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偉大發明讓人類平均壽命提高了十年以上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原創 中信出版社 華山感染

有一類藥物,相信大家這一輩子都會或多或少地接觸到,那就是抗生素!

從小的皮膚感染到細菌性肺炎,抗生素一直為大家的健康保駕護航,戰勝侵入人體的致病菌!

什麼是抗生素?

抗生素一般指能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一類藥物,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所生的具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生存的一種代謝產物。

1928年,人類才首次發現抗生素,它首次被應用於人體,距今也不到八十年。但是就在這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抗生素將人類平均壽命至少提高了十年以上。

而人類邁入「抗生素時代」的標誌,是1928年青黴素的發現。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殘酷最可怕的戰爭,但是在烈火與焦土之間也閃爍著文明的輝光。

說到二戰中決定歷史進程的發明,你可能會想到能頃刻摧毀一座城市的原子彈。

日本長崎原子彈爆炸現場

但是在戰爭中奪走最多生命的卻不是敵人的武器,而是疾病或者重傷不治,對此原子彈也無能為力。

真正改變人類命運的是一種小小藥物——青黴素。

英國首相邱吉爾說,青黴素是二戰期間最偉大的發明。

1944年,青黴素的快速和大批量生產已經成為現實,此時,二戰進入最後的攻堅階段,戰事一如既往的殘酷。但不同的是,此時盟軍所有參戰的野戰醫院和醫療分隊都得到了充足的青黴素供應,也就是在這時,青黴素被盟軍士兵親切地稱為「救命藥」,並因此名滿天下。

盟軍宣傳畫,畫上印有如下標語:

感謝盤尼西林(青黴素),它讓傷兵安然返家

戰後,青黴素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拯救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

而我們如今司空見慣的青黴素,從最初被發現到終於實現量產,很是經歷了一番波折。

01

偶然的汙染

青黴素的發現帶有傳奇色彩。

出生於1881年的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又矮又瘦,喜歡把鬍子颳得乾乾淨淨。他過於靦腆,以至於他的學生不得不竭力豎起耳朵,才能聽清他講課的內容。

亞歷山大·弗萊明

弗萊明是英國聖瑪麗醫院接種部的核心團隊成員,曾在一戰期間擔任軍醫,與細菌進行過多年抗爭。1918 年11 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對他而言,對抗病原體的戰爭才剛剛開始,他回到聖瑪麗醫院繼續他的研究。

1928年8月,弗萊明去度假的時候,由於粗心大意,他忘記收拾幾個含葡萄球菌的皮氏培養皿,將它們留在了聖瑪麗醫院實驗室的長凳上。結果當他9月3日度假回來的時候,他發現其中一個皮氏培養皿因為一扇被偶然打開的窗戶而受到了汙染。令人吃驚的是,在被真菌汙染的地方周圍的環狀區域內,葡萄球菌全部消失了,顯然是有什麼東西殺死了葡萄球菌。

青黴

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弗萊明一直在培養這種真菌——特異青黴菌。從專業的角度來說,特異青黴菌是一種黴菌(在英國,「黴菌」指微小的多細胞真菌,呈絲狀,外表看起來毛茸茸的。單細胞的真菌被稱為「酵母菌」)。這種黴菌可以製造殺死葡萄球菌的物質,弗萊明在1929年3月發表的《論青黴菌培養物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在B型流感嗜血桿菌分離樣本中的應用》一文中首次將這種物質命名為「青黴素」。

無巧不成書。一次意外打開的窗戶,一次偶然的汙染,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發現。

弗萊明在培養皿觀察到黴菌殺死細菌時所做的原始記錄

後續的測試中,弗萊明確認了青黴菌的效用範圍:青黴素汁不僅可以殺死葡萄球菌,還可殺死鏈球菌及大量的其他菌種,但對另外一些菌種沒有效果,比如傷寒桿菌。他還確認,青黴素對非細菌性細胞無害。

