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
迎來首位嘉賓
中國內地導演、編劇王小帥
導演王小帥:我每次拍電影都像個愣頭青
有許多標籤,貼在王小帥身上,比如「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中國獨立電影先鋒導演」等。自處女作《冬春的日子》開始,到最新電影《天長地久》,近30年的導演生涯,王小帥並不高產,卻一直堅持自己的表達,其電影多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並屢獲國際大獎。12月9日,王小帥來到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與內地年輕導演開始一場有關「創作」與「導演風格」的對談。
12月9日,王小帥出席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武威 攝
對現實保持敏感成創作源泉
王小帥有張寫滿故事的臉。即使在電影節宣傳海報上,在座談現場,帶著笑聊著天,他微微向下的眉眼也刻著思慮。這與他作為一名創作者對社會和現實的關照不無關係,這與他的電影總是充滿強烈個人色彩和人文關懷不無關係。
「我老覺得要保持一個特別敏感、脆弱、柔軟的心,只有這樣才能感應這個社會發生變化,給我找到創作的衝動和確切的角度。」在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的《地久天長》,就來自王小帥看到的一個社會新聞。
不過這部電影的國內票房只有4471萬,甚至不及同時期上映的商業片票房的零頭。有太多人問過王小帥:如何平衡電影的商業屬性和個人表達。對這一點,王小帥說,這是一個電影多元化的問題,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在文化、藝術、社會和歷史層面有所表達的電影,將來會翻轉的。這也是他這麼多年堅持自己的路,並且依然充滿信心的原因。
12月9日,王小帥出席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武威 攝
作為導演,重要的是營造劇組氛圍
一個優秀的作者導演,還需要搭配一個優秀的劇組,才能成就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現場青年導演困惑的是,如何調度劇組的工作人員,如何指導小演員演戲?王小帥有他自己的見解和方法。
「比如拍兒童,我絕對不會認真跟他們說戲。只要認真一說,這事兒肯定壞。你就得跟他們玩兒,只要讓他們放鬆,他們總能夠達到你所要的,千萬不能認真。」
在國內外一些名導的劇組,導演就是現場那個說一不二的人。但王小帥沒有這麼做,「拍電影是很快樂的事情,這份工作當然有它嚴肅認真的地方,但同時一定要活潑開心。」作為導演,王小帥更傾向於營造好現場的電影氛圍,點燃大家內心創作的火,最終把這種「氣質」帶進電影中,「拍《地久天長》的時候,詠梅主動要求學織網,體驗生活,一個戲都不扎,景春屏蔽了所有其他活動,趙燕國彰就算沒他戲份,也不走,就待在劇組,這在當下浮躁環境裡很難得。」
12月9日,王小帥出席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並與青年導演交流。武威 攝
未來作品將放進對現代化的思考
人文關懷,是王小帥電影中的執著表達。而生活中,王小帥坦言自己是個趨於保守的人。
「我最恐懼的是,上飛機、進酒店,掃健康碼,我害怕自己的掃不出來。我都已經崩潰了,其他老年人可想而知。」不習慣手機支付的王小帥,甚至去買東西都曾感到害臊,「人家都在刷二維碼,一下就過去了,我就咬住牙,就算被別人嘲笑我也要拿現金出來,我就老做像螳臂當車一樣的事。」現在王小帥心態平和了,學會自嘲了,「有可能在未來的電影創作上,這些對現代化過程的思考會帶進自己的作品。」
他擔憂現代化進程過於快速,會讓很多東西消失,讓社會出現斷層,這讓他總是充滿了緊迫感,「很多東西,我想如果再不拍的話,它就會完全從我的生活、記憶還有地球上抹平了。」《青紅》《我11》《十七歲的單車》《闖入者》等電影,都是王小帥在這樣焦慮緊迫的心情下拍出來的。一直到今天,這種情緒依舊伴隨著王小帥,「我發現我自己每次拍電影都是咬著牙,特別愣頭青一樣的要把這個事情做成。」
但他又說,「拍電影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對電影,他愛了二十多年,對國家和社會,他還有太多想要記錄的表達的東西。
《地久天長》是王小帥「家園三部曲」的第一部。「電影可以溫暖人心的,『家園三部曲』是有關我們的家鄉、土地、身份,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普通人所經歷的。」
到了晚年,拍不動的哪一天,也許王小帥會將這一生的風景與憤怒的少年心,寫進個人傳記裡。
接下來
電影節·大師班還將迎來哪些重磅嘉賓?
