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扒光每一個品牌,點擊藍色字關注
牌子君曾經探訪過一家手工鞋履品牌Joseph Cheaney & Sons,有意思的是,這個品牌的兩個老闆是一對堂兄弟,Jonathan和William Church。
一聽這名字,當時就想到了Church’s這個著名的鞋履品牌,一問果然兩個人都是Church家族的人。當時Church’s已經被Prada收購,他們是買下了Cheaney繼續做手工鞋。
無獨有偶,前不久牌子君的好朋友範主參加了德國百年珠寶品牌Wellendorff(華洛芙)的宴會,見到他家的繼承人Georg Wellendorff。
範主和Georg
華洛芙家1893 年創立工坊,到Georg這裡已經是第四代。所以說聽到這個姓,頓時腦海中就泛起了珠光寶氣的印象。
想到這,牌子君發現,在國外確實有這樣一些姓氏由於種種原因,一聽到就能讓人聯想起富有、貴氣的感覺。那麼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這樣的姓氏都有怎樣的特點吧。
----我是翻家譜的分割線----
相比於中國,西方人的姓氏歷史並沒有那麼悠久。一般最開始都是貴族才有,後來才擴展到平民。比如英國人廣泛使用姓氏,大概是從15世紀才開始的。
最早這些人起姓氏的時候,方式也很隨意。比如祖先的職業,之前BBC做過一個調查,發現英國第一大姓是Smith,這個姓的來源就是鐵匠;比如祖先的名字,英國第二第三大姓Jones和Williams,意思分別是」約翰的兒子「」威廉的兒子「;還有的姓是祖先的生理特徵,比如第四大姓Brown,大概是因為祖先膚色較黑吧。
Will Smith和Robin Williams
所以有些姓氏雖然和金錢地位掛鈎,但是並不讓人感覺貴氣。畢竟姓Money的可能祖上是鑄幣的,姓Gold也可能是因為祖先有一頭飄逸金髮,姓King也不代表你祖上是國王,也有可能是在哪個比賽上拿了個冠軍,說起來和我們身邊的「老錢」「老金」「老王」也沒什麼區別。
Martin Luther King
真正能勾起富貴聯想的,往往是下面這幾類姓氏:
與大品牌大公司重名
很多大牌或者大公司喜歡以創始人、合伙人的名字或姓氏命名,像牌子君開頭提到的Church's和Wellendorff都是如此,這種人名在奢侈品圈會比較常見。
有些家族除了姓氏,甚至連名字都要一代代傳下去,而最有這種「偶像包袱」的,要算是創立LV的威登家族了。
之前LV在紐約的《飛行、航行、旅行》展覽上,就曾經有一面牆專門是放了一個家族樹,從第3代到第7代,每一代的名字裡幾乎都包含了Louis Vuitton,所以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個名字,十有八九是威登家族的後代沒跑了。
威登家族現在雖然失去了對LV的掌控,但依然在為LV工作,比如第5代Patrick-Louis Vuitton就負責高級旅行箱的定製,他的兒子Benoit-Louis Vuitton則掌管著高級定製腕錶的業務。
之前有外媒探訪了Vuitton家族的宅邸,感覺也是古色古香,也是蠻有底蘊的。
再比如Hilton(希爾頓)本來是個平平無奇的姓,但是因為酒店大亨康拉德·希爾頓及其家族集團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給這個姓鍍了層金。
畢竟希爾頓家族統領著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家酒店,擁有市值上百億元的希爾頓集團,家族的人娶過莎莎·嘉寶、伊莉莎白·泰勒這樣的時代巨星。
網紅名媛Paris Hilton能暴得大名,也算是沾了Hilton這個姓氏的光。畢竟即便你不認識Paris,但希爾頓酒店的名頭恐怕很少有不知道的。頂著希爾頓家大小姐的名頭去參加真人秀,曬出自己的衣帽間和奢侈品,關注度也是up up。
而Trump這個姓,也被川普如複讀機般地打造成了一個招牌。有人曾經統計過,川普集團515家子公司,其中264家的名字中有Trump的名稱,從酒店度假村到高爾夫球場,甚至礦泉水和牛排都不放過。
Trump這個姓對於他們家的人來說也是一塊金字招牌,像伊萬卡嫁給Jared Kushner之後,依然保持自己的Trump的姓氏,自己的名字也註冊成了商標。