但是弗萊明一直無法解決青黴素的不穩定性問題:在將青黴素培養液蒸發、濃縮成藥漿之後的幾天之內,有時候甚至是幾個小時之內,它就失去了效用。弗萊明的發現陷入了死胡同。

02

貧窮難不倒手藝人

1937年,在牛津大學鄧恩病理學院,藥理學家霍華德·弗洛裡決心要帶領他的團隊攻克這一難題。弗洛裡麾下有傑出的生物化學家厄恩斯特·錢恩,他負責解析青黴素結構。

霍華德·弗洛裡(左),厄恩斯特·錢恩(右)

鄧恩病理學院除了有英國首個標準實驗室,技術特別先進之外,還有一個獨特之處——特別窮。

科學研究離不開資金支持。弗洛裡的團隊依賴個人、基金會的不定期捐贈,以及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的有限補貼。在世界範圍的經濟大蕭條期間,沒有人能稱得上慷慨。

他們迫切需要提升青黴菌抗菌物質的產量以供研究,但他們卻沒有足夠的資金購置實驗設備。

恰在此時,才華橫溢的機械家諾曼·希特利閃亮登場。他「在生物和生物化學方面受過良好的訓練,精通在光學、玻璃加工、金屬加工、水暖、木工方面的技術工藝,並掌握了必要的電氣技能」,最重要的一點是,「他能夠即興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巧妙地利用已被廢棄的實驗設備或者家用器具來完成工作」。

早期的青黴素萃取裝置

希特利為了節約資金千方百計地自行製造實驗設備,弗洛裡在省錢方面也毫不遜色,他想盡辦法向各個基金會申請資金。弗洛裡絕不亂花一分一釐,無論在哪裡看到的實驗設備,他都會收集起來。弗洛裡為了每年節約25英鎊,甚至關停了鄧恩病理學院的電梯。

鄧恩病理學院的餡餅盤和烤盤莫名其妙地從廚房消失了。拉德克利夫醫院的16個便盆也突然不見了。它們都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了鄧恩病理學院的實驗室裡。

即使在資金預算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鄧恩病理學院的研究項目也獲得了進展,而且進展速度驚人。

在不斷嘗試各種培養材料和自己動手自作實驗器材的過程中,希特利確定了培養青黴菌的最佳方案,將青黴菌製造菌汁的時間從3周縮短到了10天。1940年3月,希特利大大提升了黴菌汁產量,而且抗菌活性非常穩定,在室溫下可以保持至少11天。這批萃取液中的青黴素含量從弗萊明時的百萬分之一,提升到了0.02%。

希特利製造的青黴素菌汁過濾機

1940年年初錢恩用新的青黴素萃取液完成的大量實驗證明,青黴素既不可能是「殺菌酶」,也不可能是任何一種蛋白質,這是一種能夠殺死病原體卻不會傷害宿主的物質。這一消息引起了醫學界的高度關注。

1940年5月25日上午11點,弗洛裡讓8隻老鼠感染了化膿性鏈球菌。研究人員給其中四隻老鼠注射了不同劑量的青黴素。5月26日凌晨4點,控制組的四隻老鼠全部死亡。

而另外四隻接受青黴素治療的老鼠全部活了下來。

5月25日實驗的成功鼓舞了鄧恩病理學院團隊的每一位科學家。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弗洛裡團隊在老鼠身上的幾項實驗均獲得了更大的成功。後續的實驗證實,青黴素的活性成分佔比即使被稀釋到百萬分之一後,仍然能夠抑制細菌的生長,這使其抗菌性能比磺胺類藥物至少強20倍。

這一發現也讓人喜憂參半。一方面,青黴素可能是迄今為止人們所發現的最強大、最有效的藥物;另一方面,它又是最難生產的藥物之一。

弗洛裡認為,到了將實驗成果公之於眾的時候了。1940年8月24日出版的《柳葉刀》,在正中間的位置刊登了一篇即將改變整個世界的論文——《作為一種化學治療藥物的青黴素》。

