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級《我,堂吉訶德》歸來 跨界名人齊站臺

2021-01-11 人民網娛樂頻道

原標題:殿堂級《我,堂吉訶德》歸來 跨界名人齊站臺

  一個理想主義者,就能讓世界不好意思

  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理想主義者的輓歌與頌歌

  向理想主義老戰士致敬,追尋The Impossible Dream!

  每一個人都值得更好的自己

  這是一部重新激發起我夢想的一部劇

  這不是癲狂,而是信念

  ……

  2012年度最佳戲劇——《我,堂吉訶德》

  以上,都是百老匯音樂劇《我,堂吉訶德》演出後的劇評標題。該劇2012年在中國的首演,不僅贏得了評論界的高度讚譽,觀眾中更是不乏徐小平、王功權、李銀河等各界名流。2015年12月,磨劍三年之後,七幕人生音樂劇將再次推出了該劇的中文版,演出尚未開始,就已經收穫了封新城、唐寧、張向東、蔡崇達等不同領域的名人為該劇「背書」。

  百老匯殿堂級名劇重返中國舞臺

  1965年,音樂劇《我,堂吉訶德》(Man of La Mancha)在百老匯首演,立刻引發巨大反響。在競爭激烈的百老匯,《我》劇首輪演出持續了整整5年,創造了2329場的連演紀錄,至今依然在百老匯連演排行榜上雄踞高位。在次年的託尼獎(美國戲劇最高獎)上,《我》劇橫掃頒獎禮,一舉包攬了包括最佳音樂劇、最佳詞曲創作、最佳男主角在內的五項大獎。

  此後的半個世紀裡,《我,堂吉訶德》四度重登百老匯舞臺,成為百老匯復排次數最多的音樂劇之一,並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全球40餘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包括我們的亞洲近鄰日本與韓國,更是反覆上演,觀劇熱潮持續至今。這些本地化製作不少仍然在繼續演出,在各地積累了不亞於百老匯的廣泛觀眾群,足以證明這個故事的受眾,已經超越了國別、語言和民族的差異。 回望劇目歷史,《我,堂吉訶德》已當之無愧地成為20世紀音樂劇的殿堂級作品之一。

  2012年,《我,堂吉訶德》英文版由七幕人生音樂劇引進獨家版權,在中國本土首次公演,兩輪60場的演出,獲得了中國觀眾和媒體的熱捧,包括徐小平,王功權,李銀河在內的各界名流紛紛前來觀看,並給與了極高評價:

  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非常欣賞,非常感動,有非常大的精神與思想收穫。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堂吉訶德表現了人類最崇高、最純潔的精神力量。看完此劇,才算明白了陀翁的意思。」

  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編劇非常棒,音樂非常美,演員也很傑出。最關鍵是點中了堂吉訶德的精髓,使年輕時讀過的被掩藏在浩繁文字中的堂吉訶德的靈魂被提點出來,像畫龍點睛之筆。理想主義的激情,它在周邊真實環境中的突兀和滑稽,以及它的超凡脫俗和動人。」

  土豆網創始人王微:「這部劇的製作仿佛就是一個堂吉訶德式的故事,而我還有這劇場裡的所有觀眾,是這個故事的群眾演員。如果一方面你清晰理性地理解著這世界運行著的規則,但同時你低頭看你的內心,你的心裡有那麼一個夢,這個夢這麼的真實,真實得你完全不管它到底是不是真實,你戴上盔甲騎匹瘦馬,出發上路。」

  鳳凰網娛樂評論:「現如今的戲劇市場,似乎嬉笑怒罵才是主流,太多迎合、太多取悅,讓人們差點以為話劇、音樂劇這些舞臺藝術只有通過娛樂化的手段才能引人入勝。可卻有這樣一部音樂劇,每一場的演出,不管是20多歲初涉社會的年輕觀眾,還是年多半百的中年觀眾,幾乎都感動到數度落淚,讓人們終於記起,每天在這座城市打拼,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被感動過了?」

