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自述》之系列
摘要 :
到現在為止,我都覺得人生最大的志氣就是做一個人,人最大,比什麼都大。
貳、生命成長的必要條件——自由 3
2、我的求學生涯與考試經驗-3
憑著很重要的,青春期生命的發芽滋長,養成了我比較平均的性格。也許,我的性情先天就是比較平均的,不是專家,不是天才,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絕對的有決定性,都可以。這樣一個平均的發展,倒讓我覺得最適合走道德實踐之路,也就是說,不作専家就做人吧!說好聽叫通人、通才,說得不好聽就是周身刀,沒一張利,樣樣精通,也樣樣稀鬆。善於調和鼎鼐,人我溝通,就是不能作專家。到現在為止,我都覺得人生最大的志氣就是做一個人,人最大,比什麼都大。
當年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到考大學的時候,我就感到考大學分組是不公平的,你只能考這一組,不能考那些組,剝奪了我的機會。因為按照我平均的性情,足以作為我第一志願的科系橫跨各組,包括中文系、藝術系、心理系、植物系、數學系、建築系。沒有法政那一組的系就是了。結果我選擇念什麼組呢?那時候是為了捨不得那一班好同學,而他們幾乎全都是念理工的,我就跟著他們去念甲組、念理工。
當然,在那自由奔放的年代,我文學藝術的才也都發出來。我大概從初二到高三,都在替學校做壁報、編校刊。我最虛榮的年代,就是在那個時候——當建中校刊的主編。那是全省第一本由學生編的校刊,發行到全臺灣各中學,所以我那個時候是很有名的,聖誕節的時候會收到各校女生寄來的卡片。
終於,到了高三下學期,學校覺得對我不起,給我特權準我不用上課,讓我自由的安排我的時間。於是,我翻開數學課本,オ發現有一本課本是從頭到尾都空白,全沒上過。我也很自信,每天到中央圖書館去自修,從第一頁讀起,讀完以後信心十足,都懂,預料至少可以考八十幾分,結果才考了十三分,卻考到師大數學系。你別笑我,那一年的數學方向整個顛倒,所有人都不會做,臺大數學系的系狀元只考兩分,所有考生只有一個人超過六十分,幾千人考零分。那是我難忘的經驗,有時候我碰到朋友問:我們是不是同年同屆?就問你是不是那年考那個數學的?是、那我們就是同一屆。結果,我就念了數學系。
《六十自述 ——— 我的成長經驗》原創 曾昭旭 教授
六十自述 ——— 我的成長經驗
壹、生命成長總自負面的刺激 1
壹、生命成長總自負面的刺激 2
貳、生命成長的必要條件——自由 1
貳、生命成長的必要條件——自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