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歸來、轉行買藥的柯達,其實只是在割韭菜?

2020-12-12 騰訊網

最近,柯達因為轉行製藥,

股價如同坐上了過山車,

一度暴漲,又突然暴跌,

可以說是大起大落。

不由讓人疑惑,

曾經的膠片帝國,

130多歲的柯達,

不是已經破產了,

怎麼又捲土重來了?

這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藥?

1.記錄滄桑的柯達

1878年,大清還在時候,

美國人喬治·伊士曼發明了自己的相機,

並取名「柯達」,

這個膠片帝國就此成立,

並記錄了歷史上濃墨重彩的瞬間。

1891年,

愛迪生藉助柯達的軟膠捲,

發明了首款電影攝影機,

1895年

倫琴用柯達膠片拍攝妻子的手,

那是世界上第一張X光照片,

柯達也相繼推出X光相紙。

1969年

阿姆斯特朗的在月球上的漫步,

就是由阿波羅11號上的柯達相機拍攝的。

柯達成立後的100年間,

它曾佔據過全球2/3的攝影產業市場份額,

市值一度高達300億美元,

而柯達在中國,

也曾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978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柯達總裁飛到香港,

遠望深圳漁村,

他自信找到了新興的市場:

「那個地方有10億人口,

買兩個就是20億膠捲。」

1994年,

柯達快速彩色衝印店大舉進入中國,

至2003年,

已有8000多家柯達彩印店

紮根中國的大街小巷,

是彼時肯德基、麥當勞的十幾倍,

在咔嚓一聲中,柯達的膠捲,

記錄了一代中國人的出生、成長、老去。

2.落後於時代,就只能被拋棄

然而,歷經繁華的柯達帝國,

也有被時代拋棄的一天。

14年前,

周潤發在劇組

拍下了鞏俐化妝的瞬間,

留下了經典的一幕,

後來這張照片賣了318萬,

周潤發一向有攝影的愛好,

他最愛用柯達的黑白膠捲。

柯達總裁得知後,

特地詢問周潤發,

要不要為他保留一條生產線。

但是,這條生產線並未留下。

隨著時間的流逝,

攝像技術從膠片化轉向數碼化,

數位相機逐漸登上歷史的舞臺,

膠捲消費市場也急速萎縮。

就在各大相機生產商把發展方向

錨定在數碼領域時,

柯達卻選錯了方向,

發展所謂的「一次性膠捲相機」,

並在4年後無奈叫停。

一步錯,步步錯,

儘管柯達接連砍掉了膠捲研發中心,

推掉自己的廠房,

以顯示自己的決心轉向數碼領域的決心,

但早已是來不及了。

柯達所推出的數位相機,

比不上其他廠商,

質量低、技術落後等因素,

完全沒有競爭力。

2000年到2003年間,

柯達傳統影像部門的銷售利潤,

從143億美元銳減至41.8億美元,

此後更是連年虧損,

直至2012年,

柯達申請破產保護,

一代膠片帝國就此崩坍,

只留下惋惜之聲。

3.現在柯達製藥靠譜嗎?

2013年,

柯達重新融資上市,

卻一直不溫不火,

本以為柯達就這樣沉寂下去,

上周一則新聞,

卻讓柯達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

7月28日,川普宣布,

支持柯達公司生產藥品,

美國政府將提供7.65億美元的支持。

消息一出,

柯達股價暴漲,

從不到2美元升至60美元,

觸發熔斷20次,

市值暴增13.6億美元,

似乎要上演一場王者歸來的好戲。

一個生產膠捲的公司,

為什麼突然轉向製藥呢?

其實早在1988年,

柯達就成立了製藥業務部,

斥資51億美元收購了藥企斯特林,

90年代,

柯達還參與了阿司匹林的生產,

難道這次柯達是重操舊業?

然而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儘管柯達參與過製藥行業,

早就因為慘澹經營、巨額負債而退場。

在加上柯達近幾年財務狀況不佳,

今年一季度更是嚴重虧損,

巨額債務將與2021年到期,

可以說是搖搖欲墜,

這樣的柯達,

憑什麼爭取到政府支持?