《作為一種化學治療藥物的青黴素》

1941年1月,希特利的青黴素工廠已經製造出足夠用於人體實驗的青黴素。在癌症晚期的病人身上,他們驗證了青黴素的安全性;在細菌感染者身上,他們發現當藥量足夠多的時候,青黴素就會發揮作用。

弗洛裡估計下一輪臨床實驗所需的青黴素用量為一千克,然而沒有一個英國大學實驗室有能力製造這麼多的青黴素,大英國協的任何一家化工企業也做不到。當時二戰正處於白熱期,法國被德國佔領,德國、日本和義大利都是敵對國,只有一個國家可以考慮。

——美國。

03

大洋彼岸的機遇

1941年6月27日,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支持下,弗洛裡和希特利前往美國。事實上,在《柳葉刀》那篇文章發表之後,美國就已經有人開始重視青黴素了。

7月,弗洛裡和希特利到達了美國農業研究金字塔頂端的最高級別實驗室——位於皮奧裡亞的北部實驗室。在這裡,將鄧恩病理學院團隊的發現從實驗室過程轉化為工業過程的三個關鍵目標得以實現:第一,找到青黴菌中青黴素產量最高的菌株;第二,找到加速青黴菌生長的方法;第三,改進發酵技術,增加黴菌汁的產出量。

不久之後,一個巨大推力出現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

戰爭的到來讓美國政府立刻意識到:在戰火中負傷的美國大兵需要大量的青黴素來抵抗傷口感染,這種不起眼的藥物能大大降低美國士兵的死亡率。

於是,隨著戰爭的爆發,青黴素項目成為全國的當務之急,幾乎所有與藥用化合物沾邊的企業都應邀提出資格審議申請,在美國軍工生產委員會(WPB)的主持下,從175家提交申請的醫藥製藥公司中挑選出17家公司,馬力全開,全力研發和生產青黴素。

在戰爭的壓力和巨大的商業利潤推動下,青黴素在美國迅速實現了產業化。青黴素項目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行業,也將創造一批有史以來盈利最豐厚的公司,青黴素項目改變了美國的企業格局,每一家與美國科學研究與發展局(OSRD)籤合同的公司的發展速度都會很快超越其同行企業。

二戰期間,醫藥公司用於生產青黴素的培養皿

1941年年底,洛克菲勒基金會和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都失去了對青黴素項目的掌控權,青黴素項目主要掌控在OSRD 、美國的製藥公司及美國農業部的手裡。

1943年5月,當OSRD和WPB為諾曼第登陸日所需的青黴素額外核准了16家新製藥廠,以生產青黴素的時候,僅東線戰場,已經有3萬名納粹德國的國防軍士兵死於戰爭,其中大部分人死於膿毒性傷口感染。

反觀盟軍,到了1944年「諾曼第登陸」的時候,已經可以配備3000億單位、10萬劑的青黴素了,這些青黴素也挽救了成千上萬士兵的生命。

美軍醫務人員為轉運途中的傷員注射青黴素,防止傷口感染髮炎

1945年12月,當弗洛裡和亞歷山大·弗萊明、厄恩斯特·錢恩同時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時候,青黴素已經挽救了幾萬(也許是幾十萬)人的性命。

除此之外,青黴素的發現還給科學家們提供的新的方向,並分離出更多不同種類的抗生素,而隨著研究的進展,人類對細菌致病的原理、抗生素抗感染的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青黴素誕生之後,人類才真正開始進入「抗生素時代」。全人類的命運,真真正正地被徹底改變。

本文取材於《抗生素的故事:一顆改變人類命運的藥丸》一書

[美]威廉·羅森(William Rosen) 著;

陳小紅 譯;

