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類科研成果如何實現資本轉化」學術講座在醫學部舉行

2020-12-16 西安交大新聞網

12月10日下午,受西安交大副校長、醫學部主任顏虹邀請,學校傑出校友蘇州民投、翼樸資本總裁林向紅先生為醫學部帶來了題為「醫學類科研成果如何實現資本轉化」的學術講座。同時出席活動的還有翼樸資本副總裁曹愚、高磊,麥科奧特總裁王冰,醫學部科技處副處長韓蘇夏,西安交大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方敏,醫學部及各附屬醫院青年教師、碩博士生等200餘人參加講座。講座由顏虹副校長主持。

顏虹副校長對林向紅先生團隊的來訪表示歡迎,表示醫學部年輕教師、醫生要有資本轉化觀念,他鼓勵大家聆聽學習。

講座中,林向紅先生對於蘇州民投、翼樸資本進行了簡要介紹,通過不同公司的投資案例對醫學類科研成果資本轉化進行了詳細分析。

麥科奧特總裁王冰分享了創業經歷和感悟,作為醫藥成果轉化的傑出代表,王冰博士同時也拿到了林向紅總裁團隊的大額投資。他鼓勵醫學部青年教師、醫生和學生進行醫學成果的資本轉化。

最後,師生們踴躍提問,對於醫療器械轉化、科研人員和經理人身份的平衡等提出了問題,顏虹副校長、林向紅總裁分別進行了解答。

相關焦點

  • 心血管醫學部召開臨床研究學術會議
    11月25日,為了進一步做好醫教研工作,我院心血管醫學部召開了臨床研究專題學術會議。會議開始,心血管醫學部主任董籲鋼回顧了心血管醫學部臨床研究的歷史,醫學部前輩們如鄭振聲教授、孫培吾教授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進行研究,創造了輝煌的成績。
  • 牛津大學揭秘延壽抗衰關鍵——SYNNAD主要成分再獲頂尖科研機構背書
    2020年8月20日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雜誌《Molecular Cell》上[1],牛津大學醫學部的Simon教授課題組刊文中,通過對試驗小鼠的研究進一步證實:蛋白質因子5A(eIF5A)可以激活蛋白功能調節細胞自噬,並與細胞衰老與凋亡生命活動有關。
  • 福建力促臺籍教師科研成果轉化
    福建力促臺籍教師科研成果轉化 2020-01-10 16:32:33   福建省科技部門人士10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福建重視兩岸科技合作與交流,這是福建先行先試,力促高校臺籍教師科研成果轉化的具體體現。  自2019年開始,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在立項上給予在閩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臺胞政策傾斜,設立臺胞專項扶持項目,每年擬立項10項。  近年來,在福建高校任教的臺籍教師逐步增多。
  • 浙江高職院校舉行科技成果拍賣,所得資金95%返還給科研團隊
    我這個電梯分布式監控項目,讓各部件實現本地控制,大大降低了系統風險和故障率,每部電梯還能降低約8000元生產成本!」2020年12月16日,在2020浙江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會杭職院專場拍賣活動現場,電梯工程技術專業教師崔富義的一款 「基於lonworks網絡的電梯分布式監控系統」 專利技術,經過多輪激烈競爭,最終拍出了60萬元。
  • 第三屆遼寧省護理研究生論壇暨研究生優秀科研設計競賽成功舉行
    護理科研共參與,分享交流促發展。2020年12月20日,「第三屆遼寧省護理研究生論壇暨研究生優秀科研設計競賽」活動在瀋陽舉行。論壇以「協作創新 共謀發展」為主題,採取線上的方式舉辦,著力為護理研究生搭建交流平臺,激發研究生的創新熱情,提升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 海鎂集團與東北大學協同創新促進科研成果儘早轉化為生產力
    該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以推動菱鎂產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為重點,通過校企協同創新,建成綠色、高效鎂產業研發基地,實現菱鎂行業領域相關關鍵技術突破。遼寧海城鎂礦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蔡鑫出席洽談會。東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高校,是國家「雙一流」大學。
  • 改革破冰,創新成果轉化「南京模式」
    南京市委改革辦負責人介紹,作為全國唯一的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南京聚焦創新名城建設,圍繞暢通成果轉化渠道、激發科研人員活力、統籌創新資源配置等方面,因勢而謀、順勢而動、大膽探索,加快將科教資源豐沛的「先天優勢」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態勢」。
  • 同濟大學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全力推進優秀科研成果...
    作為同濟大學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又一實際行動,今年7月,同濟大學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評選活動正式啟動,面向各學院、附屬醫院及學校控股所屬公司的科研團隊或人員開展。
  • 北京華諾奧美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團到訪醫學部
    本站訊(通訊員蘭巧玲)1月3日上午,北京華諾奧美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諾奧美」)總經理李彬、技術總監魏星、研發總監趙立明率代表團一行8人到訪醫學部。天津大學醫科建設辦公室副主任李偉鋒、醫學部主任助理倪廣健接待了華諾奧美一行,醫工院部分專業教師參加了座談。
  • 學術報告太枯燥?如何高效聽講座?科研達人分享小技巧幫你提神!
    出席各種學術會議,聽各類學術報告,是科研工作者實現科研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是年輕學人積累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時下,學術活動層出不窮,學術報告隨時可聽,有時甚至到了應接不暇的程度,「如何聆聽學術報告?如何做一個精彩的學術報告?」成為困擾大家的難題,今天我們就帶大家走進學術報告、解鎖學術報告!
