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蘇仙區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區教育基金會」)第三屆理事會換屆會議順利召開,鍾昭禮當選為理事長,劉金龍、段定智為副理事長。6年來,區教育基金會踐行「服務教育,關愛師生」的宗旨,盡心籌款、誠信於民、精準扶貧,開創了「政府推動、公眾參與、專業運作」的現代教育慈善事業發展新格局,圓滿實現了換屆時提出的「一年大起步、二年大變樣、三年大見效、四年大提升、五年創輝煌」的奮鬥目標,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認可。
善於借勢,巧於借時
6年來,區教育基金會交出了一份滿意成績單:累計募集款物達1.66億元,幫扶貧困師生、獎勵優秀師生逾43000人次,基金總量、募資數量、基金增量、公益支出均居全市第一……
談到募資工作成效時,現任黨支部書記鍾昭禮說:「關鍵在於我們堅持『抓大不放小、求遠不舍近、創新不棄舊』的原則,採取借勢、借時、創新等方式,不斷做大基金會蛋糕。」
「募集資金不容易,畢竟是需要人家掏錢,但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一定要學會借力打力,以此打開工作局面。」現任理事長劉金龍說。
區教育基金會作為社會組織,主要領導由退休幹部擔任,無職無權,如何破局?他們勤請示、多匯報,得到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大力支持。
市委常委、郴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蘇仙區委書記馮海燕多次到區教育基金會調研,親自參加其組織的活動,自上而下高位推動。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專題會等先後形成了事關教育扶貧、基金會發展的專題會議紀要,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拓寬區教育基金會基金募集渠道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快教育基金公益事業發展的通知》等文件。區財政每年安排獎優扶困經費,並列入年初財政預算;區直單位及幹部職工、相關企業每年向基金會捐獻愛心成為慣例。
該區堅持「抓黨建、助發展」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落實。2017年,精心策劃「郴州市教育精準扶貧蘇仙行」活動,一個月內募得愛心捐款1860萬元。以精準扶貧活動為契機,迅速擴大戰果,指導全區鄉鎮(街道)及學校成立專項基金辦公室,延伸教育基金觸角,搭建愛心捐贈平臺。目前,全區已成立了10個專項基金辦公室,共募集基金1167.8萬元。2020年2月17日,《郴州市中心城區住宅小區配套建設中小學校幼兒園及產權移交暫行辦法》出臺後,區教育基金會主動出擊,在區領導支持下出臺了《蘇仙區房地產開發企業捐資建校實施方案》,在8月26日的捐贈大會上,地產企業、愛心人士舉牌認捐21063萬元,認捐數額創歷史之最。
勇於創新,樂於付出
「考慮疫情影響,2020年,我們沒有收過區內一家單位的捐款。那麼,如何做大基金會的蛋糕呢?我們的答案就是:在開展網絡募資的同時,積極啟動研學中心和教育公益商城兩個項目,把基金會這個『輸血型』組織打造成『造血型』組織。」劉金龍說。
2020年春節,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眾多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募集資金的渠道變窄。區教育基金會想辦法、出主意,不斷拓寬籌資渠道,積極開展網絡募捐:今年4月,向全社會發出《關於開展學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愛心捐款活動的倡議書》,愛心人士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網絡捐款,一個月時間就收到疫情防控捐款363.49萬元;「99公益日」期間,向省教育基金會首次申報「告別特殊,回歸普通」公益項目,為殘障兒童建立一所融合教育試驗示範園,在全區推廣殘障兒童融合教育,短短3天,向社會籌集基金238.9萬元,在29個同行中募資總量和獲得配捐雙雙斬獲全省第一。
區教育基金會重點打造研學中心和教育公益商城兩個公益項目,通過商家按交易額度捐贈適量的教育慈善基金,開闢了兩條既穩定又可持續發展的資金募集渠道。目前,這兩個公益項目已產生了上百萬元的愛心資金,不斷擴大教育基金總量。
