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花和大家聊聊「透視」
請按耐住你們嫌棄的小眼神
小花知道大家一開始學畫老師就講透視
什麼近大遠小、近寬遠窄
但今天我們要講的透視絕不是近大遠小這麼簡單
不信我們來看一下吧
雖然有點枯燥,但我們還是要先講一下透視的定義
透視是指同一個空間中的物體
在同一視角上所產生的變化
我們經常聽到的「近大遠小」就是這個變化的一種
注意只是其中一種
透視可不僅僅只有近大遠小這麼簡單!
透視基於物體對人眼的三種不同的屬性可分為
1、色彩透視(也稱空氣透視)
2、消逝透視(也稱隱形透視)
3、線性透視
這三種透視分別對應物體色彩、體積、形狀三種屬性在空間裡的視覺變化。
我們先來講一下色彩透視
我們都知道在透過玻璃或者其他透明材質看物體的時候,物體的顏色會發生變化,玻璃越厚、裡面的雜質越多,這種變化就會越明顯。其實我們看東西的時候並不是直接看到的,我們和物體之間也隔了一層「玻璃」那就是空氣,空氣並不是完全透明的,裡面也是有很多雜質,距離物體越遠,光線穿過的空氣就越多。也就意味著這層「玻璃」越厚,「玻璃」越厚物體顏色的變化就越明顯。
不信?你看!
這是一張手機拍的風景,這張風景近處和最遠處隔了很遠的距離,其實光看圖就能看出遠近的顏色相差很大,
但是我們還是來分析一下,先將這張圖片分為近、中、遠三個部分,然後提取這三個部分中巖石和樹木的顏色做比較。
就像這樣
怎麼樣?這個差別是不是特別明顯了
同樣是巖石和樹木因為距離不同
所以你看到的顏色差距如此之大
且可以發現,到一定距離的時候顏色越偏冷
也就是越偏藍,這種藍其實就是空氣的「顏色」
因為在自然光中,藍色的比重是最高的
這些藍色絕大部分來自海洋,是不是很神奇
我們再來說說消逝透視
消逝透視其實也是基於上面說的空氣透視的原理
同樣是因為空氣這層「玻璃」引起的
只是在消逝透視中,空氣影響的不是顏色
而是物體的體積
還是來看圖
還是那張風景,還是分為近、中、遠三個部分,分別截取這三個部分中的一個小景,我們很明顯看出近、中、遠三個部分景物的區別,近處的景物具體、層次分明、特別實,而遠往遠處的景物就越模糊,層次也較為單一,顯得特別虛,這就叫消逝透視。
最後再來講一下線性透視
我們常聽到的「近大遠小」,其實就是線性透視中的一種表現,線性透視也是我們最常用的一種透視,線性透視可以分為焦點透視和散點透視。焦點透視中有單點透視、兩點透視、三點透視,首先來看一下單點和兩點透視
這個就不多說了吧,想來同學們已經快要看吐了
我們主要來講一下三點透視
這個應該算是比較複雜的一個透視了
也是出現最多的一種透視
先看圖
它有三個消失點,所以被稱為三點透視
且三點透視只出現在仰視和俯視中
仰視和俯視,同學們畫畫的時候
是不是特別討厭這兩個視角?
老師也經常告訴我們儘量避免畫這兩個視角
這就是因為你沒有掌握三點透視
三點透視說白了就是多了一個消失點
只要固定一個視角,然後在兩點透視的基礎上
加上第三個消失點就行了
雖然說起來挺簡單,但實際應用還是要多加練習
至於散點透視,其實就是多個焦點透視的疊加
一般出現在國畫中,現階段我們幾乎用不上
所以這裡就不多解釋了
說了這麼多,這些透視到底有什麼用
以及體現在畫面上是什麼樣的呢?
別急,馬上上圖!
其實單看那兩塊顏色就能感覺到它們的距離
因為在視覺上偏純和暖的顏色會往前跳
偏灰和冷的顏色會往後退
這就是為什麼色彩老師常和我們說
遠處的顏色要加淺灰藍的原因了
一純一灰、一暖一冷空間就推開了
也就是「近純遠灰」「近暖遠冷」的視覺原理
我們用同樣的方法,截取畫面中近處和遠處的物體
很明顯可以看出近處的物體相比於遠處的物體
邊緣線要更加鋒利,細節層次也更加豐富
對比也更加強烈,所以近處物體相較於遠處更加實
遠處的物體則正好相反,邊緣線模糊
層次較為單一,對比弱,所以虛
一實一虛,就形成了空間
這便是素描老師常說的「近實遠虛」了
最後就是大家熟悉的線性透視了
線性透視的作用不光是空間這麼簡單
暗示畫面的主體
就像這樣
可以看到,上面這張畫面中的透視線幾乎都匯集於中間的石膏像上面,這就使得原本一張中長調的畫面。主次十分明顯,在這樣一張大關係下,作者巧妙的利用了透視線將觀者的目光聚集在主體上。
總結一下,透視在畫面中
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塑造畫面的空間感
一張畫面沒有透視就沒有空間
如果下次發現畫面的空間感不夠強
記得對照上面說的三種透視法
看看你的畫面缺少了哪一種
最後我們還是來欣賞一波美院高分卷
理清頭腦,一起來找一下這些畫面中的透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