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出版品牌從幼崽到文青的6年

2020-12-21 澎湃新聞

原創 開卷 北京開卷 收錄於話題#品牌故事2個

文/韓志 未讀創始人兼CEO

編者按:6年以來,未讀出版品種530多個,豆瓣平均分在8分以上,粉絲粘性和購買力都相對比較強。這家出版品牌是如何從一個青澀的毛頭小孩,變成知識青年、文藝青年的?在品牌的構建過程中,他們放棄了什麼?又堅持了什麼?品牌不變的內核是什麼?

近日,由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上海譯文出版社承辦的出版高層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邀請了諸多業內大咖,圍繞「重啟之年」主題,回顧走過的歷程,探索、經驗和收穫,以及對未來的展望。未讀創始人兼CEO韓志在本屆高層論壇中,分享了未讀六年的發展歷程,從哪裡來,到要去向何方……

01

「未讀」是誰?

2016-2019年隨著業務越來越多,除了圖書還會做很多品牌方面的活動,這個時候會發現原來的logo應用場景,從設計的角度來講,不夠標準化。於是把手寫痕跡去掉,剩下整體的輪廓,讓中文和英文看上去都比較規整。

未讀最早的logo是手寫的,看上去好像比較有意思,「讀「放在右上角特別像「未讀信息」的狀態

我覺得一個品牌進展到五年一個階段,到第六個年頭,最起碼要有一點點成熟,不能像一開始那麼「童趣」了。於是2019年換了新的logo。我們非常反主流地用到一個英文字體羅馬體,把英文字母組合成未讀的兩個中文字。羅馬字母給我的感覺就是成熟當中帶點復古。

logo的變遷史可以看作是未讀整個品牌的變遷史,從青澀毛頭小孩的狀態,變成知識青年、文藝青年的狀態。

這是我對未讀的理解,最內核的東西應該是「冒險精神」,作為民營公司而言,活的好不好完全看自己。不同的民營公司會選擇不同的活法,跟創始人是密切相關的,比如我骨子裡天然有不安分的東西在裡面。其次是「反平庸」,就是不要做一些俗的東西,儘量做的高級一點,因為在做文化產業,要對自己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第三是「好奇心」,用好奇心網羅到感興趣的一批人。「翻譯「一下,所謂的冒險精神就是「創新」,中間的」反平庸「等同於「審美」,」好奇心「則是「趣味」,這是最難的一點。

02

從哪裡來:這些都是「未讀」

✎作為圖書品牌的「未讀」,不走尋常路

我們是從這本耗費百萬卻無人能讀懂的天書開始的,這本書81年出版,為什麼一直沒有引進到中國?因為書很難讀懂,而且從義大利進口到中國,會增加13%的關稅,這本書想賺錢是極難的。當時未讀的註冊資本只有五百萬人民幣,這本書大概花了一百多萬。不僅包括書本身引進的出版費用,還包括非常高規格的邀請了作者從義大利過來,還邀請了中國的作者徐冰、孟京輝、熊亮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做了線下活動。但是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們就把這本書賣完,做這本書就是未讀真正的開始。

未讀創立之初,我把自己當做了一個農民,如果有一塊地,先想好種什麼,再去買種子。我們先立了兩個flag:作為一個圖書品牌,不能只做暢銷的書;品牌是有選擇的,這種選擇也不僅僅以銷量為導向;公司則是利益至上,這兩者有天然差異,也需要平衡。第二個是:不能只走好走的路。

我們在這兩個前提下開始構建品牌架構,先想清楚我們想做什麼、喜歡做什麼以及能做什麼,有哪些東西是別人做不了的,甚至是不屑做的。最後選擇了差異化競爭的策略:以一個「非主流」的姿態迅速切入到在傳統圖書當中被視為小眾市場的領域;用全球高質量引進選題迅速建立內容標準;用高顏值和高定價策略篩選用戶,於是就有了大家現在看到的未讀的6個書線子品牌。事實證明,未讀·探索家的科普書在同類市場暢銷書中佔有率很高;未讀·藝術家的高碼洋書很多但不賠錢;6年總共出版品種是530多個,豆瓣平均分在8分以上;粉絲粘性和購買力都相對比較強,初步來看方向賭對了。

