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往上海3月5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楊笑波)「I miss you.You are hero.We can beat virus.Thanks,I love you.」3月2日晚,小學四年級的夏楚豫用網課上新學到的英語詞彙,給遠在湖北抗疫一線的媽媽寫下了這段話。有意思的是,給小朋友上課的同濟大學志願者初巍,幾天前在線上觀摩了一場由同濟大學團委、附屬東方醫院團委組織的,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援鄂青年突擊隊隊員們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舉辦的主題團課,主講人之一,正是這位小朋友的媽媽李昕。
前線一線醫護人員給大學生上團課,大學生志願者又為醫護人員的子女上網課,同濟大學和附屬東方醫院之間打造的前後方「閉環式」互動,把前線與後方的情感緊密連結在一起,牢牢踐行了「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的宗旨。
配對服務,形成閉環
為夏楚豫小朋友進行線上輔導,對大學生初巍而言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2月25日下午,初巍和滬上約20萬高校青年學子一起,在線聽講了一堂由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援鄂青年突擊隊隊員們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現場主講的團課。作為上海學校共青團「戰疫」系列主題團課的第一期,抗戰在「戰疫」一線的青年隊員和東方醫院災難醫學教研室成員積極思考時時總結,把在一線抗疫的心得體會與滬上青年分享,這堂課讓滬上青年學子感觸頗深。屏幕的那一端,李昕醫生動情地講述著醫學世家的故事。而幾天後,屏幕的那一端,李昕的女兒夏楚豫就在自己的講解下,新學了好幾個英語詞彙,說給前線的媽媽聽。
為了更好地為援鄂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後方保障志願服務,同濟大學團委和附屬東方醫院團委發起了「共同抗疫情、別樣學雷鋒」志願者活動。初巍第一時間報了名:「一點一滴的努力只為助力前線醫護人員,期待武漢和同濟的櫻花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盡情綻放!」
和初巍一樣,得知要為一線醫護人員子女進行遠程課業輔導,同濟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不少成員積極踴躍報名,希望儘自己的一份力,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尊敬與支持。經過認真仔細的篩選工作,最終確定了13位有熱情、有耐心、有能力的線上輔導志願者服務隊:「我們這次匹配的志願者以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為主,都是接受過培訓,已經或即將在雲南支教一年的同學,和孩子們相處都很融洽。」負責老師葛暢說。
而在前線,東方醫院心內科醫生李昕得知這個活動後,也第一時間為女兒報了名。作為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暨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的一名隊員,她已經在武漢抗疫前線奮戰了一個多月。為人父母,李昕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面臨「小升初」關鍵之年的女兒。平時老公經常出差,女兒的學習一直是李昕負責。「看到女兒同學的爸爸媽媽把每天輔導孩子的時間表曬在了朋友圈,我本來很著急。真心感謝同濟大學的志願者服務團隊,幫我解決了後顧之憂。只有家人好,我才能安心大膽地去戰鬥!」李昕激動地說。
初巍老師在給李昕醫生女兒上課(本文圖片:央廣網發 東方醫院供圖)
做足準備,因材施教
前方救援,後方支援。據悉,志願者將為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五位有需求的援鄂青年突擊隊隊員子女進行針對性較強的多學科在線輔導。由於孩子們年紀不一樣,既有小學中低年級的,也有馬上面臨高考的,一些學生還需要多名志願者進行多學科輔導。同濟大學從專業背景、從教經驗、性別匹配、性格特徵等多角度出發,根據醫護人員的不同需求,為輔導對象制定了個性化輔導方案。
負責醫療隊運行保障的陶軍華,女兒小慧念高二,5月份就要地理等級考了,6月份還有歷史、政治、物理和化學的合格考。志願者張軼陽就根據實際情況為她制定了地理、英語、政治等課程的課表,每天中午或放學後輔導一至兩門,其他時間進行答疑;
