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依法對《錦繡未央》餘下11案進行一審宣判,法院認定《錦繡未央》抄襲行為成立,判令被告周靜(筆名秦簡)於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對小說《錦繡未央》作品的複製、發行及網絡傳播;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11案共計60.4萬元;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加上今年5月8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宣判,被告周靜(筆名秦簡)侵權原告沈文文的首案,賠償沈文文經濟損失12萬及維權開支1.65萬,共計13.65萬元。至此,歷時兩年多的訴訟維權案結束,12位作家訴《錦繡未央》系列抄襲案全部勝訴,12位作家共獲得74萬元賠償。
《錦繡未央》「下手」了12位作家的哪些作品
根據原告代理人維權律師團負責人王國華透露的信息,《錦繡未央》大致侵權了以下12作家的16部作品:溫瑞安的《溫柔一刀》、《寂寞高手》、《江山如畫》、《劍氣長江》和《逆水寒》;沈文文(追月逐花)的《身歷六帝寵不衰》;裴雲(筆名希行)的《重生之藥香》;傅世瑾(筆名朵朵舞)的《一斛珠》;左娟(筆名蕭樓)的《流水迢迢》;王玉紅(筆名一個女人)的《鬥錦堂》;譚卉(筆名蔓殊菲兒)的《胭脂淚妝》;程雲峰(筆名意千重)的《世婚》;張之帆(筆名楚雲暮)的《一世為臣》;郭慧(筆名紫舞玥鳶)的《嘯劍指江山》;黃琳達(筆名維和粽子)的《公子無恥》;朱笑白(筆名御井烹香)的《庶女生存手冊》。
《錦繡未央》及其侵權作品
溫瑞安的《溫柔一刀》
據統計,網絡版《錦繡未央》約270萬字,涉及抄襲16部作品,侵權總字數約11.4萬字,侵權語句共計763處(句),侵權情節共計21處。
花式抄襲增加了認定難度
智慧財產權維權認定是確定侵權是否成立的關鍵環節,尤其是12位作家共同狀告維權,被告是否侵權,分別侵權了16部作品中的哪些地方?這些都需要法院對12作家起訴的作品被侵權,哪個地方被侵權的事實進行確認,首先要排除12位作家維權舉證被告侵權的語句或者情節是否屬於常規語句或情節,排除了這些後,才能確認是否侵權。僅此一項就需要法院做大量工作予以確認。
最後法院認定,《錦繡未央》中被指控的侵權語句和情節與作家們的權利作品存在相同或者實質性相似,即周靜在《錦繡未央》中抄襲了原告作品中的大量語句和情節,雖分散於《錦繡未央》的不同段落,但無論在語句表達、人物塑造、情節結構、故事核心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網友列舉的《錦繡未央》調色盤
由法院認定我們可以看出,被告周靜的侵權行為屬於「花式抄襲」,即有的是用與權利作品相同或類似的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或事物;在情節方面抄襲了權利作品中具有獨創性的背景設置、出場安排、矛盾衝突和具體的情節設計。即有語言,有情節,有設置等方面的抄襲行為。其中法院的判定也包括了作家、編劇、志願者們此前所說的被告抄襲權利作品中的文字、情節和片段等,交錯合併到侵權作品中,即「融梗」,這也是智慧財產權官司中最難判定的部分。
法院判定的《錦繡未央》侵權細節及賠償金額
如今分析看來,被告抄襲的除了武俠類小說,還有言情類、耽美類作品,抄襲範圍之大,難怪被一些網友戲稱為「彙編」。
一場持久的合力維權之戰
智慧財產權官司難打,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是維權難,在很多作家編劇看來,維權舉證難、時間長,會牽扯很多精力,這是很多人放棄維權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12位作家起訴周靜《錦繡未央》侵權一案,是作家、編劇、志願者、媒體、法律界等共同努力維權的結果。
溫瑞安(資料片)
2013年就有網友爆料稱《庶女有毒》(後改名為《錦繡未央》)涉嫌抄襲,並將部分抄襲段落和原作段落的對比做成「調色盤」,發現「被照搬文字劇情或片段」,其中包括二月河的《乾隆皇帝》、溫瑞安的《溫柔一刀》、江南的《九州縹緲錄》等等,這部小說的大面積抄襲引起了讀者和編劇、作家們的廣泛關注。
2017年1月4日,11名作家起訴周靜《錦繡未央》侵權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立案。
2017年3月,著名作家溫瑞安加入11位作家共同維權,6月14日,溫瑞安訴《錦繡未央》案立案。
2017年4月23日,沈文文訴周靜《錦繡未央》抄襲其小說《身歷六帝寵不衰》案開庭審理。
2017年6月23日,另外十案正式開庭審理。
2019年3月,溫瑞安訴《錦繡未央》侵權案在北京朝陽法院開審
2019年5月8日,沈文文訴周靜《錦繡未央》抄襲其小說《身歷六帝寵不衰》首案宣判。
2019年6月20日,其餘11位作家訴《錦繡未央》抄襲案宣判。
至此12位作家起訴周靜《錦繡未央》抄襲案,以周靜敗訴告終。
汪海林
