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入高考作文題 考查當代青年使命與擔當

2020-12-22 和訊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馬海燕)「疫情」這一上半年中國社會的關鍵詞出現在了高考題中。「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成為今年最引人注目的高考作文題。

有從教多年的中學語文老師認為,新高考Ⅰ卷中出現的這道作文題對學生來說並不難,加上材料所給的提示:距離指人們居家隔離,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聯繫指城鄉社區幹部、志願者、醫學專家、快遞員、司機、教師、新聞工作者等各路深入一線的群體,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繫。應該說,不論城鄉學生,對疫情都有著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同樣,疫情還以中國與世界守望相助的角度出現在全國II卷中。「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同氣連枝,共盼春來。」……2020年的春天,這些寄言印在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的物資上,表達了世界人民對中國的支持。「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這些話語印在中國援助其他國家的物資上,寄託著中國人民對世界的祝福。

天津作文題「中國面孔」同樣包含著抗「疫」信息:「中國面孔」是全球熱播紀錄片裡充滿家國情懷的杜甫,用中醫藥造福人類榮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是醫務工作者厚重防護服下疲憊的笑臉,是快遞小哥在寂靜街巷裡傳送溫暖的雙手……

隨著高考深入推進,今年有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第二批試點省份迎來新高考。因此,全國高考語文試卷除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外,還有新高考Ⅰ卷、新高考II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等5套自主命制試卷。

縱觀這些高考作文題,無論是天津卷的「中國面孔」,北京卷的「北鬥上天」,全國卷的為「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中國代表寫演講稿,都體現了考查青年的當代責任、使命擔當。

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也體現在作文中。全國Ⅰ卷作文是閱讀文言文材料齊桓公、管仲、鮑叔牙君臣共成霸業的故事,談論對三人的印象;新高考II卷則是為電視節目《中華地名》寫主持詞,都是希望青年學生通過對中國歷史地理的了解,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考查學生對中文寫作的實際運用能力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之一。與以往的記敘文、議論文等常見體裁不同,今年出現了寫發言稿、寫信、寫演講稿、寫主持詞等應用文體。非虛構類場景也與青年個人成長、社會責任等密切相關,讓學生有話說。

從議論文一家獨大到開放性命題逐漸增多,讓學生自選體裁和角度,高考語文的變化有目共睹,對生命個體的關照和思考也體現在作文題中。北京卷的另一個作文題「一條信息」,上海卷的作文談「轉折」,江蘇卷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浙江卷談「人生坐標」,都是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發展與社會、他人的關係。

