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蔡英文認慫了?
「蔡英文向北京伸出橄欖枝」「蔡英文發出了溫和聲音」「蔡英文呼籲與北京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蔡英文雙十講話的調門突然變軟,來得有點猝不及防。
有網友說,蔡英文慫了。
從一些外媒報導看,她的講話也的確造成了混淆視聽的效果。
實際真是如此嗎?
1
在昨天的「雙十講話」中,蔡省長談及臺灣抗疫、經濟策略、區域合作等多項內容,但毫無疑問,有關兩岸問題的表態最受關注。
美歐媒體的觀後感幾乎一致,都說蔡英文對大陸「語態有些緩和」。
怎麼緩和了?
一家德媒特意翻出去年的「雙十講話」,進行細節對比。
比如,一年前的10月10日,蔡在講話一開始就把矛頭對準大陸提出的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言辭激烈。今年呢?講話通篇都沒提及「一國兩制」,相反倒是用了將近百字,表達對於改善兩岸關係的「期待」。
再如,昨天講話中出現了「我們不會冒進」「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以及「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等字句,也被認為是蔡「態度軟化」的例證。
但一篇浮詞虛言的講話,就能證明蔡當局軟了,甚至如有些大陸網友所說的認慫了嗎?
當然不能!
那些島內綠媒和美歐媒體,顯然是在幫著渲染蔡英文「向大陸伸出橄欖枝而遭拒絕」,好像責任都在大陸。它們突出講話中一些所謂「緩和」的表態,卻刻意淡化那些字眼基本都有「前提條件」:
比如說著「不會冒進」,緊跟著就是「也會堅守原則」。「願意對話」前面,也設定了要「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
兩岸重啟對話的真正前提是什麼?是民進黨當局恪守「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
連島內學者受訪時都說,蔡英文隨著選舉需要調整表態,選前極力高舉「聯美抗中」大旗,選後說些軟話,但只要她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就不可能有交集,很難恢復對話。
再者說了,統一臺灣實質就是打掉「臺獨」勢力挾持,使寶島回歸祖國。你就中國一個省,哪來的什麼「對等尊嚴」!
2
大陸的不少兩岸問題專家指出,蔡的這次態度軟化只是一種策略性的調整,實屬形勢所迫。
什麼形勢?
首先是最近臺海局勢持續緊張,讓蔡英文和「臺獨」勢力意識到可能會付出代價。
就在10月10日當天,蔡英文發表講話前,兩架解放軍軍機於早上七八點鐘兩度飛入臺灣西南空域。不少外媒都注意到這個細節,並稱這是9月16日以來解放軍軍機第16次類似行動。
蔡講話一結束,大陸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就發微博評論,說蔡英文的表態「明顯少了些以往的囂張」。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胡錫進認為原因很簡單,「是大陸近來動真格的軍事鬥爭準備,讓一貫放肆挑釁大陸的蔡英文當局感受到了他們可能真的遭到戰爭懲罰的嚴重性。」
不少專家也都認為,蔡英文所做的一連串「臺獨」動作引起兩岸關係動蕩不安,甚至已把臺灣推向戰爭險境。但她也很清楚,「當家不鬧事,鬧事不當家」。如果真在民進黨任上徹底搞砸兩岸關係,她承受不了這種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