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攝圖網
來自:槽值(ID:caozhi163)
作者:槽值小妹
轉載已獲授權
「絕美『水晶泥』,你家的小公主擁有了嗎?」
「一起做『彩泥』,鍛鍊孩子動手能力。」
「『網紅假水』,興趣培養,提升創意……」
△來源 | ins:slimeecommunity 顏色多樣,造型百變的「水晶泥」(原文配圖)最近,一種色澤明豔、造型多樣、手感特別的「玩具」風靡網際網路。
不少商家特別打出了「動手能力」「興趣培養」等旗號,讓它受到許多家長和孩子的歡迎,一時成了備受追捧的「網紅」。
其實,從「水晶泥」到「假水」,不斷更新的只有花裡胡哨的宣傳詞,它本身絕非什麼新鮮事物:
就是多年來一直頻頻翻車、屢屢被曝存在隱患的「史萊姆」。
它所暗藏的「毒」,分分鐘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前段時間,央視記者向檢測機構送檢了四款「史萊姆」產品。
檢測結果顯示:史萊姆玩具內含有硼砂,具備毒性。
外表可愛漂亮的「史萊姆」,到底有多「有毒」?
「史萊姆」的名稱,實際上是取了英文「Slime」的諧音,主要指的是粘液、黏土、軟泥。許多商家還為它取了水晶泥、神仙泥、假水等名字。
早在2017年,美國加州的一名女孩在YouTube上大量發布「史萊姆」的製作、玩樂的視頻,引爆了全球風潮。
△來源 | YouTube 「史萊姆」最初在YouTube上火爆(原文配圖)它最初走紅,是源於解壓。
在玩的過程中,可以對泥狀物質進行任意的戳、拉、揉、捏,還伴隨有擠壓所產生的聲音。
這個過程讓許多人覺得治癒,史萊姆也被當成發洩和舒緩情緒的重要道具。
△來源 | YouTube網紅博主展示玩史萊姆的N種玩法(原文配圖)隨著鋪天蓋地的宣傳越來越多,這股「史萊姆風潮」也湧向了兒童群體。
史萊姆特有的可塑性、豔麗的顏色、百變的造型,讓它成了小朋友喜愛的玩具,逐漸流行開來。
△來源 | 知乎 網友發起關於史萊姆在小學生群體流行的話題(原文配圖)在某視頻網站上,小朋友玩史萊姆的投稿屢見不鮮。
比如,一位8歲的小學生,炫技「史上最全的史萊姆玩法」。
酷炫的操作,能pk海底撈的甩面小哥,動手能力超乎想像。
△來源 | bilibili b站8歲小學生上演「史上最全的史萊姆玩法」(原文配圖)周末時分,邀請同學到家裡做客,和爸爸一起用史萊姆「搭個帳篷」,也可以是大型凡爾賽現場。
△來源 | 騰訊視頻 孩子們用史萊姆搭帳篷(原文配圖)在某音平臺上,更是隨處可見小學生大戰「史萊姆」的搞怪視頻。
作為家長,你可能永遠想不到孩子們對DIY粘泥能有多執著,也猜不透學校校門旁的小賣部裡,售賣著多少「有毒」的史萊姆。
2018年,廣州市教育局曾發布緊急通知,稱做水晶泥的硼砂水是一種有中等毒性的化工原料,要求各區學校幼兒園引導孩子避免接觸這種水晶泥。
當時,媒體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很多中小學附近的小賣部都有售賣「史萊姆」套裝。
不僅可以直接購買「史萊姆」,還可以購買硼砂水,自己製作出水晶泥。
但調查發現,小賣部裡售賣的「史萊姆」大部分屬於三無產品,出品與加工可能源自小作坊。
產品的安全質量是否符合標準,基本難以判定。
有家長表示:「小孩上學回來說要買一個玩,我們也不太懂,反正周圍很多小朋友在玩。」
這些做工粗劣的產品,看似激發著孩子們的創作天份和動手能力,實際上則「暗藏毒器」。
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毒從口入」。
「史萊姆」是否具有毒性,關鍵在於其是否含有硼砂。
央視這一次聚焦的,也是「史萊姆」軟泥玩具中是否含有硼砂這一問題。
記者送檢了一批來自不同品牌的史萊姆水晶泥,檢測結果清晰表明,四個樣品中均含有硼砂。
△來源 | cctv新聞 檢測結果中,薑黃試紙呈現其含有硼砂成分(原文配圖)其中,四者硼砂含量均超過了歐盟的每千克300毫克的相關標準。
硼砂含量最高的是2號樣品,每千克硼元素遷移量高達826.2毫克,是歐盟標準的近三倍。
△來源 | cctv新聞 央視新聞的報導內容顯示,2號樣品含硼元素最高(原文配圖)在軟泥玩具的製作過程中,不僅要添加色素和膠黏劑,還要添加大量硼砂和防腐劑。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曾開展了「軟泥實驗」,抽查了17個品牌的17款產品,其中16個檢測出了「硼元素」。
換而言之,「史萊姆」水晶泥上的「毒」,基本源自硼砂。
那麼,什麼是硼砂?
