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紅的還是白的?不,請來一杯氣泡水。圖/Getty
氣泡水,最簡單的進階生活。
文 / 鄭依妮
「很多冒泡的東西都是給小屁孩喝的,可是不帶氣的水又顯得毫無性格……我們的水兩者兼具,讓你以成人的方式清醒起來。」
這是1979 年 8 月 13 日刊登在《紐約》雜誌上的義大利氣泡水品牌 Ferrarelle的廣告語。
從1980年代開始,氣泡水就被稱為「高智商和高品質人群的標配水」。歐美各界名流不少都是氣泡水的忠實粉絲。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無論是接受採訪還是開會,總將一瓶氣泡水拿在手裡或擺在桌上。同樣的人還有 Facebook 首任總裁肖恩·帕克和維珍航空的億萬富翁理察·布蘭森爵士。連導演伍迪·艾倫也曾感嘆:「沒有了Perrier,叫我們知識分子怎麼活?」
氣泡水就被稱為「高智商和高品質人群的標配水」。圖/Pinterest
氣泡水,一直位於喝水鄙視鏈的頂端
氣泡水大致可分兩種,即純天然含氣礦泉水和人工加氣礦泉水。天然含氣氣泡水的水源,一般都來自火山遺存的地貌礦水,這些流經玄武巖的地下礦水會帶出很多細密的氣泡。這種會冒泡的水源地在歐洲大陸特別多,因此歐洲人從很久以前就開始鍾情於對各種水的研究,飲用含氣天然礦泉水已然成為一個日常的生活消費習慣。
歐洲人對於氣泡水的喜愛由來已久。據說,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藝術奇才米開朗基羅做飯只用Fiuggi礦泉水。1549年,米開朗基羅到梵蒂岡進行藝術創作。期間深受腎結石折磨的他受教皇關照,前往Fiuggi療養。一個月後,病情奇蹟般得到了好轉。
驚喜的米開朗基羅返回梵蒂岡後,給外甥寫了一封信。信中介紹了自己飲用Fiuggi礦泉水後,順利排出結石的事情,同時表達了解除病痛、重返創作的激動心情。這是否是商家編造的噱頭無從得知,而這封親筆信據說目前還存於梵蒂岡檔案館內。
在高檔餐廳裡,氣泡水是高級飲品。圖/Bar magazine
在歐洲,一般在比較正式的餐廳點上一杯水時,無論是服務生還是顧客,幾乎總是將「冒泡的」和「不冒泡的」掛在嘴邊,而不是稱呼水的名字。服務生會問你:「sparkling or still ?」在他們看來,端上餐桌的水是否「冒泡」,是一件重要的事。尤其在夏天,人們總會選擇像香檳一樣冒泡的水,而不是完全沒有氣泡的水。
據說,不少歐洲人都能識別並分辨來自不同水源的山泉和礦泉水的味道和口感。口味挑剔的客人會具體指明他們想要喝的水的品牌,多數人會點名要水源地最近的水。如果客人並未提出特殊的要求,餐廳的侍酒服務生也會熱心建議用特定的水來搭配特定的菜餚。美國第一位薦水師Martin Riese就在洛杉磯一家餐廳工作。他每天要挑選21款礦泉水為顧客搭配水單。
在夏天,人們總會選擇像香檳一樣冒泡的水。圖/Grist
有人說,喝水也是有鄙視鏈的,那就是「喝白開水的看不起喝涼水的,喝礦泉水的看不起喝白開水的,喝氣泡水的看不起喝礦泉水的。而氣泡水一直處在鄙視鏈的頂端」。
別小看了一瓶氣泡水,它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符號。你所說的「一天要喝八杯水」,在歐洲人的字典裡意思可能是「一天要喝八杯氣泡水」。如今國內有消費能力的中產對歐美這種生活方式的嚮往,在不經意中細化成對氣泡水的追求。他們的餐桌上少不了氣泡水,它就像吸塵器中的戴森,在滿足使用功能之餘還能滿足對美好生活的幻想。比如像男神李健一樣,每天的早晨都從一瓶氣泡水開始。
氣泡水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符號。圖/Nevit Dilmen
氣泡水為什麼開始在中國流行起來?
