年生存數據公布了!一線治療沒有EGFR、ALK突變、PD-L1>50%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派姆單抗組中位總生存時間為30個月,而化療組只有14.2個月。派姆單抗足足延長了1年多的時間。
  • 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III...
    同時,這一成果被國際肺癌領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選中,同一天在線發表。本研究旨在評價雙方共同開發的創新PD-1抑制劑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合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和鉑類化療一線治療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療效。
  • 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輝瑞第三代ALK抑制劑達到3期臨床終點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輝瑞(Pfizer)公司今天宣布,該公司開發的第三代ALK抑制劑Lorbrena(lorlatinib),在治療初治晚期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開展的3期臨床試驗CROWN中達到了主要終點。
  • 一文盤點腫瘤免疫治療及其相關標記物
    Anti-PD-1被批准作為一線治療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cell carcinoma, HNSCC),二線治療食管鱗狀細胞癌,三線治療復發性胃/食管胃交界腺癌,疾病進展宮頸癌及難治性高風險非肌浸潤性膀胱癌的二線治療。儘管應用廣泛,PD-L1仍然不是完美的。
  • 首個針對中國人群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免疫聯合化療的III期研究
    這是全球首個針對中國人群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免疫聯合化療的III期研究,也是第一個公布OS結果的中國自主研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一線治療晚期NSCLC的研究。我們邀請作者團隊對文章進行解讀。作者介紹周彩存教授,同濟大學附屬上海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同濟大學醫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執行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非小細胞專委會主任委員,國際肺癌研究學會董事會委員(IASLC BOD),擅長肺癌的早期診斷、靶向治療、綜合治療及個體化治療。
  • 肺癌免疫治療的三把大「斧」!「撬」動晚期患者五年長生存大門!|...
    1.已接受鉑類化療病情進展的晚期轉移性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2.已接受鉑類化療病情進展的晚期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6月,Opdivo在中國正式上市,成為中國大陸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獲批上市的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新藥!開啟腫瘤治療新時代!I藥(Durvalumab)-40%五年沒有疾病進展!
  • 君實生物(688180.SH):特瑞普利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君實生物(688180.SH)公告稱,近日,公司產品特瑞普利單抗(商品名:拓益,產品代號:JS001)聯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隨機、雙盲、多中心的III期臨床研究(簡稱「CHOICE-01研究」,Clinicaltrial.gov
  • 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鱗狀非小細胞肺癌III期研究成功
    舉報     12月16日,恆瑞醫藥公告宣布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用於晚期或轉移性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的
  • 一種靶向內質網的銥(III)複合物可誘導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免疫原性死亡
    一種靶向內質網的銥(III)複合物可誘導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免疫原性死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3:19:04 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巢暉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內質網靶向的銥(III)複合物可在非小細胞肺癌中誘導免疫原性細胞死亡
  • 2021抗癌新勢力!肺癌即將上市的靶向免疫新藥出爐|KRAS|抑制劑|...
    2020年8月26日,FDA授予特普替尼優先審查資格,用於治療MET 14外顯子跳躍突變(MET ex14)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一款MET ex14的靶向藥物,特普替尼在臨床試驗中展現出了非常出色的療效,客觀緩解率46.5%,疾病控制率65.7%,中位緩解持續時間11.1個月。
  • 恆瑞醫藥卡瑞利珠單抗治療晚期/轉移性鱗狀非小細胞肺癌III期臨床...
    近日,恆瑞醫藥(600276)創新藥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艾瑞卡)聯合化療用於晚期或轉移性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的III期臨床研究(SHR-1210-III-307)的主要研究終點結果達到方案預設的優效標準,研究結果表明,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用於晚期或轉移性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治療,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
  • 抗腫瘤 | 免疫治療進展迅速 一大波「新面孔」來襲
    文|小餅當前的免疫治療,主要指的是以PD-1/PD-L1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但免疫檢查點並不是只有PD-1/PD-L1,免疫治療的天地依然非常廣闊。隨著對免疫檢查點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新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與大家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 一文盤點N種惰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指徵
    眾所周知,侵襲性B-NHL一經診斷無論分期及預後均需立即治療,而大部分惰性B-NHL診斷之後需要評估患者是否具有治療指徵,若無治療指徵選擇「watch and wait」(即觀察和等待),待患者有治療指徵後再啟動治療。本文將盤點臨床常見惰性B-NHL的治療指徵,旨在與大家共同學習,若有錯誤或不全之處希望大家不吝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