✎作為文化品牌的「未讀」,保留試驗田

有人通過新媒體認識「未讀」,認為我們是一個泛文化或泛閱讀的內容平臺,有廣告商謀求合作;有人走進「未讀Club」,以為我們是開書店或文化空間的,甚至誠邀加盟;有人參加過中國最美書店周,認為主辦方「未讀」策劃組織能力很強,讓我們承辦公關活動……未讀的品牌在各種場合出現,而且都不違和,被大家說成是「不止做書」的文化品牌,這也是未讀。

品牌和商業的訴求很多時候都是有矛盾的。品牌怎麼堅持下來?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永遠要保留一塊試驗田,探索和試錯。

2016-2017年做了線下實體空間,活動現場是不賣書的,去現場就是參加品牌活動,當時每個周末都爆滿,一兩百人,一年超過120場活動,甚至也收到更多商業地產方的邀請。但實體空間運營和做書是兩碼事,本身也是挺消耗的,要考慮長遠經營和盈利,所以後來我們戰略性地放棄了,但這一年的空間運營為品牌做了一次美好的落地實驗。

2016-2019做了連續四屆中國最美書店周,整合了出版業上下遊,變成了一場全民閱讀的狂歡,而且每一年的最美書店周都有不同的主題和玩法,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暫停了。

除此之外還做過很多其他嘗試,比如新媒體,長視頻,APP和小程序,有些沒有找到商業化變現通道而叫停了。文創周邊正在做,不穩定,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的經驗。課程訓練營一直在做,希望它可以更多商業化。直播也在嘗試,結合未讀的付費會員體系,探索如何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

作為文化品牌的「未讀」最大的魅力可能就在於「不定性」。用戶的認同和感知也不是單向度的,沒有標準答案。就像我們的品牌slogan 「未讀之書,未經之旅」總是帶有一種未知和無限可能的感覺。未讀就是這樣形成自己的企業基因,不斷的折騰,永遠有一塊自己的試驗田,但折騰就會有損耗,到五年六年的時候,發現要還管理、人才儲備上的債,很多東西需要重構。

03

未讀要去向何方?

✎理想和現實哪一個更重要?

當你決定做的是品牌,而不是純粹做商業的時候,還要保證這個公司要活下來,有一些基礎的要素逃避不了。我心中理想的模型,品牌是最頂層的,出版、版權是基礎,或者把這兩個合二為一叫內容,最中間的是你的用戶。這樣的三角形的架構是我理想當中好的文化品牌或者是能夠基業常青的文化品牌的模型。

但現實卻是「資金」,四面需要錢,中間才能有人。你會發現做的每件事都需要錢,包括想用最好最優秀的人才也需要錢,這是現實,每一分錢都得靠自己從渠道裡面掙回來。

✎大盤與小宇宙哪一個更重要?

在接觸資本市場之後,在很多投資人眼裡,出版業太小,天花板低,還是一個政策嚴厲管控的行業。怎麼辦?我們現在就在這個行業裡,而且也出身於這個行業,做人還是要有夢想。未讀在哪裡?我希望未讀是一個有自己的小宇宙,一半是在出版業內,另外一半游離在出版業之外,尋找自己的吸引力法則,構建出以品牌為核心的產業,這才是我們想要去打造的商業模式。

我們用了五六年的時間,通過一本一本書,一件一件事去定義「未讀」,知道自己已經擁有的品牌基礎、產品基礎是什麼,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做什麼事情,並逐漸向最開始設定的目標靠近,完成自身想要的轉型、跨界和探索。

✎5G時代,「紙」和「網」哪一個更重要?

未讀身上有一些「網際網路氣質」,之前也被媒體問到是否會脫離圖書出版?傳統出版與網際網路早已不是對立的關係,不管你擁抱與否,5G都來了,網際網路已經是基礎設施。這兩個行業中間未來還是會有很大交集,我希望未讀未來在這個交集之中,而不是腳踏兩條船來回搖擺。我想先把這個交集的界限摸索出來,會有很多人進來,兩個行業疊合的面積也會越來越大,我們可以把這個面積理解成一個新的市場。

