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而精悍——銘匠M50mm f/1.4 ASPH體驗

2021-12-09 影像新勢力

說起高畫質的標準定焦鏡頭,大家腦海中浮現的或許是蔡司Otus等一系列體積碩大的傢伙,不可否認,新的設計、更多的特殊鏡片確實能讓畫質得到提升,但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體積。那麼是否能有一款小巧且高畫質的標頭呢?銘匠M50mm f/1.4 ASPH就是這樣一款鏡頭。

作為一款M卡口的手動鏡頭,銘匠M50mm f/1.4 ASPH更多的是把重心放在畫質表現方面。這款鏡頭體積小巧,轉接索尼微單相機也十分合適,十分趁手。

鏡頭採用了49mm的口徑,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各種濾鏡。這款鏡頭沒有標配遮光罩,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購買螺口的遮光罩擰上去使用。

鏡身還是一貫的銘匠風格,寬大的對焦環,同時也有對焦扳手,方便用戶的不同使用習慣。鏡身上有景深尺,可以估焦拍攝。光圈環手感不錯,段落感不會顯得特別生硬。

銘匠M50mm f/1.4 ASPH的鍍膜明顯和銘匠M50mm f/0.95不同,跟上面一張鏡頭前組的照片對比能看出,鍍膜是有很多顏色的,這讓我們對它的色彩表現和抗眩光能力有了信心。

 

鏡頭採用8組10片的光學結構,其中包括一片非球面鏡片和一片異常分散鏡片,相信對像差抑制、色散抑制能有非常好的作用。

在蘇州小巷子裡閒逛,用銘匠M50mm f/1.4ASPH拍攝十分愜意,通過天工LM-EA7轉接索尼A7R2,獲得自動對焦能力,鏡頭本身十分輕巧,這使得用這款轉接環對焦也不會太吃力。f/1.4全開有一些暗角,有自帶的氛圍感。

500%放大

光圈收到f/2,畫質提升非常之大,在1.5m-3m距離內拍攝女孩只要對焦足夠準確,放大至500%睫毛和皮膚的細節都能清晰可辨。並且光圈收至f/2之後,暗角基本消失,色散控制十分優秀,畫面中沒有肉眼可見的色散出現。

逆光拍攝下,畫面反差有一定下降,但沒有奇怪的眩光和鬼影出現,可以看得出銘匠M50mm f/1.4 ASPH鍍膜的抗眩光能力不俗。

銘匠M50mm f/1.4 ASPH焦外稍顯生硬,但我認為這樣的焦外也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光斑不會因為太柔和而連成一片,但也沒有明顯的亮邊,不會因為過於醒目而幹擾主體。

f/1.4的鏡頭弱光下拍攝能力都比較不錯,光圈全開,1/60s的快門下,ISO僅為200,讓畫面更加純淨的同時,銘匠M50mm f/1.4 ASPH以其優秀的畫質表現還能讓我獲得清晰銳利的畫面。靠近邊緣的光斑有一些口徑蝕,這在大光圈鏡頭中十分常見,放大之後能看出,光斑內有一定的「洋蔥圈」。「洋蔥圈」的產生是因為非球面鏡片在加工時研磨產生的,目前市面上只有索尼部分GM鏡頭擁有高精度研磨的超級非球面鏡片,其餘使用了非球面鏡片的鏡頭或多或少都會產生「洋蔥圈」現象。當然,我們也很期待國產鏡頭廠商日後為我們帶來更加完美的鏡頭產品。

銘匠M50mm f/1.4 ASPH近攝能力不俗,使用天工LM-EA7轉接環之後,有一定的近攝效果,放大觀察可以看出杯壁上細密的水珠。這對於銘匠M50mm f/1.4 ASPH這樣整組對焦的鏡頭來說十分難得。

 

更多樣片


總結

銘匠M50mm f/1.4 ASPH的出現讓我眼前一亮,出色的色散控制、優秀的解析度表現讓這款鏡頭的可用性非常高,無論是日常掛機拍攝還是拍攝人像這樣的題材都有很好的表現。這款鏡頭體積小巧,方便攜帶,無論是搭配M卡口的機身還是轉接至微單,體積都十分和諧,使用天工LM-EA7轉接至索尼微單之後還可以獲得自動對焦能力,可以讓拍攝成功率更高。相比起銘匠M50mm f/0.95而言,銘匠M50mm f/1.4 ASPH更加適合大多數用戶,它就像一把匕首,銳利且小巧。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本篇內容來自影像新勢力原創,如轉發請註明出處。

