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戒論壇 果清律師傳授八關齋戒 三千佛子將持六日夜淨戒

2021-01-10 佛教在線


澳門學戒論壇 果清律師傳授八關齋戒


果清律師傳授八關齋戒


果清律師傳授八關齋戒


法會現場


法會現場


法會現場


法會現場

 
法會現場


法會現場

佛教在線澳門訊  2016年3月1日清晨6時,果清律師為三千名佛子傳授八關齋戒,律師教授大眾觀想如何納受戒體,簡單說明戒相。並在莊嚴隆重授戒中不失方便引導,如「不坐臥高廣大床這條戒」,果清律師說:「因為我們今天大眾皆在澳門為客,飯店裡皆高腳大床,我們作不了主,又不能把它鋸了,還是可以睡的,如果在家受持八關齋戒時,就需選擇單床低床睡了。」

法會在清淨戒場、回向偈中圓滿,六日夜三千名佛子的八關齋戒期由是開始。持守八關齋戒戒期唯一日一夜,此次學界論壇 大眾將持守六日夜的淨戒甚為不易。(圖:陳子勤)

 《八關齋法》云:此八關戒。亦名八支戒。又名八種長養功德法。前之八法。名為關戒。後一不非時食。名之為齋。齋戒合名。故云八關戒齋。「關」謂關閉八惡。不起諸過。「齋」者齊也。謂禁止六情。不染六塵。齊斷諸惡。具修眾善。故名齋也。

 《大乘義章十二》曰:「防禁故名為戒,潔清故名為齋。」 又《南山業疏》云:「齋謂齊也。齊一其心。或言清也。」故持齋者,以清心之不淨也。

 「八戒」分別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慾。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七不歌舞倡伎,不往聽觀。八不坐高廣大床。  八關齋戒中特別注重「齋」。「齋」是不非時食,也就是「過中不食」。『中』是日中,過了日中以後不再進食,名為「持齋」 。

   八關齋戒的內容,前五項即是五戒,只是將五戒中的「不邪淫」改為「不淫戒」。因為受持八關齋戒時,不但禁止邪淫,即使合法夫妻間的關係也不可,所以受持八關齋戒的在家信眾稱為「淨行優婆塞、優婆夷」。後面三項,則與出家眾沙彌十戒相同,僅不含沙彌第十戒「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

    從戒相而言,五戒、八關齋戒都是在家學佛必須遵守的。五戒屬根本戒,八關齋戒屬加行戒。出家的功德非常殊勝,但出家很難,在家人能不能得到出家眾的功德?也行,可以得到,八關齋戒就是出家戒。修八關齋戒,最重要是對八關齋戒的儀規意義、修行的道理方法了解。如果沒有出家眾帶領,個人可以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發願受持。或居士中有長者大德對儀規熟悉者,也可主持帶領。

    八關齋戒的限制是一天,如果第二天再繼續持,還要再做儀式;亦即天天持,天天需做儀式,它的效果只有一天。八關齋戒非常重視「持齋」。「持齋」有嚴格規定,在古代,通常大概於十一點至十一點三十分之間,午餐用畢,則決定不過中。過中之後只能喝水。凡是有沉澱的飲食(包括牛奶、豆漿),喝了之後即屬破齋。應至次日早晨才能吃東西。

    持齋,完全看自己發心。慢慢練習,最重要是心地清淨。心地清淨,所需飲食自然少,過中不食則不覺困難。若心不清淨,必須補充營養。營養能量不夠,感到挨餓很苦,挨餓愈苦心裡愈煩躁,如此則失去了齋戒的意義。應知持八關齋戒心地需非常清淨,如果反增煩躁與妄想,那就錯了。縱使受戒也僅徒具形式,無實質內容。

    如來御世。本為利樂一切眾生。而眾生根性不同。故教設多方。教雖非一。而不出三學。所謂戒定慧也。然定慧多門。戒列七眾。出家則比丘稟受二百五十大戒。比丘尼受持三百四十八戒。式叉摩那學其六法。沙彌沙彌尼俱持十戒。在家則清信男。清信女。戒開兩門。一五戒終身持。二八戒六齋日持。或十齋日持。或隨自意。有暇日即持。然戒雖雲一日一夜。其所獲功德利益。非凡所測。如摩尼寶珠。雖復輕小。而勝一切諸寶。

    有斯善利。舍而不為者。有二種人。一者不信三世善惡因果。在儒不修五常。寧信如來出世五戒。由是人天路絕。道果無分。二者頑痴無知。不識君臣父子。孝悌忠信。惟知食息。畜生無異。寧曉遷善。是二種人。枉得人身。一生無善可記。肆意非為。一朝業果現前。追悔何及。其有智者。速宜受持。

