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個家有男寶很多父母關注的問題,也是我曾經十分關心的問題。
本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ID:kexueyuer2012 )
假期太久,不少爸爸媽媽內心「蠢蠢欲動」,搓手手把娃的健康事業提上日程。
科大大的留言板收到了不少讓人臉紅,啊不是,讓人忍不住科普的留言:
「科大大,男娃的包皮什麼時候割最好呀?」
「包皮長的寶寶是不是一定要手術呢?現在娃快6歲了,怕影響以後的性福!」
「割包皮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啊?風險大不大呀?」
私處問題絕對不能輕視,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導致終身性的問題,所以,為了解開家長們的疑惑,開往幼兒園的車馬上發車!
上來就問科大大啥時候給娃割包皮的,科大大勸您: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首先我們得了解清楚,自家娃是什麼情況:
➱ 正常的「丁丁」包皮不長也不短,包皮口正好和頭頭齊平。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包皮過長則是包皮把頭頭覆蓋住,但是口比較大,容易翻開,頭頭也能全部露出。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包莖則是指頭頭被包皮覆蓋住,而且口很緊,不能翻開包皮把頭頭露出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如果你家娃的丁丁屬於正常狀態,那麼一般不用擔心了。
但包皮過長和包莖是不是一定要割呢?啥時候割呢?
割包皮技術雖然比較成熟,但作為一項手術,它還是有自己的手術指徵,不是想做就能做哦。
❐ 先說包莖的問題
男寶出生時都是包莖的狀態,包皮和陰莖頭生理性黏連在一起。
隨著慢慢發育,包皮口變大,包皮變長變松,能自然向上收縮露出裡面的陰莖頭。
根據國內統計,5~6歲的娃仍然有近一半包莖情況,有些發育比較晚的男寶寶到10歲左右包皮和陰莖頭也能徹底分開。
這種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包莖叫做生理性包莖,是一種常見的正常的現象。
如果你家娃生理性包莖,沒有其他不舒服,可以不必著急做手術,靜等包莖自己長開。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等到啥時候呢?
記住三個字——青春期。
我們建議在青春期之前,手術治療包莖。
也就是說,你家娃已經進入青春期,或馬上進入青春期了,但包皮依然不能向上外翻,完全露出頭頭,就要帶娃去醫院看醫生,讓醫生定奪是否手術。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情況也要及時帶娃去醫院: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溫馨提醒: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再說包皮長的問題
單純的包皮過長,不用著急做手術。
因為頭頭是可以翻出來的,不會影響娃後期「丁丁」的發育,隨著丁丁的長大,包皮會自行向上退縮,露出頭頭來。
如果到了11、12歲,仍然很長,且翻不過來,可以諮詢醫生如何處理。
不管是包莖還是包皮過長,注意清潔非常非常重要。
這裡科大大教大家一個手勢,不僅可以有效清潔私處,還能幫助寶寶改善包莖和包皮長的問題: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針對那些醫生建議做包皮手術的娃兒們,家長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當你家娃已經註定要挨這一刀的時候,那麼以下的攻略就非常有用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手術方式:目前有傳統手工縫合法、包皮環套扎法、包皮切割釘合器3種手術方法。
而小兒外科應用最多的是包皮環套扎法,家長不用糾結,可以聽從醫生安排來選擇。
❐ 麻醉方式:對於比較大的孩子,能聽話,能配合,可以選擇局部麻醉。
而小一點的不能配合的寶寶,為了保證手術成功施行,醫生會選擇全麻。
很多家長擔心全麻會對寶寶造成不良影響,但實際上,國內外關於這方面的研究不多,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麻醉藥品會或不會影響大腦發育。
既然需要手術了,那麼一定是權衡利弊後的方案,家長可以放心的遵醫囑。
❐ 術後護理:整理了一張圖,記不住的可以直接保存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很多媽媽向科大大感嘆過:養男孩不容易啊!
但科大大卻想說,只要小心謹慎,多多學習,養娃並不難哦!
牛媽心語
這個問題在哥哥小時候每次幼兒園體檢時,我都會有些擔心。加上小侄子、小外甥都紛紛在暑假動了手術,他們回來的反饋,也讓我感到不安。「哎喲,你去看了就知道了,醫院都住滿了,一到暑假好多好多。」蹦搭學堂下一本共讀書《認知天性》本周五(6.19)開營,這本書是11位認知心理學家的著作,首次提出人類認知規律和學習之間的聯繫,解讀人類普遍的學習過程規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諮詢蹦搭班主任加入共讀。專業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打造的母嬰知識平臺,百名兒科醫生及育兒專家入駐提供權威內容支持,您想知道的產後母嬰護理、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過敏防護、成長發育、寶寶疾病等,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轉載請聯繫原帳號授權。賞飯吃:17357366316 找作者:pengxiaobeng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