掃一掃,關注@影像新勢力 微信公眾號

這是一個由專業攝影師、資深媒體人和骨灰級影像發燒友組成的影像群落。

我們愛攝影、愛器材,愛這個美妙的光影世界。

我們有激情、有理性,有讓你表達心聲的渠道。

我們期望能一直在影像道路上引領你、陪伴你、跟隨你,

並深深以你為榮 

相關焦點

  • 銘匠光學 M35mm f/1.4開箱體驗
    35mm近可人像小品,遠可掃街紀實。絕對應該是攝影愛好者人手一支的定焦鏡頭。市面上的35mm定焦鏡頭不下幾十種。今天我們開箱體驗的則是這其中的一支個性鮮明、性價比極高的——銘匠光學 M35mm f/1.4。提到銘匠光學可能還是有不少朋友覺得陌生,銘匠光學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國產光學品牌,誕生於2019年,至於銘匠光學和七工匠的品牌淵源本文就不做贅述了。
  • 8分味道2分靈魂,銘匠M50mm f/0.95評測
    其實大名鼎鼎f/0.95的現行版夜神是徠卡在2008年推出的,在這之前的夜神一共有兩個規格5個版本。最早的50mm f/1.2 Noctilux,目前售價20萬左右,已經不太適合日常使用了。之後的50mm f/1 Noctilux-M一共有4個版本,第一版口徑E58,剩下幾版口徑均為E60區別主要在遮光罩。
  • 資訊 | 銘匠光學TTArtisan50mm F0.95 ASPH鏡頭髮布
    2020年6月14日,銘匠光學TTArtisan50mm/F0.95 ASPH.鏡頭正式發布。
  • 國產M50mm F1.4 ASPH鏡頭值不值得買?
    銘匠光學之前發布了M50mm F0.95 ASPH,那麼這次推出的M50mm F1.4 ASPH,為其用戶提供了一個額外的選擇。M50mm F1.4 ASPH採用了多層鍍膜技術,在燈光下我們看到其前鏡組呈現出青綠色,內部消光做得比較好,看上去淡雅而通透,頗為漂亮。
  • 國產夜神的對決——中一50mm0.95 vs 銘匠50mm0.95ASPH
    50mm0.95ASPH行貨價格的1/19,大約90%以上接近度的性能,所以很多人也很感興趣。從F2.8開始到F16,兩者基本差不多;靠畫面邊緣大約1/4的位置(主要看Jack Daniels),能很明顯地感覺到中一的像差和色散情況,紫邊比較明顯;銘匠有像差,色散好一些。另外,兩支鏡頭在大光圈下都存在像場不平的情況。不過這點,這種超大光圈的鏡頭多半都是這個狀況,也就不強求了。
  • 真當自己徠卡了 銘匠光學推出50mm f/0.95銀黑限量版
    要數最喜歡推出限量版相機、鏡頭的品牌一定是非徠卡莫屬,在推出多支徠卡M卡口後,也許銘匠光學感到自己徠卡附體,居然推出TTArtisan 50mm f/0.95 APSH銀黑限量版。銘匠光學TTArtisan 50mm f/0.95 APSH銀黑限量版的限量方式比徠卡原廠更加簡單粗暴——在原來銀色版TTArtisan 50mm f/0.95 APSH鏡頭基礎上,把對焦尺、光圈等刻度全換成黑色,其它規格保持不變。
  • TTArtisan 銘匠發布 50mm F1.4 ASPH 全畫幅手動微單鏡頭
    TTArtisan 日前發布了一隻新的 50mm f1.4 ASPH 全畫幅手動對焦鏡頭,應用於微單相機。該鏡頭目前有索尼 E、尼康 Z、佳能 RF 和萊西亞 L 卡口。它基本上與早些時候發布的 TTArtisan 50mm f/1.4 ASPH(鏡頭為萊卡 M 口)。用途和特點大多數攝影師的裝備中都有這樣一類「漂亮的 50mm」鏡頭,無論他們是用來拍視頻還是照片。
  • TTArtisan 50mm/F1.4 ASPH【高畫質來襲】
    在今天,銘匠光學再次挑戰自我,推出一支截然不同的最新標準鏡頭,——M 50mm/F1.4 ASPH。把F1.4和ASPH相結合,該鏡頭無論是在傳統旁軸數位相機,還是在現代無反數位相機,依然無懼面對高達6000萬像素的挑戰。無論是圖像銳度、解析力以及從畫面中心到邊緣,這支鏡頭同樣做到不妥協。
  • 富士35mm f/2 R WR測評:35mm f/2 vs 35mm f/1.4
    35mm f/1.4這款鏡頭雖然已經有一定年頭了,但它仍然是許多富士用戶心中的摯愛;而另一方面,剛推出不久的35mm f/2鏡頭也有著自己的特點,比如天氣密封金屬鏡身、更小巧的體積,以及更為快速的自動對焦。
  • 記錄別樣韻味 適馬A系50mm F1.4試用體驗
