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自己做過移動硬碟,恐怕都不能算是數碼電腦愛好者了,既可以獲得移動硬碟的便利和大容量,又可以節省很多投資,是DIY愛好者們長做的事情。
最近隨著支持M.2 NVMe 硬碟盒的出現,DIY一個 NVMe SSD移動硬碟成為了新的時尚,NVMe SSD具有超高速的讀寫速度,可以實現快速的文件讀取和傳輸,同時在防震方面比起機械硬碟更具有優勢,同時體積小。
NVMe移動硬碟,一改移動硬碟速度慢的印象。而限制移動硬碟速度的,現在變成了接口USB接口規範,畢竟就是最快的USB 3.1 Gen2標準也是10Gbps,好在最近出了最新的USB 3.2規範。
最新這代標準,其中USB 3.2 Gen 2x2,利用了Type-C上下兩側的全部針腳來傳輸(上一代只利用了其中一側),所以才實現了傳輸速率最大化的效果,可達到2000MB/s的傳輸速度。
目前支持USB 3.2 Gen 2x2的主板很少,好像只有X299等極少的主板支持,難道為了體驗下USB Gen 2x2的高速,還必須要花兩三千換高端主板嗎?當然不必啦,有晶片可以實現這個功能,例如祥碩研發了ASM3242晶片,該晶片的作用是將PCIe 3.0 x4信號轉為USB信號,通過USB-C數據線進行傳輸,速率最高20Gb/s。
所以,即便你的主板不支持USB 3.2 Gen 2x2,如果想要享受USB 3.2 Gen 2x2 的 20Gbps高速傳輸的話,也可以通過插上PCI-E轉接卡來實現。數碼配件廠商ORICO奧睿科,最近就推出了這樣一款的PCI-E轉接卡,有幸拿到了一個來測試一下。
盒子還是ORICO通常的藍白色調,在盒子背面的說明中,支持PCI-E X4,X8, X16,輸出是一個USB 3.2 Type-C接口。傳輸速率是20Gbps。
打開盒子取出裡面的東西,有說明書質保卡,在透明塑料盒裡的就是這款PCI-E轉接卡了。
打開透明盒子的蓋子,我們看到這塊板子了,板子本色規格是PCI-E 3.0X4的,下方是金手指,而上方則有額外的SATA輔助供電。擋板是長擋板,但也附帶了一個80mm的短擋板,一把螺絲刀和螺絲。那麼可以自己更換為短擋板,就可以安裝在小機箱上了。
拉近看看晶片,asmedia,ASM3242,無需質疑的確是的。要提醒大家的是,還有一款ASM3241,有所閹割,上行只能達到16Gbps,大家要注意分辨。
下面就是要將這塊PCI-E轉接卡插到了電腦的主板PCI-E槽上面,擰開螺絲卸下擋板,將卡插進去就是了。哈哈不好意思,看來我的電腦要清理下了,裡面全是灰塵。別王佳,要接好輔助的SATA供電,最新的USB 3.2 Gen 2x2 的Type_C接口規範供電可達100W,所以單從PCI-E卡槽供電供電容量不夠,所以,外接供電是需要的。接好後,別忘記還要擰好擋板螺絲固定好。
通電,有藍色和紅色的指示燈,紅色的是電源指示燈,藍色的是通訊指示燈,所以暫時只有紅色的電源指示燈亮起。
OK,這個卡槽已經最好了,萬事具備,我們來試一下吧。然而,可以跑到這麼高速的移動硬碟,恐怕只有NVMe SSD移動硬碟了,而且,要支持USB 3.2 Gen 2x2的移動硬碟,好像很少哎,而且,都價格不菲的。
但是現在的SSD價格還是不貴的,所以,選擇一款支持USB 3.2 Gen 2x2的移動硬碟盒,就可以DIY一個超高速移動硬碟了。 ORICO奧睿科就迅速推出了支持USB 3.2 Gen 2x2的移動硬碟盒,支持20Gbps。