而伊萬卡的媽媽Ivana Trump,1992年就和川普離婚了,到現在都保留著前夫的姓氏,感覺是把這個姓當成了一種身份象徵。
不過川普當了總統之後,和他同姓有時可能會是一件有點尷尬的事。比如之前川普當選時,斯諾克巨星Judd Trump發推調侃說自己要去白宮就職,結果網友紛紛評論「你去了可能比那傢伙幹得還好」。
Judd Trump
更糟糕的情況是還可能受欺負。比如德拉瓦州一個叫Joshua Trump的小孩就因為自己姓氏慘遭長達兩年的嘲笑。後來川普還把他請過去聽自己發表國情諮文,結果孩子聽著聽著睡著了……
與老錢豪門同姓
有些老錢豪門的姓氏,因為種種傳說,在普通人心中蒙上了一層傳奇色彩,聽著就覺得很厲害。
《緋聞女孩》裡Nate有位表哥叫Tripp van der Bilt,是一個頗有政治野心的角色,劇裡有句臺詞,就是說「從政是範·德·比爾特家孩子與生俱來的權利」,豪門望族之感躍然紙上。
這個姓氏實際上就是參考了曾經有美國「王族「之稱的範德比爾特家族。這個家族依靠其鐵路和航運帝國,一度是美國最富裕的家族,在紐約第五大道、羅德島等地建造了很多宮殿式的建築。
這個家族還同歐洲貴族聯姻,例如號稱「美國公主」的康斯薇露·范德比爾特就嫁給了英國第九代馬爾博羅公爵,她的後代繼承了公爵的爵位。
再比如被稱為「石油國王」的洛克菲勒家族,在20世紀初憑藉對標準石油公司和大通曼哈頓銀行的控制,稱為全球最富有家族,勢力涉及美國國民經濟各部門。
家族成員尼爾森·洛克菲勒還曾經當過美國副總統。2017年去世的洛克菲勒家族族長大衛·洛克菲勒,淨資產約33億美元,換過6顆心臟,活到101歲。
9 ·11事件中被撞毀的世貿大樓,就是洛克菲勒家族推動建設的。而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位於寸土寸金的曼哈頓中心,從第五大道到第七大道,佔了整整三個街區,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建築群。
現如今,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傳到第六代,家族成員超過200名。活躍在社會各個領域。這個姓氏也成為財富和權勢的象徵。
由於這些名門望族的姓氏太過有名,有時候甚至還會被心懷不軌之人拿來行騙。
比如著名的國際銀行世家羅斯柴爾德家族,在英國、法國、奧地利、那不勒斯都有分支,像英國分支還有世襲的男爵爵位,前面提到的希爾頓家族的大小姐Nicky Hilton就嫁給了這個家族的後代。
而2014年到2016年,有一位叫奧利弗·羅斯柴爾德的欠債商人,他冒充羅斯柴爾德家族核心成員,在中國各種招搖撞騙談項目,穿梭於各種年會。
在接受中國某媒體採訪時,這個假羅斯柴爾德還表示在他小時候,旁人聽到他的家姓時都會露出敬意與「惹不起」的神情…他還說:「每當別人問起羅斯柴爾德家族時,我選擇說自己和那個家族沒有關係,這要比說有關係容易的多。」
最後他被人拆穿的時候,真正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還出來表示:
「我們確認奧利弗·羅斯柴爾德並不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成員,他更不涉足我們集團的任何業務。」
也是啪啪打臉。
強強聯合的連姓
歐洲不少的王室貴族,會有一個結構複雜的姓氏,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長。
比如英國的菲利普親王。牌子君記得《王冠2》裡有這樣一段劇情,幼年的菲利普被送去寄宿學校讀書,有同學問他姓什麼,結果他說「就是菲利普」
為什麼菲利普要這樣說?想想他的完整姓氏: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Glücksburg(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索恩德堡-格呂克斯堡),太考驗肺活量了。
這個長長長的姓氏,來源是祖先的封地和封號,妥妥地彰顯出貴N代氣質。後來還出了丹麥、希臘和挪威三國王室。當年菲利普親王為了娶伊莉莎白公主而入籍英國,才依他外祖父的姓氏,改姓蒙巴頓(Mountbatten)。
