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鍾曉璐
對公帳戶本是用於企業之間資金往來,卻被犯罪分子以每套5000至6000元的價格,轉手賣給他人或直接銷往菲律賓、緬甸等境外電信網絡詐騙團夥,用於實施詐騙犯罪活動。
1月8日,四川省公安廳舉行全省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新聞通氣會,現場通報了一起特大販賣對公帳戶專案。
大量新開對公帳戶使用異常 涉及多起電信詐騙案件
去年9月4日,四川省公安廳接到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反映稱:建行、農行反洗錢中心分別發現大量對公帳戶開戶後使用異常,許多剛剛開通的小公司對公帳戶,卻有大量境外的境外資金往來。
警方初步核實發現,這些對公帳戶存在帳戶開戶企業信息與經營地址不實的情況,疑似虛假企業。
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這批對公帳戶涉及全國各地多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四川省公安廳立即成立了專案組,案偵工作指定成都、廣安兩地公安機關具體承辦。
經過40餘日的深入調查取證,初步查明了犯罪團夥的組織架構和基本犯罪事實,專案組決定集中收網抓捕。11月下旬,專案組在成都、資陽兩地抓獲涉案人員26名,現場扣押對公帳戶「八件套」(對公銀行卡、U盾、法人身份證、公司營業執照、對公帳戶銀行申請表、公司公章、法人印章、公司章程)400餘套及大量工商營業執照、公司印章、銀行卡、U盾等涉案物品。
牽出「辦、買、賣、轉、銷」銀行對公帳戶的黑灰產業網絡
據廣安市公安局民警姜自丹介紹,2018年以來,居住在成都的李某、楊某等人為牟取暴利,從他人處以每套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的價格,收購包含工商營業執照在內的銀行對公帳戶,並以每套5000至6000元的價格,轉手賣給他人或直接銷往菲律賓、緬甸等境外電信網絡詐騙團夥,用於實施詐騙犯罪活動。
公安機關同時查明,資陽人譚某、裴某等為非法牟利,專門組織杜某等10餘人冒充法人代表,辦理多個虛假企業的工商營業執照及對公銀行帳戶賣給楊某等人。目前,抓獲的26名涉案人員因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均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據介紹,該案是近年來廣安公安機關抓獲販卡人員和查扣銀行對公帳戶數量最多的一次集中打擊行動,成功搗毀了「辦、買、賣、轉、銷」銀行對公帳戶的黑灰產業網絡,斬斷了大量銀行卡和企業對公帳戶非法流向菲律賓、緬甸等境外的犯罪鏈條,從源頭上打擊了電信網絡犯罪的上遊環節。目前查明通過交易的對公帳戶分析研判出電信詐騙案件和網絡賭博案件30餘件,涉案資金1000餘萬元。
「在犯罪分子實施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違法行為中,如果是個人銀行帳戶,公安機關一旦查到異常,可以立即進行凍結,時效是非常快的,但對公帳戶不一樣,銀行有規定,公安機關對其查封扣押凍結必須到櫃面才能實現,這給打擊這些違法行為增加了難度,犯罪嫌疑人用對公帳戶更容易將錢轉走。」姜自丹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