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水熊蟲抵禦輻射的蛋白質,未來有可能植入到人體內?

2021-01-08 痴狂科學

近日,美國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遺傳學家克裡斯·梅森(Chris Mason)提出了一個瘋狂的基因研究計劃——將嘗試在人類的細胞內植入水熊蟲DNA。成功植入水熊蟲DNA的人類會成為首批登陸火星的開拓者,他們也將是首批進行基因改造的太空人,由於水熊蟲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真實環境下存活的生物,而且在輻射環境中依然有效地防止細胞出現變異,如果人類擁有這種DNA將不再懼怕宇宙中的輻射環境。

基因改造一直以來屬於生物學中最尖端的領域,由於科學家發現人類的生理結構只適合地球環境,如果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太空旅行和開拓其它星球,人類自身結構的缺陷就會嚴重影響探索太空的步伐,遺傳學家克裡斯·梅森認為未來的人類將通過基因改造技術來適應太空環境,通過強化基因能讓人類在火星這種輻射較強的類地行星上定居,或許未來進行基因改造會像現在人們接種疫苗那樣簡單而常見。

水熊蟲雖然是一種體積不超過1毫米的微生物,但是它卻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勉強的生物之一,在地球任何極端環境中都發現了它們存在,當人們首次發現這種幾乎殺不死的微生物是碳基生命體時,關於水熊蟲為什麼擁有超級生命力的原因就成為了近年來大家探討的熱門話題,研究發現水熊蟲能抵禦輻射對DNA破壞的原因是體內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在保護,科學家認為這種蛋白質是能夠培植到人體細胞中的。

由於火星上缺少磁場的保護,導致太陽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直接照射到地表,使得火星的土壤中含有對人類極不友好的輻射,今年NASA提出要在2028年實現載人登陸火星,並且未來還將建造長期居住的火星基地,解決人類在輻射環境下生存的問題成為了太空探索的首要難題,而如果能把水熊蟲DNA植入到人體內就能有效抵禦輻射環境,顯然未來的火星定居者將是進行過基因改造的人。

只是對人類進行基因改造目前還沒得到許可,克裡斯·梅森指出未來的太空人將面對更多嚴峻的環境,而進行遺傳工程改造就是最佳方案,而且今年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已經發布了首款植入大腦的微型無線傳感器,將幫助有殘疾的人通過這塊晶片控制外部設備,可以說未來人類通過身體植入晶片或者基因改造來強化自身是必然會出現的。

