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縣官坡鎮河灣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分外美麗。 資料圖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曾鳴 通訊員 張崇
決戰決勝,步履鏗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打響了一場彪炳史冊的脫貧攻堅戰,迎來了歷史性的跨越和巨變。
深秋時節,大別山腳下的商城縣蘇仙石鄉茶山阡陌縱橫,田野金黃,美景醉人。近年來,該縣秉持「生態優先、產業興縣」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觀光、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真正將綠水青山變成了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李代龍 攝
近年來,河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最後勝利。在省委省政府帶領下,全省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卯足幹勁、狠抓落實,付出了巨大努力,傾注了無數心血,在脫貧攻堅戰場繪就了一幅出彩絢麗的「中原答卷」。
牢記囑託 堅決扛穩政治責任
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河南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格外關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河南視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河南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這些年來,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堅決扛牢政治責任,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舉全省之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11月8日,第二十一個記者節到來之際,「走百村·看脫貧——脫貧攻堅影像回眸」攝影展在河南藝術中心舉行。展品有4000幅圖片、20多萬文字,由長江韜奮獎獲得者、河南日報退休攝影記者王天定紮根中原大地240個偏遠村落、耗時多年跟蹤拍攝而來。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聶冬晗 攝
責任體系建立健全。成立省委書記、省長任組長的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建省脫貧攻堅14個重大專項指揮部,省級領導幹部當好「施工隊長」。省委書記王國生帶頭開展五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走遍「三山一灘」地區訪貧問苦、指導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省長尹弘經常深入貧困村開展調研,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把脈問診、開出脫貧「藥方」。
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以來,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27億元,53個貧困縣和10個參照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068億元。全省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591.6億元,惠及140.2萬戶貧困戶。宅基地復墾券累計成交金額372.2億元,全部用於脫貧攻堅。
9月22日,在開封祥符區西姜寨村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主會場的露天集市上,當地農戶、駐村第一書記等擺出各式各樣的農產品供人們品嘗選購。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董亮 蔡迅翔 攝
盡銳出戰攻堅克難。累計選派駐村幹部13.76萬人,其中第一書記3.28萬人,實現對建檔立卡貧困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愛滋病防治幫扶重點村全覆蓋。在所有貧困村和脫貧任務較重的非貧困村建立4.2萬個村級脫貧責任組,一大批優秀黨員幹部投身脫貧攻堅一線。堅持把大別山區、伏牛山區、太行山區和黃河灘區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集中發力。
咬定目標 確保取得紮實成效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省上下不懈努力,河南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既波瀾壯闊又戰果輝煌。
2月28日,河南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嵩縣等14個國定貧困縣符合退出條件,正式脫貧摘帽。至此,我省53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資料圖片
——減貧成效前所未有。全省共實現718.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953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53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區域性貧困問題有效解決,絕對貧困人口全部清零。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省把推進脫貧攻堅與加強疫情防控、促進復工復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抓好「六穩」「六保」等統籌起來,優先促進貧困勞動力返崗就業;基層黨員幹部和扶貧工作隊既在戰「疫」上全力以赴、又在戰「貧」上毫不放鬆,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推動脫貧攻堅工作高質量開展。
澠池縣洪陽鎮柳莊村易地扶貧搬遷點(8月30日攝)。 杜傑 攝
——群眾生活明顯改善。2016年至2019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734.9元增加到13252.5元,年均增長10.8%,比全省農村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貧困群眾「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十三五」時期規劃的25.97萬易地搬遷貧困群眾,全部挪出「窮窩」、住進新房。
