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西北流市新圩鎮河村,見到昔日的破磚爛瓦、泥濘道路如今已被小花園、微菜園等代替,生機勃勃的微菜園和錯落有致的傳統屋舍共同構成一幅悠遠恬靜的美好圖景。這一變化是一年來河村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取得的效果。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河村新建房屋越來越多,但舊房屋閒置破損,環境髒亂,有新村卻無新貌。
作為北流市首批鄉村振興試點村之一,自去年起,河村啟動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村黨支部書記陳家平介紹,以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河村集成推進鄉村振興各方面改革舉措,探索出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農民主體參與的鄉村振興模式,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可持續發展。
北流市鄉村辦主任梁單表示:「我們總體想法是,市裡所有項目進入河村,都以村民合作社為主體,這樣不僅能統籌勞工務工,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據統計,該村騰出村莊建設用地復墾用地96畝,政府收購用地指標後,村集體獲得收入876萬元。同時,村裡對新宅佔用的耕地徵收耕地開墾費,全村因此獲得收入300萬元。這些資金有力支持了河村鄉村振興建設項目的規劃、建設與運營。
經過一年建設,目前的河村風景秀麗、道路整潔、瓜果飄香,成為產業發展和旅遊有機結合示範村。在實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該村還通過發展產業、入股土地分紅、設置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實現了貧困戶76戶292人脫貧。
河村所處的北流市為全國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城市,也是全國首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地區。北流市扶貧辦主任徐慶強告訴記者:「北流市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出臺了《北流市土地整治項目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由市新農投資有限公司與項目所在地村民合作社籤訂指標收購協議及工程委託書,在全市278個建制村的村民合作社下設勞務有限公司,負責承接土地整治項目工作。2019年通過土地復墾整理,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平均每村增加8萬元,265名貧困戶共獲益75.6萬元。」(經濟日報 記者 周驍駿 童政 通訊員 梁進維)
來源:經濟日報