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遂寧12月3日訊(記者 趙權軍)兩年前,遂寧的李穎因徒手與持刀搶劫的歹徒搏鬥犧牲。船山區人民政府、遂寧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先後追授其「見義勇為公民」、「見義勇為勇士」和烈士等榮譽。
今年,在第十三屆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範評選表彰活動中,李穎獲評為全國見義勇為模範。昨(2)日,李穎的母親接受採訪時表示:兒子是個平凡人,是一名敢於「站出來」的人。
談往事:
奶奶在李穎死後一年獲悉死訊
兩年前,30歲的李穎在崑山工作,原本已和妻子商議要在江蘇買房。案發前,李穎回老家遂寧省親。這年7月5日晚,遂寧德勝路梨園街發生持刀搶劫案。李穎因騎摩託車途徑搶劫案現場,他隨即追趕劫匪,並在餐館外徒手與歹徒搏鬥,被嫌疑人用匕首刺中胸部後死亡。
李穎犧牲時,兒子剛出生62天。李穎犧牲後,李家人承受了太多痛苦,妻子因過於傷心,帶孩子回到山東娘家居住。如今,每年的清明節母子倆會趕回遂寧,為李穎掃墓。
李穎是家裡唯一的兒子。對於母親盧玉蘭而言,剛失去兒子的日子十分難熬。夫婦倆躲在家裡,不願出門,不同人接觸。一旦聽聞任何關於兇殺,或災難性的新聞,兩人心頭總是一緊。夫妻倆靠相互勸誡和告慰,花了大半年才走出失子之痛的陰霾。
盧玉蘭說,李穎死時,奶奶已年逾八旬。因擔心老人承受不了孫兒死亡的打擊,盧玉蘭告誡所有鄰居,不可將李穎的死訊告知老人。因此,老人心裡一直牽掛著孫兒,期望他回老家看她。直到2015年12月,老人病重住進重症監護室。臨終前,盧玉蘭才將李穎因見義勇為而死的事告訴婆婆。
談榮譽:
兒子僅做了他應該做的事情
當李穎犧牲後,船山區人民政府、遂寧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先後追授其「見義勇為公民」、「見義勇為勇士」和烈士等榮譽稱號。同時,船山區慈善會發起倡議書,讓其見義勇為精神被傳承,不斷發揚光大。今年,在第十三屆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範評選表彰活動中,李穎獲評為全國見義勇為模範。
「在遂寧人心中,李穎是個充滿正能量的榜樣。」遂寧市綜治辦城區治安科科長楊天福說,李穎的英勇事跡激勵著所有遂寧人,社會各界對英雄的禮讚也傳遞了正能量,弘揚了傳統美德。
在盧玉蘭心裡,兒子的行為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人們將這種敢與同壞人做鬥爭的勇氣和精神傳承下去,是對兒子最好的緬懷方式。兩年多時間,有不少志願者團隊、或愛心人士常看望盧玉蘭夫婦。社區,以及民政等部門和單位常來李家探望或慰問。
「不管認識不認識李穎,來的每個人都被他的事情震撼。」在盧玉蘭看來,兒子是個普通人,僅僅做了應該做的事情。與此相反,也曾有人表示李穎太傻了,為不相干的人獻出生命。對此,盧玉蘭夫婦解釋:事情發生後,總得有膽大的人站出來,李穎就是這個站出來的人。
談教育:
從小教育李穎要做一個正直的人
英雄的成長經歷與普通人無異,但盧玉蘭夫婦從沒放鬆過對兒子道德品格的培養。20多年前,盧玉蘭夫婦倆都是工廠工人,較少有時間陪孩子學習,但李穎的學習從未讓父母操心。「從小我就教育他要做一個正直的人,有勇氣同壞人做鬥爭。」盧玉蘭說。
在生活中,盧玉蘭鼓勵李穎將自己的舊書、書包等學習用具捐給貧困孩子。她記得曾經有一次,李穎帶頭讓學生家長們為災區捐款,辛苦一天僅籌到5塊錢。回家後,他拍著母親的肩膀,沮喪的說起白天的經歷。於是,盧玉蘭掏出自己半月工資20塊錢,讓兒子捐給災區。她說,人人都會遭遇困窘時候,獻出一份愛心,或許能解他人燃眉之急。
同時,幼時的李穎也有同齡孩子的毛病。一次,他打籃球時與人打架,胳膊被擦破皮。回家後哭鬧著要讓母親為其撐腰。盧玉蘭沒理會兒子的要求,反而嚴厲的斥責李穎,若因自己有錯,憤而與人打架,其後果應自己負責。
盧玉蘭說,目前孫兒年齡尚小,將來她會以以前教育兒子的方式悉心教育孫子,期待著孫兒將來能成為李穎那樣的頂天立地的漢子。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