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嘉皇貴妃來自朝鮮,為何今天韓國人隻字不提,難道他們不知道嗎

2020-12-15 生書是用一無百

首先可以排除「不知道」這個可能性,因為清朝時,雙方的關係是宗主國與藩屬國的關係,官方來往是有定例必須遵循的。此外乾隆甚至還曾下令朝鮮方面修葺淑嘉皇貴妃的祖墳,這要說不知道就邏輯不通了。

朝韓方面不論官方民間對此事都不愛提及,一是因為金佳氏祖先有「叛國」行為,二是因為淑嘉皇貴妃得寵之路起於「包衣奴才」,並不十分光彩,三也是出於對明朝、清朝區別對待的微妙心理。

熱播宮鬥劇中的「惡毒女配」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出身鮮族,在清朝,鮮族的地位遠不及蒙古高,但她卻能夠維持十幾年的榮寵不衰,為乾隆生下四個皇子,最高封到了「位同副後」的皇貴妃位置(追封)。乾隆死後,共有五位后妃陪葬裕陵,淑嘉皇貴妃就是其中之一,她在乾隆朝後宮的地位可想而知。

因為得寵時間長、生的兒子多、地位也不低、身世夠特別,各種「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宮鬥小說女人劇都不肯放過這個賣點多多的人物原型。

《延禧攻略》把她的一生拆分成了容貌酷似的姐妹倆:因傷害皇女被女主縊殺的嘉嬪、隨後進宮補位的小嘉嬪;《如懿傳》中的嘉妃金玉妍更是直接拿上了反派劇本,外表心直口快仿佛沒啥心計,實則狠辣陰鷙宮鬥一流,坑了不少孕婦皇子,還把黑鍋都甩給了其他人背著……。

反派背後也有自己的立場,在小說裡她本是朝鮮李朝的貢女(電視劇改成了「北國玉氏」,原因也很容易猜到),苦心孤詣搞宮鬥都是為了母國「世子」的大計,一言以蔽之,是個情有別鐘的蛇蠍美人形象。

歷史上的淑嘉皇貴妃

如果跟著小說電視劇的情節邏輯走,嘉妃最後宮鬥失敗,被母國以及她深愛的「世子」當成了消耗品直接丟棄,也算是個損人不利己的可憐人。

但是藝術作品和歷史記載終究還是有著鴻溝的,歷史上的淑嘉皇貴妃未必身負如此深遠的政治使命,甚至都不見得是個宮鬥小能手,原因很簡單,她根本就不是朝鮮王朝進貢來的

淑嘉皇貴妃本姓金,早在乾隆還是皇子的時候就成為他的妾侍,當時的出身是「內務府包衣」。熟悉清宮劇的話,僅僅從「包衣」這兩個字就可以解讀出不少信息:雖然包衣不見得就全都是所謂「奴才秧子」,比如上三旗包衣就有「皇帝家人」的說法;但具體到後宮女性的出身地位,妃嬪多出於八旗秀女,而包衣選上來的女子大都是充任役使,夠運氣夠努力的才能升遷為妃嬪,這比例可就小得多了。

明朝末年,關外後金崛起,皇太極帶了數萬軍隊攻打朝鮮義州,這場戰事後來被朝鮮稱為「丁卯胡亂」,可見朝鮮官方的態度。淑嘉皇貴妃的祖籍就在義州,她的曾祖父金三達禮與新達禮、音達禮、季達禮兄弟四人就在這場戰事中投靠了皇太極,整個家族由此成為了後金(清朝)的正黃旗包衣人。

對朝鮮來說,淑嘉皇貴妃既是叛臣後人,又自帶「甘願與敵為奴」的附註。不管她在乾隆後宮多麼得寵多麼有地位,就朝鮮方面而言都很難產生與有榮焉的感受,不願多提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包衣」這個身份有多難聽,其實不光包衣們自己清楚,清朝統治者也同樣心底門兒情。否則朝廷也就不會把「抬旗」當作一種獎賞,賞賜給表現優異的包衣了。嘉妃金氏為乾隆生育了四個皇子,生前最高封到貴妃(死後晉封到皇貴妃),也直到嘉慶繼位才獲得了家族抬旗的獎賞。抬旗之時賜姓為「金佳」,才算終於擺脫了包衣身份。

明清之間的微妙心情

於明清改朝換代之際,朝鮮官方的站隊態度是相當明確的,清曾經兩次打進朝鮮,除了前文所述的「丁卯胡亂」之外,還有崇禎九年的「丙子胡亂」,這兩次都被朝鮮視為國恥。在那之後,朝鮮雖然迫於局勢不得不向清低頭,但其國內依然使用崇禎紀年,還收容了不少明朝遺民,此中心態也頗堪玩味。