對此,有語文老師表示,將重大的社會事件有機融入試題,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在集體、社會、國家、世界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是近年來高考語文、歷史、政治等多科改革的方向。讓學生聯繫現實生活,展開對人生價值的追問,也將體現在新高考改革後的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中,對中學教學改革的倒逼作用將逐漸顯現。(完)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山東高考語文使用新高考Ⅰ卷 作文意在引發歷史使命、責任擔當...
    1.貼近現實生活,厚植家國情懷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提出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中國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戰略成果,從中發現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勢
  • 2020年高考作文,厚植家國情懷、胸懷使命擔當書寫青春答卷
    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奮鬥中實現。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 高考作文審視新時代青年:沒有理想不去奮鬥,不是全面發展的青年
    隨著高考的落幕,高考題便成為了人們議論紛紛的對象,基本上每年公眾議論最多的就是作文題。其實,高考作文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能看出命題人在這場「戰鬥」中對莘莘學子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等方面有什麼側重。今年的高考作文,很多題目都有可圈可點之處,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應用寫作能力考查,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
  • 抗疫入今年北京高考語文作文題
    寫作題是語文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一道題是「微寫作」,三選一,以考查小篇幅寫作和片段寫作為主。今年三道微寫作題目內容分別為:對名著閱讀認識的議論;介紹自己的一項生活技能;抒發對疫情期間快遞小哥的讚揚之情。「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快遞小哥寫一首小詩或抒情性文字這一題目,直接取材自今年重大事件。」
  • 盤點了20年高考作文題,我們為你圈出了10大高頻主題
    理清「規則與自由」的關係,是社會對當代青年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這個主題在高考中多次現身。近些年的高考也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夢想結合起來,把個人價值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以家國情懷涵養人格品行。 如2019年高考全國卷Ⅱ作文題「青春接棒,強國有我」,材料再現不同時期青年的愛國行動,激勵當代青年奮勇接棒,引導考生抒寫心中的家國情懷。
  • 2020高考作文題全匯總!吉林省考的是……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應用寫作能力考查,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
  • 2020年各地高考作文題出爐!附官方解讀
    文化底色,意在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歷史使命、責任擔當、價值選擇。拓展國際視野全國Ⅱ卷作文題「攜手世界,共創未來」將學生帶入全球抗疫的進程之中,引導學生從相互支持、團結合作入手,思考人類的危機應對之道,進而思考人類的發展未來,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機情境下的責任與擔當,要求學生展現出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採,發出中國聲音。
  • 11道作文題裡藏了什麼文章?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7日,1071萬名學生迎來一次特殊的高考。歷來備受矚目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會普遍猜測的以疫情為主題?重點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命題思路透露了未來高考的哪些趨勢?「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多位權威教育專家。
  • 關於今年高考語文題的官方解讀這樣說
    彰顯立德樹人導向厚植家國情懷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提出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
  • 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匯總,出爐!
    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提出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中國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戰略成果,從中發現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勢
  • 西南大學教授點評今年高考作文:厚植家國情懷 展示中國青年力量
    7日上午,語文科目考試結束後,西南大學二級教授、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博士生導師董小玉應上遊新聞·重慶晨報邀請,對今年高考作文進行了點評。 董教授認為,2020年全國Ⅱ卷高考語文作文題再次出現了「演講稿」寫作。演講稿寫作在2019年全國Ⅰ卷和全國Ⅱ卷均有涉及,也是目前任務驅動型作文命題的明顯趨勢之一。
  • 高考作文題「管鮑之交」暢談古今 數學考「金字塔」文理生感受不同
    每一年,高考作文總是全民關注的焦點,今年廣東高考作文就是根據材料,在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中選一個,寫一篇讀書會發言稿。高考首日,語文、數學考試落幕。上午,全國Ⅰ卷作文題以歷史典故「管鮑之交」入了題,讓不少考生大呼:出乎意料;但所幸作文材料熟悉、角度多樣,大部分考生表示下筆並不難。
  • 高考作文輔導175:「寫好時代答卷 青年責無旁貸」文題解讀+範文
    · 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題,在「立德樹人」指導下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激發考生的人文情懷、社會責任、家國認同,引導考生關注時代熱點,緊跟時代步伐,做有責任、有擔當、善於思考、解決問題的時代青年。
  • 2020年最強高考作文解析匯總!
    命題把握時代脈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應用寫作能力考查,引導當代青年提高知識能力、增強生活智慧、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同時,該作文體現了宏大的時代背景,世界已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以及暗含了當下肆虐世界各國的的疫情。引導當代青年去思考自己之於這個時代的責任和使命。本次作文要求完成一篇演講稿,對文體有著明確的要求,實際上是提醒考生對應用類文體的關注,體現了大綱中強調的語文學科的特點:工具性和實用性。
  • 北京高考英語作文命題與疫情相關
    昨天下午,2020年北京高考外語科目開考。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在疫情背景下,兩道英語作文題目均與新冠疫情內容相關,一題以「外籍教師因疫情滯留英國」為假設,另一題則以「居家學習」為背景。作文題緊扣「疫情」需要考生結合實際來下筆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疫情大背景下,今年兩道高考英語作文題也緊扣疫情相關內容。
  • 媒體邀學者教師點評高考作文題:題目有何深意?怎樣寫才算好?
    媒體邀學者教師點評高考作文題:題目有何深意?怎樣寫才算好? 光明日報7月8日消息,各具特點的高考作文題有何深意,體現出哪些重要信號?怎樣寫才算好?本報特邀相關學者和一線教師,第一時間給出點評。
  • 2020年全國Ⅲ卷高考語文作文點評
    點評老師  韋靜   南寧市第二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自治區高中課程改革語文學科基地專家組成員,廣西高考評卷工作先進題組長,南寧市新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南寧市學科帶頭人。   2020年全國Ⅲ卷高考作文題是一道材料作文題,從總體來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依舊延續了近年來的作文命題趨勢,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感悟成長,學會思辨,注重讓不同地域、不同水平的考生都有發揮的餘地,能較好地區分出考生的立意層次和寫作水平。看似簡單的命題,卻賦予了考生廣闊的思考空間。   一、在主題上側重以小見大。
  • 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觀察分析:無情境,不命題
    本題一方面旨在考查立德樹人,以作文題增強文化浸潤,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多次引用管仲的話來闡述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另一方面,該題延續2019年高考題的演講稿/發言稿的設題形式,以特定的角色情境,要求學生結合運用所學知識,特別是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展開充分的論證和闡發,形成一篇有理有據、邏輯自洽的發言稿。
  • 2020年高考語文共10套試卷,試題評析來了
    1.貼近現實生活,厚植家國情懷將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有機融入試題,是語文命題的應有之義,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提出寫作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中國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戰略成果,從中發現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制度優勢、綜合國力、文化底色,
  • 高考作文輔導156(模考作文):雲海蕩朝日,共擔風雨時
    原題再現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疫情主題原材料、「在災難中成長」的發言稿、給外國青年加油鼓勁、疫情下的「追星」思考……,從主題內容、到情境限制、到驅動任務,鄭州三測作文果然被我們全方位無死角命中。並且我們還曾寫過十多篇下水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