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能起效,手法一定是關鍵——「輕針慢捻法」的心法要訣,只要學會它,就能一針見效!
「輕針慢捻法」是針灸手法中最獨具特色的內容之一,該手法整個過程都非常注重「氣」的變化與控制。揣穴催氣、進針得氣、調氣固氣等環節是調氣的關鍵,意氣合一貫穿整個治療過程,能達到氣至病所的效果,這是郭氏針灸治療疑難病症每獲良效的重要原因。
另外,「輕針慢捻法」手法輕柔,從進針到得氣都講究輕柔和緩、低頻小幅,使治療達到效果而不傷正氣。此法刺激輕而久、取穴少而精,能夠很大程度減輕患者對針灸的恐懼心理,減少針刺的疼痛,臨床可操作性很強。
「輕針慢捻法」共分為揣穴催氣、進針得氣、調氣固氣三個環節。
首先是押手揣穴,促進得氣。刺手和押手的配合至關重要,《難經▪七十八難》言:「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當刺之時,先以左手壓按所針滎俞之處,彈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氣之來。」即在進針之前押手揣穴,有利於穴位定位精準、激發穴位精氣。
其次是進針得氣,即「輕針慢捻」,刺手徐徐捻轉進針破皮,使毫針從表層逐漸深入,根據針刺部位定奪進針深度,一般以觸及淺筋膜、患者自訴有酸、脹、麻等針感為度,這是進皮到得氣的過程。
再次是調氣,又稱為「慢針細捻」,即進針後在孔穴的天部、人部、地部手法輕柔緩慢的提插、低頻率小幅度的捻轉,順時針、逆時針捻轉等量的角度與頻率,捻轉角度約為180-360°,捻轉頻率約為40次/分鐘,行針持續時間約為3-5分鐘,認真仔細體察針下氣感,調整頻率與速度,尋求最佳的得氣狀態,使有效延長治療時間,同時以意調之,從而使臨床療效得以提高。
最後是固氣,針尖多停留在人部,可順時針持續捻轉,行滯針術,使手下感覺輕微重滯,即使針身輕度纏繞肌纖維,可加快產生針感,增強治療效果。留針20分鐘,每10分鐘行針一次。出針時,要逆時針反向捻針,確認針身鬆動後,行針約1-3分鐘,方可起針,以緩慢出針為宜,並注意按壓止血。在順時針持續捻轉時,應避免過度纏繞,導致滯針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疼痛。
常規選用長度為1-3寸、直徑為0.35-0.40mm的粗毫針進行操作。針刺的行針時間必須有一定量的積累,才會使針刺達到有效的刺激量,本法行針1-3分鐘,留針20分鐘,每10分鐘行針一次,如針感不至則候氣。在一定範圍內較長時間的行針可以增加得氣的概率或效果,從而易使「氣至病所」而留針有候氣、加強針感和延長針刺作用時間的功效。
針灸針法口訣分享如下:
循經揣穴定位精,
彈努爪按催氣行,
輕針破皮調衛氣,
慢捻酸麻重脹尋。
上下斡旋三部調,
慢針細捻補瀉均,
固氣針下須沉緊,
出針氣至效可信。
「輕針慢捻法」關鍵在於治神守氣,特別是手法與醫者意識的結合,「凡將用針,先必本於神」。治神與手法融為一體,與療效密切相關。行針時需隨時詢問患者感受,當其出現痠、麻、脹、重等感覺,並醫者感覺針下沉緊,則為得氣。
初步得氣後,則繼續「慢針細捻」,認真仔細體察針下氣感,調整頻率與速度,尋求位置、強度、感傳最佳的得氣狀態,如3分鐘仍未得氣,則應採取候氣法,留針期間捻轉2-3次。得氣之後通過本法認真治神守氣進行調氣,使氣至病所。
本法要求醫者在針刺操作中要高度集中思想,細心體察病人的精神活動。同時「令志在針」,即經過意念導氣等方法通過針將氣導向治療對象的病位上,從而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平衡陰陽,使疾病得愈。精神因素在針灸臨床中對醫患雙方均有密切關係,醫者只有治神守氣,形神合一,才能做到「針到病除」。
「輕針慢捻法」的習練,主要目的是增加指力並提高手指靈活性。為方便練針、提高效果,郭老倡導隨時練針。
平時要捻轉針柄練習,可將針尖折下,即在拇指與食指之間持針柄,做低頻率的捻轉動作,每日不拘時分、專心練習,使針刺操作中更容易破皮,更容易實現得氣與催氣。
同時配合練習意念調攝、治神守氣,即用意念領氣從針刺部位循經絡到達病所,增強臨床效果。
針灸取穴少,用穴精。非常注重特定穴的靈活運用,在三代人長期臨床實踐中,摸索出很多獨特的用穴經驗。比如用會陰穴治療頑固性疼痛,挑治法治療腫瘤,照海穴治療梅核氣等等。接下來,我們就以照海治療梅核氣的一則病案為例,學習一次完整的診療過程。
張某,女,47歲,於2018年8月11日在國醫堂初診。主訴咽喉中有異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時發時止6個月。刻下症:咽喉中有異物感,不影響進食,食慾尚可,二便正常,月經正常。無既往史。查體:舌淡苔黃膩,脈弦滑。
中醫診斷:梅核氣,痰氣鬱結證。
西醫診斷:咽部神經官能症。
治法:疏肝解鬱,理氣化痰。採用針刺治療症狀。
取穴:照海〔照海穴為八脈交會穴,通陰蹺脈,治療咽喉病效果顯著。)
操作:患者取仰臥位,用75%乙醇棉球常規消毒所選穴位,選用0.40mm×40mm的毫針,取右側照海穴,徐徐捻轉破皮,針入1.2寸,施以「輕針慢捻法」,並隨時詢問患者感受,運用此法0.5分鐘,患者訴足跟至腳趾處有酸脹感、觸電感,咽喉異物感減少,繼續用此法行針2分鐘, 針尖調整方向向上,患者訴足跟至小腿部有溫熱感、酸脹感,咽喉異物感明顯減輕,再同法刺左側照海穴,兩穴每10分鐘行針1次,留針20分鐘,咽喉異物感消失。隔日一次,鞏固治療3次,梅核氣治癒。
版權聲明: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層醫生,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基層醫生自己的平臺:
【全國整脊手法及影像診斷臨床實踐班】
我院於2020年6月24日在 中國·鄭州舉辦 三維整脊手法及影像診斷研修班!特邀請您參加!
學習內容:
①整脊手法:傳授南北正骨手法絕技。快速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頸、腰、胸椎小關節錯位,骨盆傾斜,腕踝關節錯位等特效矯正手法。脊柱相關疾病的手法治療:如眩暈、頭疼、血壓異常、胸悶氣短、胸痛、心律失常、性功能障礙、月經失調、痛經等病症。
②影像診斷:通過先進直觀的影像檢查和判讀(X線.CT.MR)作為脊柱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依據,在此基礎上再施以準確的診斷及治療手法,使得脊柱復位及相應臟器的疾病得以調理或痊癒。
學習費用:4000元(提前報名可以申請優惠500元學費)
時間:2020年6月24-25日(23日報到)
地址:中國·鄭州
電話報名:13549932186 彭老師
微信報名:13549932186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為好友並可優惠:
不要自私,轉發朋友圈,朋友愛死您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動動手指轉發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收穫知識與健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