未讀的小宇宙還是會立足於內容產業,市場對於內容的需求帶有極強的不確定性,這就決定了內容產業永遠會存在供需關係的微妙的化學反應。這是一個想像力無窮的行業,時時處於動態變化之中,而變化是未讀擅長的事,在這種狀態下,就決定了你做出的產品會為市場和用戶帶來更多樣性的選擇。網際網路對於我們這個行業而言只是工具。我們不要幻想在內容行業裡締造一個劃時代的網際網路產品,去改變現在的世界、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我們要做的是「+網際網路」,而不是「網際網路+」,把網際網路的工具用好,找到最適合我們的功能、技術,包括運營模式,用來服務於內容的流通,滿足用戶的體驗,做到這些就夠了。實際上做到這些的時候,你就已經處於兩個行業的交叉處了。

04

第二個五年:未讀的「變」與「不變」

✎時代在變,潮流在變,我們得跟著變

1.圍繞主業、開拓創新

主業是內容出版。內容核心就是版權,版權運營,同樣的內容還能幹什麼?比如說做課程,還是做其他線上開發,還是做一站式的服務。最終外圈都是閱讀服務,這才是所謂的跟時代同步。

2.開放合作,跨界跨體制融合

如果把出版等於做書,這是非常封閉的想法,有很多東西就應該要出圈,跨出行業。教育市場是萬億級的規模,如果出版跟教育行業有更多的融合和交叉,整個市場規模會擴大到什麼樣的程度?要出圈融合,才能真正把出版做大。

✎用戶在變,我們得跟著變

你的固有粉絲在成長,你的目標受眾要不要下沉,新一代消費者行為習慣都改變了,品牌要不要升級,產品要不要分層,服務要不要精細化運營,做出用戶喜愛、被用戶信任的品牌,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是不斷探尋的過程。

✎精神內核不會變,有些堅持不會變

好奇心與冒險精神:保持好奇心和冒險精神不是說說就可以的。背後其實需要付出的代價和風險極其之高。但一個想要保持活力的品牌,這個精神內核是不能變的。

堅持拒絕平庸:寧可集中80%的火力去做出20%的超出預期的東西,也不花20%的力氣去做80%的平庸產品。

時刻保持清醒和憂患意識:把一個品牌從0做到1是最容易被外界看到的。但從1到99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從99到100更是需要卓越的見識、前所未有的努力、精益求精的死磕。未來,還很長。

