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10nm的前世今生

2020-12-23 EEWORLD電子工程世界

翻譯自——EEtimes

假如你坐擁全球最大微處理器供應商和半導體製造商,為了保住地位並在競爭中保持領先,你往往會設定雄心勃勃的目標。英特爾就是一個例子,憑藉其10nm製程技術,他們制定了雄偉計劃,以至於不得不推遲使用這種製程的大批量生產,改變其路線圖,甚至重新考慮其戰略的某些方面。英特爾在10nm製程上取得了進步,但是臺積電和三星在7nm、6nm、5nm和更小的製程節點上一點點精進,我們不禁在想英特爾現在究竟什麼位置?

積極的目標

當公司設計新的流程技術時,它會在性能、功率和面積(PPA)方面設定特定目標。半導體合同製造商有時會犧牲一個方面來支持另一個方面,由於他們的設計方法非常迭代,而且必須每年提供一個新工藝,以使他們的客戶能夠以一定的節奏推進他們的SOC。其中一些節點通常被稱為「短節點」,與「長節點」不同,它們只能使用幾年。相比之下,英特爾公司在其「流程架構」原則下,幾乎每兩年就會在所有PPA方面推進其流程技術。在其10 nm節點(也稱為英特爾1274),他們正在14 nm節點上尋找一種改進方法,使電晶體密度提高2.7 x (當使用6.2 t高密度(HD)庫)和性能提升25%(在同一功率)或減少近50%電力消耗 (在同一頻率)。

研發4年,英特爾的10nm晶片工藝比臺積電的7nm還要強?

英特爾所宣稱的10nm工藝與臺積電(TSMC)的第一代7nm製程(N7)相似,但英特爾原本計劃在2016年開始大規模生產10nm製程(HVM),比臺積電的N7製程(HVM)領先兩年,這將使英特爾在高性能pc領域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

此前在GeekBench 4跑分露出了英特爾10代酷睿的成績,同時網上也出現了有關於英特爾10nm製程工藝的基本指標,大家發現這個指標比臺積電的7nm工藝還要強不少。

英特爾的10nm製程在電晶體密度上做到了100.76Mtr/mm2、柵極間距54×44nm,SRAM面積為0.0312μm2。尤其在電晶體密度上,10nm工藝就能實現每平方毫米1億個電晶體,比臺積電強不少。

英特爾將其雄心勃勃的電晶體密度提升稱為「Hyper Scaling」,後來又將其遠大目標歸咎於低於預期的產量和高於14nm的成本。與此同時,英特爾需要為其10nm製程提供比以往更高的規模,這不僅是為了維持摩爾定律的範式(儘管周期更長),也為了使其晶片尺寸更小,降低成本(例如,10nm製程的生產周期更長)從而獲得更多利潤。隨著每一個流程的產生,每平方毫米的晶片成本趨向於增加,所以對於像pc這樣的市場,你希望晶片在每個節點上變得更小,要麼降低成本,要麼維持成本。

英特爾的10nm工藝電晶體密度達到了100MTr/mm2,是14nm節點的2.7倍,而且英特爾首次使用了貴金屬釕。

Techinsights日前就以聯想Ideapad 330中的Core i3-8121處理器為例分析了英特爾的10nm工藝,詳細報告還沒有發布,他們只公布了部分數據,英特爾的10nm工藝主要創新如下:

· 邏輯電晶體密度達到了100.8MTr/mm2,也就是每平方毫米1億個電晶體,電晶體密度是14nm工藝的2.7倍多。

· 10nm FinFET使用的是第三代FinFET電晶體工藝技術;

· 10nm工藝的最小柵極距(gate pitch)從之前的70nm縮小到了54nm;

· 10nm工藝的最小金屬間距(metal pitch)從之前的52nm縮小到了36nm。

英特爾10nm工藝亮點:

· 與現有10nm及即將問世的7nm工藝相比,英特爾10nm工藝具有最好的間距縮小指標

· 在後端製程BEOL中首次聯合使用金屬銅及釕,後者是一種貴金屬

· 在contact及BEOL端使用了自對齊曝光方案(self-aligned patterning scheme)

·關鍵技術是通過主動門(COAG)進行接觸,在前兩層使用鈷互連(填充)以減少該區域的阻力50%(相對於鎢而言),並降低電動勢5x - 10x以縮小這些互連,自對準四模塑(SAQP)用於鰭片成型,自對準雙模塑(SADP)用於線前端的柵極成型(FEOL),以及SAQP用於線後端的選定金屬層(BEOL)。