快收好這份攻略
「大師班」萬瑪才旦:
藏地影像詩
時間:2020年12月10日14:00-15:30
地點:三亞保利瑰麗酒店會議中心一層宴會廳 2&3
主持人:頓河(電影製片人,代表作《送我上青雲》《風平浪靜》《平原上的摩西》等)
對談形式:現場
萬瑪才旦,電影導演、編劇、作家、文學翻譯者,以電影和小說創作為主。
從1991 年開始發表小說,已出版《誘惑》《城市生活》《嘛呢石,靜靜地敲》《烏金的牙齒》等多部藏、漢文小說集,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海外出版,獲得「林斤瀾短篇小說獎」「青海文學獎」「花城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2020 年因小說集《烏金的牙齒》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殊榮。
《氣球》海報
2002 年,萬瑪才旦開始電影編導工作,主要電影作品有《靜靜的嘛呢石》《尋找智美更登》《老狗》《塔洛》《撞死了一隻羊》《氣球》等。他的寫作背景,為電影注入了獨特的文學氣質。在這些影片中,他對故鄉深入而細緻的描述,使人們對藏族文化及其生存狀況有了新的體認。在對藏地生活寫實描摹的同時,其虛實結合的影像風格,讓人如墜夢中,仿佛靈魂進行了一次朝聖之旅,關於信仰與現實的思考,啟迪人心。萬瑪才旦的作品獲得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劇本獎、美國布魯克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等數十項國內外電影大獎。
「大師班」馬基德·馬基迪:
伊朗的泥土與詩
時間:2020年12月11日14:00-15:30
地點:三亞保利瑰麗酒店會議中心一層宴會廳 2&3
主持人:阿郎(媒體人、作家,《看電影》雜誌主編)
對談形式:現場
馬基德·馬基迪,伊朗導演、編劇、製片人。馬基迪曾多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等國際重要電影獎項。
馬基迪憑藉《小鞋子》《天堂的顏色》《麻雀之歌》《太陽之子》等作品,享譽國際,深受國際評論界及觀眾歡迎。1992年,馬基迪的長片電影處女作《手足情深》入選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放映,並獲得一系列國際獎項。從這部處女作開始,馬基迪就顯示出了強烈的個人風格。他偏好用兒童或青少年的視角,以單純的目光透視沉重的現實,對比中蘊含令人心碎的力量。他尤其關注底層生活,他的鏡頭,對工人、小販,甚至種種因貧寒而鋌而走險的社會邊緣人物,都飽含同情與溫柔。
《太陽之子》劇照
1997年,他執導的《小鞋子》高度體現了他的這種風格。這部作品也成為首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伊朗電影。《小鞋子》在藝術上獲得認可的同時,也收穫商業成功,刷新了伊朗電影在美國的電影票房紀錄。這部電影奠定了馬基迪的國際地位。之後其《天堂的顏色》《巴倫》等影片持續吸引影壇關注。
2008年,馬基迪受邀拍攝北京奧運會宣傳短片《飛揚的五環》,同年編導的《麻雀之歌》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太陽之子》劇照
2020年,馬基迪的最新作品《太陽之子》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大師班」愛麗絲·洛爾瓦徹
& 郝蕾:夢的解析
時間:2020年12月11日17:00-18:30
地點:三亞保利瑰麗酒店會議中心一層宴會廳 2&3
主持人:王彤(哥倫比亞大學榮譽碩士,資深策展人、譯者)
對談形式:連線對談
愛麗絲·洛爾瓦徹,義大利作者電影的領軍人物。愛麗絲洛爾瓦徹曾在都靈大學學習文學和哲學,隨後專攻劇本寫作。
洛爾瓦徹於2011年自編自導長片處女作《聖體》,影片以寫實的手法記錄了一位小女孩內心的掙扎。該片入圍了當年的坎城導演雙周單元,獲得一眾好評。洛爾瓦徹也憑藉本片一舉奪得義大利電影銀絲帶獎的最佳新人導演獎。
2014年,作為電影導演界的後起之秀,洛爾瓦徹帶來了她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奇蹟》,這是一部與其本人童年經歷相關的半自傳式電影。該片入圍第67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斬獲評審團大獎。由此,她也成為新生代義大利電影人中,最重要的女性導演之一。
《奇蹟》劇照
2018年,洛爾瓦徹攜新片《幸福的拉扎羅》再次亮相坎城。這部融合了魔幻現實主義與現代寓言的影片在首映後贏得影評人和觀眾們的廣泛讚譽,並最終拿下當年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劇本獎。同時,該片還分別在耶路撒冷電影節和芝加哥電影節被評為最佳影片。