享受優越的生活品質有很多種方式,除了日常「曬」在朋友圈的衣食住行,冰箱裡放著怎樣的水,也能看出誰的生活更加精緻。
在中國,水淨化工業產值每年增長大約40%。每年購買飲水器和桶裝水的人越來越少,而濾水器和自來水淨化器的生意越來越好。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研究員鄂學禮表示,國內因供水管網問題,一般出廠水經過管網後會平均降低水質20%。加上水質偏硬,不適於直接飲用,幾乎所有家庭的自來水必須經過煮沸後才可飲用。人們開始尋求更好的水。尤其是對喝咖啡和品茶都有所講究的人士,水的好壞成了他們享受自己興趣愛好的關鍵。
隨著消費能力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有消費能力的人開始對每日飲用的水有了更高要求。尤其在國際化程度更高的一線城市,飲用含氣天然礦泉水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生活習慣。例如在高檔餐廳,各類品牌的氣泡水已成為必備佐餐水;而在星巴克或一些酒吧裡,人們手拿一瓶Perrier暢聊也是常見的場景。
越來越多人喜歡喝氣泡水。圖/FASHION AND FLICK
雀巢國際品牌市場業務經理羅南負責Perrier和San Pellegrino的中國市場。她介紹說:「氣泡水的正式稱呼是含氣的天然礦泉水,其中富含鉀、鈉、鈣、鎂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礦物質。與蘇打水不同,蘇打水是靠人工在淨水中加入碳酸氫鈉形成的,所以氣泡水並非碳酸飲料,兩者存在本質的不同。」
Perrier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898年。作為源泉主人的路易斯·佩裡埃醫生發現來自地下的泉水富含氣泡和礦物質,並有治療功用,於是成為灌裝生產及售賣含氣天然礦泉水第一人,後人為紀念他,將品牌命名為Perrier。Perrier的泉眼處,因為地下的泥灰巖層出現裂縫,二氧化碳氣體循隙而出,升至地表。湧出的泉水如沸水般不斷翻騰,當地也由此得名「les Bouillens」,法語中指「沸騰之水」。Perrier擁有高二氧化碳飽和度以及獨特的礦物質,形成豐富濃烈的天然氣泡,賦予了其清爽刺激的口感。
Perrier氣泡水。
梨形綠瓶包裝的 Perrier,應該算得上國內的啟蒙氣泡水了,那種自然豐富的泡沫和淡淡的礦物味道,抓住了不少新中產的味蕾。2009年起,雀巢旗下的兩款氣泡水品牌Perrier和San Pellegrino在中國市場的平均增長率每年都在 30% 以上。
今年,美國期刊出版集團康泰納仕與高盛集團聯合發布了2017年消費者品牌喜愛指數榜。在這份榜單中,San Pellegrino成為最受千禧一代歡迎的食品類品牌。尤其對於想要戒掉碳酸飲料這種不太健康的飲品,但又不舍充滿氣泡的清爽口感的人們而言,主打健康的氣泡水成為了一個很好的替代物。
儘管氣泡水已經走進不少城市的高檔餐廳,也漸漸被越來越多消費者接受,但是,從一些細節能看出餐廳服務生對於氣泡水的培訓仍有許多不足。如何區分客人杯子裡是免費的regular water還是付費的sparkling water恐怕是高級餐廳服務生要學習的第一步。
如何分辨一杯水是普通水還是氣泡水,將是服務員必須學會的技能。圖/Livestrong.com
應該如何正確選擇氣泡水?
氣泡水之所以會越來越受歡迎,更重要的一點是它的「朋友圈able」。瓶身設計感強烈且價格不菲的水,最適合用來拍照了。
口感柔軟號稱「神仙水」的紐西蘭Antipodes 無氣礦泉水,憑藉其性冷淡風的顏值,讓不少人為了好看的瓶子也要買上一瓶。世界最頂級的挪威礦泉水Voss,在Instagram等社交網絡非常火爆。這款水平日專供一些高檔酒店和會所,足夠體現階級優越感。
來自美國的黑色礦泉水BLK也曾火到在國內「刷了一把知乎」。這款因為含有微量富裡酸而變成黑水的鹼性礦泉水,比起一般透明純淨的礦泉水可謂顏值高了不少。在上海一些時髦的餐廳裡可以看到這款水被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標價69元一瓶。水是黑色的,但是喝起來無泡無味。網友評價道:「如果說芙絲是雪碧去甜,那麼這個黑水就是可樂去甜去氣不去色。」他們還把這款BLK黑水和嶗山白花蛇草水肩並肩列入十大難喝飲品之列。
黑色礦泉水BLK。圖/Lamarr Wilson
除了「看臉」,挑選氣泡水還應該學會看TDS值。TDS全稱為Total Dissolved Solids,代表的是1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固體。TDS值越高,就說明水中含有的雜質越多,喝起來的口感會偏「硬」;TDS值越低,水的口感就越發柔和順口。
就餐時可以配TDS值小的氣泡水,以免影響食物的口感。而大汗淋漓的運動之後,高TDS值的氣泡水能夠快速帶走熱量。天然氣泡水一般 TDS值比較高,因為天然的氣泡水中的二氧化碳是從火山運動到蓄水層去,吸收了很多地層的元素,也將更多物質溶進水裡。
含氣的水還分為很多種。如果瓶身標籤貼有「naturally sparkling」或「naturally carbonated」的字樣,通常意味著該水來自地下,含有充分的天然二氧化碳,所以會自然冒泡。在製作上,這種氣體最初可能會被人為地從水源中抽出,在裝瓶線上又重新注入。如果瓶身標籤是單獨使用「冒泡」或「含碳酸氣體」的字樣,則說明水中所含碳酸氣體是在裝瓶線上人工添加的氣體。
天然氣泡水從地下湧出。圖/emaze
氣泡水之所以被高級餐廳所用,除了有門當戶對、價值匹配的意思以外,也有對餐品極致搭配需求的原因——含氣礦泉水的氣泡打開了顧客的味蕾,舒緩他們的情緒,是用來調和顧客與食物、與食物製作者之間關係的。
不同的含氣天然礦泉水適合不同的場合以及搭配。含氣天然礦泉水開瓶後需要及時飲用,放置過久會導致氣泡流失而影響口感。氣泡水不建議加熱飲用,加熱會使氣泡流失,影響其本身的口感,而且可能會有礦物質析出。同時也不建議在含氣天然礦泉水中加入冰塊飲用,以免破壞水中天然礦物質的平衡以及口感。
不建議在含氣天然礦泉水中加入冰塊飲用。圖/Getty Images
英國《金融時報》特約作家伊莎貝感慨:「不但開的車、住的區、拎的包會洩露你的身份,舌頭靈不靈也越來越重要了。且不說學習欣賞葡萄酒的時候要格外用心——那些黑莓醋慄熱情果天曉得是什麼味道,我們日常能夠吃到的莓類其實只是一種草莓,而且出自大棚幾乎沒有香味,除非你指的是農藥味——就連吃一塊巧克力、喝一瓶水也輕忽不得,要問清產地,以及細細體會after taste。」
在中國雖然還沒有這麼多種水可以選擇,但是分不清San Pellegrino和Perrier總是說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