//////////

原標題:《豆瓣讀書平均8分以上,一家出版品牌從幼崽到文青的6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新生的羅斯柴爾德長頸鹿幼崽(2)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6月17日 (外代二線)(13)新生的羅斯柴爾德長頸鹿幼崽 這是6月16日在德國柏林動物園拍攝的羅斯柴爾德長頸鹿幼崽「亨利」。 「亨利」出生於6月5日。羅斯柴爾德長頸鹿是長頸鹿的亞種之一,正瀕臨滅絕。
  • 韓偶像團體BlackPink帶妝抱熊貓幼崽引爭議 其行為可能導致幼崽感染
    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11月4日,韓國當紅偶像團體BlackPink的團體綜藝節目預告中,播放了她們與旅韓大熊貓幼崽親密接觸的片段。在影片中,可以看到成員之一Jenny緊密地擁抱著剛剛出生百天的福寶。這個片段播出後,在網絡上引發巨大爭議,有中國網友指出,這種帶妝擁抱熊貓幼崽的行為,可能違反大熊貓飼養的相關規定。2018年10月,四川省林業廳曾向省內各大熊貓圈養單位發出通知,嚴禁各大熊貓圈養單位組織開展投餵、合影等商業性近距離接觸人工圈養大熊貓活動。非動物園工作人員接觸大熊貓幼崽最大的風險在於防疫。
  • 幼崽不完全飼養手冊
    人類的幼崽,真的很治癒。後來我們家多了不少逗小孩玩的東西,撥浪鼓啊手搖鈴啊小玩偶啊啥的,但是這些的吸引力遠不如我抱著她悠悠來的開心,笑聲清脆,嘎嘎嘎的,像個快樂的小鴨子。熊哥總警告我倆,別玩大發勁兒了把崽甩出去。我倆一個真聽不懂,一個裝聽不懂,熊哥每次都無力的嘆息一聲,繼續在沙發上做自己。
  • 北極熊耐心等待,終於捕到一隻白鯨幼崽
    北極熊耐心等待,終於捕到一隻白鯨幼崽 2021-01-13 19:14 來源:輕鬆休閒一小下
  • 旅日大熊貓順利撫養幼崽 工作人員點讚「模範母親」
    旅日大熊貓順利撫養幼崽 工作人員點讚「模範母親」 2017年06月14日 09:36   來源:人民網
  • 柴犬幼崽挑選方法,這三招一學就會!
    這就需要學會挑選柴犬幼崽的方法,今天就教大家三招,保準一學就會~第一招:看柴犬幼崽的血統因為柴犬幼崽的長相大體都差不太多,所以看它的血統是十分有必要的,柴犬的血統是它顏值高低的決定性因素,雙血統的柴犬有百分之九九的機率長成網紅柴的模樣。
  • 英國攝影師拍到北極熊幼崽第一次走出洞穴畫面
    據英國《太陽報》3月22日報導,來自達勒姆的哈特爾普爾的41歲野生動物攝影師Brian Matthews,在加拿大的一個野生動物園捕捉到一群約12周大的北極熊幼崽第一次冒險走出它們的巢穴。據悉,這些幼崽已經在它們的巢穴裡呆了將近四個月了,他們被拍到在零下40度的環境中踩踏玩耍,然後和媽媽一起在雪地裡睡了個午覺。這些甜蜜的全家福是由獲獎的英國野生動物攝影師Brian Matthews拍攝的。攝影師把這些幼崽描述成和一隻西部高地獵犬差不多大小。
  • 倉鼠捕食自己幼崽的理由和防止方法
    倉鼠過於受到壓力,可以吃自己的幼崽。發生壓力的原因有可能是生育、育兒本身。如果因為太神奇而讓媽媽倉鼠煩躁的話,媽媽倉鼠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2.威脅和恐懼 許多物種的媽媽希望保護幼崽是正常的,倉鼠也不例外。但是倉鼠害怕或害怕的時候,可以殺死自己的幼崽吃。像倉鼠害怕的人、其他寵物、大聲、威脅小倉鼠之類的恐懼都可以讓它吃掉幼崽。
  • 雄獅為什麼要咬死6個月以內幼崽?母獅一生要經歷多少喪子之痛?
    如果此時有雄獅挑戰獅王的位置成功後,它們會選擇將獅群中所有6個月以內的幼崽咬死,讓母獅儘快發情。 這樣做的原因是雄獅平均當獅王的時間只有2年左右,為了儘可能地留下自己的後代,並且讓自己的後代長大,他們會咬死6個月以內的幼崽,讓種群中的母獅發情。
  • 人類幼崽初期餵養不完全指南(上篇)
    一 了解一下添加輔食的目的最直接的目的當然是補充營養,幼崽長到6個月左右母乳的營養就滿足不了他的需求了,尤其是鐵。母乳裡的鐵並不優秀,其實娃出生的時候是從母體裡帶了鐵的,6個月的鐵,打包帶走,謝謝。對,只夠用6個月,所以娃的第一口輔食是高鐵米粉,這已經是個常識了。