硼砂,也被稱為四硼酸鈉,是一種鹼性的化學物質,具有一定毒性。
中國國家法律明文規定,在食品中禁止添加硼砂。
一旦攝入硼砂,會對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肝臟和腎臟都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當硼砂不慎入口,經過胃酸的作用,硼元素可能會形成硼酸,使人食欲不振。
最終,抑制體內營養素的吸收,後患無窮。
研究表明,人體即便只攝入少量硼砂,也足以致命。
對成年人來說,15克的硼砂攝入量,就足以致死;
而對於嬰幼兒而言,僅3克的硼砂攝入量已能「奪命」。
也就是說,若家長稍不注意,孩子手上的水晶泥,隨時可能成為危害孩子性命的毒藥。
△來源 | 微博 新聞曾報導含硼砂的「水寶寶」產品險些危及女嬰性命(原文配圖)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發起的「軟泥玩具消費習慣」的調查顯示:
在100個樣本中,超過90%的消費者注意到孩子會把軟泥放進嘴裡,或者玩過之後不洗手,直接舔手指,拿東西吃。
△來源 | cctv新聞 央視曾報導史萊姆玩具中的硼砂元素(原文配圖)當硼砂入口,最常見的中毒症狀,就是硼砂中毒引起的嘔吐、腹瀉和皮疹等。
2018年,江蘇省宿遷一名12歲的小學生因誤食製作水晶泥的硼砂而中毒入院;
同年,廣州一名8歲的女孩和一名1歲男孩,也因誤用裝過水晶泥材料的杯子,出現嚴重嘔吐等不適症狀。
可怕的是,「史萊姆」水晶泥中超量的硼砂,不僅能「禍從口入」,還可能在各種空隙中「趁虛而入」。
專家檢測表明,當孩子長期接觸水晶泥玩具,有可能因為皮膚反覆接觸硼砂而引起皮炎。
若水晶泥裡的硼砂接觸到皮膚上的破損傷口,其毒副作用不容小覷。
即使孩子沒有誤食硼砂,水晶泥裡的硼元素也會發生遷移,影響身體的方方面面。
由於硼砂在代謝過程慢、易累積,若孩子長期玩含有硼砂的玩具,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攝入了硼砂,讓「毒」深入影響神經系統。
更甚者,將直接影響生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DIY技能和創意力,而輕視「史萊姆」的「毒」,給孩子的身體健康埋下隱患,大可不必。
DIY與創造力,或許是不少家長最初接觸「史萊姆」的原因之一。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兒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
讓孩子在操作中動手、動腦、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可以使他們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更大限度的發展。
許多商家正是看到了「動手能力」的益處,便四處打著類似的旗號,蒙蔽家長們,賺取了一大波紅利。
許多父母更是被育兒焦慮捆綁,來不及甄別優劣,就一股腦選擇購入,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賭上的,卻是孩子的健康。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在釋放壓力、培養孩子創造力的路上,方式和途徑千變萬化。
鍛鍊動手能力、增強親子互動的益智玩具,不只有史萊姆。
目前市面上已推出了不少主打環保、健康的玩具。
以樂高積木、木質、紙質手工玩具等各式各樣的益智玩具為例,它們的玩法並不比史萊姆遜色,但使用起來,卻比玩史萊姆更安全。
△來源 | 攝圖網(與本文內容無關)
在玩具、學習用具的選擇上,如果只是盲目地追隨網絡上的新潮流、新動態,只會模糊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力。
當網紅效應消退,留在孩子身上的,可能並非是鶴立雞群的「創作力」,而是一副被拖垮了的身體。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鼓勵全面的身心發展,固然重要。
讓小朋友接觸同齡人中流行的玩具,或許也無可厚非。
但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健康。
少些盲目,多些用心,那麼在陪伴孩子長大的路上,或許家長們也能少走一些彎路。
本文轉自網易新聞公眾號「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講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筆寫文,也能教你把妹撩,關注槽值尋找共鳴。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