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GoPro在去年推出全新的GoPro hero 7系列,其旗艦代表作——GoPro hero 7 black無疑是GoPro歷代產品中出類撥萃的運動相機,不論是拍照還是視頻錄像增穩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
(via.gopro官網)
與此同時,大疆這家在無人機領域玩得風生水起的影像廠商,同年也發布了雲臺相機Osmo Pocket,開始進擊運動相機的大眾市場。但Osmo Pocket畢竟並不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運動相機「,自身的配置功能等缺陷使其無法更進一步與GoPro媲美。日前,大疆終於推出了一款與GoPro直面競爭的運功相機:Osmo Action。
(via.天貓旗艦店)
究竟,運動相機創始者GoPro和時代跟風新秀的Osmo Action 的這場王者之爭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下文為你一一揭曉答案:
(via.zaker新聞)
咦?這是雙屏版的gopro嗎?不,它是大疆的Osmo Action。如果不是機身印有DJI Osmo Action的字眼,相信很多朋友一眼看上去都以為這是一臺新款GoPro — 大屏+大鏡頭。Osmo Action的外觀與GoPro極其相似,兩款設備的形狀和大小大致相同,看到這裡,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難道這是設計上的巧合?估計DJI是有意而為之,目的讓GoPro用戶儘快上手,轉移陣營。
既然說Osmo Action是雙屏版GoPro,就不得不提Osmo Action那塊1.4英寸,300ppi解析度的前置方形屏幕。在日常自拍錄影中,用戶可以當其為自拍鏡輔助取景,屏幕上如GoPro一樣會顯示拍攝參數(幀率、尺寸、內存大小等),用戶只用前屏拍攝的時候,可通過雙擊後屏讓其關閉,保護私密性。但礙於屏幕的大小,前屏只能顯示拍攝的中心部分,無法顯示全部取景畫面,對於自拍寬闊環境或者多人大合照的場景也是沒有用武之地。
(via.zaker新聞)
需要注意的是,前屏只是單純的LCD顯示器,不支持任何觸控操作,用戶需要調整參數,還得換到後屏。而在拍攝中,用戶測試反饋從前屏切換後屏,拍攝不會終止;相反,則機器會暫停拍攝。
總的來說,雙屏幕的Osmo Action的確能為個群的玩家提供便利,但屏幕尺寸和顯示比例仍限制了實用性,在廣角視野的運動題材拍攝中,需要「對焦「調屏的應用場景視乎不多。
說到拍攝視角,Osmo Action搭載的是一塊1/2.3英寸的傳感器,f/2.8光圈,FOV145°的廣角鏡頭(GoPro的FOV達170°超廣),GoPro鏡頭的優勢自然是超廣的視角端,取景的時候能夠容納更多的畫面內容,兩者通過機內「廣角畸變矯正」功能對比拍攝,視野差距還是GoPro hero 7 black佔據小小優勢。
(via.B站)
而且GoPro hero 7 black提供「Superview」模式,能夠在16:9模式下配合Hypersmooth防抖功能,進一步擴大視覺,廣視角畫面優勢更明顯。此外,Osmo Action仿照GoPro也推出了類似的防抖功能——RockSteady,但其更傾於手持日常運動拍攝模式,如果遇上極限運動場景,GoPro視頻拍攝的防抖效果會更趨向穩定。
(via.b站)
除了上面提到的防抖功能在廣角拍攝的差異,DJI的Osmo Action在攝影功能支持上,僅有照片拍攝和延時拍攝功能,無法實現像GoPro一樣,配合防抖技術邊走邊拍的當下最流行的Hyperlapse移動延時拍攝功能。
(via.產品實拍)
在GoPro圈內,聚集了一眾愛好社交網絡的運動用戶,GoPro hero 7 black不僅為愛好者提供了短視頻剪輯和豎屏模式的選項,還提供分享視頻的諸多方式,包括live實時直播,用戶連接虎牙直播、IG、Facebooklive,隨時隨地分享有趣的生活體驗。而Osmo Action卻把這時代潮流的玩物——「直播」功能給遺漏了(DJI無人機則具備)。
(via.百度)
再者,Osmo Action自身也不具備GPS傳感器,這個功能GoPro已引入多年,也是DJI自家的無人機重要功能,因此Osmo Action不支持GPS估計讓不少DJI粉絲失望。通過GPS,用戶可以迅速了解視頻拍攝地點、運動軌跡等數據,數據還會同步導入iphone,為用戶提供後期圖像整理的極大便利。
回到最初,Osmo Action的出現顯然是奔著GoPro去的。Osmo Action機身連接口附屬了一個GoPro Mount接口,這意味著Osmo Action可以兼容GoPro的配件。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GoPro強大的配件生態,GoPro HERO7 Black搭配不同配件之後可以解鎖更多的使用場景,比如夾在自行車、掛在寵物身上、固定在滑板板面等,每一件配件都能給每一次的拍攝帶來新的靈感。但DJI自家原廠的配件拓展實在有不少局限,用戶隱含的配件成本也會更高。除此之外,Osmo Action也加入了大疆常用的鏡頭可換濾鏡設計,不過產品發布完,DJI對此版塊的解釋力度貌似有所欠缺,一切的效果和產品完善只能在未知未來中期待。
(via.GoPro官網)
最後總結一下,Gopro運動相機的誕生可追溯至18年前的夏天,創始人尼克·伍德曼從一次衝浪旅遊中,獲得GoPro初代產品的啟發,而後的9年時間裡,從膠片相機到視頻攝像機的研發改良,GoPro hero第一代產品終於面世,並引起攝影圈乃至科技界的高度關注,通過極小的機身拍攝出連當時iphone也無法完成的1080p視頻,在當時堪稱「Change the world」。時至今日,GoPro仍在運動相機領域深耕,通過收集用戶對硬體軟體的反饋進行產品調整,從拍攝功能、應用場景乃至社交工具,企圖為運動愛好者提供更完善的產品體驗和運動樂趣。(從左往右:GoPro hero1-7代產品)
(via.百度測評稿)
而DJI以無人機起家,一直都是為全球專業人士提供飛行圖像提供解決方案,2013年開始涉及消費級無人機(Phantom四旋翼飛行器)生產。
(via.大疆官網)
到了去年才通過「Osmo Pocket」雲臺相機踏入運動相機領域,剛發布的Osmo Action則是作為DJI針對運動相機領域做出的首次嘗試。前期的運動相機研發積累的技術經驗基礎似乎有點薄弱,導致產品創新似乎有點強差人意——有點異曲同工之妙的產品宣傳(左:GoPro hero7右:Osmo Action)
(via.官方宣傳片)
Osmo Action和GoPro Hero 7 Black存在諸多相似之處,這也在我們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GoPro已經在運動相機市場耕耘多年,他們的「配方」顯然是奏效的,大疆的跟隨也是明智之舉。
(via.官網)
最後,如果說以記錄生活小視頻為目的,擁有雙屏幕的Osmo Action可能更具優勢,不過同時也有可能會因為前屏無法顯示全部入鏡景象而影響vlog的效果。但是,運動相機終歸運動領域,前屏無法提供寬闊視野更不能配合畫面進行拍攝參數調整的Osmo Action,處境就顯得十分尷尬;相反,在滿足極限場景和便攜便捷的運動體驗(配件應用)的要求上,GoPro無疑是更成熟,更能捍衛自己在運動相機界的地位。
臨近618,聽說GoPro已為運動攝影愛好者準備驚喜大禮,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