  普通觀眾:「《我,堂吉訶德》(Man of La Mancha)是一部充滿情懷的作品,也是人類文明的傳承,從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到二十世紀的美國好萊塢百老匯,再到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北京,堂吉訶德是人類精神的化身,也是對於人類社會永不過時的隱喻,是每一個人或早或晚都需經歷的一堂人生課,它不僅是親情、愛情、友情,更飽含了人生哲理和人類對自身的拷問:何為愛情何為友情(I like him,I really like him)?何為夢想何為現實?為何而生為何而死?我們如何看待自身?這裡沒有答案,但這裡有通往答案的路。年度最佳,我給這部戲。」

  一個傳頌400年偉大的故事

  16世紀末的西班牙,作家、演員、劇作家和兼職稅收員米格爾·德·塞萬提斯因為試圖向一所教堂徵稅而被宗教法庭逮捕。塞萬提斯和他的僕人被扔進監獄的一個單間裡,與強盜和小偷關在一起。

  他們被奪去了隨身財物,為了活命而不得不接受其他犯人的拷問,他要用他所寫的故事來為自己辯護。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叫阿隆索. 基哈諾的年老地主,他鍾情於騎士年代,現在他將自己稱為堂吉訶德,來自拉曼查的騎士。

  塞萬提斯和他的僕人說服犯人們配合他們,一切排演一出關於堂吉訶德的戲劇,在排演的過程中,堂吉訶德的故事感動了這些窮兇極惡,對生活失去了任何希望的人們。塞萬提斯贏得了獄友們的敬佩,雖然他即將走上法庭面臨最後的審判,但是他的故事和犯人們的人生,也許已經徹底地被改變了……

  一首感動億萬人的理想之歌

  「不可能的夢想」(The Impossible Dream)是《我,堂吉訶德》的主題曲,也是劇中流傳最為廣泛的唱段。該曲曾被上百位知名歌手以多種音樂風格翻唱並錄製成唱片,包括搖滾巨星貓王、爵士天王弗蘭克·辛納屈特拉、老牌流行天后雪兒、新生代歌后珍妮佛·哈德森等等,甚至包括歌劇天王多明戈,橫跨爵士、搖滾、流行和歌劇等多個領域,傳唱半個世紀依然經久不衰。

  憑藉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不可能的夢想》徵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樂迷。