    適馬 50mm f/1.4 DG HSM(A)鏡頭用途標準鏡頭鏡頭結構8組13片鏡頭卡口佳能EF卡口,尼康F卡口,索尼α卡口,適馬卡口對焦方式內對焦濾鏡尺寸77mm最大光圈F1.4最小光圈F16光圈葉片數9片鏡頭直徑85mm鏡頭長度100mm鏡頭重量815g  適馬Art 50mm F1.4鏡頭底部採用採用了兼具高精度和高強度特性的黃銅材制卡口,大大增加鏡頭的使用壽命
  • 短小但絕對精悍!絕妙
    男朋友長得非常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分手的時候比較糾結
  • 國產也有高素質—徠卡TL2+Brightin star 50mmf1.4輕體驗
    我們都知道,徠卡似乎是每一個攝影師的夢想,但苦於徠卡那遙不可及的售價,我一直沒機會體驗,前幾天,一個朋友把自己的徠卡TL2給我玩了一下,他那相機配了一個Brightin star的鏡頭,說實話我是真的沒見過這個牌子的L卡口的鏡頭,這是一支50mm f1.4的鏡頭。
  • 橫評 | 35mm f/1.4自動鏡頭
    1、佳能35mm f/1.4L II發布於2015年,最新版本的35mm f/1.4鏡頭。除了新的光學設計可能帶來的強大素質之外,新採用的BR鏡片能否有效抑制色散,也是本次測試將要考量的東西之一。4、索尼35mm f/1.4ZA其實索尼之前有一支35mm f/1.4G,是直接復刻的美能達版35 1.4,而那支鏡頭的年齡已經快趕上佳能35L了。於是索尼針對FE卡口發布了這支鏡頭,然而其體積完全不是微單頭應有的水準,這一點也是頗有微詞。
  • 【君峰·徠卡】各個版本的LEICA 50mm/f1.4
    2004年推出的Summilux 50mm f1.4 ASPH由於使用到非球面鏡片與浮動鏡組,在慧差上改進明顯,同時ASPH版本的總體反差也略高於現代版Summilux-M 50mm,除此之外,Summilux 50mm Asph新添的對焦撥杆也明顯提高了操控性能,對焦杆手感相當滑順,允許攝影師以一根手指快速地聚焦。
  • 尼康105mm f/1.4與85mm誰是人像鏡皇?
    f/1.8家族,之前只有一枚58mm f/1.4,口碑上兩極分化還特別明顯。真要較真來看,105mm f/1.4在全開下要略好於85mm f/1.4,但是從f/2.8開始兩枚鏡頭的中心解析度就沒有什麼差別了。兩枚鏡頭的最大光圈都是f/5.6到f/8,小光圈下依然是105mm f/1.4E微微勝出。
  • 橫評 | 索尼FE 135mm f/1.8 GM、適馬135mm f/1.8 Art、索尼ZA 135mm f/1.8
    索尼FE 135mm f/1.8 GM剛發布不久,引起了一波震動,所以我們特意找來壓箱底的ZA 135mm f/1.8,再借來適馬135mm f
  • 騰龍SP 35mm f/1.4 Di USD上手初印象
    雖然小編我認為推出一款豪華限量款90微會更有情懷,但是騰龍並不是這麼想的,騰龍希望的是翻開新時代的一頁,於是今天文章的主人公,騰龍SP 35mm f/1.4 Di USD就誕生了。此前騰龍從來沒有生產過這個規格的鏡頭,之前僅有一支性價比和便攜性都不錯的SP35/1.8 Di VC USD,所以我們先來看看這支鏡頭的規格參數吧。
  • 「人像利器」—徠卡 M 50mm/F1.4
    適用很多的場合50mm鏡頭能在低亮度下拍攝,它幾乎可以勝任一切場景:室內人像攝影、人文紀實、新聞攝影、特寫、抓拍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徠卡中被譽為「人像利器」的這支Summilux-M 50mm/F1.4鏡頭。
  • 親民的「遠攝神鏡「 佳能RF600mm、800mm試用體驗_佳能 RF 600mm f...
    ,但這一類鏡頭從價格到體積,都註定不是大眾消費者能體驗得到的。    這裡有一點需要說明,這兩枚鏡頭的搭載了IS光學防抖技術,RF600mm F11可以達到5檔效果,RF800mm F11可以達到4檔效果。我們知道EOS R5、R6搭載了強大的機身防抖效果,但是使用這兩枚鏡頭時,是不具備協同防抖效果的。
  • 35mm f/1.4隻需2079元的這支鏡頭素質到底如何?
    用戶的選擇往往集中在35或50mm焦段之間,前者是一個已經非常成熟的焦段,在這上面衍生出無數大師作品和優秀設計的鏡頭,視角特性決定著它退可建築風景、進可人像靜物,平常掛在相機上掃街記錄生活都是很好的選擇。而通常素質較高的35mm f/1.4規格原廠鏡頭動輒接近上萬的售價令人難以接受,用戶在第三方自動對焦35mm定焦鏡頭上選擇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