  • 系列活動力推科技項目轉化上快車道!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
    大會的舉辦,旨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成效,構建有序、健康、發展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 靜安教育學術季·第五季-2020年靜安區青年教師課題成果報告會舉行
    靜安教育學術季·第五季-2020年靜安區青年教師課題成果報告會舉行時間:2021/1/8 17:30:11 來源:靜安區教育局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12月30日下午,為激發教師個體專業活力,推廣教育科研成果,2020年靜安區青年教師課題成果報告會在上海市六十中學舉行。
  • 中科院院士蘇國輝教授應邀到醫學部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2月21日上午,醫學部邀請中科院院士蘇國輝教授作題目為《抗抑鬱非藥物的研發/從基礎到臨床》學術報告。青島大學原副校長,腦科學與疾病研究院院長謝俊霞教授主持報告會,醫學部部長姜宏、科研管理與國際合作辦公室主任王胤和學部師生100餘人聆聽了報告。
  • 醫療界101項創新科研成果將造福患者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院士在致辭中指出,孫逸仙紀念醫院一直以研究型、智慧型醫院為建設目標,強調以臨床需求為導向,開展前沿科學技術研究攻關,產出成果並回饋臨床,服務人民群眾健康。希望通過本次論壇能夠充分展示醫院的101項優秀成果,與在座的研究機構、高新企業、資本機構擦出火花,開展充分合作,共同孵育項目、推動轉化,儘快使成果落地,真正服務臨床。
  • 蘇州大學—潤碧泓水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籤約暨揭牌儀式舉行
    10月20日下午,蘇州潤碧泓水生態修復科技有限公司與蘇州大學合作共建「蘇州大學——潤碧泓水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籤約暨揭牌儀式在蘇州大學獨墅湖校區隆重舉行。蘇州大學「2011計劃」辦公室主任仇國陽、醫學部副主任龍亞秋、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沈學伍、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凌去非教授、吳江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周建忠、蘇州潤碧泓水生態修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德滿、總經理夏小俊、財務總監戴文君及公司相關負責人參與了籤約暨揭牌儀式。
  • 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科研基地揭牌儀式今日在029藝術區舉行
    12月9日,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科研基地揭牌儀式在029藝術區成功舉行。鹹陽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郭群星、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天恩共同為「基地」揭牌。市文旅局副局長龐聯昌主持儀式,市考古研究所所長謝高文介紹基地情況,市文化稽查隊、市文保中心、市鑽探管理處主要負責人出席儀式。
  • 佛山當「紅娘」,以賽為媒打造大灣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器」
    相反,高校擁有寬鬆的科研平臺,可以不太計較成本去突破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點。」評委之一、大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朝陽表示,大賽評委更為聚焦於積極和城市相關產業相匹配的路演項目,「能否與成熟的企業共同實現項目落地,是高校成果轉化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黃朝陽認為,佛山已有不少高校成果成功轉化的例子,且經驗值得推廣。
  • 陳義漢院士來我院開展學術講座並授聘九院榮譽教授
    7月20日下午,陳義漢院士應邀來我院進行學術講座。陳義漢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副主委,同濟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心血管疾病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此次講座由我院王長謙副院長主持,吳皓院長為會議致辭,心血管學科醫護人員及研究生濟濟一堂,聆聽了精彩的學術報告。陳義漢院士圍繞「心臟自主節律:起源與調控」這個主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他回顧了世界電生理的發展歷史,解讀了國際電生理研究的最新學術熱點,並結合自己的科研經歷,分享了科研的理念和思路,鼓勵青年醫生進行嚴謹和務實的科學研究。
  • 普樂拜格KB-120科研團隊研發成果在日內瓦國際學術會議上發布
    KB-120是由德國普樂拜格公司主導,多國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研發的全球首創天然多元小分子網絡抗氧化技術,經中國科學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日本食品分析中心查證KB-120技術能夠有效修復受損細胞和DNA斷裂。
  • 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學術價值觀
    「有些資源庫很好用,但研究生不了解或不會使用,我們將會針對這些內容重點講授,以此回應研究生們的科研關切。」王帆說。如何瞄準當下學術熱點?如何把準學生關切點?該課程負責人、江蘇師大黨委研工部部長王本賢認為,這主要得益於一支高水平的課程師資團隊。「16名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碩士生導師組成教學團隊,定期開展集體備課,討論分析當下學術熱點,充分開展調研,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學術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