  • 獵豹媽媽保護幼崽與大象緊張對峙
    獵豹媽媽保護幼崽與大象緊張對峙/3) "← →"翻頁 2020年12
  • 大興安嶺發現駝鹿爭偶,小獸在一旁觀看,母獸生育前狠心趕走幼崽
    雄獸緊跟其後,追逐了一會兒,雄獸騎到雌獸身上,完成交配。其他沒能爭到配偶權的雄獸,只能在一邊幹看著。有意思的是,在這個「相親場」之外,有一頭年輕的雄獸,它頭上的角明顯比較小,它不敢輕易進入「相親場」,只好在外邊圍觀。也許,它知道自己無法打贏壯年駝鹿,所以先來觀看,學習經驗,第二年求偶期到了就可以派上用場。
  • 喵星人幼崽叫small cat?大錯特錯了吧!
    foal09小馬駒《小馬寶莉》也是很多孩子熱追的動畫片之一小馬寶莉就是My little pony馬的英文是horse,但是小馬駒的英文是foal多指一歲以下的小馬、小騾、小驢哦動物和他們的幼崽英文不一樣
  • 南非一隻狒狒將獅子幼崽舉起 重現《獅子王》經典場景
    據《太陽報》2月3日報導,一位攝影師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用相機拍到一隻狒狒舉起一隻獅子幼崽,再現了《獅子王》中的標誌性場景。據悉,43歲的Kurt Schultz當時正在克魯格國家公園給大型貓科動物拍照,他看到一群狒狒圍住一隻無助的獅子幼崽,擔心它們會殺死它,接著其中一隻雄性用胳膊將它舉起,爬上了一棵樹,在樹杈之間跳來跳去。最終這隻狒狒像一個慈愛的父親一樣撫摸著獅子幼崽,然後將它抱在懷裡。
  • 在蘭州生活的北極狼產下一隻幼崽
    掃碼看直播4月9日上午8點45分,蘭州極地海洋世界冰川極地區的北極狼產下了1隻小北極狼幼崽。幼狼出生時毛色呈黑灰色,體重達400克,體長28公分。北極狼思思產了一隻幼崽9日上午,正在蘭州極地海洋世界打掃衛生的阿姨,無意間看到北極狼圈舍裡多出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她趴在玻璃牆上仔細一看,地上黑乎乎的東西竟然和小狗一模一樣。「北極狼產崽了!」她丟掉手中的拖把,邊喊邊叫衝出極地館,向馴養員報告。聽到消息後的工作人員集體衝到了北極狼圈舍外,趴在玻璃牆上一看究竟。
  • 人類幼崽的哪些行為讓你瞬間崩潰?
    熱衷於刷人類幼崽可愛日常的小編,常常會在評論裡看到「怎樣才能不結婚、不經歷生產,就能擁有這樣的小可愛」諸如此類的「奇怪」發言。崽崽們真的太太太好笑了,一會兒讓你覺得窩心到想哭,一會兒又讓你哈哈大笑,更多時候是哭笑不得。無論他們在幹什麼,都覺得好可愛呀。
  • 土耳其公園一隻狐猴媽媽整天背著雙胞胎幼崽形影不離
    當地時間2020年4月20日,土耳其梅爾辛市,塔爾蘇斯自然公園裡,一隻狐猴媽媽帶著她剛出生的雙胞胎幼崽,她整天背著雙胞胎幼崽形影不離!土耳其梅爾辛市,塔爾蘇斯自然公園裡,一隻狐猴媽媽帶著她剛出生的雙胞胎幼崽,她整天背著雙胞胎幼崽形影不離!土耳其梅爾辛市,塔爾蘇斯自然公園裡,一隻狐猴媽媽帶著她剛出生的雙胞胎幼崽,她整天背著雙胞胎幼崽形影不離!
  • 3隻兔猻連生16隻幼崽,飼養員:很開心,但不能保證都能成年
    在我國,只有西寧野生動物園養有兔猻,2019年時僅有3隻。圖:隨便的一個抓拍,就是一個表情包在兔猻的人工繁育方面,俄羅斯的莫斯科動物園、新西伯利亞動物園等處於世界先進行列,時不時就會傳來兔猻幼崽降生的好消息。
  • 新生的金吉拉貓幼崽很黑,記錄一點點變白的過程
    我家小金的老婆小金脾氣比較大,心比較急,三下五除二就把平常在家裡是霸王母老虎的老婆給拿下了,經過了兩個月的允許,居然生了6隻可愛的小寶寶,當親家發過來照片的時候,我驚呆了,為什麼如此之黑小黑不但沒有遺傳長毛基因,而且耳朵,鼻子,毛色都不對,畢竟兩個不同品種,怎麼可能生出金吉拉,所以我也沒在意,但我最擔心的就是親家的黑金吉拉幼崽會不會變成我家小黑的模樣,心裡一萬個擔心。隔天親家就發來了幼崽的照片
  • 結束冬眠的北極熊幼崽,對著鏡頭「揮爪」:嗨,第一個春天!
    在漫長而無趣的冬眠過程中,成年雌性北極熊會產下幼崽,等到春暖花開時,母熊會帶著幼崽一起出洞開始嶄新的生活。第一春季對北極熊幼崽的成長尤為重要,所以母熊必須在這時增加捕獵頻率,儘可能地滿足幼崽們對食物的巨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