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價值回歸卻面臨客戶流失?明月鏡片IPO產能利用率下滑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時報

報告期內,受益於「價值回歸戰略」,明月鏡片主營產品即鏡片的價格及毛利率持續上升,但該戰略目前也帶來了客戶流失等問題

《投資時報》研究員 王雨

寶島眼鏡、博士眼鏡、大明眼鏡……這些規模較大的眼鏡銷售連鎖企業,以及那些數不清的不知名眼鏡店,在社區、學校附近或者街道熱鬧處開了又關,似乎都不大引人注目。但是,這一行業的發展潛力及資本吸引力仍然不能小覷。

近日,一家國內綜合類眼鏡鏡片生產商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月鏡片)就開啟了上市進程。此次IPO,該公司擬募集資金5.68億元,其中約4.4億元都將用於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

招股書顯示,明月鏡片實際控制人為謝公晚、謝公興和曾少華,其中謝公晚、謝公興系兄弟關係,曾少華系謝公晚妹妹之配偶。目前,謝公晚、謝公興和曾少華合計直接或間接控制公司83.93%表決權。

《投資時報》研究員查閱招股書注意到,得益於「價值回歸」戰略,明月鏡片毛利率逐年提升,但該公司目前仍面臨著由於產品價格提升帶來的客戶流失等問題。同時,報告期內其經銷商數量也有逐年下降趨勢。

實施「價值回歸戰略」 面臨客戶流失

自設立以來,明月鏡片一直專注於眼鏡鏡片、鏡片原料(樹脂原料)、成鏡、鏡架等眼視光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並建立了完善的全國性銷售網絡。

2017—2019年(下稱報告期),明月鏡片經營狀況較好,各年度分別實現營收4.26億元、5.09億元、5.5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168.65萬元、4184.53萬元、8057.41萬元。同時報告期內該公司毛利率逐年提升,分別為40.45%、44.78%和51.24%。

不過,該行業的「暴利」印象一直深入人心。由於上下遊價格不透明,而眼鏡的定價權往往掌握在眼鏡零售店等渠道商手裡,鏡片供應商為了搶佔市場,不得不爭相降低價格。與此同時,目前國內鏡片企業普遍面臨著同質化嚴重,中低端產品深陷價格戰泥潭,品牌辨識度低等問題。

為了脫離惡性競爭泥潭,明月鏡片啟動了「價值回歸」戰略,簡而言之就是「提價增質」。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明月鏡片主營產品即眼鏡片的價格連續上漲,2019年鏡片價格增長率更是達到20.84%,價格為13.48元/片。同時明月鏡片採取了眾多營銷方式助力其達成價值回歸戰略,提升品牌辨識度。

2017年9月,明月鏡片聘請影視明星陳道明作為品牌代言人,2019年通過與江蘇衛視合作,在其《非誠勿擾》《最強大腦》等具有影響力的節目上進行品牌投放。

不過這些營銷方式也使得該公司銷售費用猛增,2019年其銷售費用達1.04億元,形成對比的是該年度公司的淨利潤僅為0.81億元。

價值回歸戰略在提升價格的同時也帶來了部分客戶的流失,使公司鏡片銷量下降。2019年,明月鏡片產能利用率下降約15個百分點,為83.02%。針對客戶流失問題,《投資時報》研究員曾電郵溝通提綱至明月鏡片,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復。

除了產能利用率,2019年明月鏡片的經銷商數量和客戶數量都呈現下降趨勢。2019年,該公司員工總數為1298人,較上一年度下降近200人。同時報告期內明月鏡片經銷商數量持續走低,報告期各年度經銷商退出數量始終大於新增數量。2018年,該公司共有12個經銷商退出,新增數量僅為2個,2019年更是沒有新增經銷商,同時退出了4個經銷商,截至2019年末明月鏡片的經銷商僅剩91家。

無論是產能利用率下調、經銷商流失還是員工數量下調,或說明目前明月鏡片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期。如果轉型受阻,品牌形象未能成功樹立,該公司將面臨老客戶持續流失,新客戶也未能及時補充的風險。

