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高畫質的標準定焦鏡頭,大家腦海中浮現的或許是蔡司Otus等一系列體積碩大的傢伙,不可否認,新的設計、更多的特殊鏡片確實能讓畫質得到提升,但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體積。那麼是否能有一款小巧且高畫質的標頭呢?銘匠M50mm f/1.4 ASPH就是這樣一款鏡頭。
作為一款M卡口的手動鏡頭,銘匠M50mm f/1.4 ASPH更多的是把重心放在畫質表現方面。這款鏡頭體積小巧,轉接索尼微單相機也十分合適,十分趁手。
鏡頭採用了49mm的口徑,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各種濾鏡。這款鏡頭沒有標配遮光罩,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購買螺口的遮光罩擰上去使用。
鏡身還是一貫的銘匠風格,寬大的對焦環,同時也有對焦扳手,方便用戶的不同使用習慣。鏡身上有景深尺,可以估焦拍攝。光圈環手感不錯,段落感不會顯得特別生硬。
銘匠M50mm f/1.4 ASPH的鍍膜明顯和銘匠M50mm f/0.95不同,跟上面一張鏡頭前組的照片對比能看出,鍍膜是有很多顏色的,這讓我們對它的色彩表現和抗眩光能力有了信心。
鏡頭採用8組10片的光學結構,其中包括一片非球面鏡片和一片異常分散鏡片,相信對像差抑制、色散抑制能有非常好的作用。
在蘇州小巷子裡閒逛,用銘匠M50mm f/1.4ASPH拍攝十分愜意,通過天工LM-EA7轉接索尼A7R2,獲得自動對焦能力,鏡頭本身十分輕巧,這使得用這款轉接環對焦也不會太吃力。f/1.4全開有一些暗角,有自帶的氛圍感。
500%放大
光圈收到f/2,畫質提升非常之大,在1.5m-3m距離內拍攝女孩只要對焦足夠準確,放大至500%睫毛和皮膚的細節都能清晰可辨。並且光圈收至f/2之後,暗角基本消失,色散控制十分優秀,畫面中沒有肉眼可見的色散出現。
逆光拍攝下,畫面反差有一定下降,但沒有奇怪的眩光和鬼影出現,可以看得出銘匠M50mm f/1.4 ASPH鍍膜的抗眩光能力不俗。
銘匠M50mm f/1.4 ASPH焦外稍顯生硬,但我認為這樣的焦外也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光斑不會因為太柔和而連成一片,但也沒有明顯的亮邊,不會因為過於醒目而幹擾主體。
f/1.4的鏡頭弱光下拍攝能力都比較不錯,光圈全開,1/60s的快門下,ISO僅為200,讓畫面更加純淨的同時,銘匠M50mm f/1.4 ASPH以其優秀的畫質表現還能讓我獲得清晰銳利的畫面。靠近邊緣的光斑有一些口徑蝕,這在大光圈鏡頭中十分常見,放大之後能看出,光斑內有一定的「洋蔥圈」。「洋蔥圈」的產生是因為非球面鏡片在加工時研磨產生的,目前市面上只有索尼部分GM鏡頭擁有高精度研磨的超級非球面鏡片,其餘使用了非球面鏡片的鏡頭或多或少都會產生「洋蔥圈」現象。當然,我們也很期待國產鏡頭廠商日後為我們帶來更加完美的鏡頭產品。
銘匠M50mm f/1.4 ASPH近攝能力不俗,使用天工LM-EA7轉接環之後,有一定的近攝效果,放大觀察可以看出杯壁上細密的水珠。這對於銘匠M50mm f/1.4 ASPH這樣整組對焦的鏡頭來說十分難得。
更多樣片
總結
銘匠M50mm f/1.4 ASPH的出現讓我眼前一亮,出色的色散控制、優秀的解析度表現讓這款鏡頭的可用性非常高,無論是日常掛機拍攝還是拍攝人像這樣的題材都有很好的表現。這款鏡頭體積小巧,方便攜帶,無論是搭配M卡口的機身還是轉接至微單,體積都十分和諧,使用天工LM-EA7轉接至索尼微單之後還可以獲得自動對焦能力,可以讓拍攝成功率更高。相比起銘匠M50mm f/0.95而言,銘匠M50mm f/1.4 ASPH更加適合大多數用戶,它就像一把匕首,銳利且小巧。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本篇內容來自「影像新勢力」原創,如轉發請註明出處。
掃一掃,關注@影像新勢力 微信公眾號
這是一個由專業攝影師、資深媒體人和骨灰級影像發燒友組成的影像群落。
我們愛攝影、愛器材,愛這個美妙的光影世界。
我們有激情、有理性,有讓你表達心聲的渠道。
我們期望能一直在影像道路上引領你、陪伴你、跟隨你,
並深深以你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