在盒子的背面有產品的技術指標,尺寸是115x39.5x22.5mm,鋁合金+塑料材質,支持M.2接口NVMe 硬碟, 輸出接口是USB 3.2 Gen 2x2 Type-C,傳輸速率是20Gbps。
打開盒子,一個金屬的移動硬碟盒就展現在眼前了。
配件也不少,除了保修卡和說明書外,還有螺絲、螺絲刀,矽膠散熱片。
再來看看硬碟盒,烏黑的金屬表面,上面有層層條紋凹槽,這樣可以增加散熱面積嗎?烏黑,有點神秘的樣子。
使用自帶的螺絲刀擰開螺絲(不是十字的,是六角的),可以看見裡面了,居然還帶有散熱風扇,怪不得這款硬碟盒看上去有點高,22.5mm。風扇固定在一個散熱片上,這個散熱的考慮很多啊。然後就是電路板。
這個散熱風扇,四角有固定螺栓,全金屬的,鋁合金。
側面看的樣子,背面有凹槽,可以容納矽膠散熱片。
底部的接口,支持不同規格的M.2 NVMe 硬碟,最大是2280。
這裡有2個接口,根據說明書,使用的是CON4這邊的,給風扇供電用的。
拿出一枚NMVe SSD,是阿斯加特的AN3 500GB款。這款NVMe SSD插接主板上的M.2接口使用時,連續讀寫都可以達到2000MB/s以上,屬於超高速的NVMe SSD了,可以滿足USB 3.2 Gen 2x2的速度要求。
在NVMe SSD的金屬片上貼好隨機附送的矽膠散熱片。
然後將帶風扇的散熱片連接到壓到SSD上面,中間的凹槽正好可以容納矽膠散熱墊,然後接好風扇供電線,使用附送usb線插接到Type-C接口,就是電腦上PCI-E卡出來的接口啦。
給電腦通電,然後藍色的指示燈就亮了,上面的小風扇也飛速的轉了起來。
使用CraystalDiskInfo查看,可以識別出硬碟,接口,標準,但傳送模式還識別不出。溫度在46度,還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來測試一下,先跑跑CDM,CrystalDiskMark 7.0.0,結果顯示順序讀寫君達到了2000MB/s以上,哇,還真是快啊。沒有想到USB 硬碟的傳輸速度,可以達到內置NVMe硬碟的水平。
再來試試AS SSD,順序讀寫也達到了1800MB/s的樣子,不同軟體測試的方法可能略有差異,但總的來算,都是在2000MB/s左右。
再來看看其他的軟體,ATTO Disk Benchmark,文件讀取在2000MB/s左右。
這麼高的速度,比起電腦內置的SATA SSD都要高,同普通的NVMe SSD也不相上下,令人感覺爽的很啊。DIY的這麼高速的移動硬碟,自然是要放一些合適的東西在裡面了,譬如遊戲。用它裝遊戲有三大好處,第一是可以隨時攜帶,到哪裡都可以玩。第二是具有隱蔽性,不會被人發現。第三則是要靠各位網友來補充了。
我們首先在電腦內置的NVMe SSD硬碟上安裝這款遊戲,然後運行內置的跑分軟體,看看得分多少。
再來把遊戲拷貝到移動硬碟上面,通過運行移動硬碟上的遊戲,看看測試的跑分。結果發現跑分居然相差無幾啊。這下子以後玩遊戲就爽快多了。
USB 3.2 Gen 2x2的高速讀取令人羨慕,那麼我們只需用不多的花費,使用這款硬碟盒,就可以自己DIY一個 USB 3.2 Gen 2x2標準的移動硬碟,比起直接購買要便宜很多了。同時,如果主板沒有支持USB 3.2 Gen 2x2接口的話,也可以購置一個PCI-E轉接卡,這樣你的臺式機電腦就有這個20Gbps高速接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