明月鏡片主要產品產能、產量、銷量狀況

資料來源:明月鏡片招股書

明月鏡片主要產品平均銷售價格狀況

資料來源:明月鏡片招股書

關聯交易眾多 關聯採購佔比高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與該公司產生經常性關聯交易的關聯方有近30個,數量較多。總體來看,明月鏡片關聯銷售整體價值不高,佔營業收入比重較低,但關聯採購佔同期採購總額比例偏高,報告期內各年度分別為24.13%、28.79%、25.78%。

明月鏡片在招股書中提及,由於公司經營地在江蘇省鎮江市下轄的丹陽市,系「中國眼鏡之都」,擁有眼鏡原料配件、鏡架製造、鏡片製造、眼鏡機械、印刷包裝等全套完整產業鏈。在此整體環境之下,公司關聯方及比照關聯方披露的企業也有較多從事眼鏡相關產業業務。

在眾多關聯方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韓國KOC。據《投資時報》研究員了解,韓國KOC系明月鏡片控股子公司江蘇可奧熙的股東。報告期各期,明月鏡片向向韓國KOC及其關聯方三井中國、丹陽KOC採購金額較大,分別約為3800萬元、5200萬元、4200萬元,主要採購內容為高折射率鏡片樹脂單體。

據了解,目前用於高折射率鏡片的樹脂單體等原材料生產技術由日韓廠商(韓國KOC、日本三井、日本三菱等)所掌握,經過多年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受限於發展時間較短,國內原材料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和品種,與國際領先水平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過明月鏡片已熟練掌握部分核心原料的生產工藝,可生產折射率1.56及1.60系列的樹脂單體自用及對外銷售。但受限於上遊精細化工原料供應狀況、生產技術水平以及生產工藝中部分環節的環保要求,該公司尚無法直接生產折射率1.67及以上的樹脂單體,主要向韓國KOC及其關聯方採購。

2019年,明月鏡片折射率1.67及以上鏡片銷售收入為1.17億元,佔鏡片銷售收入的比例為26.19%,佔整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1.23%,整體佔比並不低。可以看出目前韓國KOC及其關聯方的供貨,對明月鏡片的經營存在較大影響。

但招股書中也提到,目前國內外還有其他供應商可以生產高折射率樹脂單體,明月鏡片亦儲備了相關樹脂單體後備替代供應商,因此若韓國KOC及其關聯方無法及時向明月鏡片供應原料,該公司短期內面臨切換供應商的壓力。