關於淑嘉皇貴妃還有一個細節,乾隆在位時,曾經因嘉妃誕育皇子有功,下令朝鮮修葺金氏一族在義州的祖墳。

這條命令固然可以解讀為皇帝對這個妃子頗為寵愛,但從朝鮮的角度來看,不情不願拜了新宗主國不說,還被命令花費人力物力給叛徒修祖墳!這體驗恐怕跟被塞屎也相去不遠了……

結語

從史書記載的種種細節來看,淑嘉皇貴妃金佳氏雖然仍帶著鮮族血脈,但其祖上被視為叛臣,朝鮮官方在情感上又更傾向明朝,她在朝鮮視角下不受待見幾乎是必然的結果。這也就無怪乎朝鮮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對她的態度都是不願提及了。

相關焦點

  • 韓國那麼愛爭名人,為何乾隆的淑嘉貴妃來自朝鮮,他們卻隻字不提
    這首詩主要是描寫中國和朝鮮半島的政治往來。細讀中國與朝鮮半島的歷史,大家會發現朝鮮半島的政權雖然一直在動蕩著,但是也經常以附屬國的身份向中原進貢。古時,朝鮮半島經常向中原進貢美女。我國歷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皇貴妃,都來自於朝鮮半島。朝鮮半島的女子比較溫和,比較賢德,像琴棋書畫,甚至是廚房用事都比較擅長。
  • 清朝的淑嘉貴妃是朝鮮人,為何現在的韓國人,卻幾乎不提?
    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聖人,這已在世界上得到了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可,不過韓國卻曾說孔子是他們那兒的人,這樣的無稽之談實在有點可笑。不過中國歷史上有個很得寵的妃子卻真的來自古代韓國也就是朝鮮,可他們半個字也不提。這就有點奇怪了,平時爭著搶孔子的他們卻壓根兒不提淑嘉皇貴妃,這是為何呢?從元朝時開始,朝鮮就有向中國進獻美女的習慣。
  • 韓國那麼愛爭名人,為啥清朝的淑嘉貴妃來自朝鮮,他們卻幾乎不提
    而是為了她母族的世子,而嘉嬪的母族,在劇中是朝鮮。這等反轉,也不禁令人為編劇的腦洞嘖嘖稱奇。但歷史上在乾隆的後宮之中,卻是真的有這樣一位及受寵愛的后妃,來自朝鮮義州的金佳氏。且封號,也為「嘉」。這位后妃的一生可謂是受寵非常,在乾隆帝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入了潛邸服飾,只不過是為「格格」。這時候的格格地位較低,差不多也就同房丫頭的意思。
  • 嘉嬪:並非朝鮮貢女,而是熹貴妃親自看中,為弘曆挑選的侍妾
    《如懿傳》中的淑嘉皇貴妃金玉妍心機深沉,作惡多端,最會利用、拿捏各種人的小心思,使其成為自己的工具,那歷史上的淑嘉皇貴妃真的是這樣的嗎?
  • 如懿傳金玉妍:皇貴妃來自朝鮮,最終贏過了身為皇后的如懿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金氏祖上是朝鮮人,到了這一代已經相當於滿人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乾隆十一年,嘉妃又生下了皇八子,兩年以後被晉封為貴妃。從她晉封為嬪開始一路是比較受寵的,還接連生子。不久之後乾隆還將他家抬出包衣佐領。
  • 朝鮮和韓國人的名字是可以用中文來代替,我們是他們的源頭嗎?
    在二戰結束後,民族主義開始在朝鮮半島上興起,韓國人為了獲得更高的認同感,更好地來樹立起自己十分高大的大國應有形象,於是很多人開始提倡廢除漢字,徹底的擺脫中國文化對於他們的影響,這種呼聲在韓國也越發高漲。最終,1970年,當時的總統樸正熙下令,從此以後本國教育徹底廢除漢字,使用他們自己的諺文,從此漢字開始慢慢的消失。
  • 韓國人三餐都吃泡菜,一年約能吃35公斤,為何韓國人吃不膩泡菜?
    韓國是中國鄰近朝鮮半島的一個國家,也是自古以來和中國交流很是豐富的國家。而對於這個國家的美食,你會想起什麼?這樣的東西十分出名,並且被作為了韓國的文化形象,只不過你知道嗎,泡菜並非是韓國人發明後的,相傳還是從中國傳入韓國的,但在現在為何韓國泡菜會這麼出名呢?其實還是因為韓國人吃得勤快的原因。
  • 嘉貴妃為何能夠接連生子?乾隆對她的寵愛可見一斑,為何她能受寵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懿傳》中那位傳奇的朝鮮美女金玉妍。金玉妍,金佳氏,之前是金氏,她的故鄉是朝鮮義州,初隸內務府包衣。乾隆16年,他們家族奉旨出包衣,正式步入滿洲正黃旗,在嘉慶年間改為金佳氏。在選秀時,由於她長得眉清目秀,所以一眼就被弘曆看中,由此她就成為了一名格格。雍正十三年,弘曆登基後。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他們會恢復漢字的!因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市場在哪,世界性的語言就在哪!看看目前的英語,不就是英國、美國曾是最大的市場嗎?不用擔心,他們有漢字的基因,二十年或五十年後,自然還是講漢語!要有這種自信。歷史上是我們的附屬國,今後一樣!