相關焦點

  • 《我,堂吉訶德》上海二輪開演 騎士滿譽歸來
    2015年,由七幕人生音樂劇引進版權並製作的百老匯殿堂級音樂劇《我,堂吉訶德》中文版在上海人民大舞臺震撼首演,連演18場,感動了無數觀眾;2016年5月,這部戲登陸北京,創下了百老匯音樂劇在保利劇院的連演紀錄
  • 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中男主手裡拿的書為什麼是《堂吉訶德》
    繼前兩年火爆全網的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近期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又掀起了一波熱潮。電影講述了一個「反烏託邦」公民自願把自己監禁起來,為了戒菸和看書。監獄答應在他出獄會給他證書。但事實並非如他所想,由於被飢餓感驅使,他從一開始的安靜到後來的瘋狂。最後不惜一切代價乘坐送菜升降機保護「義大利奶油布丁」。
  • 名人站臺,騙子橫行
    可怕的是,名人被騙子當魚鉤使。 更可怕的是,騙子和名人聯手釣投資人上鉤。 1 「汪涵,還我血汗錢!」 前幾天,有大量投資者在線下拉橫幅,線上發微博向湖南臺一哥汪涵討要說法。
  • 電影《飢餓站臺》:333層煉獄,層層分食的貪婪,堂吉訶德的救贖
    要說最近最讓我感覺到驚喜的劇情懸疑電影,應該就是2019年奈飛出品的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不得不說2019年的奈飛真的是高質高量,無論是在奧斯卡大放異彩的《美國工廠》、《愛爾蘭人》、《婚姻故事》,還是電視劇集《王冠》、《難以置信》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 《我,堂吉訶德》深圳二輪首演 大咖加盟經典再現口碑爆棚
    由中國音樂劇品牌七幕人生出品的音樂劇《我,堂吉訶德》中文版於5月31日在深圳保利劇院進行了2018年首演,這是該劇第二次登陸深圳。首演現場氣氛熱烈,不少觀眾被劇中的追夢精神感動。神秘明星大咖助陣演出,也為《我,堂吉訶德》的演出增添了亮點。
  • 跨越400多年,我們的世界仍然有很多「堂吉訶德」丨夜問
    自小說《堂吉訶德》誕生,它就成為一種修辭和隱喻,用來形容那些富有激情和理想,但卻脫離實際,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比如小說《飄》裡,深愛郝思嘉的白瑞德發現她還惦記著艾希禮,就對郝思嘉說:「我發現自己身上還有這種堂吉訶德式的行為。」他認為自己對郝思嘉的愛徒勞無功,但仍舊深陷。
  • 楊絳譯本《堂吉訶德》在國外
    11月中旬,西班牙科學院校訂並注釋的《堂吉訶德》權威本出版,該書由西班牙政府資助發行,印數100萬部,近千頁的書,售價僅9.50歐元。因此,使之變成排行榜上居第一二位的暢銷書。新版《堂吉訶德》出版後,西班牙國王在電視上朗讀了該書的第一段,隨後西班牙首相及文化名人,包括拉丁美洲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和巴爾加斯·略薩等,均先後在電視上朗誦了《堂吉訶德》的片段。
  • 《飢餓站臺》「監獄坑」存在之『合理性』與否的分析!
    以下所有文字都只是基於影片《飢餓站臺》所做分析,並不代表本人觀點!近期大熱的《飢餓站臺》是一部典型的西班牙電影,小成本、大腦洞。在眾多西班牙式風格的影片中《飢餓站臺》的故事講的不是最好的,但勝在其強大的主題和價值觀表現!
  • 看音樂劇《我,堂吉訶德》,又想起了孔乙己
    《我,堂吉訶德》的導演約瑟夫·格雷夫斯前些年不但導演還親自主演了該劇的英文版,我在和他接觸中發現,這位少時在英國受了啟蒙教育、近14年來一直在北京大學教戲劇的美國人真的有些堂吉訶德之風。在上海人民大舞臺看「七幕人生」出品的《我,堂吉訶德》,又想起了孔乙己———堂吉訶德嘴裡那些之乎者也的文縐縐臺詞真有點像魯迅筆下那個也和周圍所有人格格不入的落魄書生,但更多的時候我看出了他們倆的不同。
  • 堂吉訶德的「夢中小鎮」
    如今,小說《堂吉訶德》也成了西班牙的旅遊線路,這部小說中的地名都是真實存在的,其中就有一座風車小鎮。圖片來源:拍信。下面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個有著神奇色彩的風車小鎮,領略一下塞萬提斯筆下幻想成為騎士的風採!圖片來源:拍信。
  • 《飢餓站臺》:被反噬的「堂吉柯德」悲劇人物構建烏託邦制度失敗