8月8日,

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表示,

美國政府對柯達的7.65億援助已被擱置,

原因則是對柯達CEO的指控,

包括柯達CEO Continenza在內的柯達高管,

在援助消息公布前,

就買入了大筆的柯達股權,

這一行為可能涉及到內幕交易,

美國國會和證券交易委員會都已經介入調查。

有人認為,這次柯達暴漲,

就是一次炒作,

川普用一項未確定的貸款,

炒高柯達的股價,

藉此讓自己的親信獲利。

而受到種種不利消息的影響,

柯達的股價也在七日內大跌85%,

而根據數據顯示,

這段時間持股柯達的散戶增加了800%,

在暴漲與暴跌之間,

不知道有多少美國股民被「割韭菜」了。

如果柯達在2012年就徹底離場,

可能現在只會留下懷念,

但現在它卻牽扯到一系列的爭端之中,

不管是不是真的想要轉型製藥,

都恐怕要涼涼。

畢竟情懷不能當飯吃,

既然柯達沒有這個金剛鑽,

還是就別攬瓷器活吧。

相關焦點

  • 柯達轉行賣藥,曾經破產的膠捲大王,重生後在幹什麼
    紅星新聞記者發現,這家曾經破產的百年品牌,經過重組成為一家小型數位影像公司。除了為人熟知的影像類產品,柯達還跨界生產影音和數據存儲產品,比如存儲卡、無線耳機等,還曾宣布生產手機,展示過平板電腦、無人機等,但其中大部分產品都是品牌授權給其他企業生產。
  • 你以為柯達還做膠捲?不,人家其實轉行賣藥了
    誰都不曾料想,可口可樂沒能等來這把火,反而讓柯達等來了。作為2012年就申請破產保護,且股價長期低迷,早已淪落為仙股的柯達,居然借新冠這陣妖風吹來之際,打了一場翻身仗——兩天時間裡,柯達股價盤中連續十多次觸發熔斷,三日時間內,累計漲幅已近15倍。推特上更有網友稱,「如果你在過去一小時內買了10萬美元的柯達股票,現在你的這些股票價值430萬美元。不可思議。」
  • 三天暴漲 1480% ,破產的 「膠捲大王」柯達轉行變藥廠
    在美國政府周二宣布向柯達提供 7.65 億美元的貸款、用於生產抗擊新冠病毒的製藥成分之後,柯達股價周三盤中一度飆升近 600%,盤中更是觸發了十餘次熔斷。本周三個交易日柯達累計上漲1480%,市值暴增13.6億美元。目前,柯達的市值已超過 10 億美元。在周二貸款消息宣布之前,該公司市值僅為 1.15 億美元。據 Robintrack 數據,在過去的 24 小時內,有 20000 多名 Robinhood 用戶將柯達股票添加到其投資組合中,使該股成為該平臺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股票。
  • 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已經轉行做藥,你怎麼看
    柯達應該在我們80後的印象總還是很深刻的,我還記得那還是我大學畢業完了去南方報到前,去二姨家旅遊,當時用的是膠捲相機,裡面的膠捲就是柯達的。而且連照相館洗相片都問我們用普通的相紙還是選擇柯達的相紙。當時還寧願多花點錢,也會選擇柯達的相紙。
  • 柯達,從相機到靈藥
    喬治伊士曼不斷改進簡化了攝影的方法,並在1883年發明了膠捲,同時柯達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傻瓜式膠片相機,將攝影推向了大眾化。在1896年柯達成為第一節希臘雅典奧運會的主要贊助商,柯達的銷售網絡遍布歐洲各個國家,並逐步在世界各地擴張。1994年在中國市場內的快速衝印店多達八千多家。
  • 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轉行做藥...
    截至發稿時,柯達報32.92美元/股,漲幅314.6%。獲7.65億政府貸款製藥 轉行後醫藥業務將佔40%據中國基金報,根據《國防生產法案》(Defense Production Act),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獲得了7.65億美元的政府貸款,這是柯達首次獲得此類貸款。
  • 轉行做藥品!膠片巨頭柯達一夜熔斷十餘次 股價一度飆升570%
    轉行做藥品!柯達股價大漲318%,至每股25.26美元,創下了有史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天。該股一度飆升570%,至每股60美元,盤中更是觸發了十餘次熔斷。就在周二,柯達股價上漲了203%,此前美國政府根據《國防生產法案》向該公司提供了7.65億美元貸款,讓其開始生產仿製藥,這是該公司首次推出此類產品。
  • 膠片巨頭柯達要轉行製藥,股票先「瘋」了
    「如果你在過去一小時內買了10萬美元的柯達股票,現在你的這些股票價值330萬美元。不可思議。」是的,你沒看錯,這裡說的柯達,就是曾經的膠片巨頭柯達。美國東部時間周二,柯達獲得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創立柯達製藥公司。
  • 柯達破產膠片時代走向終結 衝洗店面臨艱難轉型
    1月19日,柯達公司宣布,柯達及其美國子公司已經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一家有著131年歷史並曾經引領了全球膠片市場的大型跨國企業,最終在數位相機風靡世界的浪潮下,一步一步走向破產結局。  與柯達公司的命運息息相關的是,昔日街頭隨處可見的柯達衝印店,也因時間久遠疏於打理而顯得日暮西山。膠片時代正在走向終結,這些相片衝印店早已感受到了時代變換所帶來的陣痛。
  • 美國抗疫「製藥」的重任,怎麼就交給做膠捲的柯達了?