    阿含經雲。吾今成就。皆由持戒。八戒十善。無願不獲。若受八齋。首須懺悔先罪。然後受戒。應生慚愧。發懇切心。作如是言。

    我某甲。從無始生死已來。至於今日。身業不善。殺。盜。淫。口業不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業不善。貪慾。瞋恚。愚痴邪見。不信因果。造此十不善罪。今向十方三寶諸佛菩薩。三乘聖眾。現前師僧。求哀懺悔。作如是懺已。教受言。

    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女人。當雲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已次受三結)。

    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已次受戒相)。

        * 如諸佛盡壽。不殺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殺生。

        * 如諸佛盡壽。不偷盜。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盜。

        * 如諸佛盡壽。不淫慾。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慾。

        * 如諸佛盡壽。不妄語。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語。

        * 如諸佛盡壽。不飲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飲酒。

        *如諸佛盡壽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

        * 如諸佛盡壽不歌舞倡伎。不往聽觀。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

        * 如諸佛盡壽不坐高廣大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廣大床。

        * 如諸佛盡壽不非時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非時食。

    經雲。如上次第授已。當教發願。大論雲。當發願言。

    我某甲受行八戒。隨學諸佛。名為布薩。願持是福。不墮三惡八難。亦不求輪王。梵王。世間之樂。願斷煩惱。逮得一切智。成就佛道(若欲兼報四恩。求生淨土者。當作如是發願言)。

    我今以此八關戒齋功德。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普與眾生。同生淨土。

    大方便經雲。

    不殺生者。下至微細昆蟲。但有命者。不得故殺。

    不偷盜者。乃至一針一線。他不與者不取。

    不淫慾者。世間一切男女。及自妻妾。一日一夜。悉皆遠離。不妄語者。

    不妄語有四。謂妄語。綺語。兩舌。惡口。但與心口相違者。悉名妄語。

    不飲酒者。謂一切五穀華果釀成。能醉人者。皆不得飲。

    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者。謂不得以諸華貫串為鬘。名香為末。燻佩塗飾。及著一切莊嚴衣具等。

    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者。倡伎是樂器。謂自不習歌曲戲舞。作諸妓樂。樗蒲棋博等。及他人作時。亦不往觀聽。

    不坐高廣大床者。高不過尺六。廣闊不過四尺。長大不過八尺。及一切嚴麗莊校床座。皆不於中坐臥也。

    不非時食者。謂不過日中噉嚼五穀。瓜果等物。若日過西一線。乃至明日天未曉。皆名非時。經雲。諸天早食。佛日中食。畜生日西食。鬼神夜食。今受八戒。斷六道因。學佛中食。以表中道。離斷常二邊之過也。

    食訖。須嚼楊枝。淨水漱口。去口中餘津。若不嚼楊枝。口中餘津尚存。而咽者。即犯非時。如無楊枝。除毒樹。一切桃。槐。苦澀等樹。皆可用之。五辛之物。俱不得食。

    此八戒齋。若犯前四。是實惡。性罪也。飲酒。是眾惡之門。後四。是放逸因緣。若人離前五種惡。是福因緣。離餘四種。是道因緣。

 

 