    外國最近出了一部高分驚悚科幻電影《飢餓站臺》,這部電影是2019年在西班牙上映高分的電影,電影一出就受到了大家熱議,因為這部電影獨具的創意場景就是把人放入垂直堆疊的牢房裡,牢房共有333層,人數大約有666人左右,牢房的中間有一個食物站臺,每天都會有食物降落在站臺上,到了時間食物站臺就會往下降落到下一層,越往下一層事物將會變得越來越少。
  • 《飢餓站臺》這部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飢餓站臺》另一譯名《飢餓鬥室》,講的就是一群人的「困獸之鬥」,但它不只是展現身體層面的鬥爭,更多的是思想層面上的體現。其實《飢餓站臺》已經不是屬於隱喻層面的電影,它在向世人向觀眾『赤裸裸』展示它想要表達的含義。
  • 他們把堂吉訶德請到中國來
    他一月前派專人送來一封中文信,要求我——或者竟可說是懇求我把堂吉訶德送到中國去,他要建立一所西班牙語文學院,打算用堂吉訶德的故事做課本;還說要請我去做院長。」(塞萬提斯,《〈堂吉訶德〉(下卷)獻辭》)雖說塞萬提斯不過是說笑而已,但畢竟他想到過他的堂吉訶德要來到中國,而且在中國的接受非同一般。現在看來,他終於心想事成,儘管把堂吉訶德請去的並非中國的大皇帝。
  • 「飢餓站臺」:看完我決定不吃晚飯了
    ——《堂吉訶德》「飢餓站臺」是一部西班牙電影,屬於科幻驚悚片,是一個社會寓言故事。故事開頭就鋪滿懸念,隨著一個個問號解開,引導觀眾逐漸深入故事的內核,整個觀影體驗流暢而深刻,即使影片結束都有種渾然不覺,意猶未盡的感覺,整個人依然停留在思考片中問題的狀態。
  • ——《飢餓站臺》影評
    由加爾德·加斯特盧-烏魯希亞執導的《飢餓站臺》是一部扭曲的社會寓言,講述了人類最黑暗和最饑渴的一面。西班牙的電影近幾年從未讓觀眾失望過,從《黑暗面》到《看不見的客人》再到《海市蜃樓》以至今日上映的《飢餓站臺》無一不是反映社會現實,諷刺揭露社會醜惡的。而在《飢餓站臺》中這種醜陋,始於一場奢華的美食宴會,終於一層層無限下墜的「樓層」。
  • 萬國置地總裁被FBI逮捕,郎鹹平、高曉松等站臺名人遭起訴
    簡單梳理這個騙局,就是: 萬國置地對外包裝銷售美國開發的房屋(棕櫚泉公寓),連蓋房子需要的土地都沒有完全購得,而且萬國置地和史銳雪(總裁)都沒有取得加州銷售房地產的經紀人資格的情況下,從2015年11月開始,通過推介會、傳單、手機簡訊等各種公開方式對外宣傳美國加州洛杉磯棕櫚泉項目,還在國內進行很多場路演,邀請站臺的包括葉檀
  • 中國殿堂級搖滾樂隊王者歸來,新歌發布橫掃榜單
    有一些樂隊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搖滾樂迷公認的殿堂級樂隊,他們創作的歌曲直到至今也依然受到大家的喜愛。而其中一支樂隊,從成軍到現在已經33年,期間從未解散,如今依舊活躍在舞臺,它就是經典搖滾歌曲《無地自容》的創作者——黑豹樂隊。黑豹樂隊最早成立於1987年,但是直到91年他們第一張專輯發布才一舉成為世界知名華語樂隊。
  • 人肉刺身,大便糊臉,電影《飢餓站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他把監獄當成了星巴克,入獄的時候還隨身帶著一本《堂吉訶德》。當他醒來,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寫有數字48的房間。獄友是個過失殺人入獄的老頭。導演借著老頭口嫌體正直地交代了電影設定。"你想上去,那我們就坐著站臺一起下到底層,然後再乘著它返回頂層。"下去是為了上去。小黑哥一腔熱血湧上頭,一拍即合,他是想成為監獄王的男人。兩人一起拆下床板當武器,乘著站臺往下,開始了他們的革命之路。
  • 以色列話劇《我是堂吉訶德》:粉紅色的馬卡龍餅乾
    (本文首發於《國家大劇院》雜誌,編輯孔德)以色列蓋謝爾劇院的《我是堂吉訶德》非常討巧,像是一塊粉紅色的馬卡龍餅乾。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不喜歡甜食的人,你也無法詬病它的輕盈、精緻和溫柔——因為這不需要主觀判斷。
  • 沒成功之前,你我都是堂吉訶德
    通俗點說,也可能表現成「我長大以後想做科學家」或者「我以後是上清華好還是上北大好」。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逐漸意識到這是假的,是我們幻想出來的。於是我們中的一部分人便擁抱現實,腳踏實地,在現實規則裡活下去。而另一些人則在看清現實以後依然選擇幻想世界,試圖在虛擬中獲得現實中得不到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