「為什麼不少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年年捐款?關鍵是我們能把他們當朋友!一旦他們遇到困難,我們會想方設法與其一起找有關領導和部門反映情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其排憂解難。」劉金龍說。
據劉金龍介紹,區教育基金會工作人員身體力行,每人每年向基金會捐款上千元,其中鍾昭禮6年捐款總額達1.76萬元。基金會一班人經常跑企業、進機關、入學校、下鄉鎮,從不懈怠。有時為了一筆捐款,既要厚著臉皮,又要走破腳皮,還要磨破嘴皮,箇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當事人知道。
2015年9月,鍾昭禮遭遇車禍受傷,腿部裝了鋼板,在醫院躺了兩個月。為了工作,他兩次把工作例會放在醫院病房召開。有人問:「鍾區長(蘇仙區原副區長),您老人家退休好幾年了,還這樣拼命地化緣,圖個什麼啊?」他答道:「我圖的是幫助一個個貧困孩子完成學業,並成人、成才、成功。這樣,就可以拔掉一個家庭的窮根!」
每個人都是一盞燈。全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國家公職人員踴躍捐款,每人每年捐助50至500元不等,實現了公職人員捐款全覆蓋。
李永忠、尹夏生兩位企業家分別捐資上千萬元,廖文超捐資50萬元、陳忠泉捐資45萬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慷慨解囊,滋潤著每一個寒門學子。
關愛師生,用心服務
關愛師生,服務教育發展是教育基金會的工作宗旨,也是其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蘇仙區教育哪裡有難處,哪裡就有教育基金會!」這是蘇仙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志紅對區教育基金會的評價。
區教育基金會助力教育脫貧攻堅,在資助貧困學生上呈現出資助人數增多、資助範圍擴大、資助金額提升、資助方式靈活等特點;對考入北大、清華及空軍飛行員的學生,都給予5000元至3萬元不等的獎勵。
區教育基金會還積極開展資助特困教師、為一線教師送溫暖等活動,做到應助盡助,有難必幫,並對被評為區級以上優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的,在教育部門組織的競賽活動、教學比武及教研課題中獲獎的老師,中考和高考成績特別優秀的科任教師給予獎勵。
為改善辦學條件和育人環境,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區教育基金會先後對市二中、湘南中學等17所學校及部分村小完善了基礎設施,添置了教育教學設備;支持蘇仙中學、蘇園中學等8所學校建設校園文化長廊,幫助其提升辦學品味,彰顯辦學特色。
地處城東新區的市27完小是2016年新建的學校,近兩年因區財政十分困難,學校配套設施尚未完善。區教育基金會從化解城區大班額的實際出發,共計投入106萬元,先後為該校完善了45間教室文化建設,改建了一個報告廳,興建了一個新冠肺炎疫情遮陽棚,獎勵在教學質量監測中成績優秀的教師等。該校由2016年在全區城區10所小學教學質量監測中倒數第一名上升至今年的第六名。
「我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如果沒有區教育基金會的愛心捐助,家庭貧困的我,人生可能完全會是另一番模樣。感謝區教育基金會,圓了我們這些寒門學子的大學夢!」今年考上中山大學研究生的黃麗媛激動地說,將來她也要給需要幫助的人帶去正能量!
6年來,區教育基金會共資助患病遭災教師467人次,金額達184.9萬元;獎勵優秀教師2367人次,金額達516.28萬元;每年公益事業支出均在72%以上,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年均控制在2.36%以內。
與此同時,區教育基金會用心服務,依法辦會,規範辦會,陽光辦會,著力打造公信力強的社會組織,被省民政廳認定為4A等級。
「我們要管好用好每一筆善款,重視風險管控,確保基金保值增值。」劉金龍說,他們嚴格按照相關法律管理好基金,支付善款,真正讓每一筆善款用在刀刃上,經得起政府和群眾檢驗。
在談到下一屆工作思路時,劉金龍信心滿滿地表示:我們的奮鬥目標是募集資金不少於3億元,公益支出不少於2.6億元,存量資金不少於1億元,把區教育基金會打造成知名度高、公信力強、影響力大的公益慈善組織,實現創建5A級社會組織的目標!
編輯:劉娟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