其實進行基因改造並沒有那麼可怕,要知道人體種植疫苗就是人為幹預對抗自然界的一種手段,即便是這樣依然不斷有超級病毒產生,病毒也在根據人類的抵抗能力不斷強化自身DNA,雖然水熊蟲擁有如此超強的生命力卻並沒有成為自然界的霸主,顯然還有其它因素制約了水熊蟲,所以對人體進行基因改造將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只是你能接受基因改造麼?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新種水熊蟲:有「螢光防護盾」,可抵禦致命紫外光輻射
    一種被稱為「水熊」的小型水生生物(是一種緩步蟲)能夠在極端高溫/低溫、極端輻射,甚至是會殺死大多數動物的外層空間的真空中生存。它們可以保持「假死」狀態數十年之久,擁有超強生命力,在「開放式」太空旅行中也能神秘莫測地活下來,引發了不少人的濃厚興趣。
  • 科學家發現,水熊蟲又進化了可抵抗致命紫外線,它們更像地球主人
    在水中、或者潮溼的地方生存的生物一般都比較脆弱,離開水基本上都會死亡,所以你可能認為水熊蟲也是這樣的,而且它們的生存範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根據種種表現,科學家認為水熊蟲在地球上生存可以抵禦任何形式的毀滅性災難; 就像是可以導致地球生物大滅絕的小行星撞擊、未來可能的核災難、超級火山爆發、甚至是超新星爆發、以及黑洞產生的伽馬射線暴擊中地球,水熊蟲都能完美的倖存。
  • 水熊蟲能活到太陽毀滅?科學家發現其致命弱點,高溫下越久死得快
    或許是俗稱水熊蟲的緩步動物門生物。水熊蟲的生命力之頑強,讓其可以生存在任何極端條件中。它們可在能在151℃高溫、低溫-272.8℃ 、缺水、超強輻射下都能進入休眠狀態不死,可不吃不喝30年以上,也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已知能在外太空存活的動物。
  • 為何太空輻射也殺不死水熊蟲?原來它有「保護盾」,且能發出螢光
    研究者介紹,當水熊蟲生活的環境開始惡化,水熊蟲就會進入到「隱生狀態」,身體會脫水,同時停止一切新陳代謝反應,看起來就好像是死了一樣,不過事實上,它們卻仍然好好地活著,即使是在零下200攝氏度的絕對溫度環境中,它們也不會受傷。
  • 水熊蟲其實很脆弱,極端溫度和輻射殺不死它,但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說起世界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水熊蟲。這種生物的生命力用頑強來形容已經顯得有些乏力了,我們甚至需要用無敵來形容。即使是在外太空這樣致命的環境下,水熊蟲依然可以生存下來。外太空的高強度輻射、高度真空條件,讓人類活不過兩分鐘。但是,有兩隻水熊蟲在2007年被送上太空之後,卻頑強地活了下來。
  • 熊蟲、太歲和氫氣醫學
    關於熊蟲的研究讓我聯想到另外一種特殊的生物太歲,太歲也是一種具有強大適應能力的生物,現在科學家對這種特殊生物的了解不多。將來也可以藉助熊蟲的研究策略,尋找到太歲強大環境適應力的原因。關於氫氣醫學效應機制的研究也需要學習這種創新精神,採用不同於過去的研究策略,探索氫氣這種神奇分子的生物學作用基礎。
  • 「地表最強」水熊蟲
    緩步動物門,俗稱水熊蟲、熊蟲。它們高度特化,體長不超過1毫米,大多數只有0.5毫米左右;除頭部外,有4個體節,每個體節上具1對足。身體透明,但很多種類的顏色來源於食物。雌雄異體。適應性極強,在海拔6 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和4 000米以下的深海海溝均有分布,甚至可以忍受真空環境。已知約1200種,分3個綱:異緩步綱,如水熊蟲;中緩步綱;真緩步綱,如緩步蟲。
  • 研究發現一種不死水熊利用「螢光防護」抵禦致命輻射
    資料圖科學家在印度班加羅爾的混凝土牆上的水熊中發現了一種新物種,它有著自己的超級保護能力:通過使用「螢光屏障」其可以在紫外線輻射下存活。首先,他們發現該菌株在殺菌水平的紫外線輻射下存活了下來--而這足以在24小時內殺死另一種不那麼頑強、實驗中常用的緩行蟲H. exemplaris。紫外線輻射會破壞DNA、使其分裂並導致細胞枯萎和死亡。但Paramicrobiotus卻能在30天的暴露下存活下來。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下一個發現則是「偶然的」。
  • 殺不死的水熊蟲是何方神聖?
    恐怕沒幾個人能比「瓷實麥克」更結實了,但比他更結實的生物倒是在我們腳下有不少——地球上最頑強的生物之一,緩步動物(tardigrade),更常見的俗名是「水熊蟲」(因為它看起來像可愛的多腿小熊)。這種微小的動物對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有抵抗力:煮,凍,輻射,丟真空——它都很難死掉。要不是它個頭太小的話,恐怕消滅幾個玻璃碴三明治也不在話下。
  • 如何殺死水熊蟲:一隻水熊蟲的自述
    喜馬拉雅山脈也發現過水熊蟲我們也不挑地盤從幾千米的黑暗大洋深處到喜馬拉雅絕巔山脈>甚至極度寒冷的兩極到處都有我們的身影我們不挑食吃一口就能夠幸福很多天燭龍大人難道不知道那遙遠的星空彼岸可能沒有我們一族的食物嗎
