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融媒體的崛起,以及觀眾文化趣味和觀劇習慣的改變等諸多原因,電視劇從製作到播出的方式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播出作品的數量來看,近年來,省級衛視播出電視劇數量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以當代現實生活為背景創作的電視劇所佔比例增加顯著,而古裝仙俠、歷史演義等類型則大幅減少。
盤點2019年的國內電視劇,細數光影薈萃的螢屏佳作,重溫凝聚於中國故事的精彩和感動,我們不難發現,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播出勢頭愈發強勁,精品數量顯著提升,唯明星、唯流量、唯收視率的現象得以改觀。中國電視劇的歷程,也是當代生活發展的映照。
多元化趣味亮點紛呈
古裝題材雖總量減少,但話題熱度不減。《九州縹緲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宋少年志》等古裝劇,或在改編原著的架空歷史中尋找突破口,或以歷史文化為虛景融入古典美學與細膩情感,又或者將當代青年趣味巧妙化用玩味江湖,各自在其類型疆域中糅合入獨特的文化氣質和思想表達。
主打情感牌的都市題材電視劇,以愛破題,推陳出新。《親愛的,熱愛的》《幕後之王》《加油,你是最棒的》等電視劇,在具備情感色彩的同時,進一步結合多種職場類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看度。《我的機器人男友》融入了當下流行的科幻元素,進一步「破界」詮釋愛的命題。
此外,諜戰題材的《光榮時代》《諜戰深海之驚蟄》、體育競技題材的《奮鬥吧,少年!》《青春拋物線》、農村題材的《蘭桐花開》《麥香》等類型多元、特色鮮明的電視劇,也在豐富著電視螢屏前觀眾的選擇的同時,彰顯著當代多元趣味和時代精神的活力與風採。
現實思考引觀眾共鳴
毫無疑問,越來越多的現實主義作品,正一次次引發全民關注和討論。從《都挺好》中的「原生家庭創傷」,到《小歡喜》《少年派》裡的「中年焦慮」和「青春難題」,再到《帶著爸爸去留學》中「留學陪讀困境」……於年末,在北京衛視熱播的《熱愛》,又一次聚焦當代都市的「情感圍城」中,解碼人與人之間微妙而親密的情感,以智慧而詼諧的風格,詮釋出每個人感同身受的百態人生,令觀眾不由得在談笑間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引發新一輪熱議。
然而,一個關鍵的問題是,電視劇真的能解決這些困擾每個人的難題嗎?答案自然是:不能。但是,一系列優秀的當代現實題材,正與時俱進地將現實生活中,那些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雞毛蒜皮」以戲劇化的手法,一次次衝擊著觀眾的心底,激蕩起他們對生活應有的那份「熱愛」,和可能麻木了的「思考」。它們並不是簡單呈現於螢屏上,而是紮根在生活中,根植在每個觀眾的心裡。
無論是剖析家庭倫理的「剪不斷理還亂」,還是講述奮鬥歷程的「我的人生我做主」,優秀的電視劇創作者們唯有紮根於生活,著眼於對現實個體生命的關照,才能有效的對人性反思、有力的對生活叩問,並非一味消極表達,而是進一步激發觀眾對生活的熱愛,予人以溫存和力量。
主旋律力作深入人心
2019年,眾多製作品質高、演員陣容強、劇情跨度長的年代大戲,作為國慶70周年獻禮劇擎起了電視劇熒幕的大半江山,也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其中,《老酒館》《奔騰年代》《大江大河》《芝麻胡同》《希望的大地》《外交風雲》《偉大的轉折》《激蕩》等主旋律力作,以厚重的時代底蘊、個性鮮明的人物、宏大主題的表達和細膩入微的切口,將新中國發展的各個時期、不同領域的萬象人生娓娓道來,每一段故事拼接起崢嶸的歷史,光影中的中國故事穿越時空,抵達每一個觀眾的心間。
而緝毒反腐題材的《破冰行動》,以及當代軍旅題材的《陸戰之王》《空降利刃》《飛行少年》等電視劇,則傾注「紅色基因」,將軍警生涯的驚險融入家國壯志與青年熱血,結合真實的背景和跌宕的情節,深受不同年齡層觀眾的共同認可。
主旋律創作,要符合時代的大潮,更要滿足人民的心潮。2019年末,央視熱播的《澳門人家》則以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為主題,書寫了三代澳門奮鬥者堅守「有信,有心,有信心」的信念,堅韌拼搏、心向祖國的故事,以小見大、生動印證著「一國兩制」基本國策的成功踐行和強大生命力,收穫廣泛讚譽。每個大時代中拼搏奮鬥著的個人,他們的心聲在光影中凝聚,匯集為主旋律的時代合奏,感召著新時代的人們,告訴他們今昔何來、照亮他們前行所向。
從收視情況和播出類型分析,年度收視排行靠前的作品中,傳統年代劇、當代軍旅劇、家庭倫理劇各有千秋,證明在優良的品質保障下,多種類型的電視劇都能得到觀眾的追捧。大國崛起、流金歲月,陪伴了一代代中國人成長的電視熒幕,仍舊承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重任,而無論時代如何改變,好作品都是文藝創作唯一的正道。中國電視劇正經歷著新時代中的新變化,在承續過往、紮根當代的過程中,開拓出一條面向未來的新徵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