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魔幻2020,我們似乎總有一種恍惚感,看似很傳統的一門苦生意,卻被不同的企業持續翻牌,網際網路巨頭、線下龍頭企業、物業企業、家居建材上市公司,接連不斷的進場離場。混亂的家居家裝行業為何如此熱鬧,本期我們以回顧者的視角,談談2021年,行業又會有哪些新的明爭暗鬥?
Q:對整個2020年的家居家裝行業有什麼體會和看法?
夏莉:今年也走訪了一些企業,個人覺得,今年的家居家裝業,的確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也不至於太悲觀,看到最近有公司在陸續披露2020年的業績情況,例如,專注於別墅領域的「尚層裝飾」,產值突破33億元,增長30%;標準化家裝企業「愛空間」全面交付工地超8000個,業績增速超30%;今年將家裝定義為第一業務的「紅星美凱龍」裝修產業集團,全年實現合同額45億元。家居領域的頭部企業,例如歐派家居、顧家家居這種百億級的企業,應該也會保持不錯的增長。總之,感覺老闆們今年都挺拼的。
Q:2020年終於「熬」過去了,你覺得2021年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差?
夏莉:的確,魔幻2020年終於熬過去了,但並不見得2021年會輕鬆,依然要謹慎樂觀,很難說變得更好或更差,至少人的心態總要向好的一面看。
Q:過去一年,家居家裝行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夏莉:2020年好的一點是,行業沒出現什麼大的爆雷或者跑路事件。印象比較深刻或者感到比較可惜的事情也有,例如金螳螂等公裝巨頭布局網際網路家裝,結果並不理想,CEO集體離職,大面積虧損,幾年折騰下來,收穫並不多,總之還是沒有找到好的切入點,現在又處在了轉型的十字路口。但不可否認,他們在公裝賽道的影響力和領頭羊的優勢,也不能說當時的操盤手水平差,這是兩碼事,很多時候,身不由己。各種大企業發展不及預期,也讓大家對家裝行業有了更多的敬畏之心。
Q:除了公裝企業,你覺得家裝公司這一兩年行業變化是什麼?
夏莉:首先,網際網路家裝時代基本結束了,過去幾年,經歷了一波洗牌,該退場的都已經退場了,剩下的還在場上的玩家,都還是有一定實力的。前幾年盲目擴張的公司,這一兩年在全線收縮調整,換句話說,為前幾年的非理性決策買單,開始越來越聚焦,精耕細作。
還有一點是,市場的準入門檻在提高,依靠概念炒作的時代很結束了,資本對傳統家裝的熱情不及前幾年,除非出現技術性的變革,否則很難再有大量資本進場。所以,對於一般家裝公司而言,從0到1開始幹的難度倍增,各方面成本在增加。所以接下來,會更加考驗企業的硬實力。
Q:過去一年,你覺得行業有沒有進步?在什麼地方?
夏莉:當然有,行業每天都在進步。大家意識到,家裝不應該是一個便宜的服務,而應該是一個高品質的專業服務,持續打價格戰沒有前途的,脫離了行業常識,肯定要出問題的。就好像一家企業,如果沒有組織能力的支撐,仍然選擇擴張,那肯定是要出問題的,重蹈覆轍。
另外一個方面,今年因為疫情原因,用戶在家裡待的時間久了,越發重視對家的關注。今年各大家居企業相繼推出無醛添加板材,健康環保成為各大定製企業都擁抱的方向(環保是底線,不是賣點),所以你看,萬華生態板這家公司就受到了市場極高的關注度,陸續跟頭部定製企業合作。
Q:2020年,你認為行業最大的變量是什麼?
夏莉:線上線下巨頭在加速進場(家居家裝行業)。
Q:展開講講?
夏莉:巨頭一直在加碼這個領域的布局,都在做「深度的行業平臺」。樹懶也在2020年6月份做過系列報導。目前主要是以阿里、貝殼、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國美、字節跳動、美團點評、拼多多、京東、蘇寧、58同城等等,如果仔細梳理,可能還有更多。
今年變化還是很大的,2020年4月,貝殼旗下的家裝服務平臺「被窩家裝」正式對外發布。在貝殼的家裝業務版圖裡,已經有7個品牌;紅星美凱龍今年將家裝定義為第一業務,在全國開設了近200家門店。國美控股家裝BIM平臺打扮家,佔股80%,發力家裝服務平臺。
從業務思路上看,目前主流的打法是,以設計、施工、供應鏈為三大業務條線,打造不同的平臺,輔之以部分重度垂直業務。貝殼(被窩)、國美應該都是這個思路,居然之家也官宣向數位化家裝家居產業服務平臺轉型,就看下一步的落地了。
最近有一個新的動向是:阿里旗下的躺平在成都悄悄落地一個大店;被窩家裝在北京西二旗落地一個大店,國美應該也要開大店了,接下來估計還會有其他平臺會官宣。
Q:前面提到,紅星美凱龍在瘋狂開店,這種思路會繼續下去,終極思路還會是一個平臺?
夏莉:大概率還是要做平臺的,店面不會這麼一直開下去,現在更像是用自己的業務練練手,為後面做平臺平臺,目前只是自己試一下水的深淺。
Q:眾多大平臺對於家居家裝的布局,你最看好的是哪家?
夏莉: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現在大家都沒做好,或者都在摸索期,各家都有各自的優勢。例如,貝殼有一點值得學習,它「不著急」,不管怎麼炒作,這終究還是一個慢行業,很難期待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Q:所以,2021年,家居家裝行業會更熱鬧嗎?