    一家是不知道能不能被迫賣身的TikTok,另一家是擁有一百四十年歷史、一度陷入破產陰霾的昔日膠捲大王,在瀕臨絕境的情況下,收到了美國政府大筆貸款,轉行製藥的柯達。7月底,柯達與美國國際發展金融有限公司宣布,柯達獲得7.65億美元的貸款。
  • 140歲柯達,賣不出膠捲慘遭破產?竟靠跨界製藥、重新復活
    近期,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竟然因轉行賣疫情用藥火了!在獲得7.65億美元的政府貸款後,一夜之間,柯達的股價暴漲655%,收漲318%。跨界真的能拯救,這家多次面臨破產的老企業嗎?其實,在此之前為了自我拯救,它早就做過多次轉型。做聯名、賣手機、賣衣服、賣啤酒,什麼火就做什麼,徹底走上一條「網紅道路」。對於這家有著140年歷史的名牌企業,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它。
  • 140歲柯達,賣不出膠捲慘遭破產?竟靠跨界製藥、賣衣服,重新復活!
    編輯 狂人 | 營銷狂人(HLW3600) 近期,曾經的「膠捲大王」——柯達,竟然因轉行賣疫情用藥火了! 在獲得7.65億美元的政府貸款後,一夜之間,柯達的股價暴漲655%,收漲318%。
  • 柯達獲白宮巨額貸款,破產的「膠捲...
    柯達的股價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不溫不火。就是這家擁有140年歷史、一度陷入破產陰霾的昔日膠捲大王,成了最近兩天全球資本市場最關注的焦點。科倫扎周三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還表示,製藥最終可能佔到柯達業務的30%~40%。市場有觀點認為,轉向藥品生產可能標誌著柯達的轉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其實這並不是柯達第一次進軍製藥行業——1988年,柯達便成立了「伊士曼製藥」事業部,並在同年收購了斯特林製藥公司,這也為後來柯達進軍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埋下了伏筆。
  • 昔日膠片巨頭柯達變身「藥神」
    風馬牛不相及的做膠捲與製藥,在被「選中」的昔日膠片巨頭柯達身上無縫切換。隨之應聲而來的還有它起死回生的股價,以及資本市場的不斷爭議——做膠捲破產,轉行製藥卻市值暴漲?美國東部時間7月29日,柯達獲得一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創立柯達製藥公司,用於生產包括羥氯喹在內的仿製藥原料。
  • 膠片已死,柯達破產,這家日本企業卻逆勢重生!活成千億營收的巨頭
    來源:EMBA微金市場迅速萎縮,導致當時全球第一的公司柯達破產,而同樣靠攝影膠片起家的富士,不僅倖存下來,而且還活成了千億營收的巨頭。富士的長盛不衰,到底有何秘訣?而彼時,全球第一的公司柯達是膠片行業當之無愧的巨頭,近4000億日元的銷售額,是富士膠片(270億日元)的15倍。作為後來者,富士一直在自力更生開發技術。到了1976年,富士發明高感度彩色負片膠捲F-Ⅱ400,在技術上超越了競爭對手柯達。
  • 昔日膠捲大王改行製藥 柯達這些年經歷了啥?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祖爽)昔日的膠片巨頭伊士曼柯達公司(以下簡稱柯達)開始轉行製藥了。近日,柯達與美國國際發展金融有限公司宣布,柯達獲得7.65億美元的貸款。美國國際發展金融有限公司官網顯示,該筆貸款是為了支持柯達製藥的上市,這也是美國政府依據《國防生產法》下發的首筆此類貸款,柯達將使用這筆資金生產一些仿製藥的原料藥。消息一出,柯達當天盤中股價一度暴漲350%,7月29日漲幅一度達655%,截至收盤,其股價為33.2美元。
  • 膠捲巨頭柯達百年史:13年完成破產重組,轉型製藥股價狂飆10倍
    膠捲巨頭柯達百年史:13年完成破產重組,轉型製藥股價狂飆10倍 鯨視頻 2020-07-31 08:17:08 >【#膠捲巨頭柯達百年史# :13年完成破產重組,轉型製藥股價狂飆10倍】伊士曼柯達成立於1888年9月4日,作為昔日科技巨頭,巔峰時期的柯達為全球各地的企業提供包裝、印刷、圖形通信和相關專業服務。
  • 柯達膠捲賣抗新冠「神藥」,三天股價暴漲1480%!川普也為其站臺
    其中,就包括柯達。這個擁有140年歷史、一度陷入破產陰霾的「膠捲大王」,卻因轉行賣藥,成了最近兩天全球資本市場最關注的焦點。據媒體報導,三天的時間裡,柯達股價累計上漲1480%,市值暴增13.6億美元。
  • 柯達絕處逢生?股價三天暴漲1480%
    來源:財經早餐柯達曾經是世界上最大影像產品和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那些裝在小小黃色包裝盒內的柯達膠捲,記錄了無數人的重要時刻,近些年卻漸漸被市場遺忘。柯達申請破產保護以來,資本市場對於柯達前景並不看好,美國時間7月28日周一開盤時,其股價僅為2.13美元。
  • 柯達公司簡介
    伊士曼柯達公司Kodak,簡稱柯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業務遍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員工約8萬人。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成為柯達全球第二大膠捲市場,僅次於美國。而根據預測,數年後,中國將成為柯達的全球第1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