相關焦點

  • 國際學戒論壇--臺灣正覺精舍住持果清律師講授法語開示
    國際學戒--臺灣正覺精舍住持果清律師講授法語開示(一)今天果清參與戒學的論壇,要講的是什麼呢?就提出三段的法語,跟諸位共同策勵。第一段的法語引自《佛遺教經》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 八關齋戒手冊
    本文選自《慧燈之光·六》佛經中比喻:有一個人在一個又一個大劫期間,以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的各種金銀珠寶供養十方三世諸佛,其功德與末法時代於一晝夜中,僅僅守持一條戒的功德相比
  • 八關齋戒傳奇
    阿難尊者見五百位天人因緣如此殊勝,便向佛陀請示原因,世尊於是將過去的因緣娓娓道來。  在迦葉佛的時代,有兩位婆羅門跟隨國王去拜見佛陀。這時,有位優婆塞就勸發他們說:「今日你們有因緣跟隨國王來拜見佛陀,更應該把握機會求受八關齋戒。」婆羅門好奇地問:「受此齋法,有何好處呢?」優婆塞回答:「可以隨意所求,必如所願。」婆羅門聽了非常心動,於是就乞請佛陀為他們兩人受戒。
  • ◎佛前自誓「八關齋戒」儀軌|發菩提心 成安樂行!
    諸佛淨戒難得聞經於無量俱胝劫讀誦受持亦如是如說修行者更難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十二條一 脫離病苦若有人想要解除疾病之痛苦,那麼應受持八關齋戒。二 消滅罪障《優婆塞戒經》雲,受持八戒,除五逆重罪外,其它罪障都可消除。凡是想懺悔罪障的人,必須受持此戒和齋。三 免除橫禍《四天王經》有云:凡是受持此齋戒的地方,惡鬼必然遠離,此處必定平安無事。所以,如果能在六齋日精進持齋守戒,那麼福報必定增長,災難必然消除。
  • 大安法師答疑解惑-破了八關齋戒該怎麼辦?
    信 眾 請問法師:持八關齋戒,但是到下午因特殊因緣破戒了,又沒有師父好發露懺悔,我該怎麼辦? 大安法師 答:你要注意了:如果你有特殊的因緣,不能持的話,你這時候可以舍戒。你隨便對一個人說,我八關齋戒不持了,我持不了了,你舍了就沒有破戒了。如果說你帶戒去犯的話,那是很不可以的。
  • 聖一老法師: 八關齋戒開示
    修行第一講受戒,受戒之前是皈依三寶,原來三寶也是戒?皈依佛戒,皈依法戒,皈依僧戒,故三皈依又稱三皈戒。皈依佛戒不要迷,皈依法戒不要走邪路,皈依僧戒不要染汙,所以稱為三皈依戒,三皈依便是戒的體,從體起用便應受戒,欲想得人身要受五戒:殺、盜、淫、妄、酒五條戒:欲想生天要修十善:從皈依之體起十善之用,這便生天了。
  • 何謂「千佛大戒—菩薩戒、通戒、別戒、六重戒、二十八輕戒」
    〈重樓言戒〉01輯/共33篇01篇|何謂「千佛大戒——菩薩戒」心淨則國土淨維摩詰經中有段記載:佛陀曾帶領著八千位比丘,遊化到毗耶離城附近的庵樹園。一天清晨,朝陽剛爬上東邊的山頭,城裡的寶積菩薩便歡喜地來到庵羅樹園,頂禮、供養佛陀,並請問:「敬愛的佛陀啊!菩薩修學什麼法門來踐行菩薩道,才能建立起他們的淨土呢?」
  • 成都文殊院己亥年傳授居士菩薩戒法會圓滿
    文殊院首座宏琳法師講授八關齋戒(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文殊院)傳授菩薩戒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文殊院)《梵網經》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為圓滿眾多佛弟子求受菩薩戒的心願,成都文殊院經過數月的籌備,舉行了「己亥年傳授居士菩薩戒法會」,於12月14日淨壇,12月15日開始。法會內容如理如法,從請師、編班、講禮儀、拜懺,到開示並傳授三皈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到過書、審戒、謝師,圓滿殊勝。12月15日,恭請宏琳法師向戒子們開示《八關齋戒》。
  • 居家自授八關齋戒儀軌
    (念三遍、每遍一拜)弟子某某: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若身業、口業、意業不善,貪慾、嗔恚、愚痴故。若今世,若先世,有如是罪,今日誠心懺悔,身、口、心清淨,受持八戒。
  • 《五戒相經》講記71——邪淫戒2
    淫戒以三緣成不可悔:一、淫心:謂如飢得食,如渴得飲,不同熱鐵入身,臭屍系頸等;二、是道:謂下文所明三處;三、事遂:謂入如胡麻許,即失戒也。下面就接著看下去了,還是56頁,那麼「若優婆塞」,優婆塞就是男居士,經文主要是從男居士的角度講的。
  • 普陀山佛教協會傳授在家菩薩戒法會圓滿
    普陀山佛教協會舉行傳授在家菩薩戒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寂戒法師)傳戒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寂戒法師)2018年12月10日,農曆十一月初四,普陀山佛教協會舉行傳授在家菩薩戒法會,禮請道慈律師為菩薩戒法師,六十六名善信圓受在家菩薩戒。
  • 現場報導丨七塔禪寺傳授三壇大戒法會正授比丘、比丘尼具足戒登壇圓滿
    菩薩在線浙江訊 2016年11月11日,七塔禪寺傳授三壇大戒法會正授比丘、比丘尼具足戒登壇圓滿。
  • 普陀山佛教協會在息耒禪院舉行傳授在家菩薩戒法會
    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2019年12月12日(己亥年十一月十七),普陀山佛教協會傳授在家菩薩戒法會在息耒禪院(學戒堂)舉行,法會禮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院長
  • 劉宏偉律師「三戒」
    戒(來源:辭典修訂版)動詞防備。《說文解字.廾部》:「戒,警也。」【組詞】:「戒備」。《荀子.儒效》:「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戒。」動詞謹慎、慎重。【組詞】:「戒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動詞警告、勸導。【組詞】:「勸戒」。
  • 湖北赤壁圓通寺2020年冬季傳授在家居士菩薩戒法會圓滿
    、五祖寺皆為法師、通如法師、大乘寺能持法師、鹹寧市彌陀寺心亮法師為眾戒子作證明.三師七證,法相莊嚴,威儀具足。果喜律師為眾新戒戒子講戒教授阿闍梨果喜律師為眾新戒戒子做戒前開導11月6日,從早上到下午,各地出家在家佛弟子,恭請教授阿闍梨果喜律師在經堂,為眾新戒戒子做戒前開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