  • 乾隆為何將親生兒子送給大臣?只因2個致命原因,他與皇位再無緣
    乾隆帝為何會做出如此舉動呢? 作為一個在位長達60年的皇帝,乾隆后妃眾多,子嗣也多。只不過但凡被乾隆青睞並且暗中打算立為儲君的阿哥都會早早逝去,比如富察皇后所生的皇二子永璉、皇七子永琮、愉貴妃所生的皇五子永琪。
  • 如懿傳封皇貴妃竟是催命符:慧貴妃當了兩天就死,純貴妃無緣冠服
    皇上念她即將不久於人世,便封她為皇貴妃,同時還晉嫻妃純妃為貴妃,頗有打臉之意。高晞月只當了兩天的皇貴妃,就倒在了雪地裡。雖然即使沒有獲封皇貴妃她也必死,但是多了個皇貴妃的封號,反倒對她充滿了挖苦和譏諷,尤其是皇上當著她的面說已經給她擬好了諡號,好像眼巴巴地送她死一樣……因此身體不死,心也被「皇貴妃」的封號給逼死了。
  • 為什麼韓國人大多姓金?這與古代朝鮮王室有關
    在古代朝鮮,只有皇室和貴族才能有姓氏,普通人根本沒有姓氏,即使是商人和僧人也沒有姓氏,更不用說奴隸、工匠這些社會底層人員了。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底層人民的勢力越來越大,高麗王朝的國王便打算給這些人賜姓,以此來籠絡和安撫他們。
  • 越南,朝鮮等國家的歷史書,是如何評價我們中國的?
    而一位越南人被問及這場戰爭時,回答道:「我知道你們中國宣傳的是對越自衛反擊戰,可是你們想想,那可能嗎?我們越南這麼小的國家敢侵略你們嗎?」 他們越南的失敗全部都是中國造成的。在他們教科書之中,他們是絕對的正義的化身,我們國家被妖魔化成為了整個過程的惡魔。這真的會讓我們感嘆我們學習的歷史難道是假的歷史嗎?如果只是為了國家利益和形象的話,你在有的方面稍微做一點美化是可以的,但是你全部違背真實歷史,隨意寫,那就真的有些過分了。
  • 韓國人圍攻李子柒,「去中國化」從未停止,他們的敵意來自哪?
    那麼問題來了,韓國對中國的敵意來自於哪裡呢? 因為作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韓國上下從領導層到普通民眾,都很難接受中國以超級大國的身份迅速崛起。同時他們更不願看到一個,中國引領下亞洲新格局的出現。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自然,國會議員的提議招致了韓國韓文協會旗幟鮮明的反對,該協會給出的理由是,「韓文書寫的教科書對學生正確理解內容沒有問題,韓文不是學生提高思考和語言能力的障礙」,在他們看來,「韓漢混用」將導致原本平等的文字不平等,並且「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
  • 唯一能與令妃抗衡的女人,為乾隆連生四子,封皇貴妃,葬帝陵
    答案是有的,她有一個獨特的諡號:淑嘉皇貴妃。 關於淑嘉皇貴妃這個女人,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見到,比如《延禧攻略》中的大、小嘉嬪,《如懿傳》中的嘉妃金玉妍。
  • 人均收入22萬元的韓國人,真的吃不起肉嗎?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說到韓國這個國家,對於喜歡旅遊的中國人來說相信並不陌生,它位於東亞朝鮮半島的南部,西面瀕臨黃海,和我們中國山東隔海相望。02韓國人真的吃不起肉嗎?不過這麼高的收入,卻也經常有著一個傳言,那就是「韓國人吃不起肉」的傳言。
  • 如懿傳裡的金貴妃,原是朝鮮公主,卻愛不到所愛之人,可憐可嘆
    如懿傳的熱播,受關注度越來越高,今天我們來揭秘一下,裡面的大惡人淑嘉皇貴妃金玉妍,因為壞的陰毒,據說很多網友看後最先抽的人就是她,恨不得跳進電視裡把她暴打一頓
  • 韓國首都改名,漢城改叫首爾,為何韓國人只呼籲中國人改稱呼?
    引言如今提到韓國,可以說沒有人不知道,尤其前些年韓國影視、明星在全球火熱。韓國作為中國的鄰國,已經成為中國人假期的旅遊勝地,尤其是韓國的首都首爾。但是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吧,韓國首都之前不叫首爾,叫做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