其實,從2013年網友志願者爆料稱《庶女有毒》(後改名為《錦繡未央》)涉嫌抄襲開始,之後被侵權的原作者們陸續開始了維權活動,如,找之前自己的原作品相應的雜誌、出版社和網站編輯,用證據證明這些東西是你的。走全部證明流程等,起訴要經過所在單位或籤約公司許可等等,但因維權成本高、時間長,一些原作者打了退堂鼓。
2016年初,被侵權的原作者們決定聯合起訴,他們聯繫到了著名編劇汪海林、餘飛等人,二人幫助眾籌訴訟費、聯繫律師,幾十位編劇、近百位志願者熱情支持,央視電影頻道還對《錦繡未央》侵權案進行了專題報導。
餘飛
今年的5月6日,即在沈文文訴周靜《錦繡未央》抄襲其小說《身歷六帝寵不衰》首案宣判前,編劇餘飛在回顧案件經過的時候,在微博上感慨稱, 「這一起由幾十位編劇資助的公益維權事件也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尤其是在當前影視行業抄襲現象屢禁不止、作家和編劇維權艱難、抄襲碰瓷現象頻繁、專業人士無人願出頭擔當反抄襲具體工作的複雜形勢之下,當時編劇界、法律界、自願者網友的跨兵種聯合反抄襲行動真是相當令人懷念。」
從2013年《庶女有毒》(後改名為《錦繡未央》)被爆料侵權開始,到今天取得12作家狀告《錦繡未央》全案的勝利,可以說,這是12位作家與不斷搜集整理理證據的志願者們,後來出錢出力、奔走相告的編劇後援團以及以公益價格為12作家維權的律師團等多方共同努力的結果,此案也是繼瓊瑤狀告於正《宮鎖連城》抄襲一案勝訴後,文藝界維權的又一次勝利。
有些話不吐不快:我們更看重維權勝利的影響力
也許,在現有法律的賠償標準下,《錦繡未央》系列抄襲案每千字賠付6000元左右,已經超過了通常確定的判賠標準,是按照較高及懲罰性標準來判賠的,我國的司法制度護在保護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但是,在《錦繡未央》涉嫌抄襲聲音出現後,影視行業的一些表現以及暴露出來的網文創作方面的問題,卻讓人不吐不快。
其一,為什麼侵權作品能出書、被影視化,且被改編為同名漫畫和手遊?
《庶女有毒》創作於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間,在網站連載付費閱讀,在2013年期間就有網友反映有抄襲之嫌,同年7月出版圖書時改名《錦繡未央》。2016年3月,就在蔓殊菲兒(譚卉)和追月逐花等和志願者準備維權,汪海林、餘飛等圈內人士反對涉及抄襲《錦繡未央》改編成電視劇的前提下,這個所謂的IP不僅被拍成了電視劇,而且電視劇還在相關平臺播出了。
近些年,《甄嬛傳》《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楚喬傳》都曾在媒體上被質疑涉嫌抄襲,但在IP風盛吹之下,這些作品不僅被改編成了電視劇,並且還在一些平臺熱播。投資方、製作方、播出品臺這種不在乎違法隱患,只管掙錢的行為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從小處說,與獲利相比,侵權者或涉嫌侵權者的違法成本低廉,如,於正的《宮鎖珠簾》被判侵權瓊瑤的《梅花烙》,包括於正、播出平臺在內五被告只賠償瓊瑤500萬,但電視劇早已在不同平臺播出,且有些平臺已多次重播,侵權方各方獲利多少自己大概心知肚明。被官司煎熬幾年的瓊瑤三年都沒有等到於正的一聲道歉。更嚴重的是,從大處說,這種只看「錢景」的行為破壞了行業風氣,也挑戰了行業底線,是非常危險的。
於正的《宮鎖珠簾》被判多處抄襲瓊瑤的《梅花烙》
6月20日,原告代理人維權律師團負責人王國華透露,有《錦繡未央》一書中存在大量侵權內容,有些情節可能被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使用,不能排除下一步對《錦繡未央》劇方採取法律措施的可能性。那漫畫、手遊呢?
其二,網文抄襲嚴重,大量無營養的「爽文」流行,誰該負責?
網文付費閱讀,尤其是IP風潮起,造就了網文快餐暴利,仿佛人人都成了寫手,一種文風盛行,眾多寫手立馬跟風,為滿足年輕讀者們的需求,一些平臺不停催更,且要求作者提供的文字和情節要爽,有媒體甚至曝出,有些寫手甚至藉助「寫作軟體」,根據題材、章節等選擇模板,輸入主配角姓名、性格等信息,軟體就會自動生成數十種內容,寫手可以以此拼湊和組合自己的文字。說實話,這類快餐爽文不僅會導致抄襲的發生,更損傷了通俗文學。如今很多年輕人和中小學生願意看言情玄幻這類的網絡爽文,將大量時間耗在這些沒有營養的流水線產品上,到底能收穫什麼?
與《錦繡未央》一樣,《甄嬛傳》《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楚喬傳》等都曾網友或者作者舉報過抄襲。
不管是瓊瑤訴於正侵權勝訴,還是12位作家起訴《錦繡未央》侵權勝訴,這只是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兩場官司而已,對影視行業或者說文藝界來說,我們更看重的是由此帶來的影響力,比如,真正提高文藝創作者維權的信心,不再因困難而放棄追究侵權者責任。加大違法成本的追究,即使連帶責任方也應到懲罰,讓電視劇出品方、製作播出平臺真正重視起影視作品的版權等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宇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