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面世的《盜墓筆記》小說,新奇的世界觀,獨特的人物形象,詭譎的故事情節打動了無數的讀者,書籍一版再版。
小說作者南派三叔也實現了由普通外貿公司職員,向專業作家的蛻變。
而今,十四年後,南派三叔攜最新力作《世界》,再度帶我們走進一個神奇的世界。
《世界》一書中,夢境成為過去和未來世界、活人和死人世界溝通的橋梁。
死去6年的人,不斷在活人的夢裡喃喃自語,而「我」卻越陷越深……
相比較於《盜墓筆記》而言,《世界》這本書有了更多更高層次的探索,加入了作者更深度的思索。
這種思想性,是作者多年文學創作沉澱後的厚積薄發,使作品的維度和層次更立體和多面,具體如下:
一 故事內容上融入了更多科幻元素
在《盜墓筆記》裡,故事更注重於故事本身的獵奇性和神秘性,情節發展上沿著盜墓小說的懸疑劇情推進。
而在《世界》裡,故事已經完全脫離盜墓小說的窠臼,在懸念永恆的基礎上,大膽引入了科幻的背景。
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已經不是一個現實的世界,而是未來世界和現在世界疊加影響的共存世界。
依靠時空穿梭的時空悖論為基礎,來構建一個未來世界影響現在世界的故事。
時空悖論,通俗的說法是「祖父悖論」,最早由法國科幻小說家赫內·巴赫札維勒,在其1943年出版的科幻小說《不小心的旅遊者》中提出:
假設能夠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在你父親出世前,就殺死你的祖父,會怎麼樣呢?
因為你能回到過去,說明你現在活著,說明你父親會出生。
但是你回到過去殺死了祖父,祖父死了,也就不會有你父親,更不會有你本人,那你又如何回到過去殺死你的祖父呢?
這個時空穿梭的悖論,即是著名的關於能否時間旅行的悖論。
而南派三叔《世界》這本書,正是基於此理論,進行了創新的使用,不是回到過去殺死祖父,而是通過現在的布局,讓未來世界的人穿梭時空來和自己赴約,並拯救自己。
另一方面,在《世界》一書中,南派三叔在書的結尾,還引用了量子理論的「平行空間理論」,即「世界線理論」,以此再次回顧並探討這個曲折離奇的故事發生的可能性。
而「多個平行宇宙」的理論,設想了我們所處的世界,其實是多維的平行存在各種可能性的宇宙空間。
所以,在「時空悖論」裡,回到過去殺死的祖父,是另一個平行宇宙裡的祖父。那麼,另一個宇宙時空裡的自己,在祖父被殺後是不會存在了。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自己回到過去殺死祖父,而自己現在還活著的悖論。
南派三叔的這本小說有著明顯的轉型寫作的特點,融入了更多新奇的科幻元素在其中,不再桎梏於「盜墓小說」作家的單一形象。
而這種求新求變的轉變不是無意的,而是作者南派三叔的刻意而為。
南派三叔提到,自己十四年來被別人問起時,總是會介紹說是《盜墓筆記》的作者,似乎除此標籤之外,再無可言。
這在外界看來是一件驕傲的事情,但對於一個敏感細膩思維的作者看來,卻是一種壓力和尷尬,似乎一直在吃老本,江郎才盡。
所以,南派三叔對《世界》一書寄予厚望。他自己直言,《世界》一書出版後,他終於可以揚眉吐氣地對別人說,我不只是寫了一本書,我也不僅是一本書的作者,我出了另一種方式的新作品了!
二 小說創作的思想性更深,層次更高
在《盜墓筆記》小說裡,貫穿故事始終的是懸念的牽引,是故事本身的故事性吸引著讀者的閱讀快感,正是一種引人入勝的「筆記體」。
而在南派三叔的新作《世界》裡,可以明顯看到作者多年生活沉澱和閱歷的增加後,對思想性的追求更高了,開始反思現實世界的問題,探究人生的意義。
作者已不滿足於去講述一個詭譎離奇的故事,而是以故事情節作為一個承載作者思想理念的載體,引發讀者去思考故事背後所反映出來的人性善惡、科技發展的倫理界限等問題。
《世界》裡的邪惡人物沈國鯉,平時並非大奸大惡之人,但是為了自救,居然瘋狂到不惜一切代價,甚至賭上世界滅亡的風險去威脅未來世界的人類,這種人性上的肆無忌憚令人深思。
而沈國鯉能如此荒唐自救,又是背後一位神秘的量子學專家給予的理論支持,而這種科學的發展越尖端,對科學倫理的威脅也越大,會讓讀者反思科學發展無國界,科學倫理的約束界限呢?
而這位神秘量子學家,最後又設計了更瘋狂的溝通未來世界的計劃……
三 《世界》故事的代入感更強
如果說《盜墓筆記》還是讓我們有隔岸旁觀、臺下看戲心態的話,那麼《世界》的故事更貼近我們普通的生活遭遇。
《世界》開篇,是作者南派三叔以作者的身份參與到故事中,一個住進精神醫院的作者,收到一個女粉絲的來信,在和女粉絲見面後,發生了更加離奇的故事情節……
自始至終,南派三叔在書裡都是以作者本人的視角,深度參與到了女粉絲的故事世界裡,所以此書讀起來代入感很強,讓讀者感覺亦真亦幻,說不得真,也說不得假,好像真有其事,又似乎是作者的一場夢魘而已……
最後,用《紅樓夢》裡的一句話來總結《世界》的故事: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
有處有還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