《幸福的拉扎羅》劇照
今年,她還把眼光擴展到義大利的鄉村,與法國著名藝術家JR合作,用短片Omelia Contadina展現了鄉村生活被現代大公司入侵的困境。這部10分鐘短片於2020年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除了電影,洛爾瓦徹還參與執導了電視劇《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該劇改編自暢銷全球的「那不勒斯四部曲」。面對這部極其細膩的文學作品,洛爾瓦徹將其轉化為極流暢的鏡頭語言,細細描摹女性隱秘的心思。
郝蕾,影視演員,1978年出生於吉林省通化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自出道以來,她橫跨多個不同藝術領域,包括電影、電視、舞臺劇、音樂、當代藝術等,創作出一系列不同體裁的優秀藝術作品。
出道之初,她就因主演《十七歲不哭》《姐妹》歷史劇《少年天子》等電視劇獲得了廣泛關注。2018年《情滿四合院》裡的出色表演,為她贏得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在郝蕾涉足的諸多領域之中,電影方面的成就尤為突出。她的電影作品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可。其主演的《浮城謎事》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白銀帝國》《河上的愛情》《親愛的》《春潮》則分別在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她在其中的表演也屢獲肯定:憑藉主演電影《浮城謎事》《親愛的》《黃金時代》提名金馬獎、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數次。且在2010年,憑藉《第四張畫》斬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郝蕾多次擔任國際電影節評委,包括 2019年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評委,2015年第18屆、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評委,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主競賽評委、第4屆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評委。
郝蕾的話劇作品雖數量不多,但同樣分量十足。她分別與孟京輝、賴聲川導演合作,主演《戀愛的犀牛》《柔軟》《曾經如是》,皆為經典之作。
2012年,郝蕾還與著名攝影師畏冰兩人跨界合作,主導發起了《如是——郝蕾+畏冰攝影展》當代藝術攝影展,這也是與被譽為「國內第一策展人」那日松的一次合作,在業界獲得高度評價。
更多精彩推薦
今日(12月10日)三亞各影院排片情況
(放映時間以當天安排為準)
三亞市萬達影城1號廳(海棠灣萬達廣場店)
10日
13:00諾拉與母親
15:30末世遺言
21:00我啊,走自己的路
三亞市萬達影城2號廳(海棠灣萬達廣場店)
10日
13:00 名偵探賽大爺
15:30 大衛·科波菲爾的個人史
19:00 公民北野武
三亞市萬達影城3號廳(海棠灣萬達廣場店)
10日
9:00 阿伊努之森
13:00 野馬分鬃
16:00 落地生
18:30 再見,少年
三亞市萬達影城5號廳(海棠灣萬達廣場店)
10日
10:00 六人:鐵達尼號上的中國倖存者
12:30 金椰官方推薦短片集 1
14:00 金椰官方推薦短片集 1
16:30 如果那是愛
19:00 粉色火烈鳥之惑
21:30 黑暗宇宙
三亞市萬達影城6號廳(海棠灣萬達廣場店)
10日
10:30 不一樣的天空
13:00 美好的世界
16:30 未知幸運
19:30 惡途
三亞市盛唐時代國際影城1號廳
10日
14:00 加沙,我的愛
16:30 諾拉與母親
19:30 末世遺言
三亞市中視國際影城(藍海購物廣場店)VIP1號廳
10日
17:00 又見奈良
19:30 大衛·科波菲爾的個人史
三亞市中視國際影城(藍海購物廣場店)VIP2號廳
10日
19:30分 名偵探賽大爺
觀影的影迷請認準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官方唯一購票平臺淘票票
來源:三亞發布綜合自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海南日報、三亞日報
編輯:廖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