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構圖
構圖即畫面上的布局、形象位置的經營。好的構圖是一幅作品成功的起點。
構圖前,應先從整體上觀察對象,體會模特的形體結構特徵及神態美感,然後選擇作畫角度,養成「意在筆先」的良好習慣。(圖1)
圖1 頭像照片
構圖時,先用長線把複雜的形象概括簡化成幾何外形,確定頭、頸、肩的位置及其相互關係,同時把握頭部的動態及其透視關係。人物頭部一般是安排在畫面的視覺中心位置,大小要適度,構成要合理,畫面要均衡,可以先畫出人物頭部的中軸線,再按照「三庭五眼」的比例關係來確定人物五官的位置。在確定好位置後,接下來就是畫五官及面部各結構的基本特徵,通常是用有輕有重、有起有伏的線條來表現結構的高低起伏以及前後的轉折關係。(圖2、圖3)
圖2 寫生步驟一
圖3 寫生步驟二
二、上明暗
在大致畫出外輪廓並明確形體關係後,開始上明暗。
鋪明暗調子應從明暗交界線入手,首先區分出受光面與背光面。其中,背光面通常是統一在由明暗交界線與投影共同形成的暗調子裡。然後就是明確畫面的不同部位,分別從背光面找出最暗部位、次暗部位、再次暗部位,從受光面找出最亮部位、次亮部位、再次亮部位。這樣,畫面調子的層次就可以拉開了。對人物面部黑白灰關係的把握要統一、整體,五官部分的暗部通常要畫得重一些。灰調子要儘量控制,既要能表現出畫面的層次感,同時又不能畫過頭。畫面的高光部分可留在最後畫,也可在最後用橡皮提出來。(圖4、圖5)
圖4 寫生步驟三
圖5 寫生步驟四
三、深入刻畫
深入刻畫通常是從五官及明暗交界線附近的結構畫起,先抓重點及關鍵部位,再向四周結構過渡,從而使立體的空間關係得以體現。
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戶,刻畫五官時尤其要注意對眼睛的精心刻畫,特別是對眼睛的外形特徵以及上下眼瞼、內外眼角的虛實處理。通過對眼睛的生動刻畫,可反映出人物的精神氣質。(圖6)
圖6 眼睛的刻畫
眉毛與眼睛關係緊密。畫眉毛時,要特別注意眉毛的外形特徵。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的眉毛既具有共性特徵,也具有個性特徵。總體來說,男性眉毛通常較為濃密,女性眉毛通常較為細長。
嘴也是反映人物表情變化的重要部位,嘴部形狀受上、下頜骨與口輪匝肌等的影響較大。畫嘴時,要特別注意上、下嘴唇的關係,口裂線的虛實變化,嘴角的輕重處理等。(圖7)
圖7 嘴的刻畫
鼻子在五官中的立體感最為明顯。從正面看,我們可以將鼻子的結構歸納成幾個不同的梯形。畫鼻子時,對其造型結構的表現要立體、鮮明,一般情況下是先畫鼻尖,再畫鼻翼、鼻根。(圖8)
圖8 鼻子的刻畫
耳朵的結構較為複雜,但往往被忽視。如果是畫模特正面,相對於眉、眼、口、鼻等部位,可以把耳朵處理得虛一些;如果是畫模特側面,則要刻畫得細緻一些。
頭髮是人物頭部的附著物,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髮型變化較大,要注意加以區分。畫頭髮時,既要表現出頭髮的髮式特徵、質感,同時也要暗示出頭部結構的起伏走勢。在對劉海、鬢角、辮梢等進行刻畫時,尤其要注意虛實變化。另外,頭髮的外輪廓線不能太圓,宜圓中有方。(圖9)
圖9 頭髮的刻畫
深入刻畫是畫好素描頭像的關鍵步驟,在此過程中應始終保持整體意識,認真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係,保持畫面調子的明確與完整。而那些看一眼畫一筆、零亂拼湊局部的做法對於我們畫好素描頭像是毫無幫助的。
四、調整完成
當深入刻畫進入到一定程度後,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一下畫面的整體效果,檢查一下人物的五官造型結構是否準確,個性特徵是否鮮明,畫面的黑白灰關係是否完善,主次關係是否鮮明。發現問題後,再從整體出發對畫面形象進行修改與調整。素描的造型過程,就是不斷對形體結構進行分析與研究,然後再藝術地加以概括與表現的過程。
局部塑造會產生「花」、「碎」、「灰」、「髒」、「膩」等問題,通過調整,整體意識強的人往往能夠把一幅普通的習作轉變為優秀作品,而斤斤計較於細節刻畫的人則往往會破壞畫面的整體性,「謹毛而失貌」。
經過以上幾個階段的精心刻畫,我們的作品最終完成(圖10)。需要說明的是,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的人物形象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徵,再加上創作者主觀情感以及表現技法方面的差異,這使得我們的作品往往會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貌。(圖11、圖12)
圖10 作品完成圖 餘暉
圖11 戴維娜·瑪利小姐 阿尼戈尼
圖12 女子頭像 徐芒耀
圖13 羅馬王半面像 林婉
圖14 阿格裡巴頭像 佚名
圖15 女青年頭像 孫康生
圖16 男青年頭像 孫康生
圖17 老人頭像 高飛
圖18 老人頭像 徐芒耀
圖19 老人頭像 尼古拉·費申
圖20 女子頭像 戈裡塔索夫
圖21 老人頭像 丟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