阮巧玲 審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3項偉大的發明,本來是想造福人類,為啥卻成了「殺人兇手」?
    導語:這3項偉大的發明,本來是想造福人類,為啥卻成了「殺人兇手」?眾所周知,發明對於人類來說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這樣就能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自從人類誕生以來一直到現在,就經歷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發明事件。
  • 200年後我們的世界4,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接下來的幾天,劉意守發生了奇妙的變化,這變化來自身體和心理,確切地說是身體的變化帶來了心理的變化。劉意守已經不那麼急著回到2020年了,開始享受當下的時光。從那天看到熟悉身影,他就知道自己一定能夠回去。
  • 世界3項本來是造福人類,卻成了「殺人兇手」的發明
    導語:世界3項本來是造福人類,卻成了「殺人兇手」的發明隨著人類的腳步不斷的向前,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我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古時候,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六十多歲,但是到了現在,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到了八十多歲。那是因為醫學的發達,使得很多古時候治不好的症狀,在現代輕易就可以治好了。足以證明,科技的發展對人類的幫助有多大。但是,有一些東西,是本著「造福人類」而出現的,現在卻變成了「殺人兇手」,你知道有哪些嗎?1.鐳元素:這是一種具有極強放射性的物質,最早是由居裡夫人發現的。
  • 物理學推動的偉大發明——蒸汽機
    從1765年到1790年,他進行了一系列發明,比如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杆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使蒸汽機的效率提高到原來紐科門機的3倍多,最終發明出了現代意義上的蒸汽機。蒸汽機是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蒸汽機的出現曾引起了18世紀的工業革命。
  • 是什麼限制了人類壽命的長短?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人類的壽命?
    雖然沒有人會要求人類活到一定壽命時「強制報廢」,但到達一定年限時想要繼續使用人類這具身體,這具身體也會經常出現故障,比如:中風,老年痴呆症,甚至是癌症。之所以在上個世紀時,人均壽命提高的速度較快,研究人員發現並不是人類的極限壽命提高了,而是大家都活得久了。
  • 顯微鏡這個偉大的發明,對於人類意味著什麼?
    光學顯微鏡就是這樣偶然發明的。但是,談到顯微鏡,荷蘭人列文虎克的名氣比詹森大得多。列文虎克的貢獻,不僅是自製出放大倍數達到300的顯微鏡,而且致力於顯微鏡的實際應用。這使他成為顯微鏡發展史上的傑出人物。閱讀關於列文虎克的記載文字,給我們留下最難忘印象的,就是他那不可遏制的強烈的好奇心。他本是個賣亞麻製品的商人,卻以製作玻璃與金屬製品為樂事。
  • 除了原子彈和雷達,二戰時期還有一樣東西,是人類歷史偉大發明
    (青黴素) 對於現在這個醫學比較發達的時代來說,青黴素是一種很常見的抗生素,甚至已經出現了別的藥物可以取代其用處,不過在二戰時期,這種藥物剛剛被發明出來
  • 33種動物的平均壽命,趕腳人類真是弱爆了···
    相信很多愛狗人士家裡都養了狗,而狗的平均壽命只有13年。人類的近親,四大類人猿之一,它們是現存與人類血緣最近的高級靈長類動物,也是當今除人類之外智力水平最高的生物。印度象身高約2.8米,體重約4噸,雄象的象牙有1.5米以上長。性情溫和多疑,喜沐浴,壽命約60歲。
  • 最糟糕的發明家:發明的東西危害人類幾十年,最後死於自己的發明
    大家都知道人類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偉大的發明家,特別是在近代正是因為有這些發明家,人類的生活水平才能夠變得像現在這麼便利。如果沒有這些發明家的話,那麼我們可能還在過著沒有電的生活,想要聯繫還只能夠靠書信沒有辦法打電話。
  • 創意的發明:看似微不足道,但也許能夠拯救地球的10個偉大發明
    可能一說到發明,大家本能的就會想到那些歷史上偉大的發明,它們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這就是科技的真正價值,不過,相比較這些耳熟能詳的科技發明,其實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創意,往往更加的實用,畢竟它們的成本比較低,而用途又非常的廣泛,也適用於我們普通人,今天小編就來聊聊創意的發明:看起來微不足道