志願者老師為陶軍華女兒制定的課程表
陶軍華女兒送給老師的漫畫
呼吸內科醫生華晶的女兒小悠上小學一年級,邏輯思辨能力強,但計算能力偏弱,志願者劉莎就著重以數學計算練習為主,分析小朋友存在的問題,幫助掌握計算方法、尋找計算規律;護士高彩萍家中小女兒一歲半,大兒子九歲,她擔心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自己在家上網課的進度。志願者張曉東就配合學校網課進度為他輔導語文寫作和英語;心內科醫生李昕的女兒夏楚豫上小學四年級,作文寫法需要輔導,奧數學習因疫情中斷,英語口語希望能從簡單有趣的開始。輔導方案一方面為她安排了口語較好的志願者,每天15-30分鐘進行英語對話,另一方面進行語文作文輔導和奧數輔導……
華晶醫生女兒在上數學課
高彩萍的兒子在上外語課
線上輔導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一點也不容易。課前準備輔導內容,課程期間對講課內容進行視頻錄製,課程結束後,上傳工作記錄並與家長及時溝通,了解學生特點,收集學生反饋,以及時調整課程內容。這幾天,志願者們的手機提示音幾乎沒停過。
除了輔導功課,志願者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陪伴。藥師黃國鑫希望有個姐姐與一年級的女兒講講故事,一起閱讀課外書籍,增加知識面。可愛的小姑娘志願者陸帥男就陪伴閱讀課外書籍,並通過多種交流方式,鍛鍊口語交際。親人離開身邊一個多月,又不能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難免會有情緒上的波動。志願者就需要隨時觀察這些孩子們的心理狀態,幫助心理疏導和健康指導。
黃國鑫醫生女兒在和老師視頻上課
人性關懷,感謝滿滿
一堂語文網課結束後,李昕收到愛人發來的一段視頻高興壞了。起初,李昕擔心內向的女兒害怕跟老師交流,但視頻中,她發現懂兒童心理學的老師正耐心地引導女兒的思維,訓練她的表達,並用她喜歡的盲盒進行引導。「好的老師會讓孩子愛上學習,讓她對這個感興趣,而不是抄多少遍課文。我女兒很幸運!」
這樣的好消息每天都在傳來。每上完一堂網課,微信群「2020同濟抗疫學雷鋒活動小組」的消息提示音都會源源不斷地更新。李昕說:「女兒喜歡同濟大學的幾位老師,還想上他們的課!」陶軍華說:「幸好,同濟大學志願者團隊給我家女兒伸出援手,解決了我女兒的學習問題。」華晶說:「倆娃的母親確實也獨木難支,無法做到細緻入微的輔導。幸好這次校團委伸出援手,幫我解了燃眉之急。」高彩萍說:「你們的幫助,感激不盡!」黃國鑫說:「太感謝了,我們前方殺敵,你們後方保障。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真正能挖掘孩子潛力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幾天下來,小朋友們不僅學習了網上課程,還跟屏幕那一端的小老師們成了好朋友,交出了不少形式多樣、內容多彩的「課外作業」。陶軍華的女兒為遠在前線的爸爸畫了一幅漫畫,畫面上一記寫有「武漢加油」的重拳擊打著新冠病毒;黃國鑫平日裡害羞的女兒為爸爸錄製了一段加油音頻:「爸爸,我會等你平安回家!」
對志願者們來說,這就是他們的意義所在。志願者陸帥男說:「請各位『逆行者』放心,我們的家人你們拼死相助,你們的家人我們也會全力守護!」劉莎說:「我能做些什麼呢?加入到志願者隊伍裡,用自己的所長去幫助他們所牽掛的家庭。他們守護著千千萬萬人的家庭,我們也會竭盡全力守護他們的家人!」張曉東說:「總有一種奉獻讓我們熱淚盈眶,總有一種擔當讓我們心生嚮往。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們現在的力量還很小,但有一份光,就要發一份熱。」在這一場舉國上下的戰「疫」中,每個人都在為最後的勝利而努力著。
「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當我步入神聖醫學學府的時刻,謹莊嚴宣誓: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心竭盡全力祛除人類之疾病,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這是2月25日「戰疫」主題團課的最後,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援鄂青年突擊隊全體隊員面對國旗莊嚴宣布的誓言。每一句、每一字都深深的打動著我們同濟大學的青年志願者們。「讓我們期待,下一次別開生面的團課!更期待,這支隊伍的勝利凱旋!與我們,面對面!相聚上海,在同濟!」這是青年志願者的期待,更是他們對抗疫勝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