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畝均論英雄」謀寸土尺金
——看邢臺在項目建設中如何突破土地要素制約
河北省工業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如何在土地要素制約的情況下實現寸土尺金?
今年以來,邢臺市積極學習先進地區經驗,打出「標準地」模式改革、「五未」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標)處置等一系列組合拳,運用企業績效綜合評價機制,以「畝均論英雄」為導向,以差別化政策為調控手段,把土地資源產出率提高到一個新高度。
明確「234+1.5」項目準入門檻
夏日驕陽似火。近日,位於邢臺市南和開發區的派得寵物食品有限公司二期擴建項目建設現場,機器轟鳴,施工正忙。
「項目容積率1.5,畝均投資320萬元,畝均產值1800萬元,畝均稅收20萬元,符合邢臺市『234+1.5』項目準入標準。」今年初,派得寵物食品有限公司二期擴建項目得到如此評價後,順利入駐南和開發區。
該公司行政部經理霍建新指著項目現場表示,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產寵物食品18萬噸,年產值18億元,同時可以容納500至800人就業。
在越來越突出的土地要素制約面前,今年邢臺市著力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將「農業畝產效益」理念引入項目建設中,算好畝產投資、畝產經濟效益、畝產社會效益的精細帳,旨在有限的空間創造更大價值。
該市規定省級各類開發區和省級特色小鎮的規劃範圍內,全面啟動新增的備案類工業項目和服務業項目「標準地」供地工作,明確了「234+1.5」項目準入門檻。「234+1.5」,就是畝均稅收20萬元,畝均投資強度300萬元,畝均產值400萬元,容積率要達到1.5。
與之前招商引資項目土地利用率低、產值不受限不同,邢臺市創新實踐的「事先做評價、事前定標準、事中作承諾、事後強監督」的「標準地」出讓制度,明確企業投資項目畝均產出控制指標等硬約束,進而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截至目前,邢臺市「標準地」用地335宗、1.26萬畝,項目總固定資產投資377.82億元以上,全部達產後預計年增加稅收23.73億元以上。
「畝均論英雄」倒逼企業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3月份,河北邢臺電纜有限公司遷建升級改造項目落戶邢臺經濟開發區,並按照「標準地」要求與邢臺經濟開發區籤訂了土地使用合同。
「這一要求,對於我們企業來說,壓力還是很大的。」河北邢臺電纜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苗振衛坦言,「但是我們也有信心變壓力為動力,從長遠看對企業發展是有好處的。」
邢臺市提出,到2022年,工業企業畝均稅收年均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6%以上、單位能耗增加值年均增長8.6%以上、單位排汙權增加值年均增長6.4%以上、研發經費支出佔營業收入比重年均提高0.3個百分點以上。
在優化項目增量的同時,邢臺著力調優存量,提升畝均稅收水平。該市對全市70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及用地3畝以上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實行畝均稅收評價分類,並制定了差別化政策,在用電、用氣、用水、用地、排汙、信貸、財政等方面優化資源要素配置,通過區別施策,倒逼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河北邢臺電纜有限公司遷建改造項目的土地原為普利斯(邢臺)科技有限公司所用。普利斯公司雖然建好了部分廠房,但遲遲未投產,屬於「五未」土地中的「建而未投」,因此被評為「不合格」,遭到「清退」。
「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政策,必然會推動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優勢產業配置,倒逼企業轉型升級。」邢臺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徐小平認為。
目前,以「畝均論英雄」已成為邢臺各縣市區經濟發展的一個「指揮棒」。2月底,隆堯縣舉行了「標準地」模式重點招商項目網絡籤約儀式,成功籤約今麥郎面品有限公司非油炸蒸煮麵一期等4個項目。這些項目總投資16.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12.07億元,總佔地338畝。因這些項目投資大、產值高、經濟效益好,該縣「標準地」模式成為全市範本,得以在全市推廣。
建立全周期土地管理長效機制
「企業取得土地之後,我們聯合邢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選派的規劃設計師主動和企業對接,拿出最佳設計方案,既能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也能滿足邢臺市的『標準地』模式要求。」邢臺市南和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黃志中表示。
邢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趙洪巖表示,邢臺市各地都按照「事先做評價、事前定標準、事中作承諾、事後強監管」四方面要求推廣「標準地」模式管地,對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初步建立起高效利用土地的長效機制。
以南和區為例,對「標準地」模式入駐的企業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會嚴格按照容積率1.5的要求審核企業設計方案;對「騰籠換鳥」的新項目,也嚴格按照「標準地」的要求,從嚴把控各項指標。
黃志中表示:「項目投產後,在約定期限內,若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畝均產出、能耗標準和環保標準等指標通過覆核,則直接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若未通過覆核,責令其限期整改。」
為保證「標準地」模式落地,邢臺市嚴把土地關口,制定了系列文件,明確標準、規範程序、嚴格要求,並通過專題培訓、督導調度、定期通報、考核獎懲等措施,強力推進項目供地和「標準地」改革。
邢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落實「媽媽式」服務理念,推進工業項目規劃「零審批」,最大力度壓減從拿地到開工這一階段的審批環節和報建材料,實現「標準供地、審批歸零、證隨地走、拿地即發」;對取得「標準地」的項目,通過提前介入協調解決相關問題,推動項目快速開工、規範建設、早日見效。
在控制土地增量的同時,邢臺市還積極盤活存量,加大對「五未」土地處置。今年以來,該市組織了三輪拉網式摸排核查,建立「一地一冊」臺帳,對不達標的限期整改。截至目前,邢臺市處置批而未供土地2.1萬畝,處置供而未用土地1.08萬畝,盤活處置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標土地311宗、1.66萬畝,處置率82%。
邢臺市「五未」土地處置、「標準地」模式管地、「畝均論英雄」是一個政策體系,是土地管理的一大變革。趙洪巖認為,「五未」土地處置著眼已批、已供土地處置,重在盤活;「畝均論英雄」,著眼企業投入、產出、稅收、能耗、環保等指標,重在提質。這些政策和做法的目的是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節約集約用地,破解土地要素保障制約,助推經濟高質量趕超發展。(河北日報記者苑立立 通訊員姜慧婕 張海峰)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