根據八卦媒體爆料,菲利普親王極力想讓自己的孩子隨自己姓,還酸溜溜地說,自己是全英國唯一孩子不跟自己姓的爸爸,為此還和女王倆人吵了架。
所以,女王最後決定讓他們的後代姓「蒙巴頓-溫莎」,算是對老公妥協了。
不少貴族的姓都是因為這種聯姻變得越來越長,而且不止貴族,有些名人也會通過姓氏的聯合來彰顯自己的身份。
比如曾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原本是姓約裡奧,後來娶了居裡夫人的女兒伊蕾娜,夫婦同時把姓氏改成約裡奧-居裡。
當時約裡奧還沒有成名,結果經常被人諷刺是居裡夫人的「駙馬爺」,把妻子的姓加到自己的姓後面,更成了他「吃軟飯」的證明。不過後來約裡奧還是通過實力證明了自己。
有時候夫婦雙方「強強聯合」也會產生雙姓,最典型的就是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他們的孩子的姓,都是Jolie-Pitt,看著名字就知道是妥妥的星二代無疑了。
比如他們親生的娃Shiloh Jolie-Pitt,剛一出生就上《People》雜誌封面,後來出街時的帥氣形象,經常登上娛樂雜誌頭條。
很有貴族感的姓氏前綴
在歐洲,貴族的姓氏往往會有一個「前綴」。比如法語中的「d' de du 」,德語中的「von」等,早年間荷蘭語的「van」(不過現在已經被用濫了)等。
比如《緋聞女孩》裡Queen S的瑟琳娜,能成為上流社會名媛,靠的不僅是母親,還有父親William van der Woodsen。父親William雖然很早就離開Serena母女,但是她們繼承了他的「貴族」姓氏 van der Woodsen(一聽就知道是上流社會中人)。
這些前綴,其實表達的是英語中of的意思,表示「……的」「從……來」,而這裡的省略號部分可能就是家裡的封地,emm,以前貴族,說話真直接。
不過在法國,名字帶前綴的人比例太高。看到某人有這種姓,一般人也不會把他當成真貴族。
比如巴爾扎克 (Honoré de Balzac)只是個市民家庭的孩子,戴高樂總統(Charles de Gaulle)爸爸是個教師,都只是普通人。
甚至在法國有人看到這種姓還會調侃,你家祖上有礦啊(言下之意,現在混得一般嘛,真是悲傷的真相)。
而在一段時間裡,這種貴族姓還是可以買的。比如作家莫泊桑(Henri de Maupassant),他們家的「貴族姓」就是是他爸爸發跡後改的。
不過也有人是真·貴族出身,比如設計師紀梵希(Hubert de Givenchy)和《小王子》作者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Antoine de Saint-Exupéry),他們的爸爸都伯爵頭銜。
我們看老電影時,會經常聽到德國貴族「馮·XXX」。von這個前綴,在德國容克貴族的名字裡很常見。比如德國鐵血宰相奧託·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曾經被封為俾斯麥親王,現在這個頭銜被他曾孫子Ferdinand von Bismarck繼承。
DVF的創始人Diane von Fürstenberg,原名叫Diane Halfin,後來嫁給一位德國王子,獲得了von Fürstenberg這個貴族姓氏,離婚後,選擇依然使用前夫家的姓闖蕩時尚圈。
現在在德國,這種帶von的姓仍然能帶來一定優勢。德國有專家研究說,如果一個人的姓氏裡帶這樣的貴族前綴,不僅會更加引人注目,在找工作時還會被認為更具執行力,從而提升被錄用的機會。
現在德國甚至還出現了倒賣貴族姓氏的網站www.adelstitel-kauf.de,想想也是蠻醉的。
其實和法國一樣,並非名字裡帶「von」都是貴族,有些只是指家族的發源地而已。
--結尾の分割線---
雖然有些姓透著富貴的味道,然而只用姓來識別其實也不是百分百靠譜。而姓氏也不代表著一切,穿著、談吐和內涵有時候要比姓什麼更重要。
(神馬牌子出品 | 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微信公眾號『神馬牌子』,微信號:smpaizi)
合作請聯繫郵箱:shenmapaizi@163.com
長按即可關注↓
喜歡就點個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