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化保育日誌 | 孩子連睡覺都要抱著布偶,髒了也不讓洗,這是戀物癖嗎?

2021-02-17 觀化教育

文章出處:壹父母(ID:loveyifumu)

Q:我女兒今年9月就要上託育園了,可她到現在都還離不開自己的一個布偶,晚上睡覺、白天出門,她都要把娃娃緊緊地抱在自己懷裡。

有一次,我看布偶髒了,就扔進洗衣機裡洗了,結果當天晚上她就大哭大鬧,我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給她換一個別的也不行,總不能讓她抱著溼噠噠的玩偶睡覺吧。

孩子整天把布偶當寶,以前在家裡也就罷了,等上了託育園,如果老師不讓帶到園裡可怎麼辦?

我很擔心這樣下去孩子會不會成為「戀物癖」,可現在強行拿走娃娃吧,她又哭鬧個不停,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簡簡周:很多孩子都會有類似的依戀物,比如,有些孩子非得抱著媽媽的衣服才能入睡,有些孩子不管走到哪裡都得帶著自己的小毯子,還有的孩子離不開自己的某個玩具。

成年人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擔心,甚至還會想要強行矯正孩子。

還有的媽媽會因此感到受挫:明明我就在孩子身邊,為什麼他對一個布偶都比對自己親近?

其實,這些行為根本不是什麼「戀物癖」,而是孩子安全依附關係的寄託。在心理學上,孩子的依戀物被稱為「過渡性客體」,簡單來說,就是孩子的「替代媽媽」。

從出生開始,孩子就要不斷地經歷跟媽媽的分離,逐步走向獨立。

如果親子間沒有建立起充分的安全依附關係,一些特別的分離時刻就會成為孩子的創傷時刻,比如,斷奶、媽媽結束產假開始上班、孩子需要離開家進入幼兒園、二寶出生等等。

當孩子還沒有做好準備就不得不與媽媽分離時,孩子就會從依戀物上獲得安慰,重新建構安全感,讓自己內心的焦慮情緒得到釋放和緩解。

對於孩子來說,依戀物就是一個很好的撫慰和寄託。

這種情況下,如果強行把依戀物從孩子身邊拿走,孩子的痛苦無異於再次與母親分離。

這也是為什麼孩子不能抱著布偶入睡就會哭得聲嘶力竭。

更重要的是,即便強行拿走了孩子的依戀物,他對撫慰的渴求仍然存在,他總要尋找另外的依戀物。稍大一些的孩子,甚至還會出現各種「癮」,網癮、菸癮、酒癮等等。

與其逼孩子「病急亂投醫」地尋找一個不安全、不健康的依戀物,還不如允許他依戀自己的布偶、毯子或是媽媽的衣服。


當然,媽媽也不用感到自責或是受挫,並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了,孩子才會有這樣的表現。

每個孩子都是要走向獨立的,與母親分離的過程,有痛苦,也有成長,只不過每個孩子的先天氣質不同,所以,有些孩子適應力更強些,更容易有安全感,也有些孩子天生敏感,需要更多的撫慰和確認,才能感到安全。

父母可以做的,就是理解孩子的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需要。

只有孩子重新構建起內在安全感,才會慢慢地與「依戀物」分離,真正變得獨立起來。

如果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聯結,與孩子重建安全依附關係,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可能你還會擔心孩子即將面臨的入園問題。

其實,現在很多託育園也都很重視孩子的心理建設,因此,大多會允許孩子帶著自己的依戀物去託育園,有的託育園甚至還會要求孩子帶一件家裡的玩具或物品來園。

這也是幫助孩子緩解分離焦慮、順利過渡的一個好辦法。

當然,也會有些託育園出於安全或是其他考慮,不允許孩子帶玩具或家裡的物品來園,這個可以提前跟老師溝通一下,同時這也是考察一個託育園是否真正懂得孩子、尊重孩子的切入點。


以上文章已獲得:壹父母(ID:loveyifumu)授權發布

託育服務告知編號:1052100001000000觀化啟蒙園(全日制託育機構)在上海市長寧區愚園路開展正規的託育服務,同時,也面向社區家庭開展育兒指導,共同開展幼兒健康,自然認知,社區文化等方面的社區公益活動,觀化啟蒙園歡迎您和寶貝們一起共建社區美好的未來生活。⏬⏬⏬點擊閱讀原文360度參觀觀化啟蒙園(全日制託育機構)