夏莉:我認為大概率是的。2021年會是平臺化競爭的元年。春節後,估計會有一些平臺的戰略正式官宣,這也是有意思的部分。
Q:熬過艱難的2020年,還有更艱難的2021?
夏莉:不能說更艱難,這會是常態吧。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市場準入門檻在提高,對於家裝公司而言,目前正處在不斷調整期,主要是剛開始,大家都把事情想簡單了,過早選擇了擴張,現在交了學費之後重新回到原點,但是相比以前,試錯空間比較小,帳上的錢也不多,不敢全國鋪開試錯。如果一開始選擇小範圍出錯,即使出錯,也能夠及時調整,如今要面臨的對手更多更強了,加速競爭的格局,也讓企業暴露了自身原來的不足,這些問題,靠熬是熬不過去的。
Q:競爭這麼激烈,那你覺得,對於裝企而言,最應該幹的事情是什麼?要選擇「抱大腿嗎」?
夏莉:我個人認為,最應該練基本功,讓自己的基礎能力更紮實,前段時間看到一句話特別有意思,新手都在練高難度動作,高手都在練基本功。至於是否要抱大腿,這個得看緣分,不是誰都有機會站隊巨頭。如果未來看到哪家裝企被巨頭合併過去了,也不用覺得奇怪,也許大家能在一起會發展更好呢。
Q:裝配式裝修,行業有不少討論,這個會是未來的趨勢嗎?
夏莉:裝配式裝修相比較傳統家裝,有很多優勢,也在一定場景中得到運用,例如,連鎖酒店、公寓、商業地產,但是在純To C端領域,還需要很長時間普及,消費者意識也不容易接受,再加上吃麵積這個前置條件,目前看,距離真正大規模應用,還需要點時間,而且行業討論越熱鬧,說明還沒有真正達成共識。
Q:不少家居建材企業進軍整裝,現在有可以借鑑的模式了嗎?
夏莉:這個趨勢從2017年開始了,尚品宅配起步比較早,後面有很多家居建材企業也在探索,歐派、索菲亞等等定製企業都在切入整裝大家居賽道。目前看,歐派的模式逐漸跑通了,在業績上有不錯的反饋,而且在二級市場上的市值也遠超幾家競對,等到發布財報時,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
Q:針對物業賽道,今年做了系列報導,你覺得物業賽道會跨界打劫家居裝修嗎?
夏莉:物業確實迎來了上市潮,僅2020年就有十幾家公司IPO,整個賽道裡已經有超過40家物業上市公司,這裡面已經有近30家公司布局家居裝修(拎包入住)業務,這塊業務在物業公司的增值服務版塊裡佔比越來越大,尤其是頭部的物業公司會非常重視這塊子業務,值得保持一定的關注度。
而且跨界打劫的選手,還有很多,例如,家居建材企業,歐派、索菲亞、尚品宅配這些定製企業都在切入整裝大家居賽道,尤其是歐派已經開始跑通這個模式,陸續產生不錯的業績,這一點上,的確值得學習。
Q:物企會自己組建團隊去幹家居家裝嗎?
夏莉:對於市場而言,這的確是一個新的變量,物企開始深度運營用戶,的確能盤活很多資源,但是未來不大可能去組建自營家裝服務團隊,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看,並不划算,也不見得能做更好。所以,短期看,物企切入家裝產業的深度不會太深,主流打法仍然會以一種輕模式去運營,尤其是中小型物業公司,這可能是最好的選擇,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做的行業,而且非標準化的,很難建立口碑信任。但是也不能排除,大的物業公司,有可能會慢慢組建團隊。
Q:家居家裝產業數位化,這幾年也是一個挺熱的話題,這條賽道你怎麼看?
夏莉:應該來說,過去幾年,數位化企業確實讓傳統產業增加了一些科技感,在效率和體驗層面,都起到了一定作用,這批公司是有價值的,而且過去幾年,這些企業也獲得了不錯的投資和估值,行業需要這樣的數位化驅動。
無論是從家居向全空間延伸的酷家樂,還是三維家,再或者是剛剛聯姻國美的家裝BIM平臺打扮家,阿里旗下的躺平設計家,紅星美凱龍旗下的設計雲,還有處在快速成長階段的新企業,家裝業務全流程管理軟體掌賦APP,整體家裝SaaS平臺小牛哥·整裝寶,當然,更大的範圍還有貝殼旗下的如視,大建築裝飾領域的廣聯達;地產生態鏈的明源雲。
除了數位化企業,家裝企業注重數位化的企業也有不少,例如,東易日盛、生活家家居、愛空間都比較注重自身數位化的企業,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創新力量,做的事情都非常有價值。
Q :你覺得數位化的下一個階段,還有哪些好的切入點?
夏莉:上半場的數位化主要圍繞的是營銷、展示,圍繞這個環節,已經相當成熟,覆蓋率已經比較高了,如果還是想通過這個佔有市場,事實上比較難了,接下來要解決的是實施、落地、交付,整個鏈路才能夠形成完整,又是向前的一大步。比如,酷家樂正在向全空間領域邁進,如果能夠突破,那想像空間自然也會很大。
Q :更看好哪一家?
夏莉:大家都還在路上,明年估計會有新的變化,現在已經看到個別企業在努力找錢了,估計也是虧損比較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