  • 老年人性愛,人類最偉大的叛亂
    因此在這種叛亂中,人的長壽是人類偉大的叛亂。所以,從人類的性愛和長壽兩個角度考慮,老年人的性愛堪稱是人類最偉大的叛亂。因為這代表人類遠遠超越了動物普遍存在的基因方程式。隨著社會的開放、物質生活的豐富、健康狀況的改善,人的壽命延長,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約為1.8億。研究發現,男性到70至80歲仍可保持某種方式的性能力;60歲以上的男子有性慾者達90。4%,其中54。
  • 女兒被感染,醫生卻無藥可醫,父親為救女兒發明一新藥,斬獲諾獎
    人類文明已經有數千年歷史,而隨著近代一系列科學技術的突破,人類的壽命也是在迅速的增加,原始社會期間,人類平均壽命不過15歲,而到了1700年也才只有35歲,但是在20世紀初,從40歲提高到了61歲,可以說,這和與日俱進的現代醫學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同樣也離不開德國病理學家和細菌學家多馬克的貢獻
  • 浙江臨海青年集「時間藏品」 讓人類偉大發明敲響新聲
    和合二仙花開富貴瓷鍾 範宇斌 攝中新網台州1月1日電(記者 範宇斌)「鐘錶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將無形的時間流化作有形的時針循環運動,成為人類奇思巧智和知識積累的完美結晶。」1日,珈源鐘錶科普博物館館長王仁波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這些造福全世界的偉大發明,你了解幾個
    有些人的發明改變了世界,但他們的世界沒有改變。不從偉大發明中賺錢的發明家可能會錯失數億美元,但他們想要的是促進工業進步,為人類做出貢獻。全球資訊網:蒂姆·伯納斯·李爵士蒂姆·伯納斯·李發明的網際網路改變了人類與網際網路的關係。
  • 世界平均壽命前三的國家長壽秘訣是什麼?
    我想大家都很好奇這三個國家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吧?其實答案就是——飲用水好!日本從很久以前就非常注重飲食安全和衛生問題,飲用水更是重中之重,針對水汙染把控極為嚴格。在日本大街上隨便擰開一個水龍頭,就可以直接飲用,水源、淨水技術、儲存和運輸等各個環節具有高標準要求及執行細節。
  • 活到75歲,算達到平均壽命嗎?專家有話說
    一直以來,人們都在尋找長壽的方法,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條件也比過去發生了質的飛躍,人的平均壽命也從古時候的三、四十歲提高到了如今的七十幾歲,但有許多人卻能夠遠遠超過平均值,活到了很大的年紀。
  • 人類的渺小與偉大
    一個正常人一生中要走的路,加起來可以繞地球七十圈以上。認真閱讀這些數字,突然感覺到人類的偉大,就像我們一樣,總是感覺時光匆匆,一下子長大了,一下子又老了,但是仔細總結下來,無論成敗如何,我們一生中所做的事太多了。在這個大千世界,在這數以數十億計的芸芸眾生,我們太渺小了。而且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估計能達百年已經很不容易。
  • 保險套的發明違背動物本能嗎?
    上個月,世界避孕日那天,我看到一段話,說人類所有發明中,唯有保險套這一項發明是直接違背動物本能的,而且它的偉大程度一直被嚴重低估了。
  • 《未來戰警》偉大的發明可以創造世界,也可以毀滅世界
    機器代理人最早的發明初衷,是為了讓那些無法自如活動的人,也能一樣享受健全的人生。可這樣一件偉大的發明,必定會被商業化的社會充分實現其價值。最後有針對性的發明初衷,變成了廣泛的推廣銷售,直到大家都離不開代理人,都要依靠代理人才能正常工作生活。
  • 人類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三大發明,本該造福人類,最後卻成殺人工具!
    公元105年,蔡倫總結前人經驗,發明出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從此文明能夠更有效地被記錄和分享;公元1041年,北宋的畢昇發明了泥活字,宣告活字印刷術誕生,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為近代印刷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876年,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機,從此讓遠距離通話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