設計亮點:

· 通過6.2-Track高密度庫實現了超級縮放(Hyperscaling )

· Cell級別的COAG(Contact on active gate)技術

關於英特爾的10nm工藝優勢,英特爾CEO科贊奇也解釋過他們的10nm工藝為什麼難產的問題,一大原因就是他們的10nm工藝指標定的太高了,10nm工藝100MTr/mm2的電晶體密度實際上跟臺積電、三星的7nm工藝差不多,性能指標是很好的,但遇到了良率這樣的問題,所以量產時間上要比其他兩家落後兩年多。

如今所有的前沿工藝技術都依賴於多模製,所以在10nm製程中,英特爾不得不使用四模製(4x)、五模製(5x),甚至六模製(6x)來選擇特性。因此,在最複雜的案例中,英特爾不得不將10nm晶圓暴露6次才能「繪製」出一個特性。多模製不僅延長了生產周期,而且往往會增加缺陷密度,從而降低產量並大大增加成本。大量使用多圖案來實現超縮放而不是等待極紫外光刻(EUV)的出現是一種風險,但EUV從來沒有打算在2016年的黃金時間準備就緒。

此外,除了英特爾,沒有半導體製造商使用SAQP的BEOL的7nm或10nm技術,因為一些觀察家指出SAQP存在高缺陷密度。在10nm以下的節點中使用鈷或釕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鈷對於Intel公司在10nm節點的研發工作中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材料,所以有人認為鈷缺陷密度高是有原因的。鈷的使用需要使用電子束的新型檢測工具。

應用材料技術項目主管Nicolas Breil在兩年前的IEDM報告中表示:「收縮的幾何形狀,反過來對金屬化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屈服相關的典型失效模式包括不完整的空隙填充或空洞。」「由於鈷中的空隙通常小於鈷線的寬度,探測5納米的空隙至關重要。這就需要一個小於3nm的光斑來探測小於10nm的空洞。

與傳統光學檢測工具相比,單光束檢測工具速度較慢(多光束檢測工具還不成熟,但速度也比較慢),但後者對新工藝和即將到來的工藝技術解析度不夠。為此,電子束工具現在僅用於工藝鑑定和校準。

英特爾在行業領先的情況下承擔風險和實施新技術並不少見,但在10nm製程的情況下,他們已經超越了創新。Insight 64的研究員Nathan Brookwood表示:「回過頭來看,總體而言,這一舉措過於激進。」

計劃和策略的改變

英特爾在2015年7月首次證實其10nm技術存在問題,並將高缺陷密度和低產率歸咎於多模製。當時,他們承諾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批量生產代號為「大炮湖」的首批10nm製程產品,這比原計劃晚了一年左右。在2018年初,英特爾表示已經開始了Cannonlake處理器的營收發貨,並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逐步提高產量,但在2018年4月,英特爾承認由於產量不佳,將不得不將10nm處理器的量產推遲到2019年。後來,事實證明,2019年投產的英特爾第二代10nm製程(不要與10nm+混淆)比最初的10nm製程有許多重大改進。

顯然,在2015年發布任何公告之前,英特爾就已經對10nm製程的問題有了更多的了解。考慮到這些風險,他們需要確保即使不使用其前沿節點,也能在未來幾年生產出滿足成本、性能和上市時間要求的CPU。為此,這家晶片巨頭在2016年初宣布了引進新工藝技術和微架構的新原則。在為英特爾工作了大約10年的滴答滴答模型的基礎上,他們轉向了新的「流程架構優化」(PAO)模型,該模型涉及更長的微架構使用以及過程技術和產品設計的迭代改進。

Brookwood:「滴答模式主要是一種風險緩解策略。使用已知的微架構調試新流程,並在已驗證的流程上引入新的微架構。在可預測的年度節奏上改進產品。」

一名前英特爾員工表示:「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公司希望獲得更多的聲譽優勢,這是他們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在管理人員看來,節奏似乎是有規律的。因此,一些人認為沒有理由懷疑它,並為此繼續下去。他們忘記了這些任務有多麼困難。」

新的PAO原則旨在確保上述三件事:英特爾及時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以及這些產品的財務可行性。從2016年開始,Intel一直在迭代地改進其流程技術(Intel稱之為節點內改進),而不必等待一個新的主要節點來發布一個新的處理器。但一些起初看似合理的事情,可能最終看起來並不那麼好,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

