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姆·赫爾曼(Irm Hermann) 資料圖
據德國媒體報導,著名女演員伊爾姆·赫爾曼(Irm Hermann)已於5月26日因病去世,享年77歲。
伊爾姆·赫爾曼從影五十多年,曾與維納·赫爾佐格等多位德國知名導演有過合作,2017年還出演了德國票房大賣的當紅喜劇片《該死的歌德3》,贏得了新一代觀眾的熱愛。不過,她最為人矚目的成就,仍是與德國新浪潮名導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的長期合作。
伊爾姆·赫爾曼1942年10月4日出生在慕尼黑一個小康家庭,自幼對電影工作十分憧憬。「每周六,父親都會帶我去看電影,我真希望自己將來某天也能變成銀幕上那些明星的樣子;但是,從小所有人都對我說,你長得不夠漂亮,拍不了電影。」2001年,她接受德國《明鏡周刊》採訪時回憶說。
年輕時的赫爾曼(左)與法斯賓德
確實,赫爾曼不僅長得身高馬大(1米74)、手長腳長,而且面目輪廓鮮明,很難說是傳統意義上的西方美人。走出校園後,難以實現明星夢的她,看似已向命運妥協,進了非營利組織「全德汽車俱樂部」當秘書,但私底下,仍未放棄登上銀幕。24歲那年,她在參加一次業餘演員比賽時,邂逅了比自己小三歲的法斯賓德。法斯賓德也是慕尼黑人,同樣有著一個演員夢,當時正在一所藝校專門學習表演。
在法斯賓德的鼓勵下,赫爾曼辭掉了秘書的工作,搬去和他同住,一起追逐電影夢想。「我們的日子過得十分拮据,有一頓沒一頓的,整天就是遊手好閒,做著拍電影的白日夢。法斯賓德胖乎乎的,臉上都是粉刺,穿著一條包得很緊的牛仔褲——可我就是被他迷住了。他有一種天賦,仿佛能看穿你的外在,深入到你的靈魂。他有一對棕色的眼睛。」赫爾曼回憶說。
1966年,法斯賓德拍攝短片處女作《城市流浪漢》(The City Tramp),赫爾曼擔任女主角。由此開始,直至1981年的《莉莉·瑪蓮》(Lili Marleen),她一共出演了法斯賓德的二十多部作品,但除幾部早期短片之外,幾乎從未擔任過女一號——相比起她,法斯賓德更願意讓自己在藝校的老同學漢娜·許古拉(Hanna Schygulla)來當主演。因此,在法斯賓德諸如《愛比死更冷》、《四季商人》、《裴特拉·馮·康特苦澀的眼淚》、《寂寞芳心》和《恐懼吞噬靈魂》等代表作中,赫爾曼都只能出演配角。但即便如此,她那高大瘦削的形象和特色鮮明的表演,仍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法斯賓德作品《八小時不是一天》 中的赫爾曼(中)和漢娜·許古拉
除了在工作中,在生活裡,法斯賓德對於女友赫爾曼的態度,也很難稱得上和善。除了身邊不斷有同性情人外,火爆脾氣的他動輒對赫爾曼拳腳相加,甚至會在大街上大打出手。1976年,電視電影《紐約的女人》(Women in New York)拍攝期間,法斯賓德搞惡作劇,偷偷在赫爾曼的食物裡放了迷幻劑,弄得後者血液循環系統嚴重受到影響,花了一個多月才漸漸康復。
「相比許古拉那幾位女演員,法斯賓德之所以更喜歡折磨我,或許正是因為我是他生活中的伴侶。」2015年她接受《時代周報》採訪時說,「此外,我覺得很多時候他把對自己母親的怒氣,轉嫁到了我的頭上。好多人都說我長得像他母親。他這一生,母親在他生命裡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還是一個並不怎么正面的角色。」
法斯賓德作品《英格史達特的工兵》中的赫爾曼(左)和許古拉
事實上,迷幻劑事件發生之前,赫爾曼已結束了與法斯賓德的戀愛關係。1977年,她搬去了柏林生活,並與兒童文學作家迪特馬爾·羅貝格(Dietmar Roberg)步入了婚姻殿堂。據說,最後時刻,法斯賓德還找到赫爾曼,想要挽回,他甚至表示,願意接受赫爾曼腹中已懷上了的羅貝格的孩子。當然,這遭到了赫爾曼的斷然拒絕。此後,她便只在《柏林亞歷山大廣場》和《莉莉·瑪蓮》這兩部法斯賓德作品中,出演了兩個相比以往更次要的小角色。1982年,年僅37歲的法斯賓德因吸毒過量去世。
此後,赫爾曼繼續活躍在德國影壇,還演了不少舞臺劇和電視連續劇。她曾兩次獲得德國電影獎最佳女演員獎,還在2000年拿到了柏林電影節傑出藝術成就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