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6月30日訊 19歲德國男孩馬賽以優異成績考取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消息一經發布,引發不少關注。一個長期學理的外國男孩是如何通過中國高考及藝考的層層考驗,被中國著名電影藝術學府錄取?「中外合資」家庭的教育方式對他的成長有何幫助?6月29日,馬賽及其母親花映紅女士做客中國經濟網「親子大家談」節目,和網友們進行了交流。
6月29日,花映紅做客中國經濟網「親子大家談」節目,與網友交流育兒心得。高建偉/攝影。
花媽媽談如何教育孩子時,和中經網友分享了她做全職媽媽的經歷。受保姆一句話觸動,她毅然放棄優渥的工作,回歸家庭親自撫養兩個孩子。
保姆對孩子說:「9-11就要這樣來一下」
辭職前,花映紅在一家外企任高管,工作忙碌,家裡兩個孩子基本都交給保姆帶,保姆成了孩子最親近的人。起初沒覺得有何不妥,直到美國9-11恐怖襲擊發生後,一個孩子對她說:「9-11就要這樣來一下!」讓花映紅十分震驚。當時兩個孩子年紀都很小,馬賽10歲,弟弟6歲,正處在是非觀、價值觀逐漸成型的時期,這麼小的孩子竟對恐怖事件表示認可,他的想法從何而來?
孩子告訴她,是保姆阿姨這麼說的,因為她剛剛下崗,心裡很難受,需要發洩。了解情況後,花映紅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疏忽了對孩子的教導。既然把孩子生下來,作為母親就應當有一定社會責任感,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考為國家、為社會提供什麼樣的孩子。
辭職做全職媽媽 用身教影響孩子
考慮清楚後,花映紅辭去工作做了一名全職媽媽。她希望和孩子幼小的心靈親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擔當起全職媽媽的角色後,一開始感覺很開心,但隨著她對孩子的「指點」逐步增多,往往「苦口婆心」換來適得其反的效果。這個時候,花映紅也會感到委屈,因為離開工作崗位以後,社會對自己媽媽角色的認可度一下子改變很多,之前在工作崗位上的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找不到了,這是以前沒有想到的。
花映紅開始調整自己的心理,發現對孩子進行「身教」比「言傳」的效果更好。如其對孩子說教「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不如以身作則將為人做事的道理示範給孩子。她開始抽出時間創業,在家辦公,好讓孩子們可以看到媽媽在做什麼,讓他們知道媽媽不是整天嘮叨的阿姨,百分之百的時間都花在他們身上,她也有自己該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