Brookwood: 「Tick-Tock模式在十多年裡都很有效。它在14nm似乎很實用,但在10nm處完全崩潰。與此同時,臺積電能夠維持兩年的節奏,更適度的改進,也更可預測。誰會想到AMD會把它的整個生產線延伸到TSMC的7nm製程,而英特爾仍然主要使用14nm製程?」

英特爾的第一個14nm級優化工藝是它的14nm+製造技術,這使得他們的代號為Kaby Lake的CPU在不增加功耗的情況下比Skylake處理器的頻率提高了15%。該技術的一個更先進的版本- 14nm++ -放寬柵距為84nm(從原來14nm的70nm提高),驅動電流提高了24%,功率降低了約50%。英特爾的14nm+被用來製造用於高端遊戲臺式機和高端筆記本電腦的咖啡湖(Coffee Lake)和彗星湖(Comet Lake)處理器。展望未來,英特爾將繼續迭代地推進其製造技術,因此我們將看到10nm+和10nm+,以及7nm、7nm+和7nm+。

與此同時,英特爾的執行長希望公司在主要節點上能恢復到2 - 2.5年的節奏,但只有時間才能證明它對英特爾的效果如何。

英特爾發言人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每年進行一次流程改進,以支持我們的產品路線圖。」「我們通過節點擴展和內部碼增強的結合來實現這一目標,以提供性能、功率和區域改進的正確組合。」

開發製造過程的迭代方法並不是英特爾必須做出的唯一重大改變。在過去,他們將其產品設計和製造技術結合在一起,一個特定的設計註定要使用特定的製造工藝來製造。到目前為止,英特爾已經將其產品和節點開發分離開來,並表示可以使用現有的最可行的技術來生產即將推出的CPU或GPU。這種方式有點像無晶圓廠晶片開發商和代工合作夥伴之間的互動。為了確保英特爾的晶片工程師擁有將設計移植到特定節點所需的一切,英特爾去年聘請了前GlobalFoundries的首席技術官Gary Patton,他也是IBM微電子業務的前負責人。Patton將監督過程設計工具包(PDKs)、IP和工具的開發。

英特爾:10nm不是我們最好的節點

英特爾將在未來繼續採用迭代方法來改進其工藝技術。他們計劃分別在2020年和2021年推出其10nm節點的兩個增強版本——10nm+和10nm++。根據英特爾前高級研究員、流程架構和集成總監Mark Bohr在2017年的演講,英特爾承諾10nm+將顯著提高電晶體性能,但其頻率潛力仍低於14nm+,這使得該技術對桌面CPU(尤其是針對玩家的CPU)的吸引力有所下降。此外,英特爾在10nm技術上面臨著缺陷密度的難題,這可能是它在10nm+技術上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裡,英特爾計劃開始使用其10nm++技術,該技術將大大提高電晶體性能,這可能是英特爾能夠將其應用於高時鐘應用的時候。與此同時,英特爾承認其10nm製程節點系列的盈利不如22nm製程和14nm製程節點有根本原因。今年早些時候,英特爾財務長George Davis曾表示:

「這不會是英特爾擁有過的最好節點,它的生產效率將低於14nm製程和22nm製程,但我們對所看到的改進感到興奮。」我們希望在7納米製程的開始階段比2021年底有更好的表現。」

未來,英特爾將提供7nm、7nm+和7nm+製造技術,這些技術將依賴於極紫外光刻技術(EUVL),這將幫助英特爾解決各種與多圖形相關的問題。迭代開發有很多好處,儘管它需要額外的資源,這也可能意味著更高的研發成本。由於製造工藝的開發成本總體上越來越高,很難估計這些額外的研發成本到底有多高。與此同時,英特爾財務長警告稱,各種工藝技術(研發、設備成本、啟動成本等)的重疊將對毛利率產生影響:

「事實上,就像我說的,它不會像人們期望的14nm或7nm節點那樣強大。為了重新獲得工藝領先地位,我們必須加速10nm和7nm,以及7nm和5nm的重疊。所以,從2021年開始,我們觀察到的成本,10nm的性能,7nm、5nm的投資,所有這些因素結合起來會影響毛利率。」

英特爾對其10nm製程技術的評價是在投入使用7年後,其財務表現不如14nm製程節點,然而在路線圖中留下大量的10nm+和10nm+項目,可能會有一些有趣的暗示。

一位半導體生產的人士表示:「利潤率最高的時刻是生產一兩年後的工藝節點,因為它們的產量通常要高得多,而且晶圓廠的工具成本也已降低。」

Intel的10nm節點將在2021年下半年投入HVM,屆時Intel的7nm節點的生產將開始加速。當然,在10nm上使用的折舊設備將會在7nm上重複使用,但這意味著後者的財務成功將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前者。

