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圖書館還是學生讀書、老人看報還有家庭閱讀的場所。如果不是需要考個什麼證,想要找個讓自己效率高一點的地方,誰還會去圖書館呀!但實際上,城市圖書館的數量遠比我們需要的多。以深圳為例,到2018年年底,深圳市共有圖書館650家。以2200萬的常住人口來計算,深圳平均每3.38萬人擁有一個圖書館。
近五年來,廣州和深圳都爭著要做「圖書館之城」,前者提出要在2020年實現每八萬人擁有一個圖書館,後者也開始了籌建第二圖書館。面對飛速建起的圖書館,去過的人卻少之又少。廣州市越秀區有118萬人居住,但在去年開放的四閱圖書館,每天只有約578人前往。
除此之外,45.14%的人覺得找書、借還書太麻煩,44.4%的人覺得不去圖書館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滿足閱讀需求。用戶體驗不佳,是我們對圖書館避而遠之的關鍵原因。具體表現在:圖書質量不敢恭維,查書找書的麻煩也可能把人勸退。不僅如此,有些特藏資料還不開放給公眾閱覽。
選書是一個很專業的活,而很多圖書館的館員往往由中老年人充當,缺乏必備的人文學科訓練,更別提更專業一點的圖書館學了。於是,國內圖書館的選書就成了很大的問題。暢銷書榜上,長期佔據高位的都是教你如何過好這一生的「雞湯」學、成功學寶典,以及質量參差不齊的網絡小說。想找本社科類、經濟類的專業圖書……不好意思,打擾了。
查書網頁形同虛設,有時候,即使你在網上查到了書,在書架也未必能找得到。因為按索書號到指定的書架,才會發現書架上亂得像案發現場,書橫著豎著亂放,想要找到自己想要的書,只能看借書人的運氣。在圖書館能不能讀到你喜歡的書,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
選書難還不是問題,起碼讀者還能進去找書,圖書館裡有些分區你連進去的資格都沒有,比如特藏部和古籍部。普通讀者想要進去看書的話,讀者卡、學歷職稱證明、推薦信三道護身符缺一不可。等你拿到相關證明,破除萬難進去了,想把書借回家慢慢研究,那是絕無可能的事。既然不允許外借,那拍照、複印總可以了吧?抱歉,沒那麼容易,就算給你複印,也要掏空你的錢包。比如,有學者想要影印林履信著作,影印一本竟然要收人民幣45000元。
學者們借閱古籍都如此艱難,叫那些窮苦的文科生怎麼做研究呢?所以,就算最愛讀書的文化人,也不一定喜歡去圖書館。加上如今數字閱讀帶來的便利,要讀書,完全不需要到圖書館。據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近兩年來,我國人均每年紙書閱讀量只有約5本。有4.3億人轉投電子閱讀的懷抱,2018年電子書人均閱讀量達到了12本。一年讀5本紙質書,一天閱讀大概20分鐘,這樣算下來,一本書看完怎麼也需要兩三個月了。如果是從圖書館借書的話,豈不是要續借幾次?
對於日常需要應付繁忙工作、生活的都市人來說,網上辦理續借的麻煩,一次性購買就可以解決。一次性買下來,最方便就上各大電商書城,下單就等書送到家門。去年,某電商平臺合計售賣圖書超過了10億冊,人均一年買7本書。
同樣,如今在實體書店裡買一本書也並不貴。以廣州聯合書店為例,中文文學、翻譯作品價格都在40到60元之間,原版的英文書、日文書百元就有交易。相比之下,外國買書成本要貴得多,所以他們才山高路遠地坐車去圖書館借閱。電子書就更加便宜了,雖然還沒有成為主流閱讀習慣,幾百上千元的Kindle閱讀器更多是美學、生活質量的追求,但各種線上閱讀平臺上的付費小說、漫畫,人人都買得起。
讀書人不再光顧圖書館,圖書館裡的人大多也不在讀書。每天開館前半小時,準備佔座的考研大軍就已在門口等候,他們的背包看起來像是要搬家:電腦、複習資料、筆記、習題,還有幾乎人手一本的《肖秀榮考研政治》。
確實,網紅圖書牆刷屏、高顏值打卡聖地、科技感與時尚共存,這些與讀書並不相關的宣傳語句,吸引了大量慕名前來看看熱鬧的遊客。比如天津濱海圖書館開放的時候,因「濱海之眼」的設計迅速在網上走紅。中庭大廳裡從地面一直延伸到天花板的巨型白色書牆,令圖書館一開業就成為了曬朋友圈的社交貨幣。
白色書架成為直播從業者、自拍愛好者的文藝背景牆,原本設計成讀書座位的階梯擠滿了拍照的人,想看書的讀者只能退到閱覽室裡。有網友評價稱,這個供觀賞的書山大廳,書架上大部分「書」都是假書擺設,根本不知道120萬藏書量都在哪裡,讀者座位也僅有1200個。甚至有讀者發現,檢索系統找書沒有具體位置顯示,很多書籍也沒有分類。
註冊讀者佔了廣州常住人口一成以上的廣州圖書館,建築外觀像一本立起來的書,玻璃幕牆映著進進出出的人影。內部是商場式的開放設計,來這裡自習的、吃飯的、拍照的、蹭空調歇腳的,齊聚一堂,兒童區傳來的喧鬧聲可以傳到五六樓。
為此,有些圖書館不得不推出一項政策:14歲以下兒童謝絕入館。主要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少兒讀物,帶孩子來一個沒有適合他這個年紀可以看的書的圖書館,實際上除了消費時間,影響他人之外,沒有一點好處。
有的圖書館讓人覺得很神聖:建築一般風格古樸典雅,給人文化沉澱的莊嚴感。館內屋頂的玻璃窗戶,牆邊高大的木質書架,配上昏黃溫暖的燈光,使得前來拜訪的人們,也會進入看書沉思的氣氛中。在館內拍照、奔跑、大聲說話都是會被館員提醒的。這樣營造出適合閱讀思考的環境,既讓來參觀的遊客不破壞氣氛,又能留住讀者。可是現在網紅書店越來越多了,看書之外的功能也越來越多了。有時候覺得這是個好事,畢竟可以把更多的人吸引來看書。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是不是骨感呢?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