嵩縣黃莊鄉盤山公路通向大山深處(9月25日攝)。近年來,當地大力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帶動山區形成「農村公路+扶貧開發、特色農業、旅遊休閒」等「農村公路+」發展模式,激發農村地區經濟活力。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聶冬晗 攝
——貧困面貌發生巨變。通過不斷完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紮實開展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工作,使貧困地區的面貌和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6年以來,我省貧困縣累計新增高速公路319公裡,新改建農村公路4.05萬公裡、普通幹線公路1908公裡,全省行政村通硬化路率、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客車率均達到100%,一條條致富路通到大山深處、修到了家門口,為鄉親們鋪就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
湯陰縣韓莊鎮董莊村村委會院內,工作人員正在「黨員樹」上張貼黨員設崗定責崗位牌(2019年9月6日攝)。 王鵬飛 攝
——執政基礎更加鞏固。通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提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累計排查整頓1.13萬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數十萬扶貧幹部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不畏艱險,攻堅克難,撲下身子為群眾辦實事,同貧困群眾融為一體,成了共同脫貧致富的一家人,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由衷稱讚。
尉氏縣十八裡鎮近百名建檔立卡戶、務工返鄉人員、留守婦女在進行電商培訓(6月30日攝)。 李新義 攝
——內生動力充分激發。持續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活動和脫貧政策、脫貧故事、脫貧經驗宣講活動,積極推廣「愛心超市」「孝善基金」等做法,探索「紅黑榜」扶志模式,教育引導貧困群眾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累計培育貧困村致富帶頭人5.07萬名,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加強實用技能、市場經營、就業創業等培訓,提高自我發展能力。貧困群眾在黨和政府、社會各界的大力幫扶下,思想觀念進一步轉變,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脫貧幹勁進一步提升,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用自己勤勞雙手去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多措並舉 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坐落在九曲十八彎的黃河最後一道彎。綠樹掩映的庭院裡,不時傳來遊客的歡聲笑語。這個如今留得住鄉愁的美麗村莊,曾經貧困發生率高達25%,通過擴修道路、發展產業等扶貧措施,2019年,張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了脫貧。脫貧後的張莊村沒有止步,繼續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努力。路燈亮起來了,文化廣場活躍著歡快的舞姿;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一座座蘭考蜜瓜大棚、食用菌加工企業讓村民收入節節高。告別了過去的舊模樣,張莊大步走在追夢路上。
綠樹掩映下的蘭考縣壩頭鎮張莊村,一幅美麗的新農村畫卷徐徐展開(9月2日攝)。 李宇翔 攝
廣袤的中原大地上,越來越多的鄉村將擺脫絕對貧困,開啟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這些年來,我省把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成色放在重要位置,河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連續3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焦作市實行「兩定製兜底線」、打造健康扶貧新模式和三門峽市建立「三項機制」、激活金融扶貧源頭活水等做法,受到國務院通報表彰。南陽市特困群體「四集中」、太康縣「五養」兜底模式等基層探索創新的經驗做法,也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省轄市、貧困縣和脫貧攻堅任務重的鄉鎮黨政正職穩定,保持市縣黨政班子成員抓脫貧攻堅工作分工穩定。對摘帽縣和脫貧人口,做到投入不減、項目不少、政策不變、幫扶不撤。把「四個不摘」落實情況作為省督查暗訪、考核評估的重要內容,嚴防鬆勁懈怠。
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實行常態化動態管理,制定加強「兩類人群」幫扶、做好貧困邊緣人口社會救助等政策措施,建立即時精準幫扶機制,做到及時監測、及時納入、及時幫扶。對脫貧不穩定戶繼續落實現有幫扶政策,對有勞動能力的邊緣人口,全面落實扶貧小額信貸、技能培訓、扶貧公益崗位、參與扶貧項目等扶持政策,切實構築起有效防止新致貧和返貧的牢固防線。
夏邑縣太平鎮劉花園村產業扶貧基地,農民在育苗大棚裡忙碌(3月12日攝)。 苗育才 攝
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產業扶貧是貧困地區群眾實現長久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幾年來,我省大力開展田園增收、養殖富民、旅遊扶貧等產業扶貧「十大行動」。不斷加大產業扶貧資金投入,財政扶貧資金投入佔比50%以上。大力培育發展帶貧主體,全省有1630個扶貧龍頭企業、1.02萬個帶貧專業合作社、3820個扶貧車間參與帶貧,通過吸納就業、農產品訂單帶動、土地流轉等形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群眾增收。截至目前,共有471.6萬貧困群眾通過產業幫扶,發展生產實現增收脫貧。
在內鄉縣趙店鄉眾誠產業扶貧基地,袁寨村的貧困戶在採摘無花果(8月18日攝)。 張中立 攝
風雨兼程,初心不改。回望來路,河南脫貧攻堅氣勢如虹,步伐穩健,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未來,河南人民信心堅定,壯志滿懷,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奮鬥「十四五」、邁向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必將書寫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出彩新答卷!
編輯:張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