相關焦點

  • 英特爾10nm酷睿鑄就3499元輕薄「水桶機」
    Ice Lake處理器是英特爾首款採用10nm工藝的處理器,專為移動端打造,為輕薄本帶來了更為優異的能耗比,大幅度提升了性能與續航,更有AI加持,代表了英特爾最新最強的工藝水準,Ice Lake處理器的這些特性使其可以同時兼顧辦公與娛樂
  • 英特爾10nm為何遲遲不能量產,到底是食之無味還是「暗藏殺機」
    英特爾10nm可以說領先整整一代。實際上,英特爾10nm製程採用超微縮技術,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電晶體和最小的金屬間距,從而實現了業內最高的電晶體密度。總的來說,根據電晶體密度和晶圓面積來判斷,英特爾10nm工藝與臺積電的7nm工藝性能基本持平。
  • 英特爾10nm晶片量產,今年至少推9款產品
    作為全球晶片巨頭,近兩年來,英特爾被友商徹底碾壓,其遲遲停留在14nm製程工藝階段,沒有新的進展,要知道現在臺積電5nm製程工藝晶片量產都進展地十分順利,馬上就要向3nm製程工藝衝刺,而英特爾卻剛剛從14nm製程工藝過度到10nm製程工藝,著實有點尷尬。
  • 英特爾最新一代10nm重新定義電晶體,Tiger Lake架構性能提升20%
    【新智元導讀】英特爾在今年的架構日上介紹了在六大技術支柱方面的最新進展,全新的10nm SF工藝可媲美節點轉化,還有Willow Cove與Tiger Lake CPU架構,Xe顯卡等讓人大飽眼福。此前,英特爾宣布7nm工藝延期,讓業界紛紛猜疑美國主導的半導體時代將要走向終結!然而就在今天,英特爾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回應了外界的質疑。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重新定義電晶體架構,節點內性能提升超...
    事實上,英特爾盯緊7nm,也與10nm製程多次延期有關,希冀藉此彌補10nm延期所造成的時間損失。如今看來,還是10 nm 最先守得雲開見月明,未來幾年,10nm 也將代表英特爾最佳工藝水平。2018年4月,公司宣布由於良品率問題,10nm工藝大規模量產將推遲到2019年。2019年初,英特爾在CES上正式公布10nm 製程落地並披露更多相關細節。對於長達數年的「跳票「,英特爾給出的解釋包括設想太自信、團隊之間目標不明確、管理混亂以至於計劃一拖再拖。事實上,也與英特爾IDM模式有關。
  • 英特爾10nm酷睿i7-1185G7跑分曝光 性能規格讓人失望
    原標題:英特爾10nm酷睿i7-1185G7跑分曝光性能規格讓人失望來源:cnBeta.COM 近日曝光的一份3DMark TimSpy基準測試成績,揭示了英特爾11代酷睿i7-1185G7這款四核Tiger Lake U系列處理器的性能到底有多讓人失望
  • 英特爾10nm十代酷睿臺北發布
    相信很多玩家翹首以盼的,就是英特爾能否藉此機會正式發布基於10nm製程工藝的第十代酷睿系列處理器。如今,願望終於成真,代號「Ice Lake」的10nm時代酷睿與臺北正式發布!性能提升       根據英特爾的官方資料顯示,全新一代的Ice Lake IPC性能相比於Skylake(六代酷睿)平均提升了18%,最多可達40%。
  • 「重新定義10nm」:性能提升約20%,英特爾架構日更新四大技術
    儘管英特爾開發 7nm 晶片的進程受挫,但這次發布的基於 10nm 的 SuperFin 技術將晶片性能提升了約 20%,再加上 Willow Cove 微架構、用於移動客戶端的 Tiger Lake SoC 架構細節、以及可實現全擴展的 Xe 圖形架構等內容的發布,展示了英特爾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企業在消費類、高性能計算以及遊戲應用市場等領域的巨大技術優勢
  • 英特爾10nm或可能繼續擠牙膏,12代酷睿再換接口,AMD繼續領先!
    自從進入14nm之後英特爾開始了擠牙膏的策略,14nm工藝一口氣用了5代,但是確實也不得不佩服英特爾技術,硬是靠著14nm的落後工藝還是讓AMD沒有佔到非常明顯的優勢,到目前為止,單核性能英特爾仍舊稍微領先AMD,不過這並不影響英特爾14nm+++的事實。
  • 英特爾第十代10nm酷睿處理器終於來了!代號Ice Lake性能提升18%