相關焦點

  • 銷售費用三年翻兩倍,明月鏡片退出價格戰闖關IPO
    近年來,依視路、蔡司等全球知名鏡片品牌擁有領先技術實力,基本佔據了我國高價格鏡片市場。其中,依視路通過收購或投資國內眼鏡上下遊企業開拓了國內市場,是明月鏡片衝擊高端鏡片市場要面臨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與其相比,明月鏡片在技術研發上仍處於弱勢。據依視路中國官網顯示,每年投入約2億歐元(約16億人民幣)用於研發。
  • 銷售費用三年翻兩倍 明月鏡片退出價格戰闖關IPO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KOC是明月鏡片控股子公司江蘇可奧熙的股東,可見公司也在不斷加強與主要供應商的合作,避免原材料供應不穩定造成的風險。明月鏡片2018年、2019年營收增速分別為19.5%、8.5%,營收增速下滑;從回款效率來看,其應收帳款增速卻加快,從2018年的1.7%提高到16%。
  • 明月鏡片居然幹虧了?
    在它之前博士眼鏡也成功上市,利潤率雖有下滑,但還是保持在70%左右,不可謂不暴利但兩家公司不同的在於主營業務上,博士主要是在零售端發力,布局全國,開設連鎖店而明月鏡片主打生產端,屬於上遊廠商,所以毛利潤率相對於博士眼鏡是稍顯遜色明月鏡片為了擴展市場,樹立品牌意識,不斷在營銷方向下血本請來國家一級演員陳道明代言
  • 鏡片成本6元,毛利率50%,衝刺IPO的明月鏡片招股書透露眼鏡行業有多...
    銷量下滑、產品提價,營收淨利雙增近兩年,明月鏡片的銷售量不斷下滑,由2017年的3544萬片下滑至2019年的3321萬片。2019年,鏡片原料銷量1853噸,同比下降96.81%。然而公司通過提價維持了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增長。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然而記者注意到,儘管在宣傳力度上,明月鏡片處於一線,但技術實力上,公司相比於國外如依視路、蔡司等一線品牌仍處於劣勢。隨著公司產品提價過程持續,明月鏡片已出現產能利用率明顯下滑、經銷商數量負增長等問題。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作為一個家族制企業,明月鏡片曾發生財務內控問題。
  • 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
    明月鏡片近年在發力電商直營渠道,其未來毛利率或將進一步提升。2018年開始,明月鏡片推出「價值回歸工程」——提價。隨著提價,公司淨利潤每年近乎翻番。另一方面,公司砸錢營銷,提升品牌影響力。然而記者注意到,儘管在宣傳力度上,明月鏡片處於一線,但技術實力上,公司相比於國外如依視路、蔡司等一線品牌仍處於劣勢。隨著公司產品提價過程持續,明月鏡片已出現產能利用率明顯下滑、經銷商數量負增長等問題。另外值得警惕的是,作為一個家族制企業,明月鏡片曾發生財務內控問題。
  • 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
    明月鏡片近年在發力電商直營渠道,其未來毛利率或將進一步提升。2018年開始,明月鏡片推出「價值回歸工程」——提價。隨著提價,公司淨利潤每年近乎翻番。另一方面,公司砸錢營銷,提升品牌影響力。然而記者注意到,儘管在宣傳力度上,明月鏡片處於一線,但技術實力上,公司相比於國外如依視路、蔡司等一線品牌仍處於劣勢。隨著公司產品提價過程持續,明月鏡片已出現產能利用率明顯下滑、經銷商數量負增長等問題。另外值得警惕的是,作為一個家族制企業,明月鏡片曾發生財務內控問題。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具體什麼情況?終於真相了,原來是這樣!
    據新華社此前報導,2018年前後,明月鏡片開始啟動「價值回歸工程」。並於當年先於全行業率先提價;2019年1月,公司在其年度戰略發布會上宣布將永久退出價格戰,並透露2019年主要產品將再次提價。經銷商數量減少、產能利用率下滑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在提價同時,明月鏡片銷量也出現減速甚至下滑局面,其鏡片銷量由2017年的3544萬片下滑至2019年3321萬片。這背後折射出的或是公司的品牌護城河仍未達預期,如茅臺(600519)般「量價齊升」效果短期內恐難以實現。
  • 上聲電子IPO:毛利率利潤均逐年下滑,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不足70%
    來源:上聲電子招股書值得注意的是,上聲電子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預計總投資達4.47億元,而目前公司主要產品車載揚聲器系統、車載功放及AVAS產能利用率卻不超過70%。中國註冊稅務師協會專家、審計專家丁會仁博士對時間財經表示,公司募投項目一般是公司產能利用率接近或已滿負荷,而且市場需求旺盛。如果公司產能利用率比較低,則可以質疑該項募投項目是否有必要,其募集的資金能否達到預期效果。
  • 零售千百元明月鏡片成本才6元,JINS為最大客戶,廣告費3年增5倍
