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鮮事物好奇是所有孩子的必備天性,特別是看到其他孩子手上玩著的看起來又酷又炫的玩具,他們那是一個按捺不住,眼睛裡立馬就長出了一雙手,很多家長往往也禁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出於各種心理給孩子買了,但這到底是不是好事呢?
01 功能上來說是否必須?
帶端哥那會兒,我對兒童用品包括兒童玩具充滿了興趣和期待,一不小心就被商家給誘惑了。特別是上面寫了「益智」「大腦開發」「手腦協調」「專注力培養」之類信息的,買的時候充滿期待好像買了端哥一使用我立馬就可以解放雙手,孩子的智力立馬會被開發。
但與孩子日夜相處過的家長朋友都知道,所謂的益智玩具只不過是商家的噱頭、故意炒作的賣點而已。至於大腦開發和感統訓練,只要你有方法有耐心把孩子牧到大自然中去,利用公共環境的基礎設施和天生地長的自然環境,什麼玩具都不用就可以達到。
所以讓孩子健康成長最終拼的還是是否有耐心和技巧去陪伴,耗時間也耗體力,孩子們絕不是給他們一堆玩具就可以自行長大的。很多玩具不在家長的引導下玩,買回來就直接變成了一堆垃圾。
最後最吸引他們的可能還是電視和手機,有耳朵有眼睛就直接可以聽可以看,這種單方向被動接受信息的輸入容易執行,比把一個玩具玩出花樣和激情來容易多了。
02 社交、心理發展需求
孩子們除了對新鮮事物感興趣,還有一件事是他們樂此不彼的,那就是:顯擺。特別是在同齡孩子面前,對孩子而言,讓別人知道「我有」「我很厲害」是找成就感和存在感最常使用的社交手段。
所以在這一點上來講,家長們是有必要給孩子們配備一些社交「裝備」的,這些裝備可以讓他們在跟同伴們的交往中充滿自信,底氣十足。
特別是流行玩具,都是引流神器,神獸們一拿到小區的公共場所,立馬會吸引來一大批粉絲,有羨慕的,有想交換的也有要不屑一顧的。這種備受關注會讓孩子們存在感爆棚,然後其他的孩子看到了也肯定有不少回家要家長買的。所以,在我們小區裡面,會突然有一段時間很流行玩平衡車,有一段時間很流行自行車,還有一段時間到處都是拍籃球的孩子……。
孩子們之間的這種流行有利有弊,健康的流行所有的家長都歡迎,然後有些流行比如奧特曼卡片會讓很多家長頭疼。 我就是那個被奧特曼卡片氣得血壓升高的老母親,不過端哥最近的興趣降下來了,只是弟弟的興趣又來了。對於一些不太健康的愛好,為了不讓他們「走火入魔」,必須把好度,引導很需技巧,我也還在修煉。
03 貴的玩具就是最好的嗎?
不管你是否願意承認,你花幾百塊錢買的玩具在孩子眼中可能還沒有1塊錢兩個的竹蜻蜓好玩。
好玩具與價錢無關而是看是否適合孩子,容易操作略帶難度是最好的了。所有的玩具中,我們家玩得最久的還是積木和球類,積木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在玩的過程中,對物品的基本形狀以及建築的結構和邏輯關係有基本的概念。
球類玩具是男孩們的最愛,最好有個好爸爸陪著玩,爸爸沒時間媽媽陪也可以,玩球時的奔跑和追逐可以讓男孩們得到最大的滿足。還有就是挖沙玩具,如果居住的小區有個沙坑,不管春夏秋冬颳風下雨,總會有孩子拎著桶子,持鍬拿耙,架勢十足玩得不亦樂乎。
至於女孩的玩具,我沒有發言權,應該還是喜歡娃娃,給娃娃穿衣打扮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呀。但女孩們也有動的時候,在戶外她們也喜歡騎各種各樣的車,玩各種各樣的球。
總之,積木、球類和車類(可以騎行的非玩具車)是玩得最久也是最有益身心的。只是戶外對於年齡不大的孩子來說還是要大人陪同的,所以靠的還是有家長的陪伴。至於在家玩的那些玩具,大多數玩不了幾次直接變成垃圾,對那些破壞力強的男孩來說更是如此。
04 玩具是否能解放大人的雙手,到底要不要買?
其實看完前三條,這一條有點多餘了。給孩子買玩具肯定是解放不了大人的,雖然可能會有孩子獨自玩一個新玩具玩上半天的時候,但最終還是會無聊的。
最好的玩玩具辦法是給孩子找玩伴,小朋友們一起玩,玩什麼都會嗨起來,但只要你在家裡,總有需要你來調節矛盾時時候。
所以大人真正要解放,也要七歲以後,他們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自己可以想好玩的方式,去誰家玩,玩什麼,到那時家長可能真不用操心了。但反過來想真不用嗎?我們可以對我們的孩子放心嗎?前提是他們不對手機和遊戲過於執迷,每天能安排好閱讀和戶外時間。
最後總結:養成孩子有規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為重要的,至於玩具真不要買多了,買幾款經典的就好。而什麼是經典的呢?孩子喜歡玩重複玩,使用時間越久越經典。
(上周大整理,話說我又清理掉一批玩具,家裡只想留書、積木、車以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