  • 凍不死燒不壞的水熊蟲,研究員發現對付它只有一個辦法
    網際網路上曾有一個帖子非常火,主要內容是假如未來的某一天,6500萬年前的滅絕性災難重現,人類文明因而毀滅。屆時的自然界中還有哪些生物可幸運地存活下來?對此,網友們都積極參與討論,很多觀點都直指單細胞生物或是微生物,因為它們的身體結構最簡單,存活適應能力是最高的。倘若這一天真的到來了,有一種生物必定能夠存活下來,它就是水熊蟲。
  • 科學家推測未來可能夠統治地球的三種生物,連核武器都無法殺死!
    人類誕生至今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隨著人類不斷進化與發展,現人類已進化成為了地球上的高等文明生物。人類是地球上的智慧生物,是地球的霸主,支配著地球上的資源,人類仿佛成了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但是科學家卻表示我們並不是地球上最強大的生物,仍然有不少的生物能夠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 人類從未停止對永生的探索,水熊蟲或許能帶給我們啟發
    通常生物表現出來的特性都跟它的生存環境有很大關係,比如北極熊生活在冷的地方所以得有很厚的皮毛,駱駝生活在沙漠所以它有駝峰有很長的睫毛擋住風沙。而水熊蟲遍布全球,擁有近乎不死身的超強耐力,-273℃到151℃的環境下能存活,能承受75000個大氣壓,能吸收5000個格雷放射線,真空環境下能存活,放到外太空也能存活。
  • 人體有多少種蛋白質?
    2005年Science提出了「人體內有多少個蛋白質?」 這一科學問題。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不斷完善, 以及「後基因組時代」在蛋白質組學方面研究的不斷深入, 科學家們都嘗試來回答這一有趣的問題。至今為止, 科學家們對人體內蛋白質具體數量還沒有達成共識。
  • 日本科學家把一堆細菌帶到太空宇宙輻射下暴曬三年,發現它們居然還活著!
    有科學家質疑,僅僅因為蛋白質大分子可以在自然環境中形成,就說地球能自然形成生命,這跨度太大。因為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DNA序列,有著獨特的結構。僅僅依靠隨機過程,形成生命物體的概率小到幾乎不可能。在這種質疑下,有了第二種流行的假說:「胚種論」。胚種論認為,生命不是來自地球,而是來自外太空中的微生物。
  • 人類有望像三體人一樣脫水生存,水熊蟲體內物質讓劉慈欣預言成真
    不過,現在看來,這件事非但不會過於離譜,而且還有可能成真。或者說,這個構思可能本來就來自於現實生活。有些生物,早已經開發出了這樣的生存技能,比如水熊蟲。「與天地同壽」的生物毫無疑問,水熊蟲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之一。
  • 看看,科學家發現了「英雄蛋白」.
    今天我想說一說科學家新發現的一類新的蛋白質,就是英雄蛋白。它們一直是我們細胞內的無名英雄,現在終於有名了!蛋白質是由20多種不同胺基酸組成的聚合物,其側鏈具有各種特性,例如脂肪族、芳香族、酸性、鹼性和含硫等。 這種組成的多樣性使不同的蛋白質可以摺疊成不同的三維結構,從而決定其活性和功能。
  • 「水熊蟲」會是首批實現星際移民的旅客嗎?
    另一方面,「創世紀號」攜帶了由非營利組織Arch Mission Foundation的月球圖書館,其中包括人類的DNA樣本和數千隻「水熊蟲」,這個行為就好像在月球上建立了一個地球生命的備份,所發送的人類細胞、微生物「水熊蟲」在將來的某一天很有可能被回收進行克隆和再生,但是科學家為什麼會選擇將「水熊蟲」這種體型很小、充滿皺紋、8隻短腳、憨態可掬的小傢伙帶上月球
  • 地球最強王者水熊蟲,輻射缺氧都殺不死,卻「死」在了南極冰下?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地球上面有這麼一種生物,號稱是地球上的最強王者,為什麼這麼稱呼它?因為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物理手段都無法殺死它,它可以在任何惡劣環境下生存,極寒,極熱,無氧,輻射,這些都奈何不了它。就是在這裡面,科技家發現了水熊蟲的屍體,沒想到在幾乎達到絕對零度的超低溫下,在高溫中,在真空裡,在高輻射地區都安然存活的水熊蟲,在南極冰下,它靜靜地「躺」在那裡,沒有生命的氣息,留下一具玻璃狀的殘骸,它的一些腿還完好無損。
  • 人體有多少種蛋白質?--中國數字科技館
    2005年Science提出了「人體內有多少個蛋白質?」 這一科學問題。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不斷完善, 以及「後基因組時代」在蛋白質組學方面研究的不斷深入, 科學家們都嘗試來回答這一有趣的問題。至今為止, 科學家們對人體內蛋白質具體數量還沒有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