    近日,明月鏡片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以謀求創業板上市,計劃募資5.68億,從募資用途來看,7成以上將被用於高端樹脂鏡片、常規樹脂鏡片產能擴張,少部分用於研發和銷售網絡建設,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公司產能利用率已降至8成左右。
  • 零售千百元的明月鏡片成本才6元,JINS為最大客戶,廣告費3年增5倍
    近日,明月鏡片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以謀求創業板上市,計劃募資5.68億,從募資用途來看,7成以上將被用於高端樹脂鏡片、常規樹脂鏡片產能擴張,少部分用於研發和銷售網絡建設,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公司產能利用率已降至8成左右。
  • 明月鏡片IPO:給大家揭秘眼鏡行業是有多賺錢?
    近日,明月鏡片創業板發行上市文件獲得受理。明月鏡片擬於創業板上市,募集資金5.68億元,其中約4.4億元都將用於樹脂鏡片的擴產及技術升級項目。又一眼鏡企業擬上市,披露出來的暴利讓大家的心又是一緊,雖然,眼鏡行業的「暴利」印象一直深入人心,但每次都讓人忍不住感嘆。2017年,「眼鏡第一股」博士眼鏡上市,就已經是揭開了眼鏡行業背後的暴利。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2020中國眼鏡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趨勢...
    近日,明月鏡片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以謀求創業板上市,計劃募資5.68億,從募資用途來看,7成以上將被用於高端樹脂鏡片、常規樹脂鏡片產能擴張,少部分用於研發和銷售網絡建設,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公司產能利用率已降至8成左右。
  • 臺積電(TSM.US)明年5納米產能利用率恐下滑
    裡昂證券昨日(11日)發布報告示警,由於上遊拉貨過度積極,iPhone 12已出現首波砍單,首當其衝包括晶圓代工大廠臺積電(TSM.US)明年5納米產能利用率恐下滑到八成之下,將導致臺積電短線股價動能受限,並呼籲市場留意砍單進一步擴大,其他蘋概股同步承受衝擊。
  • 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網友熱議:手錶...
    虎撲9月8日訊 近日,有網友曝出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
  • 視科新材IPO:鏡片成本4元出廠價8元, 同城彎弓射「明月」?
    繼明月鏡片之後,另一家以鏡片製造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正在衝刺IPO。近日,江蘇視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視科新材」)披露了上市申報文件,擬上創業板,目前為「已問詢」狀態。視科新材主要鏡片生產基地位於「眼鏡之都」江蘇省丹陽市,與明月鏡片同城競爭。
  • 「眼鏡之都」打響同城德比,視科新材緊追明月鏡片
    近視市場規模大、需求穩定、前景廣闊,細分行業老大明月鏡片,後起之秀攜資本而來的視科新材,誰將成為首個幸運兒?誰又將走到最後、跑得最遠?追趕明月鏡片眼鏡行業暴利,即便大家沒經歷過,應該也聽說過。一塊鏡片,出廠價僅六七塊,毛利率仍然接近50%;眼鏡店裡一副眼鏡則要數百元甚至是千元以上。
  • 靈康藥業可轉債上市:核心藥品銷量、生產車間產能利用率均下滑
    近年來,公司營收佔比最高的兩大產品注射用奧美拉唑鈉和注射用丙氨醯穀氨醯胺銷量波動下滑,此次公司募資將承擔專科類產品以及即將獲批品種的生產,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公司主要生產車間的產能利用率不足七成,且呈下滑趨勢,且公司前次募投項目均未達預期。
  • 募資總額遠超淨資產、產能利用率不足|港創建材上市蜀道難
    (二)產能利用率最高不足七成 募投擴張能否消化 必要性又何在?67.26%、69.97%和68.87%,地鐵盾構管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1.22%、70%和49.2%;2019年,這兩種主營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均不足70%,出現部分產能閒置。
  • 臺積電5納米明年利用率恐下滑
    集微網消息,據臺媒報導,裡昂證券發布報告指出,iPhone 12上遊拉貨過度積極,蘋果已正式啟動首波砍單,首當其衝的就是晶圓代工大廠臺積電,該公司明年5納米產能利用率恐會下滑。蘋果首波砍單展開後,效應恐將續到明年上半年,預計臺積電在今年第4季5納米產能利用率達滿載後,明年首季將降至八成,第2季將再降到八成以下,但實際產能狀況究竟如何,還要視新產能擴張,及非蘋客戶需求的導入速度。預計臺積電在5納米訂單進行調整後,將在明年第2季有較大幅度衰退,甚至會釋出低於市場預測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