    最重要的是,正是在這一年,全世界終於意識到英特爾處理器遇到了瓶頸,此前該公司又一次未能將其電路縮小到「10納米」工藝節點。但現在,經過多年的延遲,英特爾即將向世界推出其首批真正的10nm CPU。今天,該公司正式揭開其第10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代號為「冰湖」(Ice Lake),並揭示了他們在6月發貨時,可能會為你的下一個PC帶來些什麼新的東西。
  • 10nm CPU將發布 英特爾i7-1185GRE處理器曝光
    英特爾也已確認將於北京時間9月3日0 點舉辦代號為Tiger Lake的下一代 10nm CPU系列正式發布活動。發布該迷你工控主機的公司名叫 Vecow ,產品信息由其官網公布,從型號來看,用於迷你主機的 GRE 11 代酷睿要比主流筆記本上的版本規格高一些。
  • 英特爾下一代10nm至強處理器點亮騰訊雲星星海,強強聯手助力騰訊雲...
    英特爾下一代10nm至強處理器點亮騰訊雲星星海,強強聯手助力騰訊雲拓展伺服器市場 2020年12月22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 前世今生測試:測你的前世今生是什麼樣的人,爆準!
    你相信前世今生嗎?前世種種,也許就是促成你今生命運的因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測出你的前世今生。...
  • 《俠隱閣》前世今生MOD怎麼使用 前世今生MOD使用方法
    導 讀 《俠隱閣》前世今生MOD怎麼使用?具體的使用方法是什麼呢?很多小夥伴還不是很了解。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夫妻,是前世的情人。之所以今生做夫妻,是因為前世欠了你的情債,今生是來報恩的。所以才會今生跟你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擔,共同經歷生活一路的風風雨雨,忍受你的壞脾氣,照顧你,心疼你,呵護你,陪伴你,怕你冷,怕你熱,懂得你的不易,心疼你的安危,為的就是感恩你在前世修給她的一份深情的愛。
  • 認識催眠前世今生
    關於前世今生催眠療法        很多人可能對「前世今生催眠」這個名詞並不陌生,美國有位著名的心理醫生魏斯博士在給病人催眠治療無意中發現催眠可以開啟人前世封閉的記憶之門,通過找尋前世記憶可以解決今生的心理困困擾,身體不明不適,甚至可以化解前世仇恨,改變今生命運。
  • 從六代到十代酷睿,英特爾老是擠牙膏,難道是摩爾定律已經失效?
    從六代到十代酷睿,英特爾老是被吐槽,摩爾定律已經失效?為何整體輿論都吐槽英特爾說起摩爾定律,估計大多數了解電腦的人都耳熟能詳。但是這幾年時間來,英特爾在處理器上的進步程度遠遠不及AMD,而且價格普遍比AMD偏高。因此,導致很多人對此不滿,把「擠牙膏」的不滿情緒發洩在廠商身上,加之近幾年來自媒體風起雲湧,導致整體輿論都偏向AMD,吐槽英特爾。
  • 前世今生與來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灰的自習室,ID:uptogetherup】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如果我有前世那我是幸運的如果我有今生那被思念重重纏繞痛苦而無奈的昨日因為它讓我沒有幻想只有悔恨的無法選擇讓我在無法自拔的痛苦中掙扎於是猛然醒悟我活在今生
  • 八字看前世今生
    其實生辰八字既然可以看到以往發生的事情,象祖上的狀況,父母的背景,五行六親中各個表現的不同形式,也包括因果定律,就可以找出前世遺留下的一些信息,比如一個人命局裡殺氣騰騰的【官殺旺的人】多是前世是個武將,也造了很多的殺業,今生在某個情節上必遭嚴重不順,尤其是先天就有疾病的,難以治癒的。今生必須戒殺或吃素,要不很難轉變。
  • 前世的糾葛促成今生的緣分
    前世的恩怨糾葛促成今生的緣分。近年來,前世回溯療法逐漸流行,該療法的依據是人們今生的心理疾病和長期疼痛的根源往往來自於前世。通過讓患者在催眠入定的狀態下重歷前世的傷痛並解讀宿世的因果,今生的頑疾往往神奇地不治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