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肅省鄉鎮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數學馬拉松之行程問題

2021-01-13 甘肅中公
2020年甘肅省鄉鎮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數學馬拉松之行程問題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已經開始,不知廣大考生是否已經著手複習。申論是歷年國家公務員筆試必考的科目,為了幫助各位考生學習申論知識,甘肅中公教育為各位準備了豐富的申論備考技巧,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

例題1:一列火車通過一條長1140米的橋梁(車頭上橋至車尾離橋)用50秒,火車穿越長1980米的隧道用80秒,則這列火車車身是( )米。

A.260 B.270 C.360 D.380

【答案】A。中公解析:行程問題基本關係式為:路程=速度×時間。火車的速度為(1980-1140)÷(80-50)=28米/秒,火車的車身是50×28-1140=260米。

例題2:一支600米長的隊伍行軍,隊尾的通訊員要與最前面的連長聯繫,他用3分鐘跑步追上了連長,又在隊伍休息的時間以同樣的速度跑回了隊尾,用了2分24秒。如隊伍和通訊員均勻速前進,則通訊員在行軍時從最前面跑步回到隊尾需要多長時間?

A.48秒 B.1分鐘 C.1分48秒 D.2分鐘

【答案】D。中公解析:根據題意可知,通訊員的速度為

,通訊員用3分鐘追上連長,此過程為追及過程,追及過程的基本關係為:路程差=速度差×時間。則通訊員與隊伍行軍速度的差為600÷3=200米/分,則隊伍行軍速度為250-200=50米/分;通訊員在行軍時從最前面跑回隊尾為相遇過程,相遇過程的基本關係為:路程和=速度和×時間,因此所需要的時間為600÷(50+250)=2分鐘。故本題選D。

例題3:甲、乙兩港相距720千米,輪船往返兩港需要35小時,逆流航行比順流航行多花5小時;帆船在靜水中每小時行駛24千米,問帆船往返兩港要多少小時?

A.58小時 B.60小時 C.64小時 D.66小時

【答案】C。中公解析:流水行船問題中,船速=(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由題目可知輪船逆流航行了20小時,順流航行了15小時。可得水流速度是(720÷15-720÷20)÷2=6千米/小時,所以帆船順水速度是24+6=30千米/小時,逆水速度是24-6=18千米/小時,往返需要720÷30+720÷18=64小時。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專家對於行程問題全部講解,希望廣大考生備考過程中一定要加強練習,預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周濤)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2014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行程問題公式多元化
    2014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行程問題公式多元化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高分經驗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4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務員考試,行測,國家公務員考試高分經驗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12—2020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特點分析
    日至2020年12月20日;筆試時間為2020年12月20日;更多信息關注北京公務員考試頻道。2021北京市公務員考試在即,為了幫助考生全面掌握行測考試信息,深入了解考試的出題情況及發展趨勢,從而更好地把握備考方向、提高備考效率。中公教育為考生梳理了2020年北京市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特點,幫助考生掌握行測出題規律,做好複習和備考。2020年,北京市公務員考試出現新變化,開始分崗位命制行測試卷,分為區級和鄉鎮兩類。
  • 2018年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環形相遇與追及問題
    2018年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環形相遇與追及問題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8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省考行測備考技巧,省考行測答題技巧,廣東公務員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言語高頻成語---「南轅北轍」的故事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言語高頻成語---「南轅北轍」的故事由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整理髮布,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將更新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招考公告、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招考職位表等重要信息,以供考生參考。
  • 【廣東公務員考試估分】2020廣東省考行測/申論試題在線對答案查排名
    【廣東公務員考試估分】2020廣東省考行測/申論試題在線對答案查排名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廣東公務員考試估分,2020廣東省考試題答案,廣東省考估分,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備考技巧:統籌問題之空瓶換水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備考技巧:統籌問題之空瓶換水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已經開始,不知道考生是否已經著手複習。
  • 2020年甘肅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快速解決行測空瓶換水問題
    2020年甘肅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快速解決行測空瓶換水問題 甘肅公務員考試公共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其中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備考技巧:巧解空瓶換水問題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備考技巧:巧解空瓶換水問題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預計10月中旬發布,考生需要提前備考。
  • 2020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直言命題之上下反對關係
    2020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直言命題之上下反對關係由華圖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網整理髮布,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關於黑龍江公務員考試內容,請關注黑龍江公務員考試頻道!   在公務員行測考試當中,會有一類考得相對來說較偏的題型,就是直言命題的上下反對關係。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圖形推理之一筆畫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圖形推理之一筆畫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0年甘肅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行測空瓶換水問題
    2020年甘肅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行測空瓶換水問題 甘肅公務員考試公共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其中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
  • 2020廣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易混考點:京劇
    2020廣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易混考點:京劇由廣州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廣州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廣州市考行測試題,廣州公務員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廣州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80分蒙題技巧
    【導讀】華圖內蒙古公務員考試網同步內蒙古華圖發布: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80分蒙題技巧,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考試交流,政策解讀,備考資料下載請加【2020內蒙古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更多資訊請關注內蒙古華圖微信公眾號(nmghuatu),內蒙古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471-3248222.
  • 2020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邏輯填空之暢遊成語的海洋
    2020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邏輯填空之暢遊成語的海洋 2020-03-26 14:29:03| 來源:中公教育研究與輔導專家 趙佳君 山東·中公教育
  • 【省考題庫】2020廣東公務員考試備考_省考行測練習115(類比推理)(2)
    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之地也。」其中「讀軾書」意即「讀蘇軾的書」,涉及到蘇軾。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係   「東山再起」對應的是謝安,A項正確;B項中「多多益善」對應的是韓信;C項中「投筆從戎」對應的是班超;D項中「指鹿為馬」對應趙高。因此正確答案為A。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常識積累之左遷是升職還是降職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常識積累之左遷是升職還是降職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左遷,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易錯成語積累
    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易錯成語積累 2020-12-20 11:09:47| 中公教育 2022國家公務員筆試備考已開始,為了幫助大家提早備考,山東中公國家公務員考
  • 2021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邏輯填空解題方法
    2021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邏輯填空解題方法 2020-12-15 16:07:42| 來源:中公教育 黃爽 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特別整理了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備考技巧:你會用「空瓶」換水嗎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備考技巧:你會用「空瓶」換水嗎 2020-04-22 09:57:56| 中公教育 張學良
  • 2020年甘肅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幾何問題之三角形的必備知識
    2020年甘肅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幾何問題之三角形的必備知識 甘肅公務員考試公共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其中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