相關焦點

  • 孩子連睡覺都要抱著布偶,髒了也不讓洗,這是戀物癖嗎?
    行 為 ActionQ:我女兒今年9月就要上幼兒園了,可她到現在都還離不開自己的一個布偶,晚上睡覺、白天出門,她都要把娃娃緊緊地抱在自己懷裡。有一次,我看布偶髒了,就扔進洗衣機裡洗了,結果當天晚上她就大哭大鬧,我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給她換一個別的也不行,總不能讓她抱著溼噠噠的玩偶睡覺吧。
  • 我的天啊,這熊孩子不會有「戀物癖」情結吧?
    據說該娃從1歲4個月起,就深深迷上了不鏽鋼電水壺,以至外出活動,父母都要向相關店家「報備」——這水壺是我們自家的。文中還稱:這個孩子已經痴迷到連睡覺時要握著水壺了,別家娃睡醒喊「媽」,而他則直接開口「壺」……幼小的孩子很萌,尤其是這萌萌的模樣兒配著個大大的燒水壺,更是讓人覺得又有趣又可愛。
  • 《小豬佩奇》裡喬治依戀他的小恐龍:面對孩子戀物癖,家長這樣做
    這個情節不知道家長們是否還記得,《小豬佩奇》裡喬治很依戀他的小恐龍,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也有著這樣的行為。比如,孩子睡前一定要吸手指才能入睡 、一定要抱著他的小毛毯才能入睡等等。這是因為孩子有戀物癖,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有戀物癖呢?
  • 戀物癖,是變態嗎?
    這些充其量只是亂花錢的「戀物控」,離昆汀級別的戀物癖還有一段距離。 心理學範疇中,將狹義的戀物癖定義為一種性倒錯。戀物癖人群往往很難通過正常的」啪啪啪「來獲得性滿足。他們常常會將某些非性器官的身體部位或者是無生命的物體,來作為性喚醒的對象,然後通過該部位或物體來獲得性興奮、性衝動甚至是性行為,從而獲得性滿足。這裡的身體部位包括腳、手和頭髮,甚至還有皺紋,等等。
  • 孩子入睡要抱娃娃、摸被子,出現這些「戀物」行為父母要反思
    儘管父母給他買了很多嶄新的玩具,但小軍一點也不喜歡。每次父母都想讓他丟掉這這個破舊的手帕,都遭到了他近乎拼命似的反對。若哪天出門沒有帶手帕兒,那麼他就會哭鬧不止。甚至每次睡覺都必須抱著手帕才能入睡,有時候就算睡熟了,也會緊緊的抱著手帕。其實,不僅僅是手帕,還有毛絨玩具,這些都是孩子的「鍾愛」之物,有的孩子甚至對被子衣服都很痴迷。
  • 孩子睡覺「戀物」,一直抱著玩具,家長糾結要不要幹預
    孩子是家長的掌心的寶,有點異常,心裡就慌了,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抱著玩具睡覺是好習慣嗎?對於孩子睡覺抱著玩具這件事,有很多的家長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一個好習慣,應該趕緊矯正過來,並且還有很多家長擔心,總是依戀某個玩具或者某種東西,是「戀物症」的表現,或者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安全感缺失,所以,很多家長都對這件事很恐懼,並且試圖通過各種方法來矯正這個問題。
  • 正確認識戀物癖
    戀物對象多為女人的頭髮、毛絨織品、女式鞋子、手套、內衣褲、乳罩、月經帶之類的東西,且多半是用過的、髒的東西。該症的患病率尚未見報導。戀物癖常見有以下表現:(1)戀物癖的人對異性本身毫無興趣,將性慾專門指向物品。至於這些物品是什麼人的則無關緊要。而正常的戀物心理則與此相反,是一種愛屋及烏的心理。(2)千方百計地收集其偏愛的異性的物體。
  • 不要以手淫來助長戀物癖
    其實主要的,也是最難糾正的還是前兩點,遺傳或是從小成長環境產生的癖好影響,都是印在骨子裡的,你只能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合理規避和疏導,而很難從根本上將其磨滅。 所以,也不要鄙視那些戀物癖嚴重的人。嚴格來說,我們絕大部分男性多少都會有點戀物傾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正常範圍內影響不大。
  • 怎麼都丟不掉的毛絨玩具和小毛毯,孩子行為背後的小心思您知道嗎
    導語最近有些粉絲媽媽們在後臺給開心爸爸留言,說了一些這樣的疑惑:家裡面有條毯子,是孩子一出生就用的,到現在已經是又破又舊的,但孩子就是不放手,特別是睡覺的時候,說什麼都要抱著,只有抱著才能睡覺;孩子都已經5歲多了,按正常情況都已經是可以自己睡覺了
  • 還記得離開毯子就不能活的萊納斯嗎?孩子戀物行為的秘密一次講透
    就連睡覺都會緊緊地抱著不放。哪怕衣服和玩具已經破舊了,孩子也不願意拿新的衣服去換。當孩子出現對一件物品痴迷的情況時,許多父母都在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出現了偏執症等心理方面的問題。實際上,這是寶寶的戀物行為在生活中的具象反映。
  • 依戀布偶、小被子……孩子戀物是病嗎?父母該如何幹預?
    同學家的女兒今年秋天上的幼兒園,每次上幼兒園必須要拿一個毛毛熊,一個又破又舊的毛毛熊。聽老師說,小女孩在幼兒園幾乎和毛毛熊形影不離,一起吃飯、上廁所、午睡。同學知道確實是這樣的,因為孩子在家也喜歡那隻髒兮兮的小熊,同學提出是要給孩子新買一隻小熊代替舊的,可是孩子不同意。
  • 為什麼寶寶睡覺喜歡摸乳房、抱玩偶、毯子?揭秘戀物背後的原因
    「那你可不能慣著,男孩子天天這樣摸,要是發展成「戀物癖」,變成「小色狼」怎麼辦?」另一朋友的發聲,得到了其他人的贊同。其實,閨蜜的寶寶的這種「怪癖」,我身邊很多小孩子都有,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而已。有的孩子喜歡摸著媽媽的乳房睡覺,有的孩子非要摸著媽媽的胳膊、耳朵才能睡著,還有的孩子對自己一直用的小毯子愛不釋手,更有對毛絨玩具情有獨鍾。
  • 青春期與戀物癖的心理解析
    當我與這些青少年來訪者交談時,我的工作也面臨著一項巨大的挑戰,既要在心理學的學術層面上理解分析他們的戀物癖傾向,也要秉承道德準則維護這些來訪者的安全。如果其他心理分析師、心理治療師同樣在工作中遇到了受到戀物癖性行為困擾的青少年,那麼我希望通過本文幫助治療師們更好地在工作中應對我提到的這一對矛盾,幫助來訪者走出困境。
  • 娃就愛抱著小毯子睡,這般「戀物」要管嗎?
    娃就愛抱著小毯子睡,這般「戀物」要管嗎?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媽媽們越看越喜歡,然而各種煩惱也層出不窮。比如寶寶特別喜歡某個東西,總是愛不釋手甚至寸步不離,這個東東可能是一件小毯子、一個小玩具……這到底是為什麼?是否該糾正呢?
  • 孩子喜歡抱著指定小毛毯,就是「小怪癖」?不,孩子正在走向獨立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閨蜜發現孩子身上多了個「小怪癖」,小傢伙睡覺的時候手裡一定要拿著一條小毛毯。近來天氣比較熱,可是孩子仍然不允許媽媽把小毯子收起來。閨蜜覺得很奇怪「這條毯子看起來很普通啊!為什麼孩子會如此偏愛呢?」
  • 是戀物癖吧!
    相信大部分女人都拒絕不了高跟鞋,女人也有挺多高跟鞋的,但是大部分都是上班的時候穿,平時休息的時候或者跟男朋友約會的時候更喜歡穿平底鞋,因為平底鞋更舒服
  • 【戀物癖】初一男生,愛穿媽媽襪子 偷鄰居內衣
    醫生說,該男子可能有戀物癖。  溫醫大附一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科的楊闖博士說,他每年都會接收這樣的病例7~8個,且都是男性中學生。  偷異性衣物回家穿  男子可能有戀物癖  民警到達現場,在該男子身上查獲女性內褲四條等。男子供述,偷來的內衣褲,他有一部分帶回家穿,還有一部分扔掉。  醫生分析說,該男子可能有戀物癖。  戀物癖指在強烈的性慾望與性興奮的驅使下,反覆收集異性使用的物品。
  • 從傅園慧頻繁撫摸紅繩看孩子「戀物」,過渡性客體,助娃順利成長
    長大以後傅園慧的爸爸覺得傅園慧總是拿著一個小毛巾不好看,於是就叫小毛巾換成了一個紅繩。在綜藝節目中經常會看到傅園慧去撫摸那條紅繩,很多網友大呼傅園慧這是「戀物癖」。孩子的戀物情結和成人的「戀物癖」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成人的戀物癖是一種病態,常常是指戀物癖的患者通過撫摸,咬,玩弄等方式是獲得性快感的過程。
  • 一個有戀物癖的人的療愈故事
    我的一個來訪者是一個戀物癖,年齡30歲,本科學歷,男性,有工作,性格內向,屬於不婚族,對女性沒有感覺,父母很擔心焦慮,在諮詢過程中發現這個來訪者思想比較開放
  • 一件衣服被女兒「盤」8年,每天都要抱著睡,「傷痕累累」爛成渣
    一個寶媽在網上吐槽自家的寶貝閨女,在睡覺時必須要將衣服放在鼻子下才能入睡,如果沒有這個東西,那她無論如何也睡不著。每次去外婆家裡或者是旅遊,需要提前將東西帶走,不然晚上就會一直鬧騰。寶媽表示,這個東西其實就是一件已經爛成渣的衣服,跟隨閨女已經8年了,可孩子依舊不願意將其丟掉,好多次寶媽嫌棄要丟了,閨女卻哭鬧不斷,只能將其留下來。這個衣服本是媽媽穿的T恤,不知從啥時開始,閨女就喜歡抱著它睡覺,在睡夢裡還會拿著牙